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到一旁说道“阿娘,你别疑心,有你女儿我在,谁也别想抢走杨承大哥”韩田氏点点头,看来如今女儿对杨承是上心了,看来女儿这性子这般顺从着是不行的,果然是要激一激方可,不管有多少女人盯着杨承,只要这一成亲,必然会知难而退,韩田氏见她看着心情舒畅,便趁机问她“若今年安排你们两的亲事,你可愿意”韩阿宝没再推脱,反正是自个村子里,也不怕到时候照顾不到爹娘,生意买卖也照样不误,将杨承放在身边看着,她也省了不少心,便应允道“全听阿爹,阿娘安排”韩小山故意将这消息透露给杨承,杨承听了那是欢天喜地的,高兴的一晚上没合眼,次日一早去他阿爹阿娘的坟头祭了三杯素酒,赶紧筹划着将自家的屋子给修葺一番,他们家原先只有三间土屋,早就已经破败了,不过主体结构还算完善,他回乡以后稍微收拾了一下,将屋顶上漏水的地方用新瓦给盖住了,泥土夯实的地面上原先是长了草的,后来草被清除掉了,里外倒是很干净,不过就是太简陋了些,若是将阿宝娶回来,他可不愿就这般委屈了她。打定主意要做几套好点的家具并且要盖两间新房子,他离开流霞村的这五年虽然是帮着人家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依然是给自己留了后路,多多少少攒了些银钱,从前他是用不着,如今要娶媳妇成家了,总算是能用得上了。于是他把压箱底的好几个金条子拿出来,驱着骡子车到镇上,悄悄的先换了二百两银子。银子到手之后,他又去好几户人家买了不木材,这双惯会使刀箭的手做出来的活居然比木匠也毫不逊色,几个高低柜子,一张式样简单的牙床,还有便是一套桌椅,小凳,条凳,另外还有橱柜和梳妆台。韩阿宝看到眼前这些物件时,双眸明亮,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立马就拍着手鼓掌道“杨承大哥,你居然连这个都会做,真的好厉害啊”杨承看着她欣喜的小脸,便不由得一笑“这些原本也是简单的活计,当年咱们家在村子里落脚之后,家里面的家具也全是我阿爹亲自为我娘做的,我娘说家里面短缺什么,阿爹便做什么出来,我想若是将阿宝娶回来之后,这些东西,我也要亲手为你做”韩阿宝简直要被他这温柔的目光给陷进去了,身为一个现代人面对这种事情按理说应该坦然一点,不就是谈个恋爱吗,她的脸为何还在发烫好像从来没有经历过一般,似乎她的确没有经历过,上辈子年纪轻轻就挂了,以至于恋爱都没来及谈一次。因她这段时间往杨承家里头跑的比较勤,家里头许多事情皆是张氏和韩阿珍在打理,这姑嫂二人十分勤快,在家里头就怕没事干,何况卖酱鸭子又能赚到银子,做起活来分外的卖力了。如今酱鸭子的做法已经传给两位,便是没有韩阿宝,他们也能照着法子做的像模像样的,只是味道稍微差了点,不过也算是美味了。韩阿宝不再将卖了酱鸭子的银钱握在手里,虽然他们没分过家,所有东西都是共同使用,但是家里面有好几个大人,多少需要点银钱待在身边私用,不然做什么事情都得问她要银子,着实麻烦的很,便定了个规矩,往后家里头的酱鸭子是谁做出来的,便将卖了酱鸭子的银钱分给他一成,其余的留在她手头上,供家里头的各种开支,实际上能拿到一成的银子已经是不少了,若是卖了十两银子,便有一两银子的收入,还可以存下来做私房钱,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事儿。家里头的鸡鸭长得很快,如今母鸡已经开始下蛋,韩阿宝站在鸡笼旁边将里头的母鸡给清点了一遍,里头统共有二十只母鸡,三只公鸡,若是这二十只母鸡每天下蛋,每日便能收二十个鸡蛋,存到四五日,便能攒足一百个鸡蛋,韩田氏看着屋子里头码得整齐的鸡蛋,便琢磨着要将鸡蛋给卖出去,韩阿宝拦住她,劝说道“阿娘,如今小武和阿珍,还有虎子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才是,我建议,每日里在饭上蒸三个鸡蛋,三个小孩每人吃一个,这鸡蛋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一个鸡蛋才一文钱,全部卖出去也值不得几个钱,何况如今咱们家也不缺那个钱”韩田氏一听有理,便将鸡蛋给留在家里头,每日中午煮饭的时候,便在饭上蒸了四个鸡蛋,家里面三个小的各吃一个,第四个韩田氏给了韩阿宝,韩阿宝却不肯吃,将鸡蛋又推到她娘的面前,韩田氏要推回去,韩阿宝立马嚷嚷“阿娘,我饱了,不吃”韩田氏无奈,将鸡蛋给韩小山,韩小山再要推给韩松,韩松朗声一笑“你阿爹我不吃,小崽子,你娘给你吃可别辜负了她的一番心意”虽然韩小山都二十五岁有余了,但韩松高兴的时候还是喜欢叫他小崽子,就好像平日里叫韩小武一样,小崽子,小崽子,他所有的孩子都是他的小崽子。日子平平稳稳的过着,秋风一吹,天气就凉了,今年他们家的地特别的多,自然收成也很好,如今田地里的玉米也长熟,韩阿宝便带着家里头的几个人去地里面掰玉米回来。韩小山挑了两担箩往玉米地里钻,听说韩松一家子要收成,杨承百忙之中也抽空出来帮忙干活儿,玉米地一片金黄,饱满的玉米棒子竖在杆上,都没有老鼠过来偷吃,田地里高高的稻草人破烂的衣袖迎风招展,仿佛是替着农家人在看守这一方土地一般。韩阿宝首先示范了下动作,攀着玉米杆子,手上用力一折,玉米从枝头上被掰下来众人一看这般简单,纷纷开始动手劳动了,学着她的模样将玉米从枝头上掰下来并放入箩中。一伙儿忙活了整天,方将整整一亩地的玉米全部掰下来,玉米被担回家中,当天晚上,韩阿宝便剥了几个新鲜的玉米,将玉米籽儿一粒粒的扣下来,用五花肉炒了一个玉米粒,另外又拿了几个新的玉米,剁成一截截的,用两根大骨头炖了玉米骨头汤。家里面的人都没有想到,玉米的味道竟然这般鲜美,尤其是那玉米骨头汤简直太美味了,让人吃了还想吃,最后一锅子的玉米汤便全部喝了见底了,桌上剩下一堆堆的玉米帮子和啃完的骨头。夜里杨承要走被韩小山留下来,要再聊聊才肯放他走,留下来陪着韩松父子在闲聊,韩阿宝清点完玉米后,也过去陪他们说了一会话,韩松觉得那玉米的味道简直是回味无穷,他拿了一个在手里头端详,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个玩意儿居然这般好吃,他生平罕见啊,记得这是无邪先生赠给自家姑娘的,心想着无邪先生也算是奇人,既然这种罕见的东西都能拿得出来,这么多玉米总不可能家里头全部吃了,便问韩阿宝这玉米怎么处理韩阿宝偏头想了一想,便说道“阿爹,这玉米咱们家留一部分出来,剩下的全部卖了吧,一文钱四个,保证不出一日便全部会卖光”韩松将手在腿上拍了拍,说道“好,闺女,这事阿爹全听你安排”如今他是再也不会怀疑韩阿宝了,也不因为姑娘的两个玉米和鸡蛋一般的价格而忐忑,闺女想的主意都是最好的,她能卖出去就一定会卖出去。玉米若是要当做菜吃,自然越新鲜越好,刚摘下来的玉米定然是最受人欢迎的。她们一家子兵分两路,韩小山和张氏带着一担子玉米去三水镇的各大酒楼里,并且手里头拿着韩阿宝写好的一张菜谱,玉米排骨汤,交待韩小山夫妇,告诉酒楼的掌柜的,这将会是一道名扬四海的汤,杨承和她则去大街上摆了个小摊子,摊子上放着裹着皮的玉米,旁边是一口小郭子,锅子里面是煮好的玉米棒,她竖了块牌子在一旁,上写着“可以吃的玉米,一文钱两个”杨承是个男人,性子又沉闷,他是不太懂做生意要机灵些,看着韩阿宝竖了块牌子,不由问道“阿宝,这个真的管用吗,我看赶集的百姓都没过来瞧上一眼”的确她这儿冷清清的,没几个人上前来光顾。韩阿宝看了看来来来往往的人群,一点也不泄气,她从锅里面拿出两个煮好的玉米,一个递给杨承,一个自己拿着,笑着说道“杨承大哥,你一早就出来了,想你肚子还饿着,先吃个玉米吧”突然的腹痛杨承明明吃过早饭,她为何还说他没吃,看着她狡黠的神色,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伸手接过玉米,笑道“肚子的确是饿了,我尝尝这玉米味道如何”韩阿宝对他的反应也很满意,点点头,等他接过去,她便拿着手里的玉米,走到大街上,一边晃着手里的玉米一边吆喝道“味道香甜的玉米,一文钱四个,不甜不要钱可以填饱肚子,可以当米饭吃的玉米,快点过来买喽”一个漂亮姑娘拿着玉米棒子吆喝实在太吸引人注意了,尤其她手里头拿的那东西模样儿长的可奇怪了,金黄金黄的颜色,她说这东西还能吃,是不是真的啊,多少人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被她带到摊位前。韩阿宝倒是并不着急卖,而是揭开一口锅子,里头热腾腾的玉米棒子散发出一股香味,这赶集的老百姓瞧着是甚是稀奇,见少女从锅子里拿出一个蒸好的玉米棒子,放在小案板上,用刀子剁成小截,便脆声声的说道“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且尝尝咱们家玉米棒子的味道,可比馒头肉包子还好吃呢,先吃后买”她见众人明明嘴馋着,却不敢伸手,只是站在一旁观望,舔舔嘴唇,韩阿宝笑了笑,拿起之前手里拿着的玉米棒子,小嘴在棒子上啃了一口,吃的满口是香,边说道“可好吃的玉米棒子,拿回去隔水蒸熟了,就这般吃,最好吃了,比馒头包子还要能填饱肚子”有人跃跃欲试的,却终究因为从没见过这东西,有些犹疑,忽然一个人从人群里站出来,抬高嗓门道“这可是玉米棒子,快给我来十二个,我家小姐可是最爱吃了”韩阿宝见是个粗使妇人,一脸熟络的朝着她笑,一时竟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不过她可是看得出来,这妇人今日可是专门为她捧场来的,她也机灵,眸光只微微一滞,脸上马上便挂了笑容“好勒,大婶可真是识货啊,这个好东西放在饭上蒸熟可好吃呢,拿来炖汤味道也不错”说着便挑了六个最好的玉米棒子出来拿着稻草捆好,递给大婶,大婶从荷包里拿了三文钱出来放在摊位上,并笑道“姑娘,我是神医无邪家的下人,先生早就说过,玉米吃了对身体好,往后你若是再来卖的话,便送些去百草堂后面的府宅里”韩阿宝这才恍然大悟,她去过无邪先生家里头几次,这婆子自然是认得她了,不过打过几声招呼,这婆子便主动过来照顾她的生意,韩阿宝真心的感谢她,既然人家来给她捧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可不能承认两人认识“大婶可真谢谢你,你说的话我可记下了”大婶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听韩阿宝说话得体,暗暗夸了这个姑娘,当真是个聪明伶俐的,也难怪小姐经常念叨着她,若自家小姐的身子稍微好些,必然和这位姑娘能成为莫逆之交呢。她含笑着将东西接过去,转身过去的时候,人群自动给她让了一条路,等大婶离开了,百姓们便开始窃窃私语,小声的嘀咕道“连无邪先生都说玉米好吃,对身子好,神医说的话自然是最靠谱的,我看这玉米是可以吃的”另一个人也附和道“对没错,咱们多买点回去吧,既然神医说是好东西,没准还能包治百病呢”韩阿宝见众人动心了,便抓紧时机吆喝“要买的快点过来买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这时,已经有三个人朝她走过开,一个中年男子说道“小娘子,给我拿上两个,我家孩子最近老是不吃饭,我拿玉米回去煮给他吃试一试,看他可吃得下”韩阿宝飞快的应了一声“好勒”随后,马上捡了两个最好的玉米给他,先是他们三个人买,最后被她的吆喝吸引过来的人都凑到了摊位前这个说“我要三个”那个说“我要四个”一文文的铜板抛入摊位上的铜盘了清脆做响,杨承在一旁帮忙捆玉米,韩阿宝负责收钱,她看着铜盘里的铜板转眼就铺了一层,眼里面光芒跳跃着,刚开始玉米如此卖自然是赚钱,相信不久之后,种玉米之人便多了起来,到那个时候玉米自然是贬值了,她先趁着还没普及之时狠狠的赚上一笔。在三水镇里,一文钱可以买六个肉包子,包子皮薄馅多,若换成是四个玉米也足够了,如今玉米卖出去显然是价格高了,不过她可不管这么多,反正她做小本买卖,本就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别人愿意花钱她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今儿,三水镇人最多的地儿就是她这里头,几乎所有人看到新鲜的东西都很有激情,何况这些小老百姓喜欢跟风,见着旁人买了一大堆回去,便跟着也要买上几个方不吃亏一般。韩阿宝两人从早上到正午,四个箩筐里的玉米也全数卖完了,就连锅子里面煮熟的也被人买走了,只留下几个没怎么长肉的被挑剩下了没人要了。杨承也累了一个上午,见韩阿宝扶着腰,一手轻轻的捶着背,似乎是累坏了的样子,杨承一边收拾一边对着她说道“若是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