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说着就挑开帘子进了西里间。刘姥爷也跟着进去,就看见刘淑英把妮儿放在了炕上,自己欠身坐在炕沿上。“爸,明儿我带着妮儿去油坊一趟。”刘淑英颇有些不好意地说道。刘姥爷脱了鞋上炕闻言猜测道,“你不会是,不是拿花生换油。”“嘻嘻先斩后奏了,说明儿给他们送,压了几块钱在油坊。”刘淑英痛快的说道,“这事是我临时起意的,不过我可是憋了好久了,这妮儿的花生丰产看得见,吃不着,实在太憋屈了。”“所以你就生产自救。”刘姥爷笑道。“嗯嗯”刘淑英忙不迭地点头道。s:感谢涥勤守书友投的粉红票、第227章 油坊“爸,如今这社会别的咱做不成,改善家里人生活,这力所能及的,咱还做的了。”刘淑英感性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以前妮儿还小,带着她出去怕冻着了,现在天气转暖。再说了这样妮儿的乾坤袋咱不帮着消灭点儿,要是太多了可咋整啊”刘姥爷手指点着她,笑道,“瞧你理由充分的。”“我这么像小蚂蚁搬家实在太少了,哎真羡慕的妮儿的乾坤袋,想装多少就装多少。”刘淑英抓着妮儿肉呼呼的小手揉揉道。“做人不可以”刘姥爷摇摇食指轻笑道。“我知道,做人不可以太贪心。”刘淑英接下来道。“这事羡慕不来,咱们已经够幸运了。”刘姥爷抓着妮儿另一只肉呼呼的小手道。“我知道,就是感谢老天。”刘淑英抬眼望着窗外的暗下来的天空感恩地说道。妮儿双手托腮,翻了个白眼,喂喂这须弥戒可是俺修炼出来的,管老天什么事“油坊一般到秋天才开张的,这时候有花生油。”刘姥爷好奇地问道。秋天收了花生,除了必须上缴国家的,留种的,余下的社员们多少分点儿。要么过年孩子的零嘴,要么村子里的油坊就是换社员手里这点儿花生。村里除了生产小队从事下地生产劳动,通常还有一个副业队,像是姚湾村就有负责桃园也就是果园管理的小队,平时嫁接、授粉、施肥等等。只有等到桃子成熟时,全村才会齐上阵。村子里还有一间席厂,养鸭子的,鸭舌。现在不是扩大了饲养室。原来只有骡马,现如今光是小牛犊就三十头了,这些大牲畜由生产队统一管理喂养。另外。村子里要是有特长的人还开可以油坊、铁匠铺,编织、豆腐坊。当然这些都属于集体经济。像是十里村就有一间油坊,三年前开张的,全村的人齐聚在油坊外,当时还放了一挂鞭炮,很是热闹。“要不说临时起意的,就是看见人家去换了,我才去的。”刘淑英笑道,“事情就寸了。回来时赶巧碰上了。”她猜测道,“也许就像我说的这播种完,还剩着,所以搜喽一下,榨油,赶在麦收前榨一次油。”“油,香香。”妮儿甜甜地附和道,她可没有说错,现在的油坊榨油还是很传统的,都是纯手工操作。绝对不掺假,更不会是地沟油。“姥姥明儿带妮儿去油坊好不好。”刘淑英笑着诱哄道。“好”妮儿欣然答应道。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餐,刘淑英让姚长海在自行车的横梁上按装好妮儿专属竹编车座。直接坐在横梁上。别说咯的屁屁疼,对妮儿来说不太安全。这种车座只能安装在28的自行车的横梁上,妮儿坐到上面可以双手扶着自行车把上,当然要小心别被车闸给夹着了。座椅的底部必须夹到自行车的下梁上面,并且要用绳子把下梁的接合处拴紧,这样才可以安全的坐上去。“绑紧了吗”连幼梅特地用手晃了晃,非常的结实。“好了,姥爷、妈妈,她爸。妮儿,我先走一步了。去上班了。”“路上小心点儿。”刘淑英说道。“妈妈,再见。”妮儿朝她喊道。连幼梅摆着手出了院门。途径姚老大家,在门外喊道,“爹,娘,我上班了。”“好,去吧”姚爷爷说道。“小婶、小婶,等等我们。”姚清远手里拿着玉米饼子就跑了出来,他和姚博远一起道,“爷爷、奶奶,爹、娘我们走了啊”“走吧路上小心点儿。”姚奶奶叮嘱道。“是,奶奶。”姚博远说道。“大哥、大嫂,我们走了啊”连幼梅站在大门外看见刚刚出了西厢的姚长山和大娘,便道。“嗯走吧”大娘朝他们挥挥手道。说话当中兄弟俩出了街门,“小婶,今儿怎么没有骑车子。”姚清远好奇地问道。“妮儿姥姥骑了。”连幼梅说道。“哦”兄弟俩一副原来如此。“那爸,我带着妮儿走了,争取早去早回。”刘淑英说道。姚长海则推着自行车朝外走,搬着自行车跨过了门槛。刘淑英抱着妮儿出了院门,把妮儿放在横梁座位上,然后才去扶车把。“妈,您扶好了,我松手了啊”姚长海说道。“好,我扶好了。”刘淑英点头道,姚长海这才撤回了手。姚长海拿着妮儿的手在车把上放好,“妮儿不要摸这里,夹着手会很疼的。”他特地捏开车闸让妮儿摸摸翘起的地方,亲自体验体验,当然不会夹着妮儿的。“知道了,爹。”妮儿甜甜一笑,点点头道。“妈,带着妮儿骑车慢点儿。”姚长海叮咛道。“爸和姚姑爷就放心吧我会小心的。”刘淑英赶紧说道。“知道就好。”刘姥爷点头道。“我可以走了吧”刘淑英看向他们二位男士道。“当然”姚长海侧身让开挡住的去路。“太姥爷再见,爹再见。”妮儿朝他们挥舞着肉呼呼的小手道。刘淑英蹬着自行车,眨眼间就消失在他们的眼前。“姥爷,我也上工去了。”姚长海从院门后,扛起锄头就朝山上走去。刘淑英蹬着自行车,一路疾驰朝十里村驶去,途径小树林,认真感受了一下,左右前后没人,先拿下夹在后车座上的麻袋打开,“妮儿,把手伸进来。装点儿花生。”妮儿乖乖的把手伸进麻袋里面,然后就看着还干瘪瘪的麻袋,不一会儿哗啦啦迅速的鼓鼓囊囊了。“够了。”刘淑英赶紧说道。妮儿闻言撤回了手。刘淑英张开袋子口,满眼欣喜。这花生的个头可真不小。一手剥开花生,露出两个花生仁,塞了一个花生仁给妮儿嘴里,自己吃了一个。唔又香又脆,越嚼越香。“多嚼两下,别噎着了。”刘淑英嘱咐道,等妮儿嚼完了花生,她才扎紧麻袋口然后夹到车后座。才蹬开支架,重新骑着车子上路。很快就进了十里村,殷铁柱扛着锄头,看见大路上有人蹬着自行车走了过来,非常诧异,走进一看。“婶子,这么早。”“殷队长,早。”刘淑英看清来人后,下了自行车,“妮儿。这是你殷伯伯。”“殷伯伯早。”妮儿甜甜地朝殷铁柱打招呼道。“好好长海家的妮儿都这么大了,上次还是在博远和秀芹的婚礼上见过的。”殷铁柱不住的笑道,“这看着人家的小孩儿。就是长得快。”对于白白胖胖的妮儿甜甜的笑容可是无人能拒绝的了。殷铁柱这粗糙的大手乐得想要摸摸妮儿的包子脸,停在了半空,怕自己的手,伤着妮儿细嫩的肌肤了。妮儿抓着粗糙的大手,晃晃,“殷伯伯,好”“噗嗤”刘淑英笑道,“淘气。”殷铁柱乐的眼睛眯成了缝,抓着妮儿肉呼呼的小手不放。“婶子,这么早。这是来”“这不我家姚姑爷还有些花生,正好我来换花生油。”刘淑英简单解释道。“哦那我就不耽误你了。”殷铁柱不舍的撤回自己的手。“殷伯伯。再见。”妮儿朝殷铁柱挥挥手道。殷铁柱看着她们祖孙俩消失在自己眼前,边走,这嘴里嘀咕道,“看人家长海养的闺女可真乖巧,想起自己的那四个皮孩子。”这眉头就皱了起来,“难怪长海是有女万事足,每回见面不住的夸自家闺女。我都想要了。”他叨叨道,“要不我跟媳妇儿再生一个闺女。”不管殷铁柱怎么惦记生闺女的事,刘淑英带着妮儿朝油坊驶去,闻到馥郁的香味,就能找到油坊的位置。远远的就看见高耸的青砖烟囱,没有招牌却不难找。从院外看,除了高耸的烟囱,油坊与其它民宅并没有什么不同,石屋灰墙,融在黑色的瓦片,沉稳而久远。刘淑英停好自行车,抱着妮儿踏进院落,一种粮食熟透的味道沁人心脾。循着香气,刘淑英敲敲木门,“有人在吗”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哎呀是昨天的大婶啊”开门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精壮的小伙子,一张圆脸,挂着憨憨的笑容。“小伙子,麻烦帮个忙,去把外面自行车后座上的花生取下来。”刘淑英道。“好嘞”小伙子三步并作两步就出了院子。刘淑英抱着妮儿踏进了油坊,还没有适应突然变暗的环境,热腾腾的蒸气就糊住了眼镜,鼻子更是被浓得似乎停止流动的香气堵塞。这么早就开始工作了,待适应热腾腾的石屋后,妮儿这才打开天眼看了看油坊。虽说油坊的年纪不大,可也油光满面。穿过木制窗棂的阳光晒着慵懒的蒸气,厚实的蒸气让人看不见屋梁,几盏马提灯似乎凌空吊着,庞大厚重的压榨机就展现在妮儿的面前。看不出颜色的地面和墙壁似乎被油浸透,反射着微弱的光。五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正在围着压榨机转悠。“都压实了吗”站在一旁中年汉子穿着粗布做的三窟窿背心问道,“这垛可得给俺上好了,不然影响出油。”“老殷叔,你就放心吧”汉子们齐声说道。扯开的嗓门,如这花生油一般清亮。s:感谢淡雨思涵书友的打赏、第228章 还是您老考虑的深“大妹子来了。”四十多岁的汉子被人称呼为殷叔的男子看见刘淑英笑道,“这么早。”“家里没事,左右就早些过来了。”刘淑英笑着说道,“你们也好早。”“早些干可以上工,或者休息。”殷叔笑道,“榨油这活儿很累人的。”“在乡下干什么都累。”刘淑英应了一句道。“这倒是”殷叔笑道。“大婶,您的花生。”提溜着麻袋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殷叔这是大婶提来的花生。”“那咱进去过一下称。”殷叔指着里间道。“好我这花生没有剥壳。”刘淑英抱着妮儿进到里间,小伙子有眼力介儿搬了张小凳子递给了刘淑英,“大婶,坐”“谢谢。”妮儿奶声奶气笑着谢道,刘淑英抱着妮儿坐了下来。腼腆地小伙子显然没料到,白白嫩嫩的如肉包子的妮儿出声,顿时羞红了脸结结巴巴地道,“不没啥子。”殷叔把花生倒进大竹篮子里,粗略的看了一下赞道,“大妹子,你这种的花生可真好,瘪的很少,不用去壳就能看出仁是粒粒饱满,圆润。”“是吗我家姚姑爷,种地是一把好手。”刘淑英自得道。哗啦啦殷叔倒了满满一竹篮子花生道,“大妹子,这一篮子倒满花生,去掉壳一般情况下正好十斤,左右没多大出入。要不咱剥壳在称。”“不用了,不用了。”刘淑英摆手道,“我信得过。”“这是找您得钱,收好了。”殷叔抽开抽屉,“对了。油昨儿吃了吗感觉怎么样”“还没吃呢不过闻着香。”刘淑英笑着说道。“那是我们村里的油坊,自从开张后,就远近驰名。十里八村的都来。这方圆十里的各个生产小队花生油都是我们榨的。”小伙子颇为自傲地说道,“俺殷叔解放前曾经是县里有名的油坊学徒。这一身本事可是无人能及。刚解放的时候,县里的开的油厂,还来请他来做大师傅的。不过后来改为机器操作了,所以”“说这个干啥好汉不提当年勇。”殷叔不好意思道,不过这眼里颇为自豪。“大妹子放心,品质绝对有保证。”城里人吃商品粮的,这粮油可以吃现成的,这广袤的农村。粮食自己磨,油可都是生产队冬闲的时候自己榨的。年终的时候,大妈、大婶、大姑娘、小媳妇儿拿着坛坛罐罐去生产队领取一年份的油。姚湾村本来也有一座小油坊,但十里村的油坊开张就撤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油的品质没有人家的好,社员们宁愿多跑几步路。虽然现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