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2 / 2)

李治身处肉嘟嘟的小手为她擦拭眼泪, “阿娘怎么哭了,稚奴给阿娘吹吹…”兕子也急忙踮起脚尖, &34;我也要给阿娘吹吹!&34;

【我们说过,李世民是一位情感十分丰沛的帝王,当他亲手下诏把自己最喜爱的儿子迁出长安,贬居遥远的均州之时,从那封诏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一位老父亲的爱与痛…】

【但同时,李世民也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帝王,接着,他毫不迟疑地为新太子李治,堂而皇之安排了超级豪华的重臣班底——长孙无忌任太子太师,房玄龄任太子太傅,萧璃任太子太保,李绩任太子詹事…他几乎把满朝最有分量的文武大臣,全部安排给了最小的儿子——】

【其实这种做法,很符合李世民一贯的作风,哪怕他觉得李治性格柔弱心中有些隐忧,但此时,这个儿子是妻子生的最后一个儿子,他仍然愿意不遗余力地维护他,支持他,以行动向天下人坚决地宣示:太子之位,其他人想都不要想!所以,有人说李世民想改立另一位庶子为太子,在主播看来,只能算句玩笑话吧,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他立李治为太子后为他做了什么,再看看他为那位庶子做了什么,这位帝王的父爱在哪里,十分显而易见…】

李治委屈地含住打转的眼泪,耶耶,孩儿一点都不柔弱,孩儿那都是装的!自古虎父无犬子,您要相信孩儿啊!孩儿虽叛逆,但孩儿爱耶耶,耶耶最爱的是我!

【庆幸的是,李世民晚年寄托了所有希望的继承人,并非真的那般羸弱不堪,相反,李治称得上一个完美扮猪吃虎的白莲花…】

画面中,弥留之际的李世民,正在费力地叮嘱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34;朕要走了,以后,诸事就托付给你们了…太子生性仁孝单纯,你们是了解他的,就拜托你们…好生…辅佐了。”

他又转过头来,对哭得倒在宦官怀中站不住的李治叮嘱道, “稚奴…有无忌和遂良在,你须重用他们…勿要听信谗言…&34;

【至此,二十三岁的新君李治在太极殿登基为帝,那位贞观十二

年进宫、在李世民后宫鲜少有记录的女主,即将在李治的后宫大放异彩,谱写一篇属于她的大女主新篇章】

显示着贞观十二年的画面中,一辆来自皇宫的马车,在大雪纷飞中迎接年轻美貌的武瞾,她转身安抚母亲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马车

【也许站在李世民一个封建时代帝王的角度,他无法接受李唐江山被外姓之人替换…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李治是他亲手推上储君之位的太子,武瞾是他亲自纳进宫的女子,这对被后世人称为绝世cp的,用行动演绎了什么叫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治和武瞾都是天造地设的组合】

贞观群臣顿时惊诧不已,纷纷以一言难尽的眼神看向李世民,陛下呀,先前我们知道您立的这位太子有位称帝的媳妇,现在我们又知道,他那位媳妇,原来也是您宫里的人…

李世民强行忍着尴尬,转瞬又想道,稚奴,看来你果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耶耶信了,你绝对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小团子!

不过很快他又恢复了冷静,反正朕此生要用心培养承乾,绝不会让儿子们为了皇位睨墙…当然,若稚奴果真十分喜爱那位武氏,为他娶来倒也不是不行,我是宽容的耶耶嘛…

刘彻八卦地对卫青眨了眨眼, &34;啧啧,没想到我那李大哥家的故事,竟如此丰富多彩…&34;卫青一脸尴尬地附和着,心头暗暗诧异,未想到后世唐朝君王,竟能为心爱女子做到如此地步。

【更巧合的是,武瞾的身世从某种意义上,跟长孙皇后极为相似——她们同样是续弦之女,同样父亲早亡,母亲在元配嫡子的排挤中苦心拉扯着三个女儿…不过,命运终究在岔路口拐了弯,把她们带入截然不同的轨道。武瞾入宫后,被封为五品才人,据旧唐书《职官制》记载,这是一个侍候天子起居宴请、管理宫女纺织蚕丝等事的职位…】 (3)

【后世人根据她在贞观年间接近空白的记录和才人的位份推测,这位母亲出身于高贵的弘农杨氏、自小饱读诗书、更写得一手好字、才貌俱全的女子,并没有被李世民重视…也许,这就是命运的神奇之处吧,她在为皇帝侍疾时,与年轻的太子一见钟情,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个眼中还泛着青涩稚嫩的男子,将来会为她提供多么辽阔、展示政治才干的舞台】

画面中,在感业寺削发为尼的武瞾,正在暗暗发誓, “我今朝蛰

伏,来日必要飞登云霄…”

很多大臣暗暗着急,此女狼子野心,留不得啊!那个李治,真是糊涂的亡国昏君!亏得先前还吹李世民有多厉害,治家都治不好,昏君!

李治却暗暗涌起一阵窃喜,这说明在媚娘眼中,朕才是她在世间最信任的男子啊,她果然慧眼识珠……

【后世史官写武瞾时,总是不遗余力把她那点宫闱之事搬出来,以期打压她的名声,但我们来看看,如花似玉的宫廷女子在获得寥寥圣宠后,就要被打发去寺庙,从此与青灯古佛相伴一生——这条规矩,真的公平吗?她们是活生生的人啊,她们的生命,真该在日复一日的绝望中度过吗?】

【再者,古往今来,多少无道帝王同时宠幸嫔妃的姐妹亲眷,李隆基娶儿媳更是世人皆知,这种时候,掌握话语权的男人却惺惺相惜,一再使用春秋笔法遮掩,或把祸水推给女子,或是把重点放在男子的功绩上…这时的他们为何不站出来,长篇大论指责这些帝王乱了纲常伦理?】

【因为数千年来,舆论的阵地一直掌握在男子手中,女子,应该一直乖乖当他们的附庸,女子若做了无数男人同样做过的事,就要被口诛笔伐泼污水…】

画面中,被新君有意无意遗忘在感化寺的武瞾,没有流泪,也没有气馁,她静静等待着时机…直到永徽元年的五月二十六,李治前来感业寺为李世民拜祭祈祷,那一刻,她欣喜万分,那一刻,他涕

泪横流(4)

那些极力推崇三从四德的士大夫,简直气得脸涨成猪肝紫了——伤风败俗不要脸的女人啊!敢行如此大逆不道罔顾人伦之事!

上天啊,快劈道雷把她解决了吧!

李世民在大臣们的注视下,神色不变,眼下他更在意的,是孟棠说的话,照这么说,孟姑娘并不赞同嫔妃在帝位驾崩后去寺庙修行?看来此事还须尽快与众人议一议…

【当武瞾取代王皇后时,世人骂的是她这个蛊惑君王的红颜祸水,却忽略了真正想拿关陇贵族开刀的幕后主使——那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当她承载着失子之痛,为李弘的离去黯然伤神时,世人无视唐朝史书和李治亲手为儿子写的悼文‘沉瘵婴身、旧疾增甚’之言,世人不信李弘死于肺结核,反而要信几百年后,后朝史学界编撰的‘皇后鸩之’之言】 (5)

【往她身上泼的污水不计其数,包括她为栽赃王皇后亲手

掐死襁褓中的女儿、她80多岁的母亲与外孙通奸之言…这些恶毒的流言,处处彰显着男人对她打破传统称帝的深恶痛绝,既然无法抹去她优秀的存在,就往死里污蔑她吧!对,我说的就是宋朝那些胡捏乱造,杜撰唐朝历史的士大夫们!】

武皇后眼中绽放出寒光,污蔑本宫不要紧,敢污蔑本宫的母亲,后世男子太过可恶!

上官婉儿担忧地看向女皇武则天,她却淡然一笑, “从朕称帝那日起,就做好了面对世间腥风血雨的准备,朕不怕!身为女子,朕既然穿了这身龙袍,就不怕后人指点!

正在绞尽脑汁编故事的欧阳修、宋祁等人,抬头看向另一边的司马光, “这…仙人指名道姓骂我们了,还要编吗?&34;

司马光沉吟道, “哼,如此伤风败俗之女子,若是夸她,岂非教坏我大宋更多女子,让她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继续!&34;

【且不说武瞾并没有杀她的长子,也不说历代男性君王,亲手赐死孩子的案例多不胜举,就说武瞾在执政途中除去绊脚石一事吧,这是无可避免的,自古以来,这条通往终极权力之位的路上,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有几个帝王没经历过血腥杀戮?她身为帝王,做的这一切,不是跟无数男性帝王做的一样吗?为什么仅仅因为她是女皇帝,就要把这些事拿出来大书特书呢?就算被后世称为得国最正的朱元璋,他难道就没有大开杀戒吗?】

朱元璋看着大臣们可怜望向他的眼神,暗暗头疼,咳咳,仙人咋这么偏心咧!

【所以在这里,主播不想说那些关于她真真假假的传闻,也不想赘述那些她做了天下男性帝王都会做的事,作为千年华夏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我想说说她和丈夫势均力敌的感情,想说说她对时代做了哪些贡献,想说说她的存在,给了后世女子多大的精神鼓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