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大宋第一公子> 分节阅读 20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08(1 / 1)

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霍玄彬清了清嗓子。“这件事,还是我来说吧,那位老者,是我们丐帮真正的元老,算起来他老人家也是您的师兄,是我们丐帮真正的元老,也是昔年我丐帮的第一高手,当初他是要继承帮主之位的”经过霍玄彬这么一说,赵承嗣总算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元老这位老者是老帮主的师弟。当初他是要继承帮主之位的,怪不得他还会降龙二十八掌,威力还不小,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这个人身份真的不简单。至于笑面虎和三长老,这两个人当初还真的是丐帮之人,比祖鹏程等人低了一个辈分。当初因为违反了丐帮的帮规被处置,这两人心有不甘,直接叛出了丐帮,还一直跟丐帮作对。想不到这一次来来到了总舵,丐帮的脸真的被他们给丢光了。“这样的叛徒一定要除掉,不仅是为了这件事,更是为了我们丐帮的脸面,为了我师傅的名声,为了师兄的名声,这两个人一定要除掉,传令下去让我们的弟子一定要注意这两人,一旦发现立刻上报,张去病长老这件事就交给你们执法堂去办,成立一个精锐的执法人员,专门处理丐帮的叛徒,让他们知道背叛丐帮后果。”赵承嗣第一条命令就是要对付丐帮叛徒,其实这也不奇怪,以前丐帮虽然也有执法堂,可是针对叛徒没有严惩,谁能保证以后不再出叛徒。现在要有一个规矩,对叛徒一定要严惩,不然以后丐帮会成什么样子,无规矩不成方圆。第三五七章 院长爷爷检测出盗版“是帮主,我这就吩咐下去,由我亲自负责,将那些叛徒一一斩杀”张去病严肃的说道。对于叛徒任何人都不喜欢,以前他们也只是在内部惩戒一下那些犯错误的帮众,现在扩大范围就连那些叛逃的也要除掉。丐帮也允许你退帮,走一个正常的程序就行了,但是你要是当叛徒的话,那就不可以了。其他几位长老也深表赞同,这是赵承嗣第一条命令,也对丐帮有利,他们是不可能去反对的。其实只要赵承嗣的第一条命令不太过分他们都会支持。就像皇帝登基的第一道诏书谁反对呢,何况赵承嗣说的是合情合理。“对了,对于笑面虎和那个三长老,如果发现他们的踪迹,不要急于处理,毕竟他们不是一般人能处理的,不要让咱们的普通弟子有其他伤亡。”笑面虎这样的人是普通人能对付的吗,根本就不用想,赵承嗣也知道这些,并不会让他们去送死。“还有我应该很对就会汴京了,经过丐帮这件事,唐国应该知道我的身份了,我再留在唐国就很危险,现在我要的东西基本上快到手了,是时候会汴京复命了,到时候你们几个长老跟着我回去,看看师兄。”丐帮换了一个新帮主,还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他们再不知道赵晨是在汴京的话,那就真的该死了。至于让这些长老跟着他一起回汴京那就更简单了,拜祭一下丐帮的前任帮主,这些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反对。“帮主说的对,我们应该去拜祭一下老帮主,可是我们都走了,那丐帮的事情怎么办呢”祖鹏程担忧的说道。他们几个长老都去了,那丐帮就真的乱了,现在的丐帮真的禁不起折腾了,要不然丐帮真的在江南无法立足了。祖鹏程的担忧不是没有,毕竟也是事实。“帮主,老夫看这样吧,我年纪大了,就留在这里吧,这样还可以照看一下丐帮,鹏程你们代我向老帮主上柱香。”葛建磊的年纪大了,也确实不适合长途跋涉,他留下也也应不错,毕竟葛长老在丐帮的威望太高,有他镇住丐帮确实不错。也没有太大的波澜,就这样决定了,同时赵承嗣也决定了让丐帮年轻化,现在这些长老年纪都太大了,不让年轻人上位,丐帮以后怎么办就会出现断层,这是很危险的,所以赵承嗣让几个长老去汴京未尝没有不是让他们去养老的意思,他们也明白。毕竟年纪大了,是时候要养老了,再说他们去汴京也可以帮助丐帮汴京分舵,那是丐帮最弱的分舵,赵承嗣是大宋王朝的人,那么以后他们也要对汴京重点发展了,所以加强汴京分舵的力量十分必要。赵承嗣想不到这么顺利,在丐帮他也没有什么班底,这一次他要亲自提拔几个新人,这样的人对自己才忠心。无论是谁都要用自己的人,毕竟跟自己人用着顺手。官场上的一些人不都是这样吗,他们在位的时候,都会大力提拔自己人,形成一个派别,这样对自己以后发展也有利。赵承嗣现在成为了帮主,丐帮没有自己的人可不行,所以他表面上不会管理丐帮,毕竟自己的这个帮主现在也只是一个名头,没有真正的掌控丐帮。没有真正掌控丐帮谁听你的是吧,现在的丐帮可以说是掌握在这些长老的手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好这些长老都认同赵承嗣,可这也不行,毕竟只有自己的实力壮大了,才能真正掌握丐帮,那样才放心。将事情商议好之后赵承嗣算是进入到了角色,这个时候葛建磊走到赵承嗣的面前小声说了一句:“师叔想要见见你”师叔,就是那个救赵承嗣的老人,而且人家还是丐帮的原来,赵承嗣也非去不可。老人在的地方就是丐帮的宗祠,也只有帮主可以去,也就是说只有赵承嗣一个人能去。那老人你为什么能在那里,因为人家以前也是丐帮的继承人,自愿让出来位子了,就凭借这个,丐帮所有的人都尊敬人家。赵承嗣一人走进了丐帮宗祠,这里也不豪华,只是一间普通的房子,但是显得比较庄重,因为这里放着丐帮历代的先贤前辈的牌位。赵承嗣走了进去,里面有一个老人正在擦拭着上面的牌位,赵承嗣进来,人家连抬头都没有抬。“你来了,其实你应该早来的,这一迟,就是大半年,不过你还是来了”嗯赵承嗣皱着眉头,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他一直在等我吗“不用怀疑,老夫就是在这里等你,赵承嗣,或者说赵志。”赵承嗣浑身颤抖,这老人家到底是谁赵志赵志这是自己的前世的另一个名字,在这里根本不会有人知道。可偏偏就有人知道了,不仅知道还叫了出来,难不成在这一瞬间,赵承嗣也愣住了,这老人家难不成是和自己一样从前世而来。正在这个时候老人转身过来了,笑呵呵的看着赵承嗣。“爷爷”赵承嗣脱口而出,这个老人就是自己前世在孤儿院的院长爷爷,错不了,他左脸上的那颗痣,错不了。世上有如此相像之人吗,不可能,这个人一定是自己的爷爷。赵承嗣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老人的面前。“院长爷爷是你吗,是你吗,小志终于见到您了,小志好想你。”赵承嗣直接跪倒在老人的面前,异世能够见到这么一个亲人,赵承嗣真的是兴奋过头了。呜呜的哭了起来。来到大宋这么长时间,他还真的没有哭过,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哭过,但是现在他忍不住了,放声大哭了起来。像是一个找到亲人的孩子,在老人面前他只是一个孩子,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在此刻才是他感情真正的释放了。这一刻他将一切都放下了,全天下也只有院长爷爷能让他如此,在院子爷爷的面前他毫无顾忌。第三五八章 阳性龙牌的良久,赵承嗣才缓过来。“院长爷爷,你怎么在这里,难道您也”穿越,这是唯一的解释,自己死了来到这个世界上,算是借尸还魂,而院长爷爷,却和原来的样子没有什么改变。“孩子,好久不见,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见,你成熟了许多,现在还成了我丐帮的帮主,看起来老夫当初真的没有看错你。”此人真是院长爷爷,这一点没有任何的疑问,就凭借他这一句话就足以证明他是院长爷爷。“孩子我知道你有很多疑问,我可以告诉你一些,但是有些却不能告诉你,这对你不好。”院子他们两个来到祠堂的后面,详细的聊了起来,赵承嗣像是一个乖孩子,认真聆听爷爷的教诲。又是传国玉玺。院长爷爷,能够去到未来,那完全是靠着传国玉玺,他老人家才能回到过去。他当初接触到传国玉玺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回到了未来,而传国玉玺却也不见了踪迹,更加不能回到以前了。无奈之下他只好适应现代的生活,这一下就是几十年,在这期间他经历了好多事情,最后在老年的时候开了一家孤儿院,收养那些孩子,其中就有赵承嗣。他觉得赵承嗣这孩子跟自己十分投缘,于是教给一点往生经,并且将那块阴性属性的龙牌也给了他。人哪里有不死的,院长爷爷也抵不住自然的规律,到了生命的尽头,可是突然一阵白光照在了他的身上,他又回到了这里。而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景象,那就是赵承嗣也来到了这个世上,他更加证明赵承嗣就是那个有缘人,也许这就是传国玉玺让自己回到后来你世界的用意。等待的就是赵承嗣,所以他一直在等着赵承嗣的到来。这些事情不能跟任何人提,即使说了也不见得有人相信呀。“孩子,这段离奇的经历,老夫也不相信,可是就发生在眼前,因此我想起来,师傅说的一句话,我此生将会遇到一个奇人,他很有可能会改变天下大势,到底什么是有缘人,我们两个相识在后世,那么这个有缘人就是你无疑了。”院长爷爷说了很多,还说到了一些秘闻,这和赵承嗣在脑海里看到的一样,龙牌就是他们师门的圣物。分为一阴一阳,院长爷爷将那块阴性的龙牌交给了赵承嗣,谁知道那个关头,龙牌居然碎掉,融入了赵承嗣的身体之内,让他看到了不少的东西。其实他和陈抟是一脉的,都是追求长生之人,可是他们传下来的长生之术就只有往生经,可是这么多年,还真的没有人能够凭借往生经长生,就连院长爷爷也只是略懂皮毛。赵承嗣都不知道自己的往生经练习到第几层了。“爷爷,你说这往生经是不是也和穿越有关系,即使玉玺只是一个媒介,没有往生经怎么能穿越呢”这是赵承嗣的猜测,不配合往生经,根本就不能死而复生,他一直有这么一个怀疑,现在红玉可以有人研究一下了。“老夫也不清楚我,不过我们这一门的记载中,在千年之前传国玉玺出现事故,对当时的一个门人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后世的时候,我也断定那人是王莽,要是他会往生经的话,也不至于一败涂地了。”院长爷爷也说出来了他的猜测。王莽在后世被认为是穿越者,后人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赵承嗣当时也这样研究过。并且他在脑海里也看到过,王莽就是一个从后世来的人,他也会往生经,所以当时他做的一些事情,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宣布的政策是: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其后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这些可都是远超那个时代的,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加上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朝廷的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困难。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