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三国之梦魇> 分节阅读 1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0(1 / 1)

把我还有万年留在府上,这对你名声不好。”“那又如何”楚江淡淡道。他走到宋清身边坐下,看着宋清稍微有些苍白的侧颜,道:“这一次洛阳动乱,大汉国运受到重创,姐姐也因此受到牵连。姐姐现在身子不好,我又怎能放心姐姐一个人在深宫居住”“况且”“就算不妥,谁又敢说什么”宋清没有反驳什么。也没有必要。她只是道:“你心中有分寸便好。”顿了顿,宋清突然道:“昭姬我很喜欢。如果有空的话,还是趁早把你们的婚事办了吧。毕竟,你们年纪都不小了。”微微点了点头,楚江道:“既然姐姐说了,那等除了董仲颖,我便和昭姬完婚。”“你准备好了”听到楚江说要除去董卓,宋清并不意外。对于这个少年,她再了解不过。一个掌控欲如此强的人,岂会容董仲颖独揽大权甚至于,就连楚江之前放任董卓掌权的目的她都能猜到一二。若是在当初,就算是除掉董卓,楚江想要彻底掌权,也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可是现在,洛阳都没了,各个世家大族也在和董卓的对抗中损失惨重。如果现在除掉董卓,以楚江手中掌握的力量,想要独揽大权,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没什么需要准备的。”楚江淡淡道:“董仲颖,必死无疑。”微微点了点头,宋清沉默了片刻,转头看向了楚江:“子玉。”“你还记得你对我的承诺吗”迎着宋清的目光,楚江没有丝毫的退避:“姐姐放心吧。我说过,我不会让姐姐为难的。”“只是,姐姐。”说到最后,楚江站了起来,低下头,俯身到宋清耳边,轻声道:“如果我将来有一天,不再仅仅把姐姐你当做是姐姐,姐姐你会怎么做”说完,楚江直接站起。转身,离开。池塘边,宋清已经愣住了,就连楚江已经离开都浑若未觉。不仅仅是,把我当姐姐吗走出宋清的院落,楚江稍微清醒了一些。方才最后那番话,却是稍显冲动了。不过他却并不后悔。有些话,早晚是要说的。看完宋清,楚江并没有去见刘思。现在的刘思,更需要一个人冷静一下。他来到书房,差人叫来了程昱。“昱见过主公,不知主公差人叫昱过来有何事”低头继续写着什么,楚江淡淡道:“董仲颖该死了。”“主公说谁”就算是程昱,第一反应也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抬头看了程昱一眼,楚江淡淡道:“你没有听错。打压杨、袁等世家大族,迁都长安,该做的事情董卓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就没有再继续留着他的必要了。”愣了一会儿,程昱这才反应过来:“可是主公,这董卓,恐怕没那么好杀啊。且不说董卓出入皆有飞熊军护卫,单说那吕布,便不是一般人能应对的。退一步说,就算是能杀了董卓,那董卓麾下的大军又该如何处置万一他们要为董卓报仇,届时长安又免不了一场战乱。”轻笑着摇了摇头,楚江放下毛笔,吹干信上的墨迹,道:“飞熊军不足为虑,吕布是自己人。至于董卓麾下大军,只要不是我们亲自动手杀得董卓,找个替罪羊,自有人会帮我们劝降。”楚江一番话,听得程昱一愣一愣的。飞熊军可是一支足足有三千人的军魂军团,不足为虑好吧,这一点如果算上先登还有那支神秘的羽林卫的话,程昱勉强接受了。不过,吕布是自己人什么鬼作为楚江手底下负责情报工作的头头,他怎么不记得他们和吕布有什么接触最后,董卓麾下那可是十余万大军,一群骄兵悍将可以说除了董卓李儒谁都不放在眼里,他们会归降再者,虽然程昱和李儒并不熟,但是作为一名顶尖的智者,李儒的厉害他还是能看出来的。他们在这边想要算计董卓,李儒会一点察觉都没有等等李儒程昱发现自己仿佛发现了重点。“主公,能帮我们说降董卓麾下大军的,不会是那李文优吧”“哦”楚江轻轻一笑:“仲德也猜到了啊。”得到楚江的确认,再结合最近他了解到的情报中一些奇怪的地方,程昱终于明白了。“这董仲颖,还真是自作孽,居然能让李文优这般智者对他彻底失望了。”“是呢。”听到程昱这么说,楚江也是有些感慨。凭着李儒给他打下的基础,若是董卓不作死的话,纵然是与天下为敌,也未必没有胜算。但是现在。呵。手中信上的墨迹已干。将信装起来,楚江淡淡道:“仲德,这封信,你帮我送到司徒王大人手中。记住,悄悄地。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也不要王大人知道这封信是谁送的。”闻言,程昱顿时明白了楚江的意思。“是,主公。”第两百二十八章 献策话说董卓在长安,相较于在洛阳,日益跋扈,但凡有人敢反对,动辄斩杀。司徒王允乃是汉室老臣,虽然平时少不了也会争权夺利,但是到了这种情况下,却也是心系汉室,每日忧心不已。然而,经历丁原、皇甫嵩之事后,他也明白,手中没有兵权,就算他身居司徒之位,也拿董卓无可奈何,因此只能暗自发愁。尤其是最近王允隐隐觉得董卓有篡汉自立之心后,私下就更是忧心不已了。这一日,王允下朝回府。今日朝堂上,司空张温又因为反对董卓被随便安了个叛逆的罪名斩了。王允虽然气愤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因此,一回到家中,王允便把自己关在书房苦思。不过,没等王允呆多久,就听到书房外有老仆来报:“老爷,府外有人送来了一封信,说是给老爷的。”信王允不禁心生几分疑惑。现在董卓专政,朝中人人自危,谁又会给他写信不过,王允还是道:“拿进来。”老仆闻言才开门将信呈上。打开信封,映入眼中的是一行行清隽的字迹。信中第一句话便让王允差点跳了起来。“某有一策,献于司徒,可诛董贼。”慌忙把信覆在案上,王允抬头看向了老仆:“送信的人呢”老仆道:“回老爷,来人把信送到之后,便直接走了。”“可有说是谁送的”老仆摇头。深吸一口气,王允道:“你先下去吧。”“是,老爷。”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信让王允反应这么大,但是老仆还是退了出去。等到老仆退出书房,王允这才拿起了手中的信,枯瘦颤抖的手难掩心中的惊骇。要知道,虽然心怀汉室,但是一直以来他所表现出的都是一个胆小怕事,阿谀奉承的形象,甚至为了隐藏自己不惜奉迎董卓,为此不知道被一些忠于汉室之人暗地里骂了多少句。现在这不知道哪里来的一封信第一句话便道破了他的心思,让他怎么能不惊骇只是,现在他的第一反应却不是遇到志同道合之辈的惊喜,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封信会不会是董卓派人送来试探他的如果不是最好,那样便多了一位忠于汉室之人,如果是,然后他没有把这件事跟董卓禀报,从而引起董卓怀疑的话,那么今日司徒张温的下场,便很有可能是他的下场。董卓杀人,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司徒。不过,不管怎么说,王允还是继续看了下去。如果说来信第一句话便道破了王允的心思的话,那么接下来便是历数董卓的罪行了。什么“践太后于后宫”“无故废立”“鸩杀少帝”“夜宿龙床”“秽乱宫廷”“火烧洛阳”“发掘皇陵”之类的,几乎是把董卓的罪行数了个遍。不过,最让王允触目惊心的还是一句话。“董贼诸般举动,篡汉自立之心已昭然若揭。”这一句话给王允带来的震撼要比前面历数董卓的所有罪行都要大。因为这正是王允现在最担心的事情。董卓专权也罢,暴虐也罢,甚至夜宿龙床,淫乱宫廷也罢。形势比人强,这些王允都可以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时的隐忍只是为了日后可以光复大汉。但是唯有一点,王允忍不了。那就是董卓篡汉自立。大汉都没了,忍还有什么用所以,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就算是明知必死,王允也要拼命阻止。压下心中的惊骇,王允继续看了下去。如果他没猜错,下面就该是来信之人在一开始说的诛杀董卓的计策了。只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王允在看到信中的计策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假意让天子禅位,诱董卓入宫,伏而杀之看着这条计策,王允陷入了沉思。董卓想要篡位,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这条计策看上去是可行的。但是王允只是想了一下便发现了不少漏洞。董卓出入皆有飞熊军护卫,就算没有飞熊军,有吕布护佑左右,什么埋伏能杀了董卓而如果杀不了董卓的话,董卓岂不是可以趁势篡位想到这里,王允不禁惊起一身冷汗。这封信,不会是董卓故意为之,好借此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篡位的吧顿时,王允陷入了纠结。如果真是如他所想,那么他把这封信直接交给董卓自然是最好。这样一来,不但能破坏董卓的阴谋,更是可以获取董卓的信任。但是,万一只是来信之人考虑不周呢他要是把这封信交出去,岂不是白白引起了董卓的警惕之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老仆又敲响了书房的门。这一次的敲门声,和上一次相比却是要急促许多。将信收起,王允淡淡道:“何事”“回老爷,温侯前来拜访老爷。”老仆的声音明显有些气喘,看样子是一路跑来的。闻言,王允心中咯噔一下。温侯。长安只有一个温侯,那就是被董卓视为臂膀,平日作为贴身护卫,几乎寸步不离的温侯吕布。问题是,他和吕布素来没有什么交情,吕布来找他干什么瞬间王允就想到了那封信。不过,王允毕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因此他并没有慌张,只是吩咐道:“请温侯到后堂先坐,我随后就到。”“是。”老仆应声下去了。王允藏好那封信,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来到后堂。看着堂中吕布,王允深吸一口气,然后满脸堆笑走了出去:“不知温侯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温侯恕罪。”然而,出乎王允意料的,吕布没有回他,却是四下看了一眼。王允一愣,但是随即沉声对着周围的下人道:“你们先下去。”等到一众下人都下去了,王允这才看向吕布:“温侯示意允屏退左右,却是为何可是相国有什么事要温侯吩咐允去做”闻言,吕布上下打量着王允,直到看的王允头皮发麻,方才摇了摇头:“王大人,如果不是有人和某说,某还真想不到,平日里对董卓毕恭毕敬的王大人,居然会对大汉忠心耿耿。”第两百二十九章 议诛董卓“温侯此言何意”王允心底一惊,不过随即便义正言辞道:“允对相国大人,忠心耿耿,天地可鉴,温侯切莫听信他人谗言。”然而,吕布只是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王大人,某既然来了,而且此处也没有外人,就无需绕弯子了。那封信王大人想必也看到了。若是王大人欲要动手,某届时可助王大人一臂之力。”王允愣住了,他一时有些不敢断定吕布是真知道有那封信,还是在出言诈他了。不过,突然之间,王允脑海中灵光一闪,因为他记得那封信上似乎提到了会有人来助他一臂之力。看着眼前的吕布,再结合那一封信,王允不敢置信的开口道:“莫非温侯就是信中提及的可助允诛杀董贼之人”点了点头,吕布道:“若非如此,某岂会来拜访王大人”王允大喜过望,道:“温侯若愿助汉室诛此逆贼,必当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封侯拜将亦是不在话下”挥了挥手,吕布道:“某也只是受人所托罢了。王大人欲何时起事,知会某一声即可。不过,别怪某没有事先提醒王大人,有某在,诛杀董卓容易,但是想要诛尽其党羽,大人还需好生谋划一番才是。言尽于此,告辞”听到吕布要走,王允连忙道:“将军稍待,容老夫设宴招待一番,将军再走也不迟。”微微摇头,吕布道:“董卓出入皆让某随侍左右,某若是离开的久了,难免让人生疑,王大人就不必客气了。告辞”说完,吕布便起身离去。看着吕布离去的背影,王允脸上阴晴不定。直觉告诉他,天大的机遇就摆在面前。只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