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幸好都过去了。”“你个老太婆又在说这话了,都过去的事情了,你嘀嘀咕咕翻来覆去的说,我听都听厌了。”大爷这时候从门外走了进来,笑眯眯的说他老婆:“现在世道又好了,你不要老担着心了。”“我不放心,我吃的苦太多了,活一天高兴一天罢。”“去去去,到屋里去享福去,生意我来做。”大爷回来了就送了自己老婆回屋后歇着去,转身回来就对老三说道:“我凑齐了钱了,小伙子你来点点。”老三就上前去,接过大爷手里的一叠钱,大多都是十块的,有几张五块的,数了一遍是二百五十块,再数了一次,确定了钱的数目,就对大爷点点头,说道:“对的,大爷,那银洋给你。”老三就伸手递过去十个银洋,大爷接了过去,对老三说道:“以后还有这样的,还送到我这里来,我一定给你个满意的价格。”老三答应了,收好了钱贴身藏好,外面口袋里留了一张十块的,一张五块的,这时候的物价便宜,就是他要出去大吃大喝,这点钱也足够了。老三出了这店门,口袋里有了钱,骑着自行车在街上溜达了一圈,把刚才不敢仔细看的店面都再去看了下,这时差不多到中午了,一些店里飘出些酒肉香气,引得老三不停咽口水,他平常哪里吃的到这样饭店里的吃食,现在口袋里有了钱,胆子大不少,想了想捡了家门脸干净的,停了车就锁好,就大步走了进去。老三在城里有了钱,准备大吃大喝,那边老三媳妇空着肚子到的娘家,这时候早饿的不耐烦了,对她娘喊道:“妈有吃的没,我肚子饿死了。”老三媳妇从小就是任性刁蛮的,一生气就爱不吃饭,她娘是早知道她这个脾气,看她这样子也不生气,问道:“你一大早就气哄哄的回来,那早饭是不是没有吃”“没呢,妈你给我做去,我要吃榨面汤。”榨面是这边特有的米面,拿米磨成浆,再蒸熟压榨成线状,再团成圆形晾晒,要吃时候,水烧开放下榨面,翻滚几番就熟了,加点咸菜或者青菜,味道清淡而鲜美,讲究点的可以放个鸡蛋鸭蛋在汤里,或者肉丝蛋丝,这是正经待客的做法了,这边的人一般自己舍不得买来吃,拿来送产妇是最合适的礼物,或者送老人。老三媳妇儿在娘家时候,平常轻易也吃不到这个,现在嫁出去了再回娘家来,情不自禁的就和自己娘撒娇讨要,看她娘答应了往灶头去,先开了碗橱,果然拿出了个榨面来,就喊道:“妈,给加点好菜啊,我好不容易回来的。”“有的吃就不错了,你还想要什么你这个从小就贪嘴的东西。”“我去床上睡会儿,起的太早了。”老三媳妇儿说着话,噔噔噔就踏着楼梯上了楼,楼下她娘赶紧喊:“哎,别去啊。”楼上这时候瞬间安静,突然就听得一声大喊:“我的床呢”楼下她娘听的楼上女儿大喊,就知道事情不好,却见她女儿噔噔噔踩着楼梯又一口气冲了下来,见了她就问:“我的床呢妈,我的床怎么不见了”这做妈的知道女儿的脾气,忙堆起满脸笑容说道:“这你不是出嫁了么,你嫂子就”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她女儿打断了。“哪个嫂子大嫂是不是”老三媳妇儿红了一张脸,气的直发抖,问道:“是不是她我才嫁出去几天啊我的床就没了”她娘看她气的脸色都变了,忙拉了女儿的手,轻轻拍了几下,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大嫂子厉害,她生的我们家唯一的孙子,你其他几个嫂子都是女儿,也怪不得她厉害。”“她厉害是她的事,我管她怎么样呢我才出门几天,我的东西就被她占了,妈,你当娘的你就眼睁睁看着啊啊”“我有什么办法她是你嫂子,是我媳妇,是我孙子的娘,我们家的东西以后不都是他们的她现在说我大孙子床小了睡不好,想要姑娘睡过的大床,我还能不给啊”“叫她自己去买她家又不是没钱一张床都买不起吗”“做个棕绷床哪里那么容易,我孙子大了总要睡个好点的床,你又嫁出去了,又不是常回来”她娘看着女儿越发冰冷的脸色,说不下去了。“呵呵,原来我嫁出去了,就不是你的女儿了吗妈我还是不是你女儿你心里还当我是家里人吗”“我怎么不当你是家里人了你是我生的怎么不是我女儿了”“那你这样对我”“不就是一张床吗你回来哪里不能睡了,大柜子上铺一铺,不是睡的蛮好的就你娇气。”老三媳妇儿看着她娘,忽然想起来昨天晚上老三说的那些话,老三当时怎么说的呢你爹娘对你好,能好的过对你兄弟么你是娘家的房子有份呢还是娘家的田地有份你是嫁出门的人自己当时怎么答的呢现在好了,娘家的一张床都留不住,回去怎么有脸说呢她娘看她不说话了,觉得女儿是听进自己的话了,赶紧又到灶头那,锅里的水已经开了,里面放了点梅干菜,她把榨面放进去,盖上锅盖,又坐到灶前烧火,看她女儿还在发愣,就说道:“你傻站着干嘛呢快可以吃了,过来尝下咸淡。”“妈,我嫁出门几天,你就连我吃的咸淡都忘记了吗”“我说你今天怎么回事怎么都要跟我顶嘴是吧”她娘也生气了,这女儿一贯就是亲爹不和她亲,才嫁出门几天,回个娘家就一会儿就这么多事,她几个儿子凑一块回来还没这么闹。老三媳妇儿站着不动,她娘看她不过去,就自己捞了面,盛进了大碗里,又加了些汤,又去罐子里挑了点猪油放汤里,当时大家吃的都是猪油,一般都是猪板油熬的,菜籽油当时都还没人种,地里优先要种的是吃的粮食。做娘的端了面到桌子上,做女儿的还站着,她娘就去拉女儿,老三媳妇儿勉强顺着她娘坐了下来,看面前碗里的面,以前觉得好吃的东西,现在却实在是没胃口吃,她拿起筷子夹起面,吃了几口,就觉得腻的慌,实在是吃不下去,心里烦根本没胃口。她娘坐一旁看她吃,看她吃了几口就不吃,就说道:“这榨面挺好吃的,你怎么不吃”“啪”的一声,她女儿扔了筷子就站起来说道:“妈我吃不下,我先走了。”“这么好吃的你都吃不下你哪里去”老三媳妇儿提了自己的包就走出了自己娘家的门,门外是熟悉的路,她知道往前走是通往哪里,此时却心里茫然一片,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她自己早上从家里跑回娘家,现在娘家又不想呆,却又要往哪里去呢老三去了城里,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他们夫妻俩都在怄气,这回了娘家来又受气,她到底去哪里呢、笑话这天清晨阿辞就和弟弟被妈妈带到了外公家,外公是早早就出门干活去了,阿辞外公是个木匠,这年头木匠会做家具做各种东西,还是挺能挣钱的,有活儿阿辞外公就去人家家里做,连带着饭都有的吃,上午下午都还有点心吃,都是自己家里舍不得吃的榨面或者面条,加了肉丝蛋丝或者肉丁,青菜咸菜配着各种各样的浇头,乡村里待客或者请师傅干活,那是都拿十分诚意招待的,生怕招待的不好,师傅不满意,就不给主家好好干。阿辞到外公家的时候,她阿姨元青还在给院子里关在笼子中的兔子喂草,这是今年刚养上的,说是兔毛很值钱,到时候兔子大了剪下了毛,有人会来收走的,县城里听说有很多人要,元青看两个孩子来了,赶紧喂好剩下的几只兔子,拍拍手走过来,一手拉了一个孩子就往家里走,边走边问道:“阿辞你们吃过早饭了吧”“吃过了的,阿姨。”“嗯,今天你们几个大点的阿姨舅舅都去上学了,家里也没人陪你们玩啦,你们小舅舅也去山上割草了,家里养了兔子就是吃草多。”元青说的几个大点的阿姨舅舅是指阿辞妈妈的四叔和小叔家的孩子,阿辞妈妈的父亲那一代,做父母的总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中间还没过几个孩子,后面再生养长大的,和前面几个哥哥间隔就比较大,老四老五他们虽然是阿辞妈妈的叔叔,但是小叔的年纪比阿辞妈妈就大了几岁,他们结婚又晚,导致生的孩子比阿辞大不了几岁,但是辈分却高,阿辞见了都要喊阿姨舅舅,甚至小外公家的儿子年纪和阿飞一样,比阿辞都小,却是阿辞的舅舅了。阿辞是向来很听妈妈的话,妈妈教她怎么喊,她就怎么叫人,喊的舅舅阿姨,对阿辞来说只是一个称呼,阿辞不是很明白这些称呼里所代表的含义,就记得见谁喊谁,今年正月里阿辞还闹过笑话,正月初几倒是忘记了,反正是大人们过年清闲了,都在阿辞家玩牌,阿辞和阿飞带着小外公家的小舅舅在楼上玩,三个孩子都坐在床上玩,过年吃的东西多,也有几颗纸包糖,阿辞拿了颗糖想给小舅舅吃,就说道:“小舅舅,姐姐给你糖吃。”阿辞话刚说完,在楼下的大人们就笑成了一片,那时的房子上下就隔了个木楼板,说个话很容易听到,阿辞的话被楼下的大人们听到了,童言本无忌,阿辞是一懂不懂的,不知道大人们在笑些什么,她当时只顾剥了糖纸,塞糖给小舅舅吃。阿辞和阿飞跟着阿姨走来走去,元青看两个孩子没什么可玩的,转头看到院子中笼子里的兔子还小,红红的眼睛挺可爱,就走出去开了笼子的门,抓了一只小兔子来,又走进家里,看阿辞乖乖坐着,阿飞却蹲在了地上,在玩一块木头,元青就抓过一个米梳盘放到阿辞面前,把兔子放了上去。米梳是用竹子编出来的一种梳米用的圆形的工具,当时大家吃的米都是粗粗加工的,会有很多遗漏的谷子石头在里面,从加工厂磨好了米之后,回家吃之前的米,还要经过挑选,大家就用这个米梳来梳理,元青现在是抓了小兔子放到米梳上给外甥女玩,小兔子红着眼睛似乎吓得都呆了,蹲在米梳上一动不动的,阿辞摸摸它,能感觉到小兔子整个在发抖,她看着兔子可怜,就对元青说道:“阿姨我不要玩了,你把小兔子还给她妈妈吧。”元青就笑,阿辞看阿姨不动,就自己抱起了小兔子,又走去递给阿姨,她人小低矮,养兔子的笼子都高,阿辞也放不上去,元青两手托起小兔子放回笼中,阿辞看着小兔子立刻就逃窜到另一只兔子边,蹲到一起吃草去了。“阿辞来啦”阿辞自家的小舅舅这时候提着一大篮草回来了,先看到了阿辞在兔笼前面,就笑了起来,说道:“小兔子好看吧要不叫你妈妈带一对回去养着给你玩呢。”“这哪里是玩的,是赚钱的呢,兔子长的快,养多了剪毛卖钱呢。”元青接过自己弟弟手上的大篮子,把草都抓出来摊开晾一下,免得草上面带了露水,兔子吃了不好。“给阿辞玩一下又怎么了,阿飞你在玩什么”“小娘舅我在玩木头木头”阿飞拿着木块给小舅舅看,这木块大概是外公做什么东西剩下的,上面还有墨线弹过的痕迹。“嗯,你玩吧,阿辞要看小人书么”“要的哦,小舅舅我要看很多的书。”“那你看的懂么”“小人书上的人很好看的呀。”“阿辞小笨蛋,看不懂是吧你要看哪一本舅舅说给你听。”阿辞小舅舅去拿了几本小人书来,阿辞看了看,挑了一本封面上画着个人的,小舅舅看了下,是本笑话集,开篇第一个故事是千手观音,就对阿辞说道:“小舅舅说给你听啊。”“小娘舅我也要听。”阿飞听到有故事听,赶紧扔了木头跑过来。元青看他们三个坐到了一块说故事,她也不去听,反正都是自己看过了的,她想着今天两个孩子都在家里吃,该做点什么好呢,家里米是还有的,面粉也有点,想起很久没做刀切馒头吃,要不今天就做了大家吃一顿好的,想到就做,元青就拿了个大盆,跑到楼上去拿面粉。这边阿辞乖乖坐着,阿飞都凑过来坐好了,就听小舅舅说道:“从前呢,有个少年人出门学艺,他朝三暮四”“朝三暮四是什么啊小舅舅”“朝三暮四呢,就是今天想这样做,明天想那样做,变来变去,结果呢什么都做不成,懂了没有”“懂了,然后呢”“然后啊,然后这个人学了三四年,什么都没有学到,后来,有人告诉他,学剃头最容易了,他就又去拜了一个剃头师傅。”“剃头就是剪头发吗”“是的,就是剪头发,咔嚓咔嚓,我们阿辞小姑娘,可以不用剃头,把头发养起来,养的长长的,打个大辫子。”元青拿了面粉下来,听到他们说话,忍不住插嘴。“这个人呢,去学剃头了,学了没几天呢,他就觉得差不多了,居然就拜别了师傅,回了家要给别人剃头了。”“这么快啊这么容易学啊,我也要学。”“阿辞听舅舅说完,这个人说他学会了剃头,有一天就有人来找他剃头了,他摆开架势,一刀下去,客人的头皮就给他刮开了一道口子,他赶紧就用手指摁住伤口,第二刀下去,又是一道伤口,他急忙的又用一个手指捂住,再一刀,又一个伤口,再一刀,又一个伤口。”“舅舅这么多伤口人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