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朝商深坚起了大拇指,为商深加油。“古代的经济之学和现在的经济学,有什么不同”史蕊抛出了她精心准备的问题,她坚信,别说商深了,在座几人之中,没有一人可以回答得准确。商深还没有说话,崔明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抢先发话了:“要不,我先说说我的看法。”“你就别捣乱了,先听商深说。如果他的回答不太完善,你可以补充。”史蕊看出了崔明哲想带一个好头的心思。“连抛砖引玉的机会都不给我”崔明哲笑了,他确实有爱护商深之心,怕商深太为难了。主要是他也知道,史蕊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会很难,万一商深回答不上来,她再冷嘲热讽的话,会让商深很尴尬。当然,他并不是十分在意商深是不是尴尬,以商深的年纪,遭遇尴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是担心女儿会因此不快。崔明哲虽然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平心而论,他更爱护更偏向崔涵薇,因为随着一双儿女的长大,他越来越发现虽然是双胞胎,儿子和女儿的性格却相差很大。儿子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又有过于轻信他人急功近利的思想,女儿却要沉稳许多,遇事喜欢三思而后行。谁也不知道的是,崔明哲对商深看法的改变,其中还包含了他对家族产业接班人的考察。一开始,在传统思想的惯性下,他一心认定家族产业早晚会由儿子继承,然而自从崔涵薇脱离了崔涵柏的公司和商深联合创办公司后,在施得公司推出的两款软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时,他逐渐意识到或许女儿才是家族产业最合适的接班人选。因为女儿有识人之明,看到了商深身上隐藏的潜力。一个家族产业的掌舵者,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过人的识人之明。高瞻远瞩的眼光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追随时代的脚步。过人的识人之明可以发现和重用人才,让无数人才为我所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崔明哲才想亲见商深一面,想用他多年阅人无数的经验来判断商深到底是不是一个可以重用可堪大用的人才。今日一见,第一印象还算不错,谈话举止都很有分寸,不徐不疾同时又从容不迫。其实在他看来,商深是不是可以通过史蕊的考试无关紧要,史蕊推崇国学,但商深从事的是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并不需要太多国学知识。如果商深国学知识欠缺,无伤大雅。如果国学知识深厚,自然更好,锦上添花。“我问的是商深,又不是你。再说如果你先说了,万一误导了商深可就不好了,就不是抛砖引玉而是误人子弟了。”史蕊淡雅地一笑,轻轻一拢头发,语气却是不容商量的坚定。“谢谢崔伯伯,为了防止我的思路被崔伯伯左右,我要迫不及待说出我的看法了”商深呵呵一笑,不想让崔明哲和史蕊因为他而引发不快,他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史蕊和崔明哲之间并不琴瑟和谐的微小裂痕,“清末重臣左宗棠曾经写过一首诗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心同佛定香烟直,目极天高海月深。出处动关天下计,草庐我也过来人”商深此话一出,史蕊的目光由淡然变成了惊愕,神情顿时为之一变。就连崔明哲也是一时惊讶,微微张大了嘴巴不认识一样看向了商深,不是吧,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商深,谈论古诗也是张口就来,不简单,真不简单。崔涵柏撇了撇嘴,对商深的话不以为然,见爸妈都微露惊讶之色,就又眼神复杂地看向了崔涵薇。崔涵薇抿嘴一笑,自豪和幸福毫不掩饰地写在脸上,看向商深时的目光,羡慕、崇拜、甜蜜,一览无余。商深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诗中的双司马指的是司马迁和司马相如,那么经济指的又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现在的经济学的概念,因为在左宗棠时代,还没有现在的唯物主义的经济学概念。在古代,经济的含义比现在的经济含义宽广多了,也高尚多了。经纶天下、济世之才、救人救世的学问是古代的经济之学。现在西方文化的经济观念进来之后,买卖东西赚取利润叫经济,狭窄多了,也太唯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观念不但包含了买卖,还有经伦天下救人救世的形而上的道学范畴,有唯心的一面,可不仅仅是单纯的唯物。”崔涵柏无比震惊地张大了嘴巴,不是吧,商深不是电脑高手吗,怎么转眼间他高谈阔论纵论古今,仿佛摇身一变从一个张口代码闭口编程的电脑高手变成了一个羽扇纶巾之乎者也的国学高手到底是商深真有本事还是他事先得到了暗示,早早就背会了一些国学知识。不对,应该不是商深事先得到了暗示,因为是妈妈的问题,妈妈不可能偏向商深。和爸爸对商深大有好感不同的是,妈妈对商深没有太好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商深不过是一个投机取巧正好赶上了好时候的运气小子罢了。崔明哲含笑连连点头,心中的惊骇之心挥之不去。他商海沉浮多年,见多了青年才俊,比商深更英俊更帅气的大有人在,比商深在商业上更有成绩更有名气的也不在少数,更不用提比商深出身好比商深背景深厚的富二代或是官二代们了,但他还从未见过如商深一般既有编程天才又有管理才能并且还有深厚的国学知识的年轻人。一个人可以生来出身不好,可以天生不英俊帅气,可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势,比如懂编程有深厚的国学知识,只要有一颗孜孜以求的上进心,只要肯努力愿意付出,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年轻人。崔明哲也见识过不少如商深一样出身一般但努力上进的青年才俊,但他们大多只在某一方面突出,从来没有一人可以和商深一样是一个各方面都高人一等的均衡优秀的天才。一个综合能力80分的均衡天才,以后的成就会远超一个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可以达到100分的偏门天才。以后的社会是复合型人才的天下,古人的百艺通不如一艺精虽然不能说完全过时了,但至少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时代发展了。以后就连作家说不定也要放弃手写的习惯而改在电脑上直接写作了,用电脑写作,虽然没有了手写的感觉,却提高了写作速度并且方便修改和保存。时代的进步改变了许多传统,好坏暂时不说,至少是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女儿的眼光果然不错,比他强,他之前不但没有d察互联网所蕴藏的勃勃生机,也没有发现商深是一个难得的综合型的全面人才,刚才商深的一番对答,相信不但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也会让一向挑剔的史蕊吃惊。崔明哲猜对了,史蕊确实被商深的一番高论震惊了,她愣了半天,脑中闪过无数种可能,比如商深正好读过相关的国学书籍,比如商深是突发灵感触类旁通,再比如商深是一个善于作弊的学生,身上私藏了相关参考书,等等,然而片刻之后她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测,首先世界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其次商深再突发灵感再触类旁通也不可能回答得如此精确,最后,商深身上也不可能私藏相关参考书,实际上,商深就是凭借自己深厚的国学知识凭借自己的真实实力完美回答了她的问题。是的,以史蕊的判断,商深的回答堪称完美。本来对商深印象极其一般的她,由于商深才华出众的原因,她忽然就对商深的成见减少了几分而多了一丝欣赏。“不知道我的回答史阿姨能给打多少分”商深一脸淡然笑意,笑意中写满了自信,受父母的影响,上了计算机专业的他,从来没有停止对国学的阅读和钻研,在他看来,缺少信仰和礼仪的今天,中国想要做到真正的崛起,除了经济实力的提高之外,还需要文化上的复兴,儒家思想指导中国辉煌了几千年,在今天,依然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继续生根发芽,生长成一棵适应新时代新时期的参天大树。史蕊的目光闪过赞赏之意,正要开口给商深打一个90分的高分,目光扫过了崔涵柏y沉而不甘的脸庞,她心中微微一动,想起了什么,话到嘴边就打了一个折扣:“满意,基本满意,75分以上。”商深点头一笑,他期待中的分数是70分,75分已经超出了他的期待,他很是满意:“谢谢史阿姨。”第123章 第二关崔明哲暗中舒了一口气,如果史蕊给商深打分低于60分的话,等于是商深没有通过她的考核,她会竭力阻止商深和崔涵薇的事情。虽然史蕊打出的75分的分数明显低于商深的真实水平,但至少商深过了第一关,他也是大为欣慰。实话实说,现在的崔明哲对商深的认可度已经到了可以接纳商深的第二阶段,但如果让他现在就认可商深是崔家女婿也不太可能,毕竟他对商深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好感阶段。“据我所知,目前看好互联网前景的国家并不多,除了美国之外,就是中国最投入了,就连日本也对互联网缺少应有的热情,作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态度是不是预示了互联网的前景只是一个泡沫”既然要考一考商深的才能,就要一考到底,崔明哲就提出了更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崔涵柏面露笑意,爸爸的问题难度之高,别说商深了,就是研究世界经济的所谓的经济专家估计也回答不上来,这一次,商深死定了。崔涵薇一颗心顿时高高提起,讨厌,爸爸为什么要刁难商深,刚刚明明他已经对商深有了好感,怎么一转眼又出了一个比妈妈的问题还要高深还要让人难以回答的难题,商深才大学毕业一年,又不是研究世界经济的专家,他怎么可能知道为什么在日本互联网没有那么热情高涨呢商深都没有去过日本。爸爸就是诚心要让商深无法过关,崔涵薇愤愤不平,就要挺身而出为商深打抱不平,不料才一有所动作,却被商深的眼神制止了。商深察言观色,早就注意到了崔涵薇的满腔不满,不过他成竹在胸,知道如果在崔涵薇的帮助下才能过关,其实也算是失败了。“我在大学期间,班上有几个日本的留学生,我和他们的关系还算不错,经常和他们聊天,除了聊一些民族感情问题之外,也聊到了互联网的问题。”商深从容淡定地回答了崔明哲的问题,他微微一笑,笑容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自信来源于他平常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从来没有停止的思索。观察和思索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观察和思索的能力,就不能敏锐地发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用户的需求,就只能做一个的时代的跟随者而不是领先者。“说下去。”崔明哲最欣赏做事有条不紊的人,商深的表现让他对商深的满意度再次提升了分数。“中国互联网之所以得以迅速崛起,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以及线下服务不完善有关,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的创新和冒险精神所致。所以,日本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时,发展缓慢而滞后的原因就是以上两点,一是日本的基本设施和线下服务太完善了,以至于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没有了新鲜感和动力,二是日本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固化的思维,许多大型公司的大企业病严重影响了创新和适应改变的勇气。”商深不是日本问题专家,但他在大学期间不但和一些日本同学有过深入的接触,也和一些专门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有过讨论,对日本有过系统的研究。倒不是说他向往日本,而是他对这个近在咫尺的亚洲邻国有太多的好奇和太过复杂的感觉。中国人做事情喜欢想当然,觉得对就是对觉得错就是错,而不是站在理性的角度认真地思索问题,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日本侵略中国一样,对外宣传的一直是中国是受害者而日本是侵略者的固化思维。当然,中国是受害者而日本是侵略者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问题在于,从来没有人在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会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为什么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会被那么一个小国欺负了八年之久为什么日本的科技会比中国发达那么多反思战争并且深究其中的原因,才是正确的对待历史的方法,而不是整天自怨自艾如一个怨妇一样要求别人为战争道歉。就商深认识的几个日本同学,他们觉得日本不应该向中国道歉,因为日本是输给了美国,而不是输给了中国。日本人的思维很简单,谁是强者,谁打败了他们,他们就臣服于谁。在盛唐时期,日本来到中国,拜倒在盛唐的光辉之下,不但学习了唐朝的所有礼仪以及建筑风格,还全盘搬走了唐朝的文化,并且拿走了汉字建立了自己的文字。一直到八国联军攻克北京之前,日本从来敬重中国为师。但满清政府的无能让日本意识到,自己的老师被西方打败了,那么西方一定很厉害,于是日本派人到欧美留学学习。留学生回国后,向天皇说起了在欧美的经历,天皇决定脱亚入欧,拜西方为师。从此,中国的地位在日本的心目中一落千丈,成了一个腐朽的老大帝国。再后来日本发动了战争,蹂躏了中国八年之久,此时日本的自信膨胀到了极点,认为一千多年来一直高高在上的中国终于被日本踩在了脚下,原来日本可以打败自己敬重了一千多年的老师,原来曾经光芒照耀世界的中国也不过如此。中国人一直宣称是中国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