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弃妇的美好时代> 分节阅读 2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46(1 / 1)

的庄稼都死光了,实在没有活路,这才拖家带口的出来逃难。谁承想,他们刚来到西海县,还没等坐下来歇口气呢,就被一帮青衣捕快锁了起来,说是他们擅自进城,且没有路引,身份不明,可能是敌国的奸细,根本不管他们的拼命辩解,一股脑的带回了县衙大牢。进了大牢,他们才发现,整个牢房里装得满满当当的全是人,看衣着和脸色,几乎全是难民。第二天天刚刚亮,狱卒们就把他们拉出了大牢,十个人捆成一队,赶到了海边。“他们这是要干啥,不会是想把俺们投入大海毁尸灭迹吧”难民们开始害怕起来,纷纷哭喊着冤枉呀我不想死娘呀一时间,码头上哭声一片。而那些码头监工们,似乎对这种场景习以为常了,根本没有人在意,有的码头工人还悄悄凑过来对哭得声嘶力竭的难民说,“兄弟,马上就能有吃有喝了,你嚎丧啥呀。”有吃有喝呜呜,恐怕是海里的大鱼有吃有喝吧他们则是喂鱼的鱼食儿只可惜,任凭他们怎么哭喊,看守的捕快也不搭理。过了一刻钟,一艘房子一样的大船驶进了码头,接着从船上走下来一个漂亮的小娘子,那些捕快见了来人立刻精神抖擞的站了起来,满脸堆着笑,点头哈腰的跟那个小娘子说着什么。难民们隔得远,听不清他们说的话,只是看小娘子从捕快的手里接过一本册子,抬眼扫了他们一眼,从袖袋里掏出一个荷包扔给捕快,又交代了几句话。几个捕快接到荷包后,态度更加谦卑,小娘子每说一句话,他们就点一下头,等人家交代完,捕快们便跑到难民前,抽出腰刀,赶着难民上了船。上船后,大家伙提心吊胆的缩在一起,四周都是膀大腰圆的护卫,个个神情严肃,目光犀利,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人。见到这种阵势,难民们对自己将要面对的事,充满畏惧。好容易船停了,他们被带到一个小岛上,上来后,那个漂亮的小娘子又出现了,先是给大家介绍了下这里的情况,随后又详细的询问了每一个人的资料。登记完资料的人,被带到几间木屋里,洗了澡,换下干净的衣物,脏的衣服则被带队的人集中到一起。等全部的人换好衣服后,小娘子,哦,不,带队的人说,这位是岛上的管家,大家要尊称她管家大娘,管家大娘命人抬来了几大筐馒头和几桶热汤,让大家伙吃饱喝足后,这才将他们要做的事一一说清楚。回想到过去一个月发生的事,络腮胡也有些感慨,不过,他更关注的是,这样的生活,还能不能继续。三两口将手里的白面馒头塞进嘴里,又灌了一口菜汤,络腮胡小声的问道:“你们说,王夫人这里还需要佃农吗我听那边桃花岛上的同乡说,王夫人对桃花岛的佃农可好了,租子低,还不用交农税,而且干得好的还有奖励呢。”“嘁,这还用你说咱们这些人谁不想留在这里当佃农呀,只是不知道王夫人收不收呢。”说话的是个长得清秀的小伙子,十七八岁左右,将碗里的菜汤喝光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哎哎,我听我娘子说,管家大娘统计过,咱们加上那边岛上的人,一共填了七百多亩的地,等这些地上全都补上土以后,便开垦成农田。兄弟们,你们想想呀,七百多亩,那得要多少佃农而且,咱们还在开工,等全部完活后,两个岛子少说也能垦出一千多亩地,到那时,王夫人肯定要找佃农。咱们只要好好干活,王夫人要佃农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咱们呀。”黄脸男左右看了看,见都是自己兄弟,便压低声音说道。“真的那要是这样,咱们就赶紧干活,多填出一亩地,咱们就多一份指望呢。”络腮胡一听这话,面露喜色,急切的说道。“走走,干活去,王夫人不是说了嘛,只要咱们好好干,她绝不会亏待了咱们。”大家伙一听有希望,也顾不得休息了,纷纷拍了拍屁股,扛上撬棍,干活去了。因为他们都是从外面逃难过来的,知道岛外生活的艰辛,尤其当天灾发生的时候。济州,齐王府前街。“噫,今天的粥棚咋没有人呢”干旱了近半年,地里的粮食几乎绝产,齐地的难民越来越多,逃到海边的难民都被杨知县抓进了大牢,而还有一部分则被齐王赈灾的消息,吸引到济州。到了济州,发现齐王真的在赈灾,每天都派几十个家丁在王府前街设粥棚施粥,那粥虽然稀了些,但好歹饿不死人。另外济州的知县和齐地的知州,倒也都没有干看着,派了不少捕快将难民分流,组织他们挖深井,抢救济州周边的庄稼。只可惜,有免费的粥喝,肯相应官府号召的人并不多。每天都有几百口子人围坐的王府前街,啥也不干,等着粥棚施粥。不过,今天都到了饭点儿了,怎么还不见王府的人熬粥“对呀,怎么回事呀”手里端着个破碗,难民甲踮着脚尖往粥棚里看着,可里面空荡荡的,除了个临时搭的灶台,啥也没有,连那口大黑锅也不见了。“哎哎,来了来了。”难民乙站在街口,看到齐王府的角门开了,从里面走出几个人,领头的便是每天来施粥的张管事。众难民一听,呼啦站起来,拿着碗,自动排成几队,等着喝粥。不过,王府的下人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生火熬粥,而是直挺挺的站在粥棚里,等大家排好队后,那位张管事清了清嗓子,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齐王府的张管事,大伙儿都知道,今年齐地大旱,我们齐王爱民如子,不想家乡的父老受灾挨饿,便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粮食赈济灾民。只是,灾情越来越重,难民也越来越多,可咱们齐王府也能力有限呀,连续施粥一个月,再多的存粮也吃空了。”“什么意思”“今天咋还先讲话再熬粥”难民们饿的有些不耐烦,嘁嘁喳喳的议论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张管事发现自己说的话,他们好像都没有听懂,便干脆利索的说:“从今儿起,不施粥了”这句话简单明了,难民们都听明白了。话音刚落,众人便哄得一声爆发了,纷纷大声喊着,“为什么呀”“哎呀,父老乡亲们,我们齐王也没办法呀,”张管事在家丁的护卫下,总算从拥挤的人群中冲了出来,不过人是出来了,就是有些狼狈,帽子掉了,脸上还被抓了几道血痕。摸了摸火辣辣的脸颊,张管事也不再好言相劝,没耐烦的吼了一句,“我们王爷又不是知州,管你们一个月的饭已经够仁义了,没饭吃,找官府去呀”“对呀,咱们去找知县老爷去,朝廷不能不管咱们。”听了张管事的话,人群中有人迅速响应了起来,用力一挥手冲出人群。其他的难民,见有人出头,也赶忙跟了上去,几百人浩浩荡荡的奔赴济州县衙。知县有啥办法呀,起初听了知州的话,安排这些难民以工代赈,可他们不干呀,眼睁睁看着地里的庄稼完全死掉,现在就是想赈灾,他、他也没有粮食呀。县衙没有粮食,难民们可要吃饭呀。“兄弟们,粮铺里有粮食,咱们去粮铺要粮食”围着县衙喊了半天,知县也没有露头,难民群里又有人喊话了。“对,去粮铺”众人又跟着带头的兄弟冲了出去。跟县衙一样,粮铺也大门紧锁,任凭难民们在外面喊破嗓子,里面的人就是不开门。“娘的,这些奸商,囤积居奇,趁着天灾发黑心财,看着咱们饿死,也不肯给咱们粮食,砸了他娘的”“对,铺子里一定有粮食,砸开大门,咱们抢粮食去呀”领头的大哥就是有气魄,拳头一举,冲在了最前边,后面的人还没有听清他的话,便被裹挟着挤了上去,哐当,粮铺的大门开了,一棍子戳进麻袋,花花的大米流了出来第023章 造反有理一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下,难民们一拥而上的冲进粮铺,三五个人凑成一组,抬起库房里成包的麻袋,也不管后面的人如何,撒腿就往外跑。人群外,则有个穿着鲜亮蓝色缎子长袍的男子,他身后跟着几个短打扮的小伙子,瞧他们的模样,应该是店里的掌柜及伙计。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见到有人抢砸自己的铺子,并没有太过焦虑。除了一开始的些许抵抗外,接下来的时间便如闲人似的站在外面抄手看着。而且嘴角还挂着可疑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什么精彩的戏剧一般。后面的难民们见前面的人把粮店砸了,心里难免有些畏惧唔,他们可都是良民呀,一辈子老老实实,从来没有作奸犯科,如今成了破门而入的强盗,一想到严苛的大周律,他们的冲劲儿明显小了许多。更有那胆小的,已经开始往回撤了。可当他们看到前面的难民扛着满满的粮食麻袋跑出来,白花花的稻米顺着麻袋上的小口稀稀拉拉的撒了一路,早已造反的脾胃再次折腾起来,拼命叫嚣着:饿,好饿,我要吃饭,我要吃饭再加上人们本来就有从众心理,见已经有人带头抢了,似乎也没有被官府抓住,他若不做,再被人抓住岂不冤枉只可惜,粮铺里的存粮有限,等最后五百多号人跑进去后,才发现,粮库早就被前头的人搬空了。看到空空如也的粮库,后面的人愤怒了,明明一起来的,他们不过就是慢了两步,怎么差距就这么大一想到接下来自己要继续饿肚子,而旁边的人却能抱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尽情享用,这五百多人的眼睛都红了。“怎么回事”“娘的,怎么到咱们就没有了呢”“不行,找前头的人分粮食去”“老天爷,你也太不公平了吧”一时间,窄小的库房里叫骂声一片。外头的人见里面的人迟迟不肯出来,还以为这些人想独吞,更是鼓噪着,“你们他娘的倒是快呀”“吵什么,里面没有粮食了”“什么,没有了,那咱们怎么办”这回屋里屋外的人吵成了一片,险些将粮铺当场给拆了。还是领头的那位大哥仁义,自己抢了粮食也没有扔下后头的兄弟,只见他再次举起拳头,吆喝道,“弟兄们,都别急,这个铺子空了,前头还有一家粮铺,抢一家是抢,抢两家也是抢,咱们不能饿肚子呀”说着,领头大哥噌的一声跑到了前头,继续引领大家抢粮食去。“走呀,大哥说的对,咱们不饿肚子”队伍中的依然有个积极的人响应着,在两人三言两语的鼓励下,剩下的几百号人迅速的跟了上来,估计是得了教训,这回的动作比刚才可快多了。“噗通”第二家粮铺被砸开了,二三百人扛着粮食美滋滋的走了。剩下的人更加愤怒,根本不用领头大哥吆喝,自己就开始寻找第三家铺子。而县城里留守的百姓呢,听到街面上有这么大的动静,纷纷探出头来。这一看不打紧呀,见满街的人都抱着个麻袋跑着,身后还淅淅沥沥的撒着一溜的稻米。粮食见到此番景象,看热闹的百姓们也不淡定了,忙打开大门,循着声音找去,结果发现正有义士开仓放粮呢,想到自家快要见底的面缸、米桶,百姓们兴奋的冲了上去,一起加入到搬粮食的队伍中。与此同时,齐地的其他十二个县镇也发生了难民抢粮的事件。其中,济州的情况最严重,西海县的最轻。知州府。“哎呀,怎么办,怎么办呀,大乱降至,京里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知州穿着官服威严的坐在大堂,神情凝重,心里则乱成一团。他看了看堂下站着二十多个捕快,以及坐在左右两侧的通判和推官,沉声问道,“诸位,刚才的事大家也都听到了,短短两个时辰,城里就有四家粮铺被难民抢砸,更有人趁乱闯入东、西大街的商铺浑水摸鱼,另外,城外还有不少难民正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内事态严峻,如果不尽快制止,济州危矣”外面难民们抢粮食的声音这么大,他坐在衙内都能听得到,只是,齐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