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的确是个很厉害的人。”只不过宋玥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娘娘,有一句话玥儿不知道该不该说。”“说吧。”宋清没有问是什么,只是轻声道:“你从小陪我至今,你和本宫之间,又有什么不能说的”宋玥轻轻点了点头:“娘娘。说实话,玥儿并不明白子玉为什么要投效娘娘,以他的才华,明明有着更好的选择。”听到宋玥这么说,宋清不出意外的笑了。“娘娘笑什么”看到宋清笑了,宋玥却是有些急了:“娘娘,并非是玥儿对子玉有什么成见,只是玥儿担心”“好了。”宋清轻声打断了宋玥的话:“本宫知道你都是为了本宫考虑,只是,玥儿,你要明白,无论如何,本宫的处境还能比子玉来之前要更坏吗”宋玥愣住了。是啊,不管怎么样,她们的处境,还能比之前更坏吗“娘娘,玥儿明白了。”“明白了就好。”轻轻颔首,宋清道:“刚才那种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本宫相信子玉。”宋玥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见此,宋清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初,楚江和她之间的对话,她并没有告诉宋玥。并非是她信不过宋玥,只是那种事情,有时候不告诉宋玥,也只是为了保护她而已。第六十七章 小宴“启禀娘娘,万年公主求见。”一名侍女从外面走了进来。宋清微微一愣:“万年她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本宫这里”在宋清看来,除夕夜,万年公主不管怎么说都应该陪在刘宏身边才是。不过,既然万年公主来了,宋清自然也不会将之拒之门外,因此,她便对宋玥道:“玥儿,代本宫迎一下万年。”“是,娘娘。”宋玥自然也有些奇怪,但是既然宋清开口了,她也就起身应了一声,便领着那前来通禀的侍女出去了。不过她还没走到一半,就看到了结伴而来的刘思还有楚江。“奴婢见过万年公主,见过楚议郎。”宋玥上前行了一礼如果只有楚江在,自然是无需太过客气,但是楚江和万年公主走在一起,却是又另当别论。不过,既然见到了楚江,她也明白为什么万年公主会在这个时候来胧月宫看望宋清了。“娘娘听闻公主前来,十分欣慰,特让奴婢前来迎接公主。”刘思还没有开口,楚江便接过话茬道:“玥儿姐客气了。公主又不是第一次来了,何须劳烦玥儿姐相迎,江带公主一起进去便是。”闻言,刘思也是笑着应道:“子玉所言极是。本宫和宋妃乃是一家人,如此却是显得生分了。”宋玥微微一笑:“却是奴婢的不是了。公主,楚议郎,里面请吧。”说完,宋玥做了个请的手势,便当先往回走去,见此,刘思还有楚江也是随后跟上。来到后园,宋清也是看到了宋玥身后的刘思以及刘思身边的楚江。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之色,宋清道:“万年,子玉来了坐吧。”“万年见过宋妃。”“江见过娘娘。”两人皆是对着宋清行了一礼,然后也就坐到了石桌边。“玥儿,去给万年还有子玉拿一副碗筷来。”一边吩咐了宋玥一声,宋清轻笑道:“一个人过惯了,却是没有想到你们会来。”宋玥应声下去了。万年也是笑道:“除夕之夜,万年作为晚辈,来看望娘娘一番却是应该的。”“你却是有心了。”宋清应了一声,没听到楚江开口,看过去时,却发现楚江已经拿起一块糕点吃了起来,不禁有些莞尔。刘思见状微微一愣,顺着宋清的目光看去,也是看到了正在偷吃的楚江,一时也有些忍俊不禁。顶着两人的目光,楚江坦然的把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面不改色的说道:“方才在那边的宴席上没吃什么,现在却是有些饿了。”宋清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她又想到了第一次见到楚江时候的场景。当时她让秀儿上了一盘糕点,然后楚江也是坦然的当着她的面把那盘糕点吃完了。“既然到了本宫这里,就没那么多规矩。随意就好。”一番话,看似是在说楚江,但其实却是说给刘思听的。刘思自然也能听出来。微微点了点头,刘思道:“娘娘这里的氛围,倒是让万年好生羡慕。”闻言,宋清没说什么,楚江却是接过话来道:“公主若是喜欢,不妨多来娘娘这里坐坐。”刘思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而就在这个时候,宋玥也是又回来了。给刘思还有楚江摆上碗筷,又分别给两人斟了一杯酒,宋玥就站到了一边此时有刘思还有楚江在场,她自然不会再像之前那般随意入座。最后这一桌小宴,在楚江的有意活络下,却也算是主宾尽欢。宴饮罢,刘思站起身来,道:“娘娘,亥时将过,万年还要去陪父皇守岁,就不多叨扰娘娘了。此次万年来的匆忙,却是没有带什么礼物来,这块环佩乃是当初父皇在万年生辰时所赐,就权当赠礼,送与娘娘。”一边说着,刘思一边解下腰间的一块通体无暇的环佩,递给了一边的宋玥。宋玥连忙接过环佩,然后送到了宋清身前。从宋玥手中接过那块环佩,宋清想了想,还是没有拒绝。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楚江经常有意让刘思和她接触,她当然明白楚江的意思。微微沉吟片刻,宋清对着万年道:“万年,到本宫身前来。”闻言,刘思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顺从的走了过去。见状,宋清微微一笑站起身来,然后在刘思惊讶的目光中伸手把头上的簪子取了下来。宋清虽然身处宫中,但是却从来都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就连头发都只是简单的用一根老旧的木簪挽着,现在随着簪子被取下,宋清的一头青丝便随之披散在了身后,不仅未显杂乱,反倒是多了一分飘然的仙气。“本宫没有什么好送给你的,这根簪子本宫用了多年,就送给你了。”一边说着,宋清一边把木簪插到了刘思的发髻上。“多谢娘娘。”刘思微微行了个福礼。虽然木簪看上去十分老旧,但是宋清自己却一直带着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而且,在宋清把木簪取下的时候,她也是敏锐的捕捉到了宋清眼中的那一抹追忆。点了点头,宋清似乎是十分满意的打量了万年片刻,然后才坐了下去。“既然你还要去守岁,那本宫也就不多留你了。子玉,代本宫送一送万年吧。”闻言,楚江也是放下酒杯,站起应了一声:“是,娘娘。”“公主,请吧。”又朝着宋清行了一礼,刘思也就转身离开,楚江随即跟上。出了胧月宫,马车已经在宫外候着。刘思停下了脚步,看着身边的楚江,道:“子玉,要和本宫一起去父皇那里守岁吗”轻轻摇了摇头,楚江笑道:“不了。江还要陪着娘娘,就不打扰公主了。”刘思也不意外。转身上了马车,刘思对着楚江点头道:“子玉先回去吧,送到这里就可以了。”楚江点了点头,应道:“公主慢走。”马车渐渐远去。看着远去的马车,楚江想起今晚的事情,不禁轻轻一笑。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转身,楚江朝着胧月宫里走去。第六十八章 养寇自重当楚江回到后园石亭中的时候,宋玥正在帮宋清挽发。看到楚江回来,宋清随口问道:“万年走了”“嗯。”楚江应了一声。“子玉,你觉得万年这丫头怎么样”看着楚江,宋清突然看似无厘头的问了一句。楚江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娘娘可是想问为何江会刻意制造娘娘和万年公主交好的机会”轻笑着摇了摇头,宋清道:“这倒没什么,本宫本来也不讨厌万年那丫头。本宫只是单纯的想问问子玉你对万年那丫头的看法。”“江的看法”楚江的声音出现了明显的迟疑。他有些不懂宋清为什么会这么问。有些事情,宋清也不可能知道。“娘娘,虽然万年公主曾经试着拉拢过江,但是既然江已经投效了娘娘,自然便不会转投他人。这一点,娘娘尽可放心。”犹豫了一下,楚江还是试探着说道。而听到楚江这么说,宋清脸上的笑意更是深了一份。“本宫不是这个意思。”顿了顿,宋清又好似想到了什么,笑道:“你就当本宫什么都没说好了。”看着眉头微皱的楚江,宋清道:“好了,子玉。时候也不早了,万年也回去了。本宫有玥儿陪着,你就回府上陪秀儿她们去吧。”迟疑着点了点头,最终楚江还是没有问什么。“既然如此,那么江就告退了。”“等等。”看着就要告退的楚江,宋清好似又想到了什么似的,说道:“对了子玉,今夜除夕,本宫还没有送什么礼物给你呢。正巧本宫身边也没带什么,刚才万年送本宫的这块环佩就送你了吧。”说着,宋清也没给楚江推辞的时间,直接让宋玥把环佩拿给了楚江。见此,楚江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环佩:“多谢娘娘。江告退。”说完,楚江对着宋清微微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去。看着楚江离去的背影,宋清轻笑道:“子玉平时倒是聪明得紧,可是这种事情,却是反应迟钝了些。连本宫都看出来陛下想要做什么,他都还没有反应过来。”闻言,宋玥也是笑道:“毕竟当局者迷吗。而且,子玉现在也年不过十三,没有往那方面去想也属正常。”“十三岁年纪也不小了。”宋清淡淡一笑:“而且,再过两三年,万年就要及笄了,可以嫁人了。”宋清和宋玥之间的谈话楚江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话说当局者迷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至少,楚江就压根没往这方面想过。刘宏有把女儿嫁给自己的意思开什么玩笑因此,当宋清问楚江对于万年公主有什么看法的时候,楚江是非常不解的,因为他根本不明白宋清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问。不过,好在楚江也不是那种看不开的人,思考了片刻之后,想不通他就干脆不想了。出了胧月宫,上了马车,楚江就直接打道回府了。除夕夜,回府之后慰问一下华雄,然后再陪陪秀儿那个丫头,岂不比想这些没用的东西靠谱得多心里这么想着,楚江坐着马车慢慢悠悠的朝着楚府而去。除夕一过,楚江又回到了那种混吃等死的状态。在这期间,楚江自然也关注了一下西凉那边的消息,也和贾诩有过通信。自然,对于西凉的局势,以及这两年间发生的事情,楚江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其中,就比如烧当羌覆灭的消息。对于这种事情,贾诩老狐狸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看法。董卓,或者说李儒明明有着足以彻底灭掉或者说整合所有羌人的实力,然而却没有这么做,这在贾诩看来无疑是在养寇自重。这一点楚江并不否认,毕竟董卓和大汉朝廷的对抗史书上记载也不少。陈志董卓传上就记载过,在中平六年的时候朝廷曾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表示我手下的兵将拦着我不让我走,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也没办法,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所以没法子赴任。对此,大汉朝廷虽然十分担忧,但是也拿董卓没什么办法。。而且,据范书董卓列传记载,灵帝病重的时候,甚至想要以封董卓为并州牧为代价,让董卓交出军权要知道,州牧和刺史远远不同,刺史只是监管一方,实际上权利并不算大,而州牧则是一州军政大权揽于一身,说是一个土皇帝都不为过,当时大汉十三州,也只不过封了三个州牧而已,但是人家董卓直接就表示我接受任命,但是交出军队是不可能的。理由也很简单我掌兵这么久,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请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说是请求,其实就是不交出军权。而董卓以各种借口死抓着军权不放,再加上天高皇帝远,大汉朝廷拿董卓也的确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虽然这是中平六年的事情,当时董卓已经坐大,但是以李儒的谨慎,这种事情自然是会早做准备。养寇自重,无疑就是一个不放兵权的很好的借口。不过,虽然贾诩觉得李儒是在帮董卓养寇自重,但是楚江却要看的比贾诩更远。当然这并不是说楚江的谋算就一定要比贾诩这个老狐狸强,只是楚江以一个穿越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无疑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历史上,公元一八四年,当张角发动黄巾起义的时候,与此同时大汉西北边陲羌族以北宫玉、李文候、韩遂、边章等人联手发动羌乱,起兵十余万,响应黄巾起义。甚至于,黄巾起义在当年就被平定了,而西北叛军在第二年的时候都还有余力起兵数万入寇三辅,甚至于,一直到了一八九年,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