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偷龙转凤> 分节阅读 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5(1 / 1)

侯宣皱了皱眉头,可惜枢密院就是不按他的意思来办,因为京郊大营的将士们大多是枢密院的嫡系,如果全交给夏侯宣带出来转一圈再回去,就凭公主殿下的人格魅力,将来谁是谁的嫡系可就真是说不准了。哎,一切都挺顺的,唯有这件事是个瑕疵,希望不会造成一些不妙的后果吧、第七十六章 变天大魏承平二十三年秋,软弱了近百年的大魏朝廷竟同时对北燕和西蛮两大邻国用兵,这着实很不寻常。夏侯宣和陈长清率军离京的时候,走得很急,令许多人根本没能反应过来,就连皇帝陛下也是脑袋一热就做出了决定,直至西边和北边的战报交替而连续地传入京来,他们才蓦然回过神来,不自禁地背沁冷汗同时对两国用兵,听着霸气、干得痛快,可一旦哪一边出了纰漏,那就真不是开玩笑的了所以皇帝后知后觉地纠结了、惴惴不安了,于是他便先把枢密院里的官员们都召到跟前来骂了个狗血淋头、借此舒缓了一下他那紧张的心情,然后又把他的好女婿给传进了宫“靖安哪,来来来、你快过来看看最新的战报,西边和北边都打得非常激烈啊,你说咱们是不是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御书房中,皇帝连连招手让女婿到他身边来,然后就把两份战报都递了出去。齐靖安恭敬而沉稳地接过战报,当先翻开西边送来的那一份,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确定心上人安然无事,他暗暗松了半口气,这才去看北边送来的另一份:镇北侯和表哥等人也没事,齐靖安彻底安心了。再然后,他又转回去把有关于自家心上人的战报仔仔细细地重看了一遍,不漏过一丝一毫的细节,直至皇帝都忍不住想要催催他了,齐靖安才不急不缓地开了口,道:“回禀父皇,在您的龙气和福气的庇佑下,两边的战况都是我方占优,而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所以当前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坚定地支持他们继续按照当前的战略打下去、狠狠地打,打到燕贼和蛮人都再难翻身为止”“好”皇帝一拍大腿,眼睛闪亮亮的,仿佛看见了北燕和西蛮双双灭国的美好未来,而他则成为青史扬名的千古明君。激动之下,皇帝霍然起身,在书桌前来回踱了几步,续而欢欣道:“听你这么一说,朕就安心了。想想也是,陈帅老当益壮,我儿后生可畏,都是难得的良将,而他们竟能同聚本朝,显然是天佑我大魏”齐靖安微笑着点头,整一副很赞成皇帝,并为对方高兴的模样,但事实上,他心里却是在想着:看西边的情形,确实没什么问题,只要朝廷和枢密院不做多余的事,以他心上人的本事,拿下西蛮应该是妥妥的;可镇北侯那边还真是有点儿问题呢。心念电转间,齐靖安一张嘴就说了一大通吉祥话,令皇帝更加开怀了几分,然后他便话锋一转,说:“不过,陈侯爷等人毕竟已深入了燕境,若是继续以温火慢炖,只怕燕贼会绝地反扑,后果难测故依小婿浅见,父皇何不让京郊大营的将士们北上加入陈侯爷的大军,狠添一把猛火,直扑燕贼的王庭只要能拿下他们的王庭,北燕的气数便将走到尽头,而我大魏彻底光复北疆的时候也指日可待”“这个”皇帝顿了顿,眉头稍稍拧了拧,他老人家当然知道枢密院为什么不愿把京郊大营中数万大军的掌控权移交出去了,因为事实上,枢密院跟皇帝是站在同一立场的,在他们看来,京郊大营里的将士们就相当于皇宫和朝廷的“外围护院”,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拱卫皇都、以备不测,所以对于齐靖安的提议,皇帝心下并不赞成。但对齐靖安这个正直的好女婿,皇帝还是很信任的,也不想太过“打击”对方,便笑笑道:“靖安啊,你说的颇有道理,这样吧,且让朕考虑考虑,也把枢密院的那群老顽固们召来讨论讨论,然后再做定论罢。”听皇帝这么敷衍地一说,齐靖安就知道京郊大营还是动不了,暗暗一叹,他也不再多说什么了,神态自若地拱手告退,这就离开了御书房。不管怎么说,齐靖安也算是尽力了,至于镇北侯那边究竟会怎样依齐靖安的战略眼光来看,除非出现天大的意外,否则最多就是失去一些好机会,倒也不至于会损兵折将这对皇帝来说并不是个多么严重的后果,无非是有点儿可惜罢了,所以方才,齐靖安有意把话说得含含糊糊,就是想吓一吓、激一激皇帝,但却仍是没有成功,毕竟皇帝也不可能什么都听他的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极好的战机在眼前流失,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齐靖安、夏侯宣,还是镇北侯等熟知军事的人来说,都是很可惜、也很严重的,因为他们都深深地明白,良机无价,失去一次就很可能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唉,事已至此,徒叹奈何,这或许只能怪老天爷太爱开玩笑了吧竟让大魏军队击破西蛮和北燕的良机凑到了一块儿,哪一边都等不得,偏偏当朝的大魏皇帝又不是个很有魄力的君主,于是好好的两个机会就被硬生生地整成了一个半不知两边的战役打到最后,究竟会是个什么结局就这样,在齐靖安和陈淑瑶等人的忧虑中,日子一天天地往前推进,西边和北边的战报继续频传入京神奇的是,也许真的是老天爷在庇佑大魏,以至于坏消息一个没有,好消息纷至迭来:在这个战事激烈的秋天里,不仅夏侯宣那边连连告捷,每一场仗都打得漂亮至极,就连镇北侯这边也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越战越勇、如有神助镇北侯他老人家看来真是爆发了,精妙的计策、诡奇的战术,以及不可思议的用兵方法,他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硬是兜住了险些就要失去的战机,将企图翻身的北燕人狠狠地踩住了更巧的是,也是在这个秋天里,大魏境内的多个地区都迎来了粮食大丰收,这对百姓们来说,远比边境战事告捷更让他们欢欣鼓舞,所以皇帝也乐得不行,兴致勃勃地拍板做下了一个决定“朕要去祭天”祭天百官们目目相觑:难得啊,陛下居然自己提出要去祭天了话说祭祀天地、与上苍交流并祈求赐福,原就是号称“天子”的皇帝的重要职责之一,按照自古以来的习俗,冬至之日正是举行祭天的时候,每三年必有一次正祭,正祭必须由皇帝来主持;至于中间两年的冬至日,皇帝可以亲自祭天,也可以不祭,只委派祠官向皇天后土定时送上供奉即可。而祭天的频率,便是判断一个皇帝对上天虔诚与否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了,虔诚的皇帝每年冬至都会亲自主持祭天,甚至在其它时候也要拜上几拜;至于不怎么虔诚的皇帝嘛,夏侯宣的老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或许是因为他是个“半路出家”的皇帝,本身总有种“非正统”的心虚感,所以他并不喜欢“跟上苍交流”,大约是在潜意识里就不认为上苍会赐福于自己,故而皇帝陛下宁愿去期待一群假道士能帮他炼出延年益寿的丹药回忆从前,皇帝陛下就连每三年一次的主持祭天都是被赶鸭子上架的,非要大臣们再三督请不可。而这一次,这一个秋天,大魏真的是诸事皆顺,所以皇帝蓦地起了兴致,决定要去感谢一下老天爷既然皇帝有这样的“雅兴”,当然没有人会反对,众臣们都各司其职地筹备了起来。时间继续往前奔跑,冬至日一晃眼就到了。一大清早,皇帝就率领百官早早出城,大家都饿着肚子,来到郊外的圜丘祭坛开始合祀天地:献酒祭祀的仪式非常繁复,一直进行到正午,皇帝还要亲自跳几下祭祀之舞这样折腾下来,就是像齐靖安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觉得挺累的,更何况是皇帝他老人家手舞足蹈地跳了几下子,皇帝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心下暗暗觉得自己真不该一时兴起啊而且祭天到这里还没完呢,当皇帝停下来以后,祠官们便把祭祀所用的酒醴和牲肉都捧到了他的面前,接下来,作为祭天主持者的皇帝要亲自倒酒割肉,把祭品分给同来祭祀的宗室和臣子们,而后大家一起喝一杯,即“饮福”直至众人都把福气给“喝”下去了以后,这次祭天才算是差不多了,大家也差不多可以回去了。然而,就在众臣们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纷纷把视线凝注在皇帝身上、等着他老人家宣布祭天结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陛、陛下”在数百道骇然的目光中,刚喝了一杯酒下肚的皇帝陡然身体一僵,竟是直条条地扑倒在地场中顿时安静了下来,静得仿佛在场没一个活人。而至下一刻,这祭台下方就“轰”地一下犹如炸开了一般,众臣纷纷朝前拥挤,都想看看皇帝到底怎么样了;原本守卫在四周的禁卫军们也都围拢了过来,但大家的心里都有些茫茫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好、第七十七章 新君“大家都不要乱禁卫军快将当值的御医送到陛下身边,其他人都待在原地,不许妄动”便在众人都六神无主的时候,齐靖安霍然站了出来,高声发号施令,令众人下意识地顿住了脚步、也稍稍回过了神来,于是他们便纷纷让开了道路,使得御医能够快速赶到皇帝身边查看情况、施以医救;而禁卫军们也瞬时有了主心骨,军容整齐地围住祭台,阻止闲杂人等靠近。徐丞相猛地回过头来,冷冷地瞥了齐靖安一眼,原本浑浊的一双老眼骤然暴出亮芒,就如刀尖一般锐利:很显然,驸马爷这是抢了他老人家的活计了,可谁让他年纪大了、反应慢了半拍呢而这时这刻,他也不可能跟齐靖安就这种“小问题”闹起来,当前最最重要的“大问题”,当然是皇帝皇帝究竟怎么样了所有人都在暗暗想着这个问题,可没有人敢问出口,只能屏住呼吸,等待御医们的结论。几位随行前来祭天的御医脸色苍白、满头冷汗地扑到皇帝身边,探呼吸探脉象、这里摸摸那里按按,还拿出银针来扎了皇帝几下,互相交头接耳好半晌后,在数百人的瞪视下,在场御医中的领头羊、太医院的副院判终于站了起来,稳住语气,大声地宣布道:“陛下他或许是由于在与天地沟通时太过专注、耗费了许多心神,所以才会一时厥了过去”“呼”众人的呼气声齐齐响起,而后大家反应过来,复又面面相觑:他们的皇帝陛下“只是”厥过去了,问题应该不大吧呵,大约只有最为天真的那一两个人,才会真的认为问题不大此时此刻,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心底里噼里啪啦地打着小算盘,并偷偷去瞄徐丞相和齐靖安等重要人物。而徐丞相呢,他面上不露丝毫情绪,只以苍老的声线发令道:“即刻护送陛下回宫”就这样,祭天的队伍匆匆回返京城,随行的大臣们表情都很严肃,至于他们的真实心情究竟是沉重、忧虑、关切,还是其它的什么除了他们自己以外,没人知道。齐靖安只知道,自己的心跳得很快,扑通扑通的,仿若急促的战鼓声。可他的思路却还是一如既往地清明,甚至在皇帝倒下的那一刹那间,他就已经在脑海里列出了一二三四种可能性和五六七八种应对方式而一切的一切,核心都在于,皇帝他到底怎么样了近些时日以来,皇帝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对此众臣们早已心照不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方才那副院判说出来的话其实非常微妙,一个“或许”,再一个“厥了过去”,就把一应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他可没说清楚皇帝的情况究竟是“小意思”还是“很严重”,也没说皇帝还会不会醒过来事实上,那副院判未必没有判断出皇帝的真实情况,但他显然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那么,谁会第一个知道皇帝的真实情况而第一手消息有多重要,谁又会不明白伴随着轮子辚辚转动的声音,马车载着昏迷不醒的皇帝入了宫门。齐靖安半点儿也不迟疑,直接跟着御驾进了宫去,身为皇帝的女婿,他本来就有这个资格驸马爷急着去表孝心,谁能拦他而徐丞相身为皇帝的“大半个岳父”和百官之首,反倒是必须留在宫外安抚人心,直至御医们对皇帝的身体情况做出确切的结论、昭告朝野,他才能因时制宜。所以这时候,徐丞相只能眸光沉沉地目送齐靖安随驾入宫,暗自焦急地等待着徐贵妃的消息。可徐贵妃能拿到一手消息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