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父皇很有可能只是暗中拔出他的势力,但是在人前说不定还会赏赐一番,毕竟是被连累地禁闭了,受了冤屈,父皇自然会从表面上赏赐一些东西进行安慰的,而这些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四皇子想到之前自己虽然有父皇的疼爱的优势,但是势力却敌不上两人,因而两人可没少在自己的面前得意猖狂,想起他们那张得意的脸,四皇子就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二皇兄再继续在自己的面前蹦跶了。如此大好的机会要是错过了,以后再想找到这样的机会可是十分渺茫的,难道自己真的要等到父皇驾崩,自己登基才能找机会对他下手么,自己真的还要继续忍受他那张得意的面孔在自己面前继续晃悠么想到这里的四皇子终于下定决心,如果没犯罪的证据,那自己就造出来,总之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将二皇兄扳倒,让他再无翻身之地,更要从此在自己的眼前消失。在四皇子想来,当初指认大皇兄的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二皇兄的人手,不然哪里会在事出之后迅速地就指认大皇兄呢这明显是受人指使的,而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二皇兄了,看来自己的突破口很有可能就是这几个人了,毕竟想要派出人手卧底在大皇兄的身边,那么这些人的忠心自然是无疑的,否则岂不是很容易就被大皇兄策反了,那么这几个人很有可能知道二皇兄一些更深入的罪行的。想到这里的四皇子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从这几个人的口中听到二皇兄的罪行了,可是他也知道既然这些人对二皇兄忠心耽耽,那么自己想要从中找出突破口也没那么容易的。不过这些都没关系,四皇子相信人都是有弱点的,严刑逼供、威逼利诱等等,只要自己找到这些人的破绽,不怕他们不说实话,甚至屈打成招、伪造罪行也不是不可能的。既然下定了决心,四皇子自然会派出自己势力的人手去调查二皇兄的这几个人手的资料,想要从他们的交往人员方面下手看看能否找到他们的弱点,只是四皇子并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正好符合了陆泽轩的心意。有了四皇子打头阵,陆泽轩也不用自己出面就可以将敌国之人一网打尽了,而且在敌国之人的心中还不会联想到这是自己所做的,只是怨恨着四皇子,想想这种有人背锅捡便宜的感觉都很爽啊因此每当四皇子找出名义上二皇兄的隐密势力时,这些人都会被陆泽轩洗脑,当然也不是洗脑别的,只是记他们忘却自己是敌国之人的身份罢了,而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挂在二皇子的名下罢了,虽然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说的通,但是四皇子也只是以为二皇兄还有其他的打算罢了。当然这些势力的落网不是让四皇子最高兴的,虽然这些势力的落网表示出了二皇子背后的能量不小,也足以引起父皇的重视,更别提那些罪行了,只怕二皇兄也无翻身之地了,但是最让高兴的是他找到方法拉拢陆泽轩了。第139章 将军渣男15四皇子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从二皇子的那几个指控大皇子的卧底口中探听到陆泽轩被诬陷通敌判国的罪名都是受二皇子指使的。这个事实是令人震惊的,因为在众人的心目中,陆泽轩之前都是站在二皇子那边的,只是后来事情发生以后,可能因为二皇子并未站出来为陆泽轩撑腰辩驳,所以陆泽轩后来才会慢慢疏远二皇子的,所以众人一直以为陆泽轩被人诬陷通敌判国的罪名都是受大皇子指使的,从来就没有往二皇子那方面想过,如果不是四皇子自己调查出来的,四皇子也不相信二皇兄怎么又会自斩手脚去诬陷自己的得力帮手呢可是事实就是这么出人意料,在四皇子想来,陆泽轩估计和众人的想法一样,都觉得自己是受大皇兄所害的吧如果自己将这件事情宣扬出来,让众人都知道真正的幕后黑手,这对陆泽轩的清白名声也是一种验证,而且也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陷害他的人,这对他来说不也是一种恩情吗虽然情份没有救命之恩那样大,但是多少也是一种情份,更何况现在他并没有靠向任何一位皇子,现在自己与他之间有如此情份在,自己在同他多交好、拉拢一番,还怕他不投靠到自己身边来么有了陆泽轩的军部力量给自己做支撑,那以后还有谁会认不清现实,想要同自己抢皇位即使有那不长眼的,想同自己一较高下的,自己无惧之。父皇虽然同自己说让老七给自己做辅佐,两人要齐心同力,但是谁知道老七在见识了权力的诱惑之后,还会不会保持着本心,不想更进一步坐上那个位置,只是一心地辅佐着自己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有自己身后有足够强有力的势力支撑,才不用担心七弟会反抗自己。想到这背后的种种好处,四皇子都有种迫不及待之感,第一次觉得夜晚是如此的漫长,恨不得现在就是早朝时间,能让自己畅所欲言地呈情一番,让众位朝臣知道事情的真相。次日早朝之时,按照正常的上朝流程,殿前奴才喊完“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口号之后,四皇子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禀明自己的重大发现了。“启禀父皇,儿臣奉旨调查私炼兵器一案,现已搜获关键性证据。”“什么证据”皇帝看着自己疼爱的四子,也为他出色的处事能力而高兴。“儿臣在大皇兄名下的清泉山庄内搜查到大量的兵器,这些兵器并无工部兵器炼制时需刻印的标记,显然是私人炼制的,其中的一些兵器的尺寸、材质也与当时爆炸的那个山庄内发现的兵器一样,所以可以推论清泉山庄的这些兵器均为爆炸山庄内炼制的兵器,而这一批发现的兵器应该为该山庄此前转运出去的。”四皇子的意思很清楚,不管是之前发现山庄内的人员,还是现在发现兵器的山庄都是与大皇子脱不了干系的,那么做出私炼兵器的幕后主使自然也就是大皇子了,毕竟人员的口供可以推翻、造假,但是大皇子名下的山庄内的兵器却造不了假,这就是实打实的证据,谁也狡辩不了。当然其实大家的心里也存在一种想法,比如说这些兵器是主谋故意陷害放进大皇子的山庄里的,但是现在嫌疑人就只有大皇子和二皇子两人,如果大皇子真的被二皇子陷害,那也只能说他技不如人,也只有自认倒霉了,毕竟想要走到皇权的顶峰自然是少不了勾心斗角、栽赃陷害的,没有那个能力就不要想去走那条路,既然非要走上那条路,那么输了也只能认栽了,也怨怪不了别人了。“好好这就是朕的好儿子啊,朕还没死呢,就想着抢朕的龙椅,他的眼里还有朕这个父皇吗”皇帝表现出被大皇子伤透了心之感,让群臣连忙跪下劝皇帝节哀,直说大皇子还年轻、不懂事,多教教就好了。“他还年轻他都是做父亲的人了,还能用这个词吗朕看他就是已经长大了,所以才会想要干下这天理不容之事。”被皇帝反讽的众臣心里还觉得委屈呢,咱们不这么劝着您,难道还能跟您说,这是您的儿子,犯下如此错事都是因为您这个做父皇的没教好吗再说,咱们不劝您宽恕、原谅大皇子,反而上谏说让您严加处理,直接依律处理,将您这个儿子处死,那毕竟是您的亲子,虽说天家无父子,但是谁知道您对这个孩子到底有几分疼爱,别回头咱们劝您处死他,您转头就原谅他了,那咱们这些上谏的人还能有好果子吃吗即使他现在寡不敌众,耐何不了咱们满朝的大臣,但是谁知道以后的结果呢,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一旦被他坐上了那个位置,那自己等人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任他宰割了。所以还不如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呢,自己等人跟他又没有深仇大恨,又何必将把人得罪死了,反正咱们求咱们的情,你们父子处理你们父子的事儿,是死是活,咱们就不管了。当然这些想法都是一些中立者的想法,而大皇子势力的人就不这么想了,而是真心实意的想为自己的主子求情,毕竟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一旦自己支持的皇子落马了,那么跟随他的臣子们又能得到什么好结果,自然是千方百计、言辞切切想为自己主子求情,希望皇帝网开一面,放大皇子一马,那么他们说不得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皇上恕罪”众臣也不狡辩什么,做臣子的,这个时候认罪就对了,反正皇上也不会真的处置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传朕旨意,大皇子忤逆犯上、鸮鸟生翼,不堪为人子,即日起剥夺大皇子的一切封号,贬为庶人,流放岭南地区,无旨不得回京。”皇帝对着满朝臣子宣布了大皇子的最终结果。看到二皇子终于被洗清了他的嫌疑,再也不是犯罪嫌疑人了,他的支持者们自然要为他张口,让皇帝撤销他的禁闭令。其实二皇子的支持者们现在都在心里默默地欢喜着,大皇子已经倒了,也就意味着自己势力的最强竞争者倒了,从三分天下变成二分天下了,那么上位的机率也就提升了,特别是四皇子的势力明显不如自己这边,而二皇子又因为这事儿被冤枉了,虽说没遭什么大罪,只是被禁闭了而已,但是无辜被冤枉、被禁闭,这对于皇子来说也是让人很委屈的,皇上说不定还会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这样一来自己这边的势力也就更强了,那么最有可能上位的不就是自己支持的二皇子么。想到马上就要拿到从龙之功的二皇子支持者们想到自己家里因为从龙之功而从此飞黄腾达,心里都是乐呵呵的。怀着美好心愿的二皇子支持者们不知道马上就要被人打破他们心里美好的幻想,让他们变得和大皇子的支持者一样的结局。“皇上,既然证实私炼兵器一案为大皇子主使,那二皇子自然也就是清白的了,臣奏请皇上撤销二皇子的禁闭,还他清白自由之身。”“是啊,是啊,臣等奏请皇上撤销二皇子的禁闭,还他清白自由之身。”一时之间二皇子的势力支持者们均站出来为自己主子发言,请求皇上撤销之前禁闭的旨意,更是让皇上还他清白,撤销之前评论二皇子的“不孝不悌、不堪为人子”的说法,这样二皇子才具有皇位竞争者的资格,也不会被后世之人批判。虽然皇帝的心里也反感自己的二儿子,也想削减二儿子的势力,但是现在他摆明了被冤枉的情况下,自然也不能拿他开刀了,反而还要把戏作全了,因此皇帝想着还是要给这个孩子一些表面上的恩典的。“这次老二是跟着受苦了,不过总算为他洗清了冤屈,证明了他的清白。传朕旨意”皇帝还想接着往下说时,就被四皇子打断了。此时二皇子的支持者们想要吃掉四皇子的心都有了,明明皇帝都已经开口了,接下来解除禁闭等等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偏偏却被这四皇子打断了。这些人心里想着,你以为凭你四皇子一时的阻拦就能挡住二皇子的解禁么,咱们主子解除禁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你拦得了一时,你还拦得了一世么,你最终也不过是空欢喜一场的。“父皇,儿臣还有关于二皇兄的事情需要上奏。”“你且奏来。”皇帝满目期待地看着自己心目中的继承人,他知道这个儿子是知道自己心里的想法的,现在又在这种关键的时候阻拦自己,肯定抓到了老二的什么罪行才会如此做的。皇帝心中隐隐地有一种骄傲,看看这才应该是皇位继承人应有的样子,能力卓越、品性端方,更是能为朕解忧的好孩子,如果他都不能继承朕的皇位,那还有谁有资格、有能力继承朕的皇位。“回父皇,儿臣在调查私炼兵器一案之时发现,当日指认大皇兄的那个犯人其实是二皇兄派在大皇兄身边的卧底,其实二皇兄早就知道大皇兄私炼兵器一事,而当日的那场爆炸也是二皇兄派他们弄出来的,为的是借此一举惊动父皇,不让大皇兄就此瞒天过海、逍遥法外,当然二皇兄此举也只是为了防止按照正常流程上奏折而惊动了大皇兄,才会使出这一招,但是他的心还是向着父皇的。”只是虽然四皇子说的好听,二皇子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皇帝,但是其实听在朝臣的耳里,又怎么会不明白呢不过是怕消息泄露,惊动了大皇子,才会使出这一招,为的也不过是借皇帝这把刀一举灭掉大皇子的势力,将大皇子打入地狱永不得翻身罢了。“好,好,都是朕的好儿子,心里还是想着朕的。呵呵”如果没有语气的变化,恐怕朝臣们还真的要以为皇帝这是夸赞二皇子呢,只是说到最后明显的反讽的口气,让二皇子势力的人想自欺欺人都做不到啊“父皇,这几人不仅交待了他们卧底于大皇兄的身份,更是交待了一件事关严大将军通敌判国案件的重大证据。据他们交待,因为二皇兄不满意严将军未按照他的指示做事,更是在某些时候赞同大皇兄的请奏事项,觉得严大将军不是真心归附于他,恐有反抗之意,为了以防万一,就干脆防患于未然,一不做二不休地诬陷严大将军通敌判国的罪行。也有说二皇兄是觉得自己得不到,那么别人也就休想得到,所以才会如此做的。”“据几人交待,那封通敌密函上的印鉴盖章是拓印了之前敌国的那封求和书信上的印鉴章,而严将军的字迹则是由派到严将军身边卧底的那个婉姨娘所伪造的,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