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2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00(1 / 1)

尽管当时她手头上还有几个备选的少年郎,其中不乏家境殷实的,可她还是觉得秦展风这小伙子更可靠,更适合居家过日子。如果说秦展风有啥缺点,也就是家底薄了些,给不了杨二喜像样的聘礼。可那又有啥关系呢只要小伙子人勤快,肯上进,还愁不能让自家闺女过上好的日子如今杨家大房的生意很是顺当,荷包鼓了,她还真不太在意聘礼的多寡。当然了,秦展风的诸多优点中,最让何氏称心的还要数他有何桂枝那样的娘亲。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汉子本身的质量,以及汉子的家庭条件等,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对于女子来说,能否碰上一个好婆婆也尤为重要。在这里,女子碰上恶婆婆,不堪折磨自寻短见之事时有发生。由此可见,挑选婆婆的必要性。何氏觉着,何桂枝明事理不矫情,杨二喜要真嫁过去了,肯定不至于无故遭受婆婆的责难,料想她在婆家的日子会很顺当。光这一点,就让真心疼爱闺女的何氏极为心动。杨家大房最难搞的何桂枝都乐意了,其他人还能说个不字于是,杨家大房上下一致同意,就要秦展风来当自家的女婿。何氏在何桂枝那儿稍稍漏了点风,何桂枝就立马会意了过来。第二天,秦家大房就请来了媒婆,把这门亲事给坐实了。瞧他家那架势,就怕杨家大房反悔,担心下手慢了,就会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媳妇儿给弄飞了。两家人都急于成亲,可事先都没做准备,不免有些手忙脚乱。杨氏素来喜欢杨二喜,哪怕她不想再留在这儿和杨家二房打交道,可为了杨二喜,她还是决定留下来帮忙操办。杨氏在忙活着杨家大房的亲事时,不免想起了自个儿的嫡亲外孙女赵三娘。赵三娘也到年纪了,姜氏这个做亲娘的不着急,杨氏这个亲姥姥可急了,便问起了姜氏的打算。其实,谁说姜氏不着急的她也急呀只不过,赵三娘虽然素来听姜氏的话,可只要姜氏一提起她的婚事,她就拿眼睛瞪人,直嚷嚷着不嫁不嫁。姜氏是个没主见的,她见赵三娘对此事极为抵触,也就不再提了,一拖就拖到了现在。赵三娘足够强势,现如今杨氏也不敢枉顾她的意愿,贸然插手她的亲事。不过,杨氏操惯了心,眼见管不了赵三娘,她就把目光转向了赵三郎。赵三娘和赵三郎是双胞胎,他今年自然也是十五岁。虽说男孩子不同于女孩子,就是晚上几年成亲也没什么,可赵四娘家人口少,杨氏自然希望赵三郎能够早日成亲,为他家里添丁加口。经过杨氏这么一提醒,姜氏也动了让赵三郎赶紧成亲的念头。只是一时半会儿之间,让她去哪儿找个儿媳妇回来呢杨氏就说,秦展风的姐姐秦彩月就不错。虽说秦彩月年长赵三郎三岁,可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年纪大不要紧,人好就行了。秦彩月那样的好姑娘会耽搁至今未能出嫁,还不是家里穷给闹的,她的人品相貌还是很不错的,也堪堪配得上赵三郎了。尽管赵永忠不想触霉头,可坐在一旁的他听丈母娘在那儿乱点鸳鸯谱,偏偏自家媳妇儿好像还听进去了,他就急了,忙开口婉拒杨氏的提议。哪怕杨氏再怎么热心,姜氏再怎么心动,而赵永忠在家又再怎么没地位,可他毕竟是赵三郎的亲爹,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他不点头,赵三郎的婚事肯定成不了。赵永忠成功拦下了这桩不怎么靠谱的亲事,同时也不出意料地收获了来自杨氏的两枚白眼。原本赵永忠在杨氏心中是个不及格的毛脚女婿,这下好了,直接被打了负分。老实说,赵永忠也不想多嘴的,可这一回,他不得不多嘴。好几次了,赵永忠都看见赵三郎和惠民医馆的钱若男走在了一起,俩人还有说有笑的。尽管赵三郎再三声明,人家钱姑娘是去龙威镖局教那些大老粗医术,她一个姑娘家家的,独自走在路上不安全,他就负责接送。其实,他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负责接送赵三娘、赵四娘姐妹俩也是姑娘家家的,也生得如花似玉的,她俩经常独自出门,怎么从没见赵三郎主动请缨,跑去接送她俩呢别说接送了,平日里赵三娘有事找他,每回都要三催四请的,想让他做点儿事儿,简直比登天还难。赵三郎无事献殷勤,要说这里头没鬼,鬼才相信好吧,或许赵三郎本人都还没弄清自己的心事,可赵永忠看得出来,赵三郎怕是看上了钱若男。要是方才赵永忠不拦下杨氏的话头,谁知道这对母女会不会就一厢情愿地把赵三郎和秦彩月给凑作对真那样了,那岂不是棒打鸳鸯了嘛于是,赵永忠这个绝世好爹就冒着被丈母娘怼的风险,战战兢兢地开了这个口。自那以后,赵永忠就彻底被杨氏嫌弃了,一天三次的挨杨氏数落,过得苦不堪言。不过还好,杨氏毕竟不能常住府城,忙完了杨二喜的婚事后,思乡心切的她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赵永忠的苦难也算是告了一个段落。正文 第三百五十一章 喜事连连只是回到了铺子里后,姜老爷子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会儿应当在家里操持家务的杨氏居然也在这儿。看到一向和气的杨氏沉着张脸,赵四娘莫名地感觉到铺子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孩子他奶,你怎么过来了”姜老爷子率先发问。“我怎么过来了我是来问问我的好女婿,他把我的大外孙女儿给弄到哪儿去了”杨氏愤愤地说道。赵永忠一听,心里咯噔一声,暗道:坏了心虚的他忙望向姜氏,却发现这会儿姜氏正低头抹泪,根本就没看到他求助的眼神。赵永忠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向他的丈母娘赔笑道:“岳母,二娘她、二娘她是去县城里给人当丫鬟了”“当丫鬟都这时候了,你还瞒着我我都听说了,是你们赵家人把我的二娘给卖了”话到这里,杨氏再也撑不住了,泪如雨下,凄凄唤了两声“二娘”,哭诉道:“若真是卖去当丫鬟倒也罢了,还有赎回来的一天。可是你们、你们这起子黑了心肝的,居然把她卖去当宫女呀我也活了近五十年了,就没听说过谁家去当宫女的孩子能够活着回来的”赵四娘偷偷瞄了一眼赵三娘,心道:刚刚赵三娘可没当众揭露赵二娘是被卖去当宫女了呀杨氏是怎么知道真相的呢估摸着这里头赵三娘功不可没。看来赵三娘今日是有心替赵二娘讨回公道,连她亲爹也不放过呀老爹你可得悠着点儿却说姜老爷子闻言,不由得大惊失色。今日听到赵三娘当众说赵成蓝把赵二娘给卖了,再结合老赵家平日的所作所为,姜老爷子料想赵三娘所说不假,这事儿老赵家还真干得出来。只是他估摸着,女儿女婿当初告诉他们说赵二娘是给人当丫鬟去了,那么这“卖”的话应当是指签了卖身契。姜老爷子原本打算质问赵永忠一番,但随即想到在老赵家根本就没他说话的份儿,也就没有开口。如今他寻思着家里有了闲钱,正准备张罗着把赵二娘给赎回来,却万万没有想到老赵家居然是把赵二娘送去当宫女了。“永忠,真的吗你们真把二娘送去当宫女了不是说朝廷只挑十三岁到十八岁的女孩儿吗三年前,二娘才十二岁呀”姜老爷子看到赵永忠夫妇的表情就知道杨氏所说不假,可他还是打心眼儿里不愿意相信。宫女朝廷每隔三年就会从民间挑选大批宫女,这些年来他们静海县城往京城送去的宫女说多不多,可说少也不少。老伴儿所说的或许有些夸大,但他的确很少听说那些原本二十五岁就该回来的女孩子中有谁回来的,回来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杨氏见赵永忠还是那副畏畏缩缩的窝囊相,气就不打一处来,冲上前去拉住赵永忠就狠狠锤他,痛斥道:“怎么你有胆子卖二娘,这会儿怎么没胆子认呢”一旁的赵四娘见了,心中不服气道:这事儿她爹是有责任,但他不该负主要责任。这都是老赵家那帮人一手弄出来的事儿,在老赵家没有地位的她爹根本就无力阻止好不好你要找人算账,就该跑去老赵家,这会儿拿她爹出气,这算什么回事儿对于赵二娘的遭遇,赵四娘表示深切同情。但是穿越而来的她从未同赵二娘相处过一天,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姐妹之情。而连日来的朝夕相处之下,她已经和赵永忠培养出了真正的父女之情,这会儿看到她爹被杨氏责打,心下甚是不忍。赵四娘见姜氏和赵三娘非但没有上前阻止的意思,母女俩还拦住了想要帮赵永忠说话的赵四郎。于是她只得拉赵三郎做同盟,一道上前劝解。“外婆,我爹瞒着你,这是他不对。可他也是用心良苦呀生怕您知道了真相后,气出个好歹来。”赵四娘见杨氏虽然被赵三郎抱住了,不能再动手捶打,可脸上还是气愤难平,接着道:“这事儿真不能怨我爹。当时咱们三房还没分家,三房大大小小的事儿全得由咱爷奶说得算,他们做主要把大姐送去当宫女,我爹又能怎么样呢”不得不说,这人心一偏,说出来的理也是歪的,歪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说服力。“不怨他那怨谁堂堂男儿连自个儿的妻儿都守不住,就眼睁睁看着亲生女儿被拉去送死。非但如此,还处处为那帮禽兽说话,为那帮禽兽卖命你能记得你是老赵家的孝顺儿子,你这么就不记得你还是人家丈夫、是人家亲爹用自个儿妻儿的血泪去换无良爹娘的乐呵,这、这是人能干得出来的事儿吗老赵家那些人是禽兽,你连禽兽都不如,禽兽还知道护住崽子呢”丈母娘亲自动手修理,孝顺的赵永忠当然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然而听了杨氏的这番话,一向木讷的赵永忠脸色大变,如遭雷击,一时间怔在了当地。杨氏的这番话十分平实,可却让一向擅长诡辩的赵四娘无话可说,无从辩驳。不要说是杨氏了,赵四娘也打心眼儿里觉得她这个爹实在是太软弱、太无能,任由妻儿受老赵家人欺凌,却不敢站出来吱一声,确实不像个男人。拼爹无处不在,前世如此,今生也一样,她有时也会抱怨爹的质量太差,如果可以选择,她也想选一个牛叉无比的老爹。可是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是不是即使贼老天给了她两个爹,但都不是她自己亲自挑选的结果好不好既然无法更改既定事实,那就试着去适应好了,试着去改造好了。其实赵四娘打心眼儿里认为,赵永忠虽然有些差劲儿,但经过她的改造后,这些天来的表现也算是差强人意,她并不排斥有这样一个爹。原因无它,就是这样一个软弱无能的男人给了她期盼已久的父爱。正文 第三百五十二章 终归于无不是说前世的父亲不爱她,只是那位父亲,面对一双儿女,或许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父爱吧给她弟弟的那份父爱热烈张扬,留给她的那份父爱则太过深沉,深沉到有时候她都无法察觉到,让她深深遗憾。而这一世的爹爹却弥补了她这一遗憾,赵永忠给她的父爱简单直白,十分符合赵四娘的心意。因而尽管赵四娘怒其不争,但还是会站出来替他说话。赵四娘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外婆,我爹他的确是绵软了些,不过他已经在改了,这不分家就是由他亲口提出来的大姐被送去当宫女这件事已经无可挽回了,无论如今您怎么埋怨我爹,大姐她暂时也回不来了。与其纠结于过去,让自家人难受,咱们倒不如想想怎么把今后的日子过好,多赚些钱,争取早日把大姐给弄回来。”“四娘,你说什么有啥法子能把大姐给弄回来吗”不等杨氏开口,赵三娘就急急地接口问道。“有当然有没听说过有钱能使鬼推磨吗大姐不就是被咱爷奶卖给了镇上不愿送闺女去当宫女的人家,顶替他家闺女进宫了吗咱们要是有钱了,也能买通宫里的管事,让他早点儿把大姐放出来。”信口雌黄的赵四娘见自家二姐貌似竟信以为真,露出一脸希冀之色,不禁开始担心起以后圆不了谎她会有什么下场。于是心虚的赵四娘咽了口口水,换了番说辞道:“退一步讲,就算不能直接放出来,咱们可以多给大姐捎些钱,好让她在宫里打点,顺顺利利地熬到二十五岁出宫。到时候,嫁不嫁人由大姐自个儿决定,咱们给她备一份儿丰厚的家业,让她终身有靠。”尽管知道赵四娘说话素来掺着不少水分,但她信手画的这张大饼还是极大地鼓舞了翘首以盼却看不到未来的一家人,给他们指了一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