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身,虽说在不断地卖儿卖女,可儿女总有卖尽的时候,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婆家倒也想伸手帮上一把,无奈是自身难保等到姐弟俩下了船,赵氏这才注意到原来他们一行共有三个人,另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紧紧贴在姐弟后头。可让赵氏感到诧异的是,他们仨虽穿着粗布衣服,却衣裳周全,而那姐弟俩更是浑身上下散发着勃勃生机。这并不像是过不下去了呀未完待续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深山远亲却说此时的赵家铺已经过了早上的高峰期,铺子里只剩下零星的几个客人。趁着手头无事,赵永忠埋头思量好久,方才将一家人召集了过来,告知了来自老赵家的口信儿。“要去你去,我可没那闲工夫”赵三娘断然拒绝道。老赵家居然请他家回去过端午节这又是在整啥幺蛾子呐切,回去绝对没好事不单赵三娘这么想,就连姜氏和赵三郎兄弟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眼看丈夫不停地搓着手,满脸窘相,姜氏忙给赵三娘递了个眼色。“其实我也挺想回去看看咱爷奶的。只是”赵三娘不得不改口,随口编了个借口道:“只是上回那批甜酱说是做得不够地道,又重新做了几缸,估摸着这两天就要发好了,我和娘得寸步不离地守着,实在是走不开呢”“可不是呢眼瞅着天就热起来了,咱得赶紧看看这回的甜酱有没有发成,要是成了就趁天还凉再多做上几缸。头一年做酱菜生意,本事还没到家,可不敢在大夏天里做酱”姜氏忙补充道。“嗯嗯,甜酱可重要了,不能马虎。它做好了,甜酱瓜、甜酱黄瓜、甜酱姜芽、甜酱萝卜、甜酱嗯,甜酱啥来着”赵四郎歪着脑袋想了想,又道:“不管是甜酱个啥,反正有甜酱才成咱得看着,可不能回赵家村。”一直没做声的赵三郎也默默点头。谁都不想放着好日子不过,回去自讨苦吃。“酱菜生意是不能耽搁。可赵家村也没多远不是回去过个节花上半天就够了,妨碍不到啥的。之前咱不是说好了吗赚到钱后就要多备些节礼孝敬孝敬你爷奶。如今咱钱也赚的不少了,是时候该表示表示了。”赵永忠面带讨好地劝道。赵永忠早已不再那么愚孝。如今他心里满是真心关怀他的妻儿,最惦记的是远在燕京的大闺女。然而,质朴的他始终觉得人不能忘本,纵使老两口千错万错那也是生他养他的父母。今日他爹都发话来请了,做儿子的他不能不回去尽一尽孝。“爹,半天能干好多活计呢如今咱家又有赵家铺,又有养鸭场。还有个作坊,另外镇上也有铺子,整天手脚忙得不停你再看看。四娘和元娘姐为了谈生意陷在县城里头,都好几天没着家了不说别人,你好意思叫她们浪费辰光回老赵家”赵三娘死扛到底,就是不去。姜氏温言宽慰道:“是呀。咱确实是走不开。不过。他爹你放心,我这就去办节礼,该送的礼咱一样都不会少送。待会儿你不是要给镇上的铺子送货吗把礼带给永孝,让他捎回去就是了。人呢,就不过去了。我相信,爹娘也知道咱在外头讨生活不容易,肯定能体谅咱们做小辈的。”遥想当年,姜氏最是贤德不过。决计做不出“礼到人不到”这种可能会被老赵家人挑理的事情来。可如今经过赵四娘的长期教育,再回想到老赵家对她大闺女的所作所为。姜氏就不想再搭理那些人,若是可以,巴不得生生世世不再相见。送上门儿去给自己找不自在对不住,她还真不乐意。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可赵三郎察觉到赵永忠脸上隐隐透出的那几分跃跃欲试还是没有消去,就知道自家老爹实在是想回去得不得了。他正想开口打消他爹那点儿小心思,就听见门口传来清脆的问询声:“请问,姜爷爷在吗”“是袁姑娘呀我外公刚刚家去了。你有啥事儿跟我说也是一样的。咦你和春英后头背的是啥难不成是笋子都这时节了,怎么还有笋子诶怎么后面还躲着一个小姑娘,这是你妹妹吗唉,总算肯出门了,那就好啊对了,她是叫春花,还是叫春草来着呀”赵三郎急急问道。平日少言寡语的赵三郎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他那连珠炮似的发问下,不仅携着弟妹前来道谢的袁春芳被问住了,就连赵家人也都怔住了,而那个极其怕羞的小姑娘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吓得往自家大姐背后缩了缩。赵三娘率先反应过来,笑斥道:“话都被你一个人说完了,你还让人家怎么说”不过她大概能够猜到赵三郎的用意,于是连忙支使他爹道:“爹,你怎么还不把外公叫回来人家袁姑娘姐弟仨走了好几十里山路,肯定是有很要紧的事儿要和外公商议,可不能让人家等太久呀”听了这话,趁赵永忠还没回应,袁春芳赶忙就要表明其实自家没啥急事,不用特意使人去叫回姜老爷子。不过她见赵三郎朝他使了个眼色,也就没有张口。姜氏也反应了过来,忙道:“他爹,还不快去”赵永忠见妻儿催促得厉害,也担心人家真有急事,也就急急地去了。赵永忠前脚刚走,赵三娘后脚就请出在后面忙碌着的姚秀芬,让她舅母好好招呼袁家姐弟,自己则拉着她娘去办节礼了,恨不得立时就把这档子事儿给了了。要说招待客人这活计,平日怎么也派不到姚氏身上。可如今姜氏母女都不空,而恰巧今日姜家为了庆贺姜华伤愈要在晚上请客,姜月娥就留在了家中帮忙,这会儿店中实在没啥合适的人选,无奈之下只得让姚氏出马了。姚氏站了几个月柜台,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腼腆的小媳妇儿,现在她应付起大妈大婶基本没啥压力。只不过那是对待顾客,出价砍价,她总有话说。可真招待起袁氏姐弟来,端完茶递完水,她就卡壳了。至于袁氏姐弟,今日他们一是来道谢,二则是有事相求。只不过这些日子来他们欠姜家实在太多,而自己本非那脸厚之人,见姚氏不主动说话,他们也张不开那口。原本袁氏姐弟中有一个和自己年龄相若的小姑娘,更有一个十五六岁正当妙龄的大姑娘,再加上方才自个儿口不择言,赵三郎怎么也不能凑上去搭讪。可偏偏这会儿铺子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偌大的厅堂里陷入了一片沉寂,让人好不尴尬。赵三郎悄悄推了推傻站着的赵四郎,赵四郎傻乎乎地回过头,然后没动。“袁姑娘”赵三郎深深觉得,他今年说过的话都没有他今日一天所说的多。而和赵三郎说话的姐弟几个是什么来历呢说来话长。原来这几个袁家的孩子论起来是姜家的亲戚,可到底是那门亲戚只怕姜家人都得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掰扯明白。想当日袁家人寻亲上门的时候,姜氏恰好守在铺子里,可一听说他们是姜家的亲戚,她就愣了神怎么娘家还有什么连我都不知道的亲戚吗或者说,娘家还有亲戚吗姜氏娘家所在的姜家滩里最昌盛的就是他们姜氏一族,可以说只要是姜姓人家,多少都沾亲带故。不过她家所在的那一支子孙稀薄,自她祖父那一代起,就成了一脉单传,因而如今的姜家几乎没有亲戚。袁家人不太可能是出自姜氏一族的亲戚,那难不成是来自姜氏外家的亲戚想想也不可能。因为杨氏是随着家人逃荒到姜家滩,然后被她爹半卖半送留在了姜家,她的家人十有八九已经死在了乱世里,就算大难不死,也不知道飘零到了何方,哪可能会有亲戚上门然而古人说得好: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以前姜家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时候,半个亲戚的影子不见,就连姻亲见了他们都绕着走。如今姜家开了铺子,阔起来了,远在深山里头的袁家就寻思起这门亲戚来了他家还真是扯得上的亲戚,就是扯得有些远了。原来姜氏的祖父是一脉单传不错,可她祖父没有兄弟,却有一个姐姐,而这个姐姐也就是姜老爷子的大姑嫁进了袁家,且如今还健在。大姑辗转听说侄子的日子过得好了,而自家的日子实在糟糕,于是就让儿孙上姜家门来求助了。莫说亲缘关系已经很远,即使是至亲之间几十年不曾走动,人家还会出手接济一二吗先不管姜家人会怎么反应,首先袁家人自个儿心里就打鼓。可眼瞅着日子过不下去了,还是觍着脸上了门,心里想着哪怕是能得几十个大钱的接济也好。庆幸的是,姜老爷子没让袁家人失望,甚至可以说老爷子的反应着实让他们喜出望外。当姜老爷子得知他们是大姑的家人后,当即动身去袁家看望了久病在床的大姑。不过是门远亲,姜老爷子为何如此看重原来他爹那一脉并非原本就那么单薄,只是生活太过艰辛,他爹的弟妹相继早夭。而他爹的大姐也就是这位大姑在父母亡故后,为了保住他爹这根姜家最后的血脉,愣是等他爹长大成人了方才嫁人。只是那时她早已过了花信,又无体面嫁妆,无奈之下只得嫁去了江北的贫苦人家。每每想到此事,他爹都伤感不已,就连临终前还在惦记着这个姐姐。因而,姜老爷子虽和他大姑素未谋面,却也一直希望能完成他爹的遗愿。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他怎能不尽一份力呢未完待续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包大揽热门推荐:、 、 、 、 、 、 、且说姜老爷子到了袁家才知道,他们家不是一般的穷,是真的就要活不下去了。姜老爷子的大姑袁老婆婆早早就守了寡,子女个个先走一步,唯有二儿子给她留下了两个孙子。她一个寡妇好不容易把孙子拉扯大,又想尽办法给他们娶妻生子,这才闲下来享了几天儿孙福。可谁知忽然有一天朝廷不让捕鱼了,这让世代打渔为生的他们可怎么活虽然官府承诺会给予相应的补偿,可他们家应得的那几亩田却怎么也拿不到手。不能打鱼,没法种地,两个孙子就只能领着曾孙去码头上给人搬货。可活计太重,吃得又差,撑了不到两年,大孙子就病得起不了身。为了给他哥张罗药钱,二孙子就听人撺掇进了深山打猎,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虽说袁老婆婆已经数次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可这回她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倒下去后就没起得来。家里一下子少了两个壮劳力,却多了两个病号,仅凭曾孙袁春蒲在码头搬货根本就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只得开始卖儿卖女。最先卖掉的是袁家大房的闺女袁春草,过了将近一年日子只有更差,就打算把二房的大闺女袁春芳给卖了。袁春芳她娘黄氏如何舍得,于是自告奋勇要把自己给卖了。只是她当时已经靠三十岁了,即使颜色不错手机看小说哪家强 手机阅读网,也卖不上多高的价钱,光卖她可解决不了家里的燃眉之急。于是黄氏一狠心,带着小闺女袁春花一起卖身为奴。期望着就此保住大闺女,让懂事的大闺女靠着卖身钱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可谁知,翻了年没多久。家里又要断炊了,就只能再卖一回。不过大房就只剩下袁春蒲一个男丁,他既是长孙又是壮丁,肯定不能卖他,这回还得从二房出人。可谁知上回还争着抢着要顶替妹妹的袁春芳这回却怎么也不肯答应,死活不愿跟牙婆走。不肯走那可由不得袁春芳。如今的袁春芳无父无母,她伯父伯母想怎么卖就怎么卖。甚至为了多卖几个钱把她往火坑里推也是使得的。不过幸而那牙婆虽干了这门伤阴骘的行当,到底是良心未泯,又因是同村出身。晓得袁老婆婆的娘家来历,就点了一句,方才有了上门寻亲这一出。姜老爷子知晓袁家如此困难后,立刻接济了他们家。不仅如此。还寻来牙婆。打算出钱把被卖掉的表侄媳妇和表侄孙女赎回来。可惜就只有二房的袁春花在费了一番周折后被高价赎了回来,而她娘黄氏虽是抱着一颗慈母心肠想着一同为奴就能照拂闺女,然而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买下袁春花的人家并没有将黄氏一齐买下,母女俩生生被分开了,如今也不知黄氏身在何处。至于大房闺女袁春草,据说买下她的人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而且时间隔得实在太久。找回来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且说赵三郎和袁家姐弟寒暄半天,方才得知了他们的来意。只是他有些诧异。问道:“袁姑娘想来咱们赵家铺帮工家里抽得开身吗”幽州民风开放,女子出门做工并不稀奇。可据赵三郎所知,袁春芳父母都不在了,弟弟袁春英今年不过十一岁,妹妹袁春花稍长一些,今年已经十三岁,只是她原来今日袁春芳姐弟后面跟着的这个羞于见人的小姑娘就是袁春花。只是听说买下她的那家人对她朝打暮骂,都回来好些日子了,一直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