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田园小系统> 分节阅读 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4(1 / 1)

父也不管那两个摊主是个啥脸色,老两口开始揉面拌馅包起饺子来。到了中午人不多,也就驿馆里当差的人过来吃了几碗,赵父已经和他们处的熟了,也问出来,中午商队收货顺便也就在县城里吃,谁还能来回跑腿的耽误时间,赵父听了也是,这才敢在多包些饺子,可心里到底有些发慌。赵母一狠心,包,怕啥,早上卖出那么多,今天卖不出去也陪不了,大不了自个儿煮了吃了,于是两口子一下午竟包饺子了。天边染上红霞时,商队运着一车车的粮食回了驿馆,休息会儿这才得空吃饭,一个个都累的半死,坐到摊子里就随便点早上吃过的。又是一阵忙碌,可给赵父赵母乐坏了,心里也踏实了些,最起码,已经不觉得那一两的摊子费拿不出了。只忙活到天黑,两口子才收了摊回家。所以这才回来的晚些。瑜娘赶忙给爹娘端饭菜,赵母拉住她说道:“我和你爹早就吃了烧饼,那饭搁在那,明早上我俩吃完正好出去摆摊。”瑜娘便没去端做好的饭菜,想着爹娘早早起来是要吃口热乎饭,明早早点起来给她们热饭菜。一家四口坐在炕上数钱,开始不觉得,可倒了一炕的铜钱几人全惊了,赵母直接不可思议的问道:“老头子,今天咱们卖了这么多”赵父也是惊愕,摇摇头说道:“先别管这个,先数钱。”三口人开始数钱,阿文在边上啊啊啊的叫着,赵母哪里能让他碰铜钱,丢了怎么办。数了好一会儿,合计就有九百八十多文钱,瑜娘也是算了好一会儿,估摸饺子卖了又一百多碗,饼子也有块一百多张,赵母也不知自己弄了多些,可却知道去了带的面和饺子馅,他们一天就把买锅做凳子桌子还有搭灶的钱给挣回来了。赵母收好银钱几人也不能闲着,揉面的揉面跺馅的跺馅,待包够饺子天都快亮了,几人眯了会儿,瑜娘赶忙起来给爹娘热饭。老两口起来时脸色明显累的没缓过来,瑜娘无法只能在兑换些滋补丸,这秋收赞的机会也不剩两次了,可这却是不能省的。村里人秋收后也都想睡个懒觉,赵父赵母早去晚归的硬是没人看到。家里磨的面有限,瑜娘也不睡了,在仓房里点了油灯,开始慢慢的磨面,待天亮也磨出不少来,又停下来看看阿文,睡得还香着呢,瑜娘笑了笑后又继续磨面,不禁暗道,得回自己现在力气大。阿文醒了,瑜娘给他洗漱好,喂好饭就把他拴在炕上,阿文憋着嘴,已经对这个流程习惯了,仓房太阴凉,瑜娘自然不能背着他在里面待久了,摸着弟弟的脑袋,说道,乖啊,阿文白了她一眼,就玩自己的去了。磨了一头午的面,瑜娘抱着阿文吃了饭就近屋眯了会儿,一觉睡了整整一个半时辰。起来后瑜娘背着阿文便进后山去采山丁子,直到夕阳西下才赶回家,又忙着做饭弄果子馅,好在阿文是真的乖巧也不麻烦自家姐姐,还要求自己下地玩。瑜娘看着他在院里摸打滚爬的也懒得管了,到底是个小子,哪里能像姑娘似的约束他的。真真是一天也没闲下来,姐弟俩吃完饭,瑜娘收拾好,又开始跺馅,然后揉面,把阿文放在炕上,姐俩都坐在炕上,一个自个儿玩自个儿的,一个自个儿包饺子。听到拍门声时,瑜娘都已经包出不少饺子了,赵父和赵母进门,还是一脸乐呵,今天一样卖了不少。数了钱今个儿竟有一千二十多文钱,乐的赵母这个开心,在这么摆两天,他们家的摊子费和粮食钱全都挣回来了,没准还能给瑜娘攒出不少嫁妆钱,喜得两口子连脸上的疲惫都没了。瑜娘也替着高兴,何时见过爹娘脸上这般高兴过。赵母这才注意到闺女包了好些饺子,厨房还有果馅,正打算磨面去的赵父在仓房一看,缸里有不少面,老两口这才知道闺女白天在家也没歇着,心里不是滋味,却也没办法,他们老两口白天摆摊晚上回来却是忙不过来。瑜娘看爹娘的样子好笑的说道:“爹娘,咱们也是开始摆摊没经验,慢慢来做顺了就不累了。”赵母叹口气,儿子指望不上,累的就是闺女,谁说闺女不如儿子的。这么一想,赵母对阿良是真的失望了,瑜娘也还没跟她说李家来过人的事,赵母虽不知道这事却也不想问了,家里一点指望不上分了家还要替他操心,何苦来的,生他养他还欠了他不成看看,分了家,何时见过儿子来看他们两口子,在没这般白眼狼得了。突然一瞬间,赵母心里就明镜的了,这儿子再不能这般惯着了,不然真以为她们做爹娘的欠他的了赵母是真心疼闺女,嘱咐着瑜娘说道:“以后可不许在做这么多活了,我和你爹回来也能做一些的。”瑜娘点头,“知道了,那不是还留着一盆的饺子馅等你们呢么”赵母好气好笑的看着闺女,还好这摊子就摆两三个月,不然他们两老的没倒了,她闺女就得倒了。赵父赵母又出了两日摊子,挣得银钱却没前两天多了,也难怪,吃饺子都是图个新鲜,谁也不能天天吃这个,可就这样,回来数钱也有七八百文钱。这也让赵父赵母高兴不少,赚的不少,晚上回家也能忙活的来,不用瑜娘白天太做活了,就这样,一家三口从早到晚的忙碌,接下来几天,收益都在五六百文钱中间起起伏伏,让一家人都颇是有干劲儿。赵父赵母和瑜娘都不是心思大的,这一天能干挣几百文钱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了。赵父赵母这才知道为啥人家做商人的这般挣钱,简直是银子哗啦哗啦的流进来,可商户是贱籍,老两口为了子孙后代也不能成了商户,好在他们这种摆摊算不上商户。几日下来瑜娘也瘦了不少,这早起晚睡的自然会瘦,心疼的赵母不行不行的,可眼看着的银子又不能不赚,家里房子已经破的雨天会漏雨了,也是该修一修了,闺女要出嫁,这嫁妆不能寒酸了,她听说王家是要给儿子盖青砖瓦房的,当初闺女是因为名声被牵连了才嫁给他家儿子,别村里人眼红那房子,说闺女是故意缠着人家坏了人家的名声,那她家瑜娘可亏死了。这婚事怎么也得让外人看成是门当户对的。倒是瑜娘,看着爹娘也累的瘦了不少,心疼不已,想着要不要劝二老干完这月就算了呢、第五十二章赵家硬是忙活了十多天,村里人才知道赵父赵母出去摆摊了。这平时不知道也都没在意,突然知道了,那眼睛便盯着赵家了,赵母和赵父晚上回来偶尔都能碰到人,这大晚上的不在家待着出来站在个旮旯里也挺吓人的,吓了赵母好几回。后来老两口也知道了,这村里人是看他们家摆摊,在打探挣钱不挣钱呢。果不其然,过了两天就有人在白天过来敲门,赵父和赵母又不在,只有瑜娘开门招呼,开门一看是陈二家婆子,便笑着叫道:“陈婶儿。”陈二婆子高兴的应着,往院里瞅了瞅,看阿文在院子里玩,便笑着说道:“哟,家里就你们姐弟俩儿啊能看的过来不要是有事你就找婶儿呢,你们姑娘家家的哪能照顾的了这么大点的孩子,你娘也真是放心,对了,瑜娘,你娘呢干啥去了我还有事要找她呢”瑜娘看着陈二婆子眼神一直往自家院子里闪,就知道她来是特意看爹娘在不在家的,这么会儿又拐着弯的打探她娘,自然差不多估摸出这婆子是干什么来了,想想也知道,村里人得知爹娘出去摆摊定是会来打听的。瑜娘笑着说道:“阿文乖巧的很呢,要是真出事了我指定会找婶子去的,我娘出去了,婶儿有啥事回头我帮你跟我娘说。”瑜娘这话说了跟没说没啥两样,滴水不漏的,陈二婆子硬是没套出啥话来,只知道人不在家罢了,可这她早就知道。陈二婆子到有些意外的看了眼瑜娘,倒是她看错眼了,都说赵家一家子老实人,闺女也是个面的,现在看来可不是这样,这姑娘心眼多着呢。陈二婆子讪讪的笑了两下,又开口道:“嘿,这事儿本来想像你娘打听打听,偏巧你娘还不在。看这事赶的,偏偏婶儿还是个急性子的,要不婶儿先问问你瑜娘,听你家现在在县城里摆摊呢”瑜娘想了想,过两天村里人也都要开始进县城卖秋菜了,到时候肯定有人能看到爹娘,这事没什么好瞒的,便点头说道:“在县城外,就是东边的驿馆。”陈二婆子听了后低头想了想,这事估摸是没骗她,稍微注意点都能找到老赵家那两口子,于是又抬头笑着问道:“那最近咋样挣钱没”瑜娘看着陈二婆子笑着,心里却颇是无语,挣不挣钱岂是能跟你说的,“这个倒是不知道,我爹娘回来也没多高兴的样子,我又怕问了他们闹心,便没问过,不过听我爹娘说驿馆旁摆摊每个月需交一两银子的摊费,我爹前一阵又是花钱打锅,打椅子桌子的,哦,摆摊的炉灶也是花钱请人帮弄得,这每天柴火都是花钱买的,我娘因为这个没少说,要不我也不知道,不过,看上去,好像没挣到钱。”瑜娘支支吾吾的说道,后来声音有些发虚,听在陈二婆耳里,就是瑜娘不敢确定赵家现在赔钱罢了。陈二婆子呵呵的笑了笑,到底是小姑娘,套一套大实话就出来了,“哎呦,你小不懂这个,既然摆摊了肯定能挣钱,那啥,行了,你看着阿文吧,婶儿也回去了。”“好呐,那婶儿,我关门了,家里就我和阿文不方便也。”“行呐,关吧,不用管我。”瑜娘笑了笑,这才关门。陈二婆子看门关了,撇嘴咋舌,一个月一两摊子费,咋不抢呢,她家一年的粮食都没能卖这么多,老赵两口子这是想啥呢,怪不得人家说这两口子傻,明眼都知道赚不回来。不过一天,满村人都知道赵家去驿馆边上摆摊了,有些人家听也知道那有商队落脚,都是眼睛一亮,想着赵家两口子都能摆摊,他们怎么就不能了,有的人都已经想到去摆摊卖什么了,可听到一两银子的摊费,全都瞪大眼睛,心里具是想着,你咋不去抢呢偏偏就是这一两银子让村里人却步。朴实的村民们也有人性的多层面,比如,大家都过得一样,偏偏他家不一样了,不自觉的就想比较,想着他人的不好来安慰自家的好,在这个没有高科技带来的欢乐时代,村民也只能抓着赵家花一两银子去摆摊这事来说笑了,以满足内心的安宁,你看,还有别人家比咱们傻比咱们还不会过日子呢,等好吧,看今年过年赵家能不能揭开锅。这村民说这说那的赵父赵母是不知道,瑜娘白天磨面下午采山丁子的,更是听不到啥闲言碎语,还是赵良进县城卖柴火时才看到他爹娘摆摊。赵良也颇是惊讶爹娘咋在这摆起了摊子,便背着一大捆柴火过去了。这会儿正好卖包子那摊需要柴火,看到阿良过来直接吆喝道:“小兄弟,你这柴火怎么卖的”赵良起初还一愣,随后回道:“三文一捆。”“哎呦,咋这贵呢别人家都卖两文一捆。”赵母撇撇嘴,这都三文一捆的买偏她要压一文,这都辛辛苦苦砍的柴,三文也不算贵了,一天挣不少钱的,做啥抠这一文钱。赵母心里虽听不惯,却也不能管这闲事,她们以前走街串巷卖东西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管同行的闲事,这是规矩。赵母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对自家老头子嘀咕道:“真是越有钱越抠。”赵父乐了一下,老太婆以前都不爱说别人闲话,这也是被隔壁那婆娘给气着了,你说都摆摊多久了,到现在没事还想拿话次到他们,当他们傻子听不出来呐,“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跟她一般见识,咱挣咱的钱管她做甚。”赵母又嘟囔道:“现在听着她开口就心烦。”“你以为我愿意听呐,这明显就是一个泼皮,你要是次到她一句,她能跟你缠上还得打一架你信不”赵父擀着饺子皮说道,这钱哪是那么容易就挣到的,能挣钱,别人的脸色算个啥赵母也知道这包子摊的女人啥样子,暗道:“跟李氏一个样。”说完撇了一眼那卖柴火的卖没,一看倒是惊讶不少,那不是阿良么,赵母看阿良都已经要卸下来柴火,忙喊道:“阿良,过来”赵良听他娘叫他,柴火也没卸本来也有些犹豫,他进县城也能卖三文钱的干啥要在这卖,好悬被这大娘给忽悠了,于是赶忙背着柴火走了。包子摊的大娘还喊着:“唉小兄弟你卖不卖了还赵家的,这柴火可是我先看上的。”这大娘说完气愤的看着赵父赵母,大有一副你要是敢买那柴火,我能让们安生的。赵母笑呵呵的说道:“郑家的,这是我儿子,你那柴火给的价钱可就别坑我儿子了,我儿子多走几步路进县城还卖不上三文钱。”这边是北方,冬天天寒地冻的,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才能过冬,煤这种东西都是衙门掌控着,朝廷也说她们平头老百姓家家户户可以买上一些煤,可这煤贵着呢,谁舍得花钱去多买回来烧炉子,县城里又没个山,秋收后多少人家都得花钱买柴火,这会儿正是卖柴火的季节。那郑婆子一听也不说啥了,她就算是看不过去人家抢生意,也得有理有据的吵,不然这驿馆外随便闹事那可是要被撵走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