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金枝毓秀> 分节阅读 2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33(1 / 1)

子,难道是燕王殿下惹得王妃不开心了”“也不是”程金枝有些无奈地扯了扯嘴角,刚想继续自己的话题,却闻不远处马蹄声大作,一声声有力地撼动着地面,顷刻间就盖过了她说话的声音。“这是怎么了”程金枝心里一惊,刚想探头一探究竟,却已经被岑风很是警觉地拉到了街边。与此同时,原本在街上闲逛和摆摊的百姓们也纷纷急着向道路两旁退散,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紧张。罡风卷地,飞沙走石,随着马蹄声愈发接近,程金枝看清从眼前疾驰而过的,是一群头戴赤色红盔,身着同色铠甲的将士。这是大周历代以来负责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赤羽军的服饰。“不好,看来是西北那边出事了。”眼见数十驾铁骑从面前飞驰而过,岑风神情肃然地皱起眉头,全然没有了刚才和程金枝说话时的亲和与闲适之态。他身为屠灵司长官,隶属皇帝亲卫,一般都会长期留守在帝王身边为其效力,基本不会有上阵杀敌的机会,可岑风素来一心效忠朝廷,亦是心怀天下之人,如今见家国情势恐有危急,他作为一朝臣子,此时的紧张和担忧,全都是出自真心。而听闻岑风此言,程金枝望着那队渐行渐远的人马,即使很少有什么家国天下的概念,此刻心里也不由生出了几分凝重之感。虽然这些日子她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也知道大周西北的几个边陲小国互相结盟,国力壮大之际便意图谋反,着实惹出了不少的麻烦和祸患。前些日子大将陈复挥军北上,局势好不容易才刚刚趋于稳定,没想到如今又突生事端。“王妃,赤羽军突然回京不知有何紧急之事,请恕在下不能相陪了。”目送那队铁骑远去,在默然片刻之后,岑风便转过身来朝着程金枝抱拳致歉。而面对当下突然凝固严峻的气氛,程金枝即使心中再好奇难耐,也不好意思再对他纠缠不休,于是便很是爽快地应声道。“哦,没事没事,一切当然是国家安危重要,岑长司还是快去吧,希望一切无碍才好。”在程金枝看来,虽然自己算是突然踩着狗屎运坐到了王妃位置,可要说到这风云变幻的天下大势,和她断然是不会有什么联系的。而岑风这么一走,程金枝又变成了漫无目的的一个人。即使无处可去,却一点也不想打道回府。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一心想要追求或达到某种目的,却总是棋差一招,功败垂成。可偏偏有时候随性而为的无心之举,反倒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带着这种喜怒无常的心情,程金枝便收敛情绪四处闲逛了一会儿,看着街边美味可口的吃食和各式琳琅满目的商品,再迎着初夏时节微醺的南风,心情又顿时起色不少。其实说起来,程金枝今日恰逢进宫,为了不失礼节,比起平时较为随性的衣着,刻意穿了一身较为秀丽华贵的衣裳。回府之后又因为被元熹公主言语所刺激,再加上高珩和顾寒清的针锋相对,她连衣裳都没来得及换就匆匆跑了出去。况且她左边脸上的烧伤尚未完全褪去疤痕,还贴着一块显眼的纱布,因此总是惹得路人频频侧目,把程金枝当成了一个“新鲜”的存在。可程金枝自认从小到大就练就了一副厚脸皮,所以丝毫不在意这些“世俗眼光”,依旧走路生风,东张西望,尽量让自己放松身心,暂时把心事抛诸脑后。就这样意兴阑珊地拐入另一条街后,忽然间,只闻一阵触人心弦的清丽琴音从不远处如一绢丝绸般流入耳膜,使人浑身一震,顿时吸引了程金枝的注意。都说优美的曲乐最是能抚慰人心,尤其是对于此时心情繁杂的程金枝而言,确实是一剂舒缓精神的良药。于是,她索性就一路向前,饶有兴致地顺着乐声循声而去。待停下脚步之时,只见头顶赫然映着“漱玉阁”三个大字。第四百六十六章 以毒攻毒自“盗玉”事件发生之后,因为整个玉引山庄上下都人心惶惶,乱作一团,漱玉阁也已经关门闭户数日。直到风无极将那块稍有破损的“碧血天山琉璃玉”以胜者的姿态物归原主,为了堵住众说纷纭的悠悠众口,这才像往常一样重新开门迎客。当然,在整个山庄看来,一块已经残缺的宝玉突然像是施舍般又奇迹再现,比起当初玉石被盗,显然是一种更大的耻辱。在外人眼中,原本戒备森严,号称有去无回的玉引山庄,俨然成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随便之地。所有人都只会觉得是风无极道高一尺,而愈发对玉引山庄在江湖上坐镇多年的名声心生质疑。不过在事发之时,程金枝正处在深度的昏迷之中,对于此事自然毫不知情,更没想到自己之所以能重获新生,全是因为这块掀起大风大浪的无价之宝。就连眼前这间琴声袅袅的漱玉阁,对她而言也是第一次出现在记忆之中。进得漱玉阁内,随着一种似曾相识感觉猝然从脑海中一闪而过,望着不远处的琴台和台下那些宾客们听曲赏乐的沉醉表情,这种鼓琴弹瑟的风雅氛围,倒是让自以为生平第一次踏足此地的程金枝很是新鲜。在被负责接客的小卒带到相应的座位落座之后,便叫了一壶茶和几盘点心,准备细细地加以品味。虽然她并不知道,此时台上演奏的这首琵琶曲,正是闻名遐迩的阳春白雪。由于程金枝之前来过漱玉阁几次,其中一次还因为徐如烟的缘故大吵大闹了一番,加上她今天的打扮又如此显眼,其实刚一入门,就引起了这个小卒的注意。虽然他表面上对程金枝客气有加,可待人一落座,便快步跑上二楼,将此事告知了暂徐如烟掌管漱玉阁的李谅。因为玉石被盗之初正是因为那张关于祠堂的机关图纸不翼而飞,作为保管此物的徐如烟必然首当其冲。此时她虽还未被落罪,可这些日子一直都被囚禁在幽州的玉引山庄之中,情况岌岌可危。况且又因为玉石被归还一事使得玉引山庄的名声大受打击,在庄主南襄的盛怒之下,徐如烟甚至要为此付出性命。李谅爱慕徐如烟多时,心中一直都对高珩心存恨意,更坚信那张机关图纸的失踪,就是高珩利用花言巧语欺骗徐如烟所得。如今听闻他最为宠爱的王妃竟然独自一人到了漱玉阁,委实不想放过这个可以替徐如烟泄恨的绝佳机会。对于这些游离于法度之外的江湖人来说,杀个人不过是手起刀落而已。哪怕是杀一个身份特殊的皇亲国戚。然而程金枝全然没有想到自己不过只是偶然路过,竟然也能惹来杀身之祸,此刻正一脸悠闲地听着名曲,喝着小茶。直到李谅派来的杀手已经目露凶光地走到眼前,她也没有丝毫察觉到危机的迫近。而李谅之所以没有采取在茶中下毒这样相对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因为担心程金枝若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毒发身亡,显然会让众人以为是漱玉阁中人所为。如此一来,传出去不仅有损漱玉阁的名声,更是因为忌惮身居王位的高珩。可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宾客动手杀人,相对于漱玉阁而言,风险和责任也自然小了许多。眼见那把藏在衣袖中的匕首已经跃然手中,下一秒就要朝着程金枝疾刺而去突然间,却闻外头传来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原本感人至深的乐曲声也随之戛然而止。紧接着,就听见有好几个声音正在惊恐不安地大喊大叫道。“来人啊,着火啦,着火啦,快救火啊”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所惊扰,风雅优美的气氛立时被破坏无余,宾客们皆是怨声载道,纷纷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门外一探究竟。面对这样无从预料的变故,出于谨慎起见,这杀手无奈之下也只能先行收手,重新将那把匕首藏进了衣袖之中。而见大家都往门外涌去,闻着那股飘散而来的焦味,程金枝见状也放下手中的茶盏,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钻入了人群之中。这才发现,原来是不远处的一间小茶馆走水失火,此刻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可见火势已经到了有些难以控制的地步。虽然有好几个住在周边的住户已经自发地赶来救火,但由于天干物燥,光凭这几个人的拿着盆盆罐罐,来来回回地泼水,委实是杯水车薪。“我的孩子还在里头,我的孩子”这时,只见一个刚被两个男人救出火场年轻妇人哭得泣不成声,正试图挣脱束缚,重新冲回火场之中。“火大火”面对这场近在咫尺的火灾,程金枝有些发愣地站在原地,熊熊燃烧的火光倒映在她不断收紧的瞳孔之中。与此同时,记忆深处那些关于大火的片段也开始浮上心头,让她像是受到感召一般,不自觉地抬起脚步向前走去。仿佛心底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她,只要走近那片火海,就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而眼见火势愈演愈烈,程金枝的身边的不少人也开始跑上前去设法救火,所以也只把她当成了一个大发善心想要上前救火的大家闺秀,并没有觉得有何奇怪之处。“这位姐姐,你的孩子,我替你救”直到程金枝冲到那个妇人面前气势汹汹地道出这句话,这才让所有人都不禁回过视线发出一阵唏嘘之声,顿时对她刮目相看,惊叹不已。当然,也不乏有人心里暗想,就凭她这样一个弱质纤纤的女流之辈想要进入火场救人,实在是不自量力,自寻死路。而一听程金枝此言,方才救出这妇人的其中一名男子便立时好言劝道。“姑娘,这里头危险的很,你还是别进去了,你万一出不来,我们到时候还得去救”然而还未等这男人说完,只见程金枝深吸一口气,像是即将奔赴九死一生的战场般把心一横,就这样“大义凛然”地钻入了火海之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了然于心进得火场之中,伴随着一股浓烈刺鼻的烟熏味,眼前已是一片火光潋滟,烟雾缭绕,只能依稀看到烧焦的桌椅和零碎的器皿横在地上,却不见任何人的踪迹。程金枝用袖子掩住口鼻缓步向前摸索着,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来的勇气,竟敢这般以身犯险。或许对于此刻的她而言,有些答案,比起生命安危来得更加重要。脚步向前缓慢地移动着,突然在那么一瞬间,周遭的环境开始交替变化。所有的事物逐渐和另一处格局全然不同的地方重叠在一起,朦胧视野也随之变得清晰而刺眼。抬眼间,程金枝竟看到一个与此时的她截然不同的自己,正疲惫不堪,一脸痛苦地缩在墙角,即使已经满身是伤,却还是挣扎着想要重新站起身来。奈何四面的火势已经将人逼得无路可退,似乎再过片刻,就能将所有事物都烧为灰烬。“殿下,救我我要出去,我要出去”面前的她眸光黯淡,气息也开始愈发微弱,双眼却还是死死地注视着前方,像是对什么仍旧有所期望般,终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了手。然而还未等程金枝冲上前去抓住“自己”伸出的那只手,它却就这样重重地落了下来。与此同时,一种天旋地转的眩晕之感猝然席卷而来,让她脸色一变,匆忙扶住了身边的已经被烧黑的立柱。霎那间,所有细碎的画面开始以极速之势聚拢拼接,像一条原本断了线的珍珠,又再度串联在一起,散发着耀眼,且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从遭到骗婚的那个染血雨夜,到再上红妆与高珩携手成婚。从与太子皇后阴谋迭出的明争暗斗,到楚人有备而来的入朝和亲一切被她所遗忘的,和高珩一路走来的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所创造的温暖美好,开始如同汹涌而来的潮水一般,不断地充盈着她原本苍白的记忆。当然最后,还有太子对她所做的种种恶行,和他那张面目狰狞的可憎脸孔,以及让自己永生难忘,撕心裂肺的丧子之痛待程金枝浑身颤抖着,再度睁开双眼之时,泪水已经从她的脸颊无声滑下,让她怔怔地立在原地,整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