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门苏氏呛声,眼瞅着这热闹是越来越大了。“姐姐”苏姨娘小声的拉着王苏氏,看她那为难的神情,仿佛刚刚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挣扎,最终做出重大决定一般。“妹妹,我知道,你向来善良,明明被那毒妇害了亲生孩儿的性命,也从来没有向赵太太或者二少爷抱屈、喊冤。但我这个做姐姐的看不过,我不能眼睁睁的瞧着你受委屈。再说了,”王苏氏扬手扒拉开苏姨娘的劝阻,抬起头,看向赵太太,轻扯嘴角,“这事也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更是事关赵家的血脉。赵太太,我想您也不会轻易放过谋害您孙儿的凶手吧”赵太太拢在衣袖里的手,用力捏了捏念珠,真想过去抽王苏氏两巴掌你想帮你家妹子说话那是你们苏家的事,干嘛把本太太牵扯上原本赵太太想着含含糊糊的把王绮芳被送出府的事混过去,没想到意外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先是几年不在京城的三公主“路过”,接着又是王苏氏的突然喊冤。喊冤倒也没啥,只是,也要看清了来人再做决定呀三公主是铁娘子没错,但三公主也是一位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女人,更是公主府唯一的当家主母试想下,作为手腕强硬的女人,三公主会站在她向来看不起的侍妾一边吗简直就是让猫给老鼠做主,根本就不可能嘁,难道她就没有看出三公主嘴角的冷嘲吗还有,刚刚李大太太和三公主的谈话,她王苏氏也没有听到三公主和李家、王家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却曾经被出自李家的太妃亲自抚养过。在重视孝道的大周,养母亦是母亲,更别说还有那句“养恩重过生恩”的俗语了。看在李太妃的面子上,就算三公主再铁面无私,她也不会对李家怎么样。退一万步讲,三公主或许信了王苏氏的一番哭诉,出头帮苏姨娘做主。可谁又能保证,那日的真实情况确如苏姨娘所说的那般别人不知道,反正赵太太不会相信是王七娘下的狠手不是赵太太有多信任王绮芳,而是她实在想不出,如果王绮芳真的有如此手段,又岂会被下人欺负,被小妾辖制“三公主,都是妾身治家不严,让您看笑话了”赵太太心底里早就把整件事想了透,自然不会正面回答王苏氏的话,而是来到三公主面前,微微躬身赔罪道。“三公主,不关太太的事,都是奴婢不好,惹二少奶奶生了气,这才”苏姨娘见赵太太主动请罪,崔氏却无事人一般安静的窝在角落里,暗自咬了咬牙,准备亲自添柴加火,把事情引回她想要的方向,“崔太太,奴婢知道,您心疼二少奶奶,说实话,自从二少奶奶离开府里后,奴婢心里也很是不安。这样吧,奴婢这就去青阳把二少奶奶接回来,孩子的事,奴婢自会好好和二少爷说,请他不、不要怪二少奶奶,权当奴婢没有福气”说到这里,苏姨娘脸上已经淌满了泪水,娇弱的身子更是因过分压抑心底的痛苦,禁不住的颤抖起来。“妹妹,你干嘛要为那个毒妇求情”王苏氏又是心疼又是气极的拍着妹妹的手臂。“姐姐,别说了”苏姨娘反手紧紧抱住姐姐的臂弯,如同溺水的人抓住唯一的浮木般,投入唯一亲人的怀抱。就这样,姐妹俩抱在一起,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两个人散发出来的悲伤,还有那抽抽搭搭的哭泣声,真是让人看着心酸、听着落泪。尤其是苏姨娘,明明是“受害者”,却忍着天大的委屈帮“凶手”求情,简直就是太善良、太宽容了。让围观的人感慨万千,三公主更是拿帕子掩着嘴:“哈哈哈”“公主”小内侍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水光,热爱八卦的他也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从小便见惯了身份卑微的人被欺负。而苏姨娘的无声抽泣,让小内侍想起了卖给游商当妾的姐姐,呜呜,姐姐不会也像这位姨娘一般,被正室欺凌吧正心酸的不行,结果耳边却传来三公主咯咯的笑声。“哎呦,呵呵哈哈哈”三公主实在忍不住,大笑出声,拎着帕子的手颤巍巍的指着赵太太,“赵太太,你说的没错,你家的笑话还真是多咯咯”“”苏姨娘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她和姐姐如此情真意切的表演完,得到的不是预期的同情,却是三公主的肆意嘲笑“公主赎罪,妾身”赵太太也有些傻眼,刚才她的那句话不过是撑场面的自谦。按常理说,不管她们赵家是否真的需要整顿,作为一个懂得社交规则的外人,三公主理应温言安慰才是。不安慰也没啥,可也不能顺着她的语气,当面指责呀“呵呵,哎呦,好些日子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三公主抿了抿眼角笑出来的泪花,打断赵太太的话,反问道:“怎么,本宫说错了”“没、妾身不敢,不敢”“不敢恩,看来还是不服气呀,”三公主收起帕子,端正的坐好,“来人呀,把她们带进来,也好让赵太太亲耳听听,相信比起眼前这场虚伪的闹剧,门外那些人的话更有听头”“遵命”门外的两个女侍卫应声领命,不一会儿,门外走进来一个背着大包袱的小丫头。只见这个丫头梳着整齐的双丫髻,上穿一件半旧的葛布小袖衫,外面套着一件半臂罩衣,下配同色的粗布直纹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腰间挂着鸡心形荷包,一条红绿帔帛松松垮垮的挂在脖子上,而瘦弱的肩膀上则费劲的挎着硕大的包袱。“赵太太,你可认得眼前的小丫头”三公主接过小内侍奉上的茶水,低头轻轻吹了吹杯子水面漂浮的茶叶梗儿,用很随意的口吻问着赵太太。“回公主,妾身从未见过此人”赵太太拿眼睛仔细瞧了瞧缩手缩脚的丫头,见她衣着寒碜,神色紧张,模样长得还算顺眼,只是小脸和外露的胳膊上,占了不少泥土和淤青。“那苏二少奶奶,你可认得此人”三公主轻啜了一口茶水,抬起头看向挂着泪痕跪在一边的苏姨娘,突然开口道。“苏、苏二少奶奶”一直像隐形人般安静的崔氏,听了这个怪异的称谓后,连忙抬眼看向三公主。“本宫刚才说赵家的笑话多,赵太太还觉得冤枉。”三公主想到之前在赵府门口碰到的情况,原本调笑的神色顿时一敛,冷然的说道:“可是偏偏就在一刻钟前,本宫在赵府大门外,亲眼瞧了出好戏,啧啧,真是大开眼界呀。好啦,先不提这个,小丫头,你不是要见赵太太吗,来,面前这位慈眉善目的太太便是赵太太,你想说什么,赶紧说吧”“赵太太”紫苑两只大眼滴溜溜的乱转,并不敢去看堂上坐着或站着的贵妇,整个人僵硬的傻站在屋门口,典型一副乡下丫头见不得市面的模样。听了三公主的话,紫苑小脸顿时一亮,激动的噗通跪倒在地,冲着赵太太喊道:“赵太太,俺叫紫苑,是少奶奶派来给您请安的,太太万福金安”“少奶奶哪家少奶奶”赵太太皱着眉头,问道。“就是您的儿媳妇,王氏二少奶奶呀”紫苑抬起头,见赵太太一副不相信的模样,连忙放下包袱,伸手在包袱里一通摸索。最后,终于翻出一个皱皱巴巴的信封,双手举在头顶,“太太,这是二少奶奶给您的信,请您过目”赵太太目光微转,身边的丫鬟忙会意的走到紫苑身前,把信拿给主子。“哦,你是七娘的丫头”崔氏仔细的打量了下紫苑,意外的捕捉到小丫头眼底的一丝异彩,便知道眼前战战兢兢的小丫头并不像她表现的那般。紧接着崔氏又听了紫苑的自我介绍,这才发觉,这个丫头居然是外甥女七娘的人,忙出声问道。“这位太太是”“我是王七娘的大舅母,你真是七娘派来的她派你来有何要事”“原来是大舅太太,回舅太太,我家二少奶奶派紫苑来京城,一是给老爷太太请安,二是看望下元娘,当然,最最紧要的则是禀告老爷太太并二少爷一件大喜事”“什么喜事”崔氏纳闷,外甥女前脚给他们送了求救信,怎么转眼又给赵家送喜“好、好,真是太好了,”赵太太这边已经看完了信,高兴的说道:“哎呀,真是大喜事呀,大太太,七娘怀孕啦”“什么”苏姨娘闻言,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倒在青石地板上。第一卷凤凰涅盘第060章横插一杠第060章横插一杠狠狠的掐了自己一把,桃红色的长指甲深深的刺入大腿的肌肤,钻心的疼痛顿时让她清醒过来。苏姨娘知道她此刻不能晕倒,更不能有一丝不高兴或者不满的情绪。“恭喜太太,贺喜太太”苏姨娘率先跪爬到赵太太跟前,无比欣喜的高声道喜:“哎呀,二少奶奶有了身孕,奴婢真是为二少奶奶和二少爷高兴。对了,老爷和二少爷还不知道这个喜讯呢,奴婢这就去书房给他们报喜去”苏姨娘虽然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三公主,但刚才三公主毫不留情面的当众嘲笑她,让她心里很不安,依稀觉着这位三公主处处针对自己,苏姨娘甚至还怀疑三公主是李家找来给王绮芳撑腰、找她苏五娘麻烦的。不行,不管三公主此行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但有一点苏姨娘非常确定,那便是人家肯定不是来帮她的。另外,真正让苏姨娘感到恐惧的则是,三公主脱口而出的那句“苏二少奶奶”,还偏偏让李崔氏听了正着,她们真要纠缠起来,饶是她一推二六五把责任推给下人,但赵家宠妾灭妻的流言却有了证据,进而也会影响到赵家的声誉。到那时,向来最看重名声的太太岂会放过她所以,她要赶紧去找二少爷救命,还有她也要尽快把大靠山搬过来对抗三公主,否则,今天这一关,她还真不好过“哦,好好去吧,去吧”赵太太根本没有听清苏姨娘说了什么,此刻她的全部注意力全在儿媳妇怀了身孕这件事情上。不在意的摆摆手,示意让她下去,赵太太又仔细的把信看了一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后,这才眉眼堆满笑意的把信递给崔氏。哎呀,这个孩子来得真是时候,呵呵,赵太太满意的看着崔氏看完信高兴的模样,暗自里庆幸着。如果任由今天的事情发展下去,儿媳妇在赵家的境遇一旦被李家知道,脾气耿直的李昌伯很有可能当场让外甥女与赵天青和离真要走到这一步,那赵家和李家算是从亲家变成了仇家。更不用说,堂上还有一位端着茶杯,笑得一脸高深的三公主眼睁睁的瞧着呢。只要赵太太处理的有一丁点儿不妥,第二天便会传遍京城的上流社会。可就在这个时候,儿媳妇有喜的消息送了进来,一下子便把赵家和李家有些破裂的关系重新维系起来世上还有那种关系,能胜得过血缘的羁绊而崔氏呢,此刻也松了一口气。自从接到王绮芳的无字信后,老爷便想起了很多往事,更愧疚的说,当年因为政见不和,李家先是和王家疏远,接着又和新贵赵家交恶,生生让外甥女夹在中间受了这么多苦,最后还落得个被夫家扫地出门。再想到当年的兄妹情深,及大妹的临终托付,李昌伯自责得险些立时来赵家理论。还是崔氏死拉活劝的把自家老爷拦住,只说让他先把事情调查清楚再动怒不迟崔氏当时也没有想着王绮芳的处境这么惨,当她看到下人们从当铺赎回来的贵重首饰,以及听到市井里的各种流言后,崔氏也怒了,和老爷商量了一番后,第二天便来到赵家怒火发了,赵太太也服了软,没有意外的话,还能顺利的惩罚下那个嚣张的小妾。可接下来怎么办难不成让外甥女和离不成所以,王绮芳在这个时候传来喜讯,无异于也给崔氏留了台阶。“有意思,越来越有意思了”比起两位心思纷杂,三公主则把玩着手腕上的一串玉石镯子,颇有兴致的瞧着苏姨娘的动作。当三公主看到苏姨娘趁乱跑出去后,想到某种可能,嘴角忍不住再次上扬。堂屋上的三位贵妇,各自盘算着自己的心事,不过她们对目前的状况还是比较满意,感觉和自己预期的目标差不多,一时间,刚才还气氛紧张的厅堂里,此刻却一片和乐融融的模样。地上跪着的人们,也并没有闲着。虽然她们看起来可怜兮兮的伏在地板上,一动不敢动的凄惨模样。但如果她们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