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三国之梦魇> 分节阅读 1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49(1 / 1)

惑之余,也是从夏侯渊手里接过了郭嘉的信。只是不看还好,这一看曹仁的面色便益发苦涩起来。在这封信里,郭嘉把目前的局势都分析了一遍,同时也说明了撤军的原因。然而,这一切在曹仁看来,却都是因为他的失误才造成的。苦涩的笑了笑,曹仁道:“都怪我太过谨慎了,耽误了主公的大事。如果不是我调集了大量人手防备平原县城中的黄巾,而是让妙才你带着他们继续追击的话,就不会让管亥收拢起那么多溃卒,以至于我们现在都没有彻底占据平原郡了。此番回去,我自会向主公和军师请罪。”听到曹仁这么说,夏侯渊走到曹仁身边,拍了拍曹仁的肩膀,道:“子孝,你也不要太过自责。换做任何人在那种情况下都未必能比你做得更好。毕竟,在那之前,没人会想到管亥会这么果断,直接放弃了平原郡的郡治平原县城,你有所戒备也是应该的。要说错,也是我们两个人的错,岂能由你一人承担”“况且,军师也说了,此番进攻青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练兵,攻打平原郡只是顺手而为之,并非主要目的。子孝也莫要太过自责了。”听到夏侯渊这么说,曹仁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夏侯渊是在安慰他,他也知道有时候他的确是过于谨慎了,但是天性如此,为之奈何在波才派出的两万援军还在路上的时候,曹军就已经全面撤军了。持续近三个月的曹军与青州黄巾之间的交锋就此告一段落。与此同时,曹军与青州黄巾交锋时在平原郡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突袭能力,也是引起了各方的注意。长安。司空府。政务厅。贾诩看着手中的情报,看着正在忙碌政务的荀彧几人,撇了撇嘴,道:“文若,仲德,别忙了,来看看这个。”闻言,荀彧还有程昱皆是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他们也有点奇怪,是什么情报居然能引起贾诩的兴趣。贾诩手中的情报在荀彧和程昱手中传了一圈,看完之后,程昱和荀彧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看来,曹军之中,也不乏能人啊。”看完情报之后,程昱感慨道。赞同的点了点头,荀彧道:“平原郡曹军统帅是夏侯渊,后来领军突袭平原县城的也是夏侯渊。因此,这个能让全军以一种超出常理的速度行军的能力应该是夏侯渊的将魂了。而且,从之后的战况来看,夏侯渊的这种能力,并不会损失士卒的战力,否则就算是突袭,曹军也没这么简单能击溃黄巾。”“是啊。”贾诩点了点头,也是道:“不过,夏侯渊的将魂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此战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夏侯渊还是夏侯惇,都只领了一万兵。然而在夏侯渊突袭平原县城的时候,却是变成了两万兵。后来的情报也证明了,这多出来的一万兵是从齐国郡的主战场抽调过去的。由此看来,曹军之中拥有能让麾下士卒进行快速的大规模转移方面能力的,应该还有一人。”“大规模快速行军之类的能力吗”揉了揉眉头,荀彧道:“这种能力,有点烦。”程昱和贾诩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这种将魂属性,就算在正面战场没有战斗力的加成,但是在战略上的意义却是无与伦比的。在这种情况下,曹军部队能够辐射的范围便会大大增加,他们完全可以在超出常理的地方快速投放部队。这种战略方面的属性放在一名顶尖谋士手中所发挥出来的破坏力,绝对不会比那些正面增加战力的将魂差,甚至会犹有过之。这一次,郭嘉奇袭平原就表明了这一点。虽然奇袭平原的主将是夏侯渊,但是从头到尾的整个规划,这种痕迹荀彧再熟悉不过了,他可以肯定这是郭嘉的手笔。实际上,像这种大规模快速行军的能力如果落到一个喜欢堂堂正正的谋算的谋士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还没那么大,但是郭嘉却偏偏是一个思路如天马行空,好用奇谋的谋士。这样一种能力落到郭嘉手中,所能起到的效果无疑是惊人的。“对了,我们这边有没有什么可以克制这方面能力的属性”想到这里,荀彧突然看向贾诩问道。因为来到楚江麾下时日尚短,所以他对于楚江麾下的将领并不熟悉,因此才会问贾诩。微微摇了摇头,贾诩道:“据我所知,我军将领的能力基本上都是加强正面作战能力的。不过,要说克制的话,恐怕最克制他们这种能力的,应该是北面正在和袁本初掐架的那位了。”听到贾诩这么说,荀彧和程昱自然知道贾诩指的是谁。随着袁绍和公孙瓒的交锋,白马义从的恐怖已经彻底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作为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又一支军魂军团,白马义从强就强在一个字快。作为一支以骑射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弓骑兵,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让几乎任何在战场上遇到白马义从的部队都只有挨打的份。至于为什么说白马义从克制那种大规模快速行军的能力话说,论别的白马可能不行,但是要说速度,不是我瞧不起谁,而是在白马义从面前,论速度所有人都是垃圾你开启将魂之后的行军速度可能还没有白马义从的常规行军速度快,凭什么和人家玩更何况,公孙瓒麾下的幽云精骑同样是以速度著称的超级精锐,虽然比不上白马,但是精锐天赋开启之后跟夏侯渊这边比一比还是妥妥的。所以说,如果真对上公孙瓒的话,郭嘉如果还想利用夏侯渊的将魂属性去打一个时间差,那就想多了。“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担心这么多。”顿了顿,程昱突然道。“郭奉孝的战术之所以在面对黄巾时成功了,只是因为在局部形成了兵力优势,或者说均势,然后占了个突袭的便宜。”“但是,如果说日后我们和曹军交锋的话,正面碾过去就好了。”听到程昱这么说,荀彧愣了一下,然后忍不住苦笑起来。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他之前提到的克制,都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但是,以楚江麾下现在的实力,无论是打谁,貌似都可以直接碾过去,根本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你想打时间差,局部多打少,问题是,如果我连偏师都兵力都比你的主力还强,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有什么用第两百七十八章 蔡邕的狂热粉随便又谈了几句,荀彧,贾诩,还有程昱三人就不再讨论这件事。因为就目前来看,曹操实在是难以对楚江构成威胁,就算是以后,对楚江构成威胁的可能也不大。所以,与其考虑这个,还不如多处理一点正事。“文和,仲德,这是我准备的下一批派往并州的底层官员名单,你们看一下,查查底子,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下个月就让他们赴任。”将已经快要拟好的一份名单拿出,荀彧传给了程昱还有贾诩。话说,接手了楚江手底下的政务之后,荀彧发现这就是个烂摊子。司隶还好,毕竟是天子脚下,就算董卓当权的时候,基本的官僚体制也没有彻底遭受到破坏。所以,各地的官员不说有什么大才,但是治理好一方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荀彧又看了一下并州和凉州的情况,一颗心拔凉拔凉的。这都是什么鬼哦。并州九郡,凉州十郡,加起来他就没找到几个在编的底层官员。所以说当初丁建阳还有董仲颖到底是怎么治理麾下的荀彧真的是有点佩服当初的李儒了,居然能在这种情况下把董卓给推到这个地步。不过,在其位谋其政,不管当初李儒是怎么办的,现在既然是他荀彧当政,他就要想办法处理这些问题。好在,当初荀攸虽然并没有在颍川招揽到什么大贤,但是愿意投效楚江的中坚人才却是有不少,这些人虽然不足以彻底补足基层官员的空缺,但是却也可以解一时之急。同时,荀彧也开始利用自己的渠道来招揽人才。纵观整个三国,论人脉,荀彧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历史上,曹操麾下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谋士皆是由荀彧举荐。如今虽然因为楚江穿越所带来的偏差,戏志才早早地就加入了曹操的麾下,郭嘉也因为戏志才和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投奔了曹操,就连陈群也加入了曹操麾下,但是这并不能改变荀彧人脉深厚的事实。别的不说,单论荀彧荀家下一代家主的身份,就足以让无数世家唯他马首是瞻了。更何况,就算没有荀彧,以楚江现在的势力,天下世家也不乏下注的人。不说别的,就连一直在朝廷里暗中搞风搞雨,论底蕴丝毫不逊色于袁家的弘农杨家,现在仿佛都认清了局势,消停了下来,甚至杨彪还把自己的儿子杨修推了出来入朝为官,显然已经有了在楚江身上下注的意思。毕竟,如果说当初的董卓他们还能看到推翻的希望的话,现在的楚江,则是让他们绝望。在这种情况下,打不过就加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只要是明眼人都不难看出来,楚江的潜力,要比当初的董卓强上太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世家选择在楚江身上下注,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荀彧的工作进展的额还算顺利。当然,对于那些前来投靠的世家之人,荀彧也不会只听信他们的一面之词因此才有了现在的这一幕,荀彧拿着自己拟好的名单让贾诩和程昱帮忙审核审核。现在楚江麾下的四大谋士,可谓是分工明确。荀彧掌政务,程昱掌刑狱,贾诩负责情报,荀攸虽然并没有具体的职责,但是几人心里也清楚,那是因为现在楚江并没有与其他势力交战的机会。如果将来战起,荀攸多半会作为军师随军。毕竟,荀攸一身所学,本就是为此而准备的。或许,在战略层面上,荀攸不及荀彧,但是论战术,荀攸当不逊于当世任何人。另一边,听到荀彧开口,程昱和贾诩也是分别拿起一份名单看了起来。“钟元常”看着名单中的一个名字,贾诩习惯性的眯了眯眼睛。“文若,你要让钟元常领凉州刺史”点了点头,荀彧道:“元常虽然性格古怪了一些,但是论能力却是治天下之才,任一州刺史却是绰绰有余。”“我并不是怀疑钟元常的能力。”贾诩道:“只是文若,一般的职位也就罢了,就算出了问题影响也不大。但是这一州刺史之位,却是干系重大,这钟元常,可靠吗”刺史,一开始只是掌监察之职,主要是起到帮中央监管地方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是职权不断扩大,由一开始的监察,逐渐插手到军政大权上。甚至到了后来,虽然还叫刺史,但是职权却已经和独掌一州军政大权的州牧没多大区别。当然,现在荀彧口中的刺史自然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职权。别的不说,军权方面,肯定是牢牢地掌握在楚江自己手里的。所以,现在若是再设刺史,最多只是作为一州的行政长官。但是就算如此,掌一州行政,职权亦是足够大了。所以,担任这个职位的人,能力倒是其次,首先必须要可靠。钟繇的能力贾诩并不怀疑,但是是否足够可靠却是两说。“没事。”荀彧满不在乎的挥了挥手:“钟元常我再了解不过了,回头只要拿几张蔡大家的书法贴给他,你让他去挖人祖坟都行。”听到荀彧这么说,贾诩与程昱相顾无言。现在能被称为蔡大家的,自然不是蔡琰。荀彧口中的蔡大家,毫无疑问便是蔡邕。只是,虽然他们也知道钟繇好书法,同时也知道钟繇还是蔡邕的铁杆粉丝,但是为了蔡邕的书法贴能挖人祖坟要不要这么夸张不过,贾诩和程昱很诧异,但是如果让楚江听到荀彧这番话,却一点都不会觉得意外。钟繇会不会因为蔡邕的书法贴挖人祖坟楚江不知道,但是历史上钟繇却是为了蔡邕的笔势把自己一个同僚大臣的坟给挖了。历史上,蔡邕生前曾经将自己对于书法的理解领悟写成了一本书,那本书便是笔势。后来,蔡邕因为董卓的事情受到牵连身死,笔势也随之流落。到了曹魏时期,这本笔势就流落到了当时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与钟繇同朝为官的大臣韦诞手中。钟繇和韦诞同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两人又同朝为官,因此关系一直都挺好。后来钟繇听说韦诞手里有蔡邕的笔势,作为蔡邕铁杆粉丝的钟繇便请求一观。老朋友要看,韦诞自然不会拒绝,于是就把钟繇请到家中,让钟繇看了蔡邕的笔势。可是,钟繇一看到蔡邕的书法真迹,就走不动路了,看完之后死皮赖脸的想要买韦诞手中的这本书。问题是,韦诞也是蔡邕的忠实簇拥,自然不会卖。两人为此争执良久,最后按照记载,钟繇当场是气昏了过去。从此之后,钟繇就因为这件事和韦诞绝交了。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