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一桶江山> 分节阅读 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4(1 / 1)

这是要去作甚呢”“方才不说了么,去城隍庙上香,替百姓祈福。”晏殊楼捏起一块桂花糕,丢进了嘴里,咂巴咂巴地吃得正香,还识趣地拿了一块,喂给杜明谦吃。晏殊楼会好心做这些事杜明谦是不信的了:“王爷你认真的”“自然”晏殊楼好似被人抓住了痛处,炸了起来,“你还怀疑不成。”“当然不是。”杜明谦转过了脸去,单手支在窗棂上,勾唇一笑,他从不怀疑晏殊楼,他是直接笃定晏殊楼这是在逢场作戏。晏殊楼真的是做戏,做一个专门给天子和百姓看的戏。他下了马车,就要拉着杜明谦下车,但杜明谦却以自己坐车不适为由,要晚些时候再下去。晏殊楼关心杜明谦,也不愿勉强,唤晏新照顾杜明谦后,便自己下车去了。闻讯而来的住持早早便在庙外等候,还令人将前来烧香的普通百姓屏退,晏殊楼见到住持,故意讶了一声,问住持为何亲自出门来迎。连忙让住持回去,还道自己不愿声张,让住持放普通百姓进庙。住持得令,感谢晏殊楼通人情,唤人去办了。于是,晏殊楼便这么在大庭广众之下,同普通百姓一同入了庙里上香。当然,因他身份特殊之故,百姓也自觉地在他进入庙中时,退了出来,待他上完香后再入内。晏殊楼买香,一分钱都不少给住持,还亲自拿香到了佛祖面前,跪在蒲团上,腰板挺直,念着替南方受灾百姓祈福,望天降大雨的话,声音不大,却能清晰地传到附近的百姓耳中,令众百姓听之动容。三拜叩首,将香插入香炉,晏殊楼又拜了三拜,捐了一大笔的香油钱,着实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诚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住持得了一大笔香油钱,正是高兴,乐呵得花白胡子都翘了起来:“阿弥陀佛,王爷心怀苍生,有济世之怀,佛祖定能明白王爷之高义,降雨赈灾。”“住持过奖了,我身为皇子,为百姓祈福实属应当,可惜我人单力薄,不似父皇可祭天求雨,只能来此处上炷香,聊表心意了。”重活一世,晏殊楼比之任何人都知道如何逢场作戏,在什么人面前说些什么样的话,表现出怎样的一面。“阿弥陀佛,王爷有如此善心,实乃好事,相信您定能得佛祖庇佑,长命百岁的。”“是么”晏殊楼不以为意,只笑笑便揭过不谈。“自然,”住持为了使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还特意说道,“约莫十几年前有个孩子来到庙中,给了老衲一百文钱,要老衲给他一个很重要的人每年都点上一盏长明灯,且要求灯不可灭,灯油耗尽便得续上新灯,直到百年。老衲甚是奇怪,问他为何不亲自来点,而让老衲相代。他告诉老衲,原来他诞生时不足月,大夫断言他体弱,活不过十岁,而他来庙中的那一年,他正好九岁,他早早便想来给那个人点灯了,可惜凑不出钱,如今方凑足一百文,以给那人点百年的长明灯。那时,那孩子真诚的笑容,老衲至今都还记得。其实一百文不足以点如此多年的长明灯,只是老衲看那孩子真诚,便动容了。老衲后来问他为何不给家人点,他笑着同老衲说,他走了,还有他的大哥,他大哥也可替他家人点灯,但是那个人却不会有人帮他点。”“后来呢”晏殊楼被这故事吸引住了,急忙追问道,“那孩子后来怎样了”“阿弥陀佛,那孩子临近十岁时,生了场大病,幸得他的善心感动了佛祖,从鬼门关走了出来,且越活越健康。”住持会心一笑,“此后,那孩子每年都会来庙中,亲自给那人点灯,还嘱咐老衲,若他有一年未来,那便是他来不得了了,届时便让老衲代他点灯。”“那孩子”晏殊楼怔然,“近年还有来么”“阿弥陀佛,这几年那孩子年年都来,这都已经十年了,他一直坚持不懈地为那人点灯,但去年却奇怪地未来点灯。老衲生怕这孩子有个万一,着人去打听,发现这孩子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不知何故而不来,老衲又不好去问,只能代他点灯了。”晏殊楼听罢,并未说什么,只是在内心为这事而感到惋惜,他还真想见见,这受佛祖保佑的孩子呢。“王爷,你的香上完了么”杜明谦跨着门槛入了内,住持看到他,骤然亮起了双眼,双手合十感慨道:“阿弥陀佛,杜施主,您可算来了,今年的灯还没点呢。”“今年的灯没点”晏殊楼怔然问道。“阿弥陀佛,世事皆是缘。王爷,方才老衲口中所说的点灯之人,正是这位杜施主。”“铭玉”晏殊楼木木地瞪大了眼,世间竟如此多的巧合,那点灯的孩子竟然是杜明谦。而杜明谦哑口无言,从晏殊楼同住持的对话中,他也依稀猜到了他们所说的大概内容,他讪讪地偏过了头去,支支吾吾地道:“抱歉,这两年有些忙,无暇过来点灯。”“你给谁点的灯”带着一份希冀的期待,晏殊楼走向了杜明谦,定定地望着杜明谦,有什么窃喜的感动正莫名地往自己的脑海上涌。杜明谦错开了晏殊楼灼热的目光,找了个借口就出去了:“王爷你问住持罢,臣出外等你。”晏殊楼看向了住持,住持一笑,大约猜到了什么,带着晏殊楼往后庙而去。后庙中的一排长桌,排着一大排的长明灯,而其中一盏又亮又明的灯上,贴着一张写着几个歪斜大字的字条,上书:晏殊楼、第二十一章点灯这张纸条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度了,纸张边处都泛黄卷了起来。“这是杜施主十年前所写的,他要求老衲点的长明灯上都得贴上这张字条,以彰显他的心意。”晏殊楼对着那字条兀自发呆,一闭上仿佛便能看到一个十岁大的孩子,提着笔,笨拙地写下晏殊楼三个大字,然后像捧着易碎品般,高高兴兴地把这张字条塞入住持的手里,叮嘱他一定要保管好。他从来不知自己同杜明谦有何纠葛,但他却为自己,默默地付出如此的多,而自己却负他一生心动神摇,暖流注入了心中那最柔软的地方,汇成了载满爱意的汪洋大海。“这是我的名字,而他是我的王妃。”晏殊楼坚定地对着住持道。皇家之人的名讳向来不外说,百姓一般只知皇家子弟的身份,却不知其真正名姓。至于杜明谦,因他是男妃,上不得台面,在外也几乎无人知晓其身份。“住持,”晏殊楼从怀中掏出了一大张银票,稳稳地按在了住持的掌心里,“劳烦您先给铭玉点上二十一盏长明灯,之后每年都如同他那般点,不可让长明灯熄灭,旧灯灯油燃尽则续上新灯,年复一年。我每年年初也会到来点灯,若是来不了,您便替我点罢。 ”住持会心一笑,双手合十,谢过了晏殊楼:“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愿王爷同王妃百年好合,长长久久。”晏殊楼点了点头,取过红字,认认真真地写下杜明谦三个大字交给了住持,扫到那一排的长明灯,犹豫了半晌,又使了点银两给住持:“也替我父皇点上罢。”他并没有明说,要点多久,住持也不好多问,只按照给的银两斟酌着点了。晏殊楼又低声同住持叮嘱了几声,住持一一听了,眼底的戏谑笑意越来越甚,未过多时,他便出外去找杜明谦了。“阿弥陀佛,杜施主。”“住持大师,”杜明谦回以一礼,拉长了脖子看晏殊楼并未出来,以为他出了什么事情,关切地问道,“王爷他呢。”“王爷道他现今心绪不宁,正祈求佛祖帮他平定心绪。”“他怎么”话未落全,看到住持暧昧的眼神,杜明谦咳了一声,不再问了。“阿弥陀佛,恭喜杜施主得偿所愿。”住持微微一笑,将方才晏殊楼嘱咐自己给杜明谦点灯之事,一五一十地道出。心口涌上一丝甜蜜的感动,原来去年杜明谦复生后,认为自己不应将心挂在一不值得的人身上,遂息了继续为那人点灯的念头。只是未曾想,重活一世,得到了许多前生不曾得到的收获。 看来晏殊楼确实是有心对他好了,不然凭他性子怎会做这些小事呢。“住持,今年点的灯,还燃着么”“阿弥陀佛,正巧旧灯将尽,老衲正准备换新灯呢。”杜明谦会心一笑:“那由我亲自去换新灯罢。”入得后庙,正见晏殊楼背对着他们不知在做什么,一会儿弯腰哼哧,一会儿又直起身来叉腰,古里古怪。“王爷,你在作甚呢”晏殊楼猛地回头,看到住持,下意识地就斥:“住持,谁让你告诉他的,方才不是不让你说么。”“说什么”杜明谦看了迷茫的住持一眼,问道。晏殊楼的眼在两人脸上转了一圈,顿时胀了个脸通红:“没什么”“嗤,”杜明谦憋不住笑了出来,走过去接过晏殊楼手里还未燃起的灯,“王爷,你莫不是想问,住持为何要向臣透露你点灯之事可是臣不过方进来,您又背对着我们,臣怎知晓你在做什么呢。”晏殊楼的脸红得可以滴血了,他原打算让住持向杜明谦透露自己点灯之事,而自己再表现出不想让杜明谦知晓的模样,以让杜明谦因窃喜而感动,结果,自己一紧张,便揭了自己的秘密了。“王爷,灯不是这么点的。”杜明谦知趣地不再调侃他,看着灯上写的杜明谦三字,微微一愣,笑着将人一环,就着他的手,把灯芯对上燃着的明烛上,“瞧,得这么点”温热的呼吸洒落衤果露的脖颈上,瞬间升起了鸡皮疙瘩,晏殊楼心头一悸,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杜明谦近在咫尺的脸上,再容不下半点尘埃。昳丽的容颜贴着自己,脸上的汗毛,随着自己的呼吸而拂动着,好似片片羽毛,在挠着他的心。“王爷,懂了么”“懂了”晏殊楼出于反射地回了一声,但发现自己还不知怎么燃的后,又补了一句,“才怪”两人将灯点燃后,杜明谦拉着还在兴奋看灯的晏殊楼走了。马车上,晏殊楼再次问起杜明谦为何要待他那么好,自己同他究竟有何纠葛,杜明谦始终笑而不言,被问得多了,就补了一句:“当年意外相遇,我对你一见倾心,仅此而已。”前生过往,恩怨纠葛,不应由他来说,而应由晏殊楼忆起。于是,察觉到自己魅力大的晏殊楼,抱着杜明谦傻笑了一天。这日过后,晏殊楼着人在城中散布自己去城隍庙替百姓祈福的消息,还令人在诸如酒楼,青楼等消息流通得快的地方,说些夸赞自己行为的好话,并让当初在府中抓到的天子密探,将此事美化过后告知天子。后来密探回报,天子听闻此事后十分欣慰,得知晏殊楼给他点了长明灯后,更是笑得眉头上扬,夸了几声好,言道晏殊楼身为一亲王,从嗷唔到祈福之事,皆亲自出面处理,实乃百官之榜样。自此,天子对晏殊楼逐渐改观,开始看重于他,并将一些不敢放手让他做的事,交由他做,而晏殊楼因有前生经验之故,做这些事是得心应手,样样都处理得极好,深得天子之心。晏殊楼得了杜明谦的帮助,开始学会收敛性子,圆滑地同百官相处,针对百官的胃口,送了一些慰问之礼,渐而收拢了一批官员的心,他还利用复生之便,救下了门下省侍中因欠赌资而差些被打残的亲儿,使得门下省侍中感恩涕零,甘为他所用。有了门下省侍中这层关系,大臣们也纷纷前来巴结,他在宫中的影响力,逐步攀升,渐逼从前的晏品城。因其地位渐升,这日下朝后,晏广余挑着一处角落,找上了晏殊楼,迟疑地道:“五皇弟,我可否请你帮我一事。”“三皇兄请说。”晏广余垂下了眼睑,几近谦卑地道:“此事可能有些棘手,五皇弟若是不愿答应,我亦不会介意。五皇弟,你在宫中,尚有一些贤妃的人手罢,不知你可否帮我将此物交给良宝林。”晏广余的生母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他的出生不过是酒醉的天子一时乱性。他幼时便因生母地位低下,而不得宠,生活环境困苦,连宫人都看不起他。幸而他运气好,偷偷跑去同有地位的皇子念书时,意外被天子发现了他的才能,地位就渐渐被扶了起来。天子为了培养他,将他过继到淑妃的名下,由淑妃带其长大。因此,他一年到头都甚少能见其生母,只有思念过甚了,才能去征得皇后同意,见上一面。在他长大封王后,他生母终于得从正八品的采女升为正六品的宝林,所居之地也好了一些。原以为能同生母多见几次,没想到,在这档口,养母淑妃得罪了皇后,连带着连累了他,皇后将气撒在他的头上,几次他欲见生母,都被皇后以各种借口挡了回去。如今算下来,已经有将近三个年头没有见到生母了。晏殊楼是知晓晏广余的身世的,晏广余已封王,在宫中也有不少的亲信人手,可惜皇后对淑妃意见大得很,把淑妃同晏广余看得老紧,巴不得找出些岔子教训他们俩,因此晏广余也不敢派人偷偷送东西给良宝林,以免被皇后抓住岔子,连累他的人手同淑妃。“我知晓此事于你而言有些为难,但是我实是寻不到人可帮我了,五皇弟,这皇宫中我能信得过的便只有你了。”晏殊楼点了点头,将晏广余欣喜递来的东西接过。皇宫中,众成年皇子相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