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等待年华如羽> 分节阅读 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5(1 / 1)

起大拇指对刘师祖说,你的良心大大的好,但是你要是敢骗我,你的碎尸万段的下场。说完就暂时放下这里的乡亲们,追赶国军去了。可能他们以为把国军消灭后再来这里对付那些乡亲们,也来得及,反正乡亲们也不会跑。就这样那些日军全部上了船。临开船的时候,还在空中放了两枪,发出轻蔑的冷笑。乡亲们都不明白刘师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能给日本鬼子说出国军的下落呢日本人的船比国军的船要先进,这下国军要栽了,白撤离了。国军在村子里驻扎的时候,虽说他们什么也没做,但是他们在这里,乡亲们的胆子就大。现在怎么能为了一己性命,出卖保护过自己的人呢以前受过刘师祖恩惠的人这时也都恨自己有眼无珠,怎么会尊敬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可是当日军所有的船行走到河中心的时候,河面突然刮起刺骨的北风,把日军的船吹的东倒西歪,有些鬼子还被刮进了河里,河面上顿时传来鬼子狼嚎一般的喊声,就这样北风刮了约有大半个时辰,突然风停了,再看河面,日本人的船在河中心来回打转,竟不能前进一步。如此又过了半个时辰。这时日本人也害怕了,知道有高人在此。刘师祖在刮风的时候让乡亲们都回了家,看着被来回打转的船弄得晕头转向的日本人,刘师祖对着河中心说,如果你们愿意放弃追赶国军并放过附近村子里的百姓,那么残余的日军就可以回家,要不然全部的日军就都准备去喂黄河鲤鱼吧。也有好事的乡亲没回家站在岸边看,这时也吓傻了。这才明白刘师祖是早已想好了对策,才诱导鬼子上船的。之前恨自己有眼无珠的人这时才是真恨自己不仅有眼无珠,而且还缺心眼。很快日本人回了话,答应不再追赶国军并愿意放过乡亲们。日本人刚回完话,船就不再打转了。但是日本人竟没有办法向岸边靠近,只能往后退。日本鬼子这才服了,后队变前队,灰溜溜地走了。那个年代活到现在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而当年留在岸边观看到全过程的人更是少不可寻。所以每当后辈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也都只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听,把它的真实性当成一个故事来看。可是也有证据证明着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那就是当年从水上撤退的国民党指挥官。因为解放战争的原因,指挥官后来去了台湾,在大陆和台湾可以探亲的时候,每年刘师祖的生辰,他都会专门赶到慕云的家乡,到刘师祖的坟前进香。指挥官去世后,就由指挥官的后人祭拜,这么多年,从无缺席。而每当指挥官或者指挥官的后人来祭拜的时候,这个故事就要由老一辈的人为小一辈的人讲一遍。大概历史就是这样被传成故事的吧。还有一个传说是慕云经历的。自从刘师祖仙去后,十里八庄的乡亲们会在刘师祖生辰的这天,来到刘师祖的坟前上香祭拜。可是因为这只是民间自发的信仰,没有官方证明文件,当信仰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被政府定为邪教。那一年,慕云初中一年级。又到了刘师祖生辰的日子,照例又有好多人要去进香。可是这一年政府提前派来了大批警察围驻在刘师祖坟墓所在的山上及沿途必经之路上,目的就是要阻挡信徒的祭拜。这一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在议论,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一年的空气格外干燥,阳光却依旧暖暖的。慕云还记得那一年自己老是上火,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母亲逼着喝很多水。在生辰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怪事发生了。那是在刘师祖生辰的前一天晚上,驻扎在刘师祖坟前的那个警察莫名其妙地就从山上跳了下去。既然称其为山,就说明很高了,跳下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尸骨无存。可是那个警察就只是掉在了山脚的一棵树上,附近的乡亲们也是听到“噗通”的一声,赶忙出门看,才发现是警察挂在了树上,连忙找梯子,那个警察从树上下来后,身体完好,甚至连一点擦伤都没有。乡亲们都啧啧称奇。还有一个驻扎在半山腰的警察,点燃了身边的烟花爆竹,烟花爆竹有多少,没人知道,只知道被点燃的烟花爆竹噼里啪啦响了大半个时辰,夜空才慢慢恢复平静。以前在刘师祖生辰的时候,乡亲们也会买烟花爆竹燃放,只是那一年因为政府的干预,没有人买,不知道那个警察怎么会点燃不知道从哪来的那么多烟花。这件事是慕云知道的,因为虽说不是亲眼所见,但是在刘师祖生辰的当天,山上的警察全部撤走了。这是事实。慕云小时候不懂,只知道每年到这个时候可以看热闹。因为虽说他们整天在学校上课,可是每年只要到刘师祖的生辰,连学校都是沸腾的,虽说学生们不至于逃学,但是对于走读生来说,还是可以探听很多消息给住校生炫耀的。其实长大后按慕云的理解,刘师祖应该是属于姜子牙一脉,同属道家一宗。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有传说刘师祖在逝世前有明示,说自己当年用的是道家法门。其二就是刘师祖传世的书,外人可能会误会那是什么神秘的修炼法门,其实慕云家乡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本诗歌,里边的话都是平常的俗语,就是平常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唱的那种,诗歌也只是教人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举头三尺有神明之类的,还有就是一些养生之类的口诀。慕云家乡的人都会背。其三最关键的就是,从小到大慕云见惯了刘师祖的传人们测算乡亲们的吉凶祸福时使用的生辰八字推算,还有阴阳平衡的祖训,那些养生口诀也和道家养生之道吻合。种种迹象都表明刘师祖属道家一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到现在虽然每年都有大批信徒前来祭拜,可是就是得不到政府的认可。如今,刘师祖虽然不再了,但是还有传人。有些传人也是奇人,比如星期天慕云和可儿一块儿回家要找的这位传人。他是刘师祖的嫡传徒孙,慕云叫他“傅伯伯”,一个和蔼善谈的老人,为了传扬刘师祖的精神,一辈子未婚,一直独居。农忙时上田间劳作,农闲时为乡亲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六七十年的时光也就这么过来了。作者有话要说:、回家求道星期六很快就到了,慕云,李帆,可儿就回了慕云的老家,找到了傅伯伯,慕云向傅伯伯说明来意,便拉着李帆出了屋子来到了院子里。李帆问慕云为什么不留在屋子里听听说的什么,慕云摇了摇头,有谁能和别人平静的谈论着自己母亲的生死,这世上没有一个人的感情可以和母爱抗衡,失去母爱,就成了无根之木。还是不要在场给可儿增加心理负担了。慕云记得以前好像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事业有成,夫妻和顺,子孙满堂,且个个聪慧孝顺。可当老人八十多岁的老母去世时,老人悲痛难遣,旁人不解说你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一生大江大浪也经历的不少了,况且老母八十多岁高寿去世也算是喜丧,你的子孙个个孝顺,你怎么还这么悲痛呢老人说从此以后我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了,再也没有一个人叫我宝儿,在我没回家的晚上提着灯找我了。闻者皆潸然泪下。在可儿和傅伯伯说话的时候,慕云问李帆最近皇甫复有什么消息没有,李帆说没有,现在他们两个人每天都会聊上几句,只是谁也没有跨出那一步,李帆还说现在皇甫复每天生活规律着呢,上班下班,睡觉吃饭。说完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望着远处的山发呆。所幸不一会儿,可儿便和傅伯伯从屋里出来了,这时的可儿一脸笑容,你可以明显感觉到那种喜悦,那是一种连空气都带有甜味的开心。慕云就知道和傅伯伯聊完,可儿已经恢复了自己的本性,其实可儿是一个特别能贫的人,人也长得漂亮,又开朗,想当年还是她先向顾恒然捅破的那层窗户纸呢。果然,可儿先开口了。“人家都说山里边住有神仙,果然是啊。慕云,李帆,傅伯伯说我妈的癌细胞是良性的,只要坚持治疗,过了年就好。”“那多好呀,终于可以放心了,可儿,你回去以后就好好陪着伯母配合医生治疗啊。”李帆也跟着兴奋起来。因为这两个活宝的复原,小院内顿时成了欢歌笑语的海洋,可儿甚至说到了也要在竹阳找个工作,准备挣钱还债呢。慕云看着可儿,有点疑惑,又看向傅伯伯,果然傅伯伯说:“慕云,去厨房切个西瓜来,天气这么热,吃点西瓜解解暑。”在慕云切西瓜的时候,傅伯伯来到厨房,对慕云说:“有时间你劝劝可儿,让她这一段时间多陪陪她母亲,她妈妈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有可能这个年都过不去了。”“那您怎么骗她说她妈过了年就好呢”“你看外边的可儿。”傅伯伯指着院中的可儿,说道。小院中的可儿正在和李帆聊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的笑容吸引了身边飞舞的蝴蝶,蝴蝶大概以为那是鲜花呢。可儿这个样子和在医院的时候是真的不一样了。“慕云,我没有说实话,是因为可儿太年轻了,她经受不住这个打击,你要多劝劝她。”有那么一刹那,慕云有点理解道家宗旨了,这是遵循人的心性的哲学,强调心境的解放。“好,我知道了。”慕云端着西瓜来到了院子里,“怎么样,傅伯伯的院子不错吧。”边说着边把西瓜递给李帆和可儿。“真不错,干净整洁,有枣树,有小花坛,抬眼就是山,满眼都是绿色,蝴蝶蜜蜂随处可见,哦,还有葡萄架。”李帆指着右边的葡萄架说。“是呀,要是在这样的院子里生活,真是千金不换。”可儿也是一脸陶醉的模样。“别羡慕了,赶紧吃完回家,等下午太阳落山了,咱们去爬山。”慕云有点不敢直视可儿的眼睛,就只看着李帆说道。在傅伯伯告诉慕云实情的时候,慕云虽然一开始也想到了是这个结果,但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可儿。隐藏了这么大一个秘密,要能立马装成若无其事,那慕云就修炼到家了。可是慕云毕竟还年轻,离修炼到家差着十万八千里。慕云家和傅伯伯的家离得很近,走路也就十几分钟,回家吃过午饭就休息了。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李帆和可儿还在睡觉,慕云赶忙去叫醒她俩:“你们俩怎么这么能睡呀,赶紧起床,去爬山喽,要不然晚上该睡不着了。”“就是呀,慕云,我以前中午只睡半个小时就够了,今天是怎么了”李帆揉揉惺忪的睡眼,有点不相信太阳都已经收工回家了,她竟然睡了快三个小时了。“别说你们了,我也是一样,只要回家,就跟睡不醒似的,可能是人放松了,就犯模糊吧。”慕云道。“睡觉的时候竟然一点声响都听不到,这么安静,没人打扰,当然睡的时间就长了。”可儿倒像是很了解似的。现在的山上郁郁葱葱,到处都是能吃的野酸枣,她们三个人一路走,一路吃,李帆和可儿一个劲儿的夸着山好,说慕云从小就住在这么好的地方,也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吧慕云可不管李帆和可儿在后边说的什么,只管在前边带路,并告诉她们哪一棵枣树上的枣儿甜,哪一棵酸。从小到大,不知道在这山上吃了多少野果每一棵树,每一个果子,都在慕云的脑子里。许久不曾上山了,慕云记得上次上山还是两年前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吧,那时候从新阳回到家,心中烦闷不知道是留在新阳还是回家找工作,就一个人跑到山上,在山上坐了一个下午,等看到晚霞漫天的时候,慕云就决定要留在新阳。两年没上山了,哎,怎么就过去两年了,时间真是不能算呀,太可怕了。慕云想到自己已经在新阳呆了两年了。这次要不是李帆撺掇自己到竹阳,自己竟不觉得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了。怎么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两年前下山回家的路上,哥哥来接自己,兄妹二人走在各种昆虫声交织的山路上,有哥哥在,再高的山,再黑的天,在崎岖的路,慕云都不怕。想到哥哥,慕云就想到了那棵柿子树。“你们吃柿子吗这山上有棵柿子树,年龄很大了,我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去摘那棵柿子树上的柿子,我小的时候每年也都会和哥哥一块儿去摘柿子,现在那棵柿子树每年还接着好多柿子。”“行呀,去呗。”可儿和李帆一致赞同要去见识见识那棵百年老柿树。“那棵柿子树是在半山腰上长的,所以你们就做好心理准备吧。”慕云,李帆,可儿打打闹闹地就奔向了柿子树。一看到那黄橙橙的柿子,李帆和可儿就着急了,非要去摘,但是她们出门的时候慕云没想起来柿子树,自然也就没带工具。李帆和可儿这个时候也不管什么工具不工具的,跃跃欲试准备徒手摘柿子。可是就是长的最低的柿子,她们就是蹦起来也摘不到。最后她们就想出了叠罗汉的主意,叠完罗汉,又拉又拽,折腾了好大一会儿,终于三个人都到了柿子树上了。一到柿子树上,李帆和可儿就跟疯了似的,非要拍照留念。别人上树是为了摘东西,她们两个人不,是为了拍照留念。一边紧紧抓着树干,一边摆着各种奇异的造型,李帆和可儿女汉子的本色暴露无遗。其实她们两个人性格很像,开朗活泼,真诚不做作。看着李帆和可儿欢快的笑容,慕云的心更紧了。可儿要是知道真相会怎么样啊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