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才盘点了几位政治才能出色的奇女子,接下来要盘点的,则是那些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壮烈女将军】
随着画面的转变,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女出现在屏幕中,
【其实在后世,在这篇大家耳熟能详的《木兰辞》里,那位女扮男装、代父从征的木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女儿,朝着梦想勇敢前进…其实这是一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民歌,经过后世朝代多番改编…其实木兰不姓花,&39;花’这个姓氏,就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在戏剧作品中编纂的,遗憾的是,截止目前,考古界也没有出土关于木兰的记录】
在县城,不少自诩斯文的男子开始把自家妻女往屋里推, &34;好了好了,进去给我多绣几双鞋袜,这种舞刀弄枪的女人有什么好看的!&34;
但这一回,有不少母亲鼓起勇气拉住女儿,大声反驳道, &34;他多,既然是仙人放给咱看的,就让闺女看看长长见识吧!&34;
在农村,很多自小干农活、练出一身好力气的女孩子开始两眼放光——读书,她们没条件也没兴趣,但若能让她们习武,能像男子一样去行伍中挣军功,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啊,总比被胡乱卖给什么老头或傻子强!
【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南北朝时期的民众没听过这位女将军,又怎会突发奇想把她编进诗歌里呢?今天,主播就来抽丝剥茧,看看木兰到底是确有其人,还是纯属虚构…】
【根据历代文人考据,木兰辞中的行军之地‘黑山’和‘燕山’,与正史《魏书》记载柔然战役的地点吻合,更巧的是,北魏实行府兵制,这是一种世袭的、兵农合一的军制,通常是鲜卑农民被划入府户,免征赋税,到了战时他们就得出男子参军,装备、兵器、马匹一切自备,从书中的‘卷卷有爷名’到‘东市买骏马’,都能跟府兵制的情况对应起来…】 (1)
【再和北魏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距离北魏很近的陈朝、智匠编写《古今乐录》时称‘木兰,不知名’,可以推断出,木兰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的姓氏…再次巧合的是,鲜卑族一开始当时一百八十姓氏,全是复姓,比如长孙氏、贺赖氏、贺楼氏等,后来,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才把复姓改成了汉字单姓…而在北魏时代,强悍的柔然曾对它发起过数十趟大肆劫掠的战争…】
【到了这里,真相已经呼之欲出:木兰,是北魏时期一位真实存在的女将,
她为保护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女扮男装上战场,以惊人的胆量和过人的军事才能,不但参与了一场长达数年的保家卫国之战,还大胜而归,可惜她因为女儿身,拒绝了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军功,也未被记载在正史之中】
那些刚刚燃起希望的贫家女子,一腔谋出路的欢喜顿时被凉水泼了下来,为何男子可以光明正大参军,获得军功和奖励,而女子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其实从木兰的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女性的责任和担当、勇气和实力,样样无半分逊色于男子,但在那样的世道,在各朝各代为记载功绩而著书立传的正史里,有很多文官武将,很多才子书生,却没有几个女子……诺长的史书,装得下成千上万的男子,却只容得下屈指可数的女子!多少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女子,史书对她们的记载却只有寥寥数语】
秦始皇沉吟一番,在群臣诧异的目光中,吩咐蒙毅, &34;你去找李斯发个文书,让人去搜集各地有才能的女子名单,不拒文才还是武术,不论秦国旧人还是六国之民,也不论出身门第…再让李斯安排,设一批女官职位,先带来咸阳考核一番,通过考核的就授予官职,待遇与升职办法跟朝中大臣相同…孟姑娘见多识广,她大力支持女子出来做事,我大秦应当第一个响应号召…&34;
还是孟姑娘好,又让朕找到一条薅人才的途径,人才,朕的大秦急需各种各样的人才!
有老大臣急忙跪下来, &34;陛下,使不得啊!若那些女子得了权势便得意忘形,到时弄权酿出祸端…&34;
另一位老臣也跪下了, &34;是啊陛下,依臣看,我大秦待女子已足够宽泛了,孟姑娘此番责备的定不是我大秦,您若找到人,发几封褒奖诏书已是她们天大的福气,何必再让她们进朝为官…”
秦始皇淡淡道, &34;朕意已决,不必多言。&34;
另一边,吕雉也在劝刘邦, &34;必须不如让人去各地挑选有文武天赋的女子,在朝中设些女官职位,也算全了对孟姑娘的敬意…&34;
当然,她提这个建议,也有自己的考虑在里面…刘邦想来想去,欣然同意了。
【正因为如此,南宋那位从风尘中爬起来、持刀跨马抗击金军的女将军梁氏,在史书上也没有留下名字, &39;红玉’只是后世话本小说作者为她起的名字…我们姑且按话
本上的名字,称她为梁红玉吧,她的祖父和父亲皆是武将出身,想来对她也多有疼爱,才教了她一身好功夫…由于宋徽宗即位后朝政昏庸不堪,方腊带着几十万民众发动了起义,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镇压方腊起义失利,被朝廷削了官职砍了头,梁家自此败落,女眷也沦落成了官妓…】
【说到这里,主播忍不住要先谴责古代那些不把女子当独立个体的恶制度!官员和显贵犯法被诛后,其家中女眷罚为官妓或没入掖庭,已经是很多朝代的常规操作;而在明清时期,又新增了一条‘佥妻’制度…】
【朱元璋收复各处失地,疆域比宋朝辽阔很多,需要大量士兵守卫边关,于是开创了卫所屯田制度,兵农合一,士兵在边关开荒屯田自给自足,不需要国家拨款养兵,从客观上来说这个制度为明初军队战斗力的强悍带来了保障…但同时,朱元璋规定了阶层制度,军户的后代永远是军户,可边关苦寒,许多人根本受不了这份苦,经常偷偷逃逸,更别提让他们在这种地方生儿育女世世代代生活了】
【为防止兵力流失,朱元璋想出了佥妻的法子,给这些士兵发房子发土地,还发妻子,而这些女子都是花国库的钱买来的…在明朝初期,这项政策虽然实施了,但并没有硬性要求,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代,佥妻制度正式被写进法律条文,到了清朝,则改成‘旗人免佥妻,民人发遣需佥妻’的规
定…】(2)
马皇后急忙道, “老朱你看看,我早就说过,这个佥妻制度不人道,现在连孟姑娘都点名批评了,不如还是废了吧…&34;
朱元璋牙疼地捂着脸, &34;可是,我这也是为了大明好啊!牺牲几个无关紧要的女子安抚边关将士,有他们成家立业安心戍边,大明江山才能安稳…&34;
【从此,被征兵戍边的男子,其妻子必须陪同;被流放充军的犯人,其并未犯法的妻子也要被强制拉着去流放,如果犯人没有妻子,朝廷也会出点钱,买个贫家女子许配给对方…实际上,流放途中许多女子会遭受管事小吏调戏猥亵、有许多犯人受不了那份苦扔下妻子直接跑路,而那些孤立无援的女子,只能在环境恶劣的异乡乞讨,或是被活活冻死饿死】 (3)
【清朝乾隆二十四年,这个制度被下令废除了,可在乾隆三十二年和光绪年间发配新疆的罪犯中,佥妻制度又实行了…是的,这就是古代女子的生存现状!那
些身居高位的男人,什么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考虑那些女子愿不愿意、她们去了边关能不能活下来…一个清清白白没有犯法的女子,无论她出身于烟花之地还是贫寒之家,在统治阶层眼中,她们都不值一提,甚至还不如一个罪犯重要!】
马皇后听到这里,十分严肃地扯下他的手, &34;孟姑娘可不是那种没事说废话的人,她眼下既然这般重视女子,你可别惹她生气了!快想想其他法子吧,其他朝代没有佥妻人家边关也能守住…&34;
朱元璋皱着眉头,法子倒是有,就是要花更多国库银子,肉疼!让我再想想,再想想…
无数古代女子悄悄流下了泪水,在没有这项制度朝代的女子,光是想一想被迫嫁给罪犯去流放之地,就忍不住胆寒得浑身发抖
摆在男子面前的道路千万条,可摆在她们面前的,每一条都是暗无天日的死路啊!
不,她们也要努力偷偷多学点本领,有了本领就能挣钱能养家,就不会再被人当成累赘随意发卖处置了…这年头,就算亲生的多娘,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他们世世代代喜爱男子,不就因为男子能为他们挣钱捞到好处吗,如果…我们也可以呢?
这一刻,她们想学本领改变命运的念头变得更强烈了
【言归正传,梁红玉就是这样一位被不公平律法迫害的女子,但她虽然被分配到军营为歌妓,依然没有堕了父辈言传身教的气节,她舞剑走绳,她弯弓射箭,她努力做着不一样的自己,不沾染谄媚柔弱的气息,后来,她遇到了抗金名将韩世忠,得以脱身泥潭,他欣赏她的飒爽英姿,允许她随军出征,还在原配妻子去世后,把她扶正为正妻…】
【在宋孝宗命人为韩世忠写的墓碑上,记载着当年苗刘叛乱时、梁红玉抱着儿子飞马夜驰一昼夜,为韩世忠传信救驾之事,她因此得赵构亲封护国夫人…同时,这墓碑上也记载了金军将领金兀术横渡长江时,韩世忠率军拦截,而梁红玉则冒着箭雨,亲自在阵前为宋军击鼓助阵,她一个女子不惧阵前死的勇气,大大鼓舞了兵力、战斗力都比不上金兵的宋军,宋军最后竟一扭战局大败金军!】
(4)
江家村,因为没有儿子被嘲笑、历来在村里抬不起头的江老四一家,正在院子里激动地观看着,仙人这是在为女子说话咧,江大婶忍不住擦了擦眼泪
自家三个丫头虽是丫头,但姐妹三人
从小就不服输,事事争强好胜还有一把好力气,下田耕地砍柴做木活,样样不比村里年轻后生差!
可她和老伴还来不及高兴,村里人轻飘飘一句“再厉害也是为别人家养的丫头片子”,就能把他们重新打入地狱,陷入对老年生活的无限恐惧和担忧…
这时,江大丫一把重重扔下砍柴刀, &34;娘,别哭了!人家能打女将军能劳什子夫人,你女儿难道不行么?我力气大,不怕死,若能让我上了战场,少说也能为咱家挣十亩地回来!&34;
江二丫一边拿衣袖为江大婶擦泪,一边慢慢道, “可神画中的事,在咱们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若真能让女子参军就好了…&34;
【后来数年间,梁红玉与韩世忠一起率将士,在楚州抵抗金兵,连年战乱导致军士居无住所,梁红玉带着女眷们亲手‘织蒲为屋’,夫妻二人镇守楚州十多年, ‘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可惜,绍兴十一年,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名杀害岳飞,韩世忠黯然辞官带着妻子隐居,一代英勇夫妇就此淡然渡过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