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重生颜娇> 分节阅读 20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07(1 / 1)

仙境,仙境出神仙。“走吧。”突兀的声音传到耳中。她转身,红衣人远在三角楼的屋子下。“去哪里”她心生警惕。“看你父亲”且不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既然到了这里,断没有退缩的理由。后面不知还有几栋房子,但看前面的几栋角楼,与她平常看到过的区别就很大。她远远跟着,看他进了三角楼后侧的六角楼。扇形门半开,她跟进去,通往下方的道路赫然出现在眼前。第四百三十二章 旧事颜含玉从没想过这一生还能再看一眼父亲。她也不知这人说的见她父亲是真是假,但见到水晶棺墓里的人那一刻,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可是把定颜珠都给了他,他的尸体永远不会腐。”从那上双手她慢慢移到脸上,她惊得双手颤抖。面目全非的面孔,早就看不出原形。惊惧愤怒溢满胸膛,那一刻她感觉天旋地转,身体僵直的向后倒下。那年,幼小的颜含玉扶着墙一路到了外院。“大小姐大小姐呢有谁看到了大小姐”院子里的丫头和周嬷嬷急的差点翻了院子。“我的小祖宗,你可要吓死人了”院子里的人都在布置她的生辰宴,一时间把她疏忽了。“爹爹,回来”“大小姐莫急,大爷很快就回来了。夫人急坏了,我们快回去。”“爹爹,爹爹”她不肯回去,拍打着周嬷嬷,大叫起来。“大爷回来了”大门外的声音。“爹爹爹爹”她更加激动叫起来。“好好好,我们就远远看着,不能去,不然老夫人又要说夫人的不是了。”“大爷大爷”“大爷这是怎么了”“大爷出事了”“快叫人”杂乱的声音高高低低的在大院响起。周嬷嬷抱着大小姐紧张的不知所措,一时间进退两难。“爹爹,爹爹”小颜含玉还是坚持要去。周嬷嬷只得往前走,但也只能隔着人远远看着。“大爷大爷”“大爷在宫里为了救陛下出事了”“通知老夫人,夫人”“儿,我的儿啊”哭天喊地的叫声。周嬷嬷连忙抱着大小姐的头,捂住她的眼睛。“别看别看,我的小姐”“这都什么时候了,把大小姐抱到这里做什么回去”周嬷嬷连连后退,抱紧了大小姐,也顾不得她的哭闹,忙跑回内院。红衣金面,长发及地,那修长的人影永远像没有脚一般飘过来。直挺挺的背影,如松柏立在那边。“怎样”不男不女的声音响起,“只要你答应我,做了我的徒弟,我便怎样都要救你,如若不然,那皇帝可留不了你多久到时英年早逝,可真就可惜了”“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如玉竹般的身姿翩然甩了一下袖子,虽未见正面,却潇洒至极。“哈哈哈哈”尖锐的笑声刺耳无比,“既如此,老祖我可就走了,到时自有人来求我”他裹着一身黑袍,头戴围着黑纱的斗笠,看不到他的一丝面孔。“求你救救我儿子救救我儿子”如今不管来了什么人,都对颜老夫人来说是救命稻草。“我可以救,把他给我,我就救他”“给你”“是,让我带走他。”“只要能救他,不管什么我都答应。”“胡闹仁儿已经没了。你发什么疯”颜老爷怒斥。“不会没有的,不会的,我们儿子那么聪明,他怎么会死老爷,我们儿子肯定有救的,他不会死的不会死的”“先生,劳烦跑一趟,尸体你不能带走,还请便吧。”“不要走不要走老爷这也是你的孩子,你怎么能不管自己的孩子”“来人,把老夫人扶到内堂去”“我不去我不去放开我我要在这里,我要在这里看着我儿子”“他中了鸠毒,外伤倒是其次,鸠毒才是绝命根本。”黑袍人说完轻飘飘的离开。鸠毒,宫中之物,当年南唐后主便是死于鸠毒之下。颜老爷一时间心中五味陈杂,儿子在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宫里传出来的消息,为救皇帝,颜大人舍身相救,重伤不治。“老爷,那人说能救,为何不让他救”“这人邪祟的很,怕让他碰了并不是好事,不能让他沾了我儿子的身子去再说了这世间哪有真的有起死回生术都没气那么长时间了,怎还能救。”“老爷为何不试一试呢总损失不了什么。”“去拿我的帖子关中孙家求医。”“是。”“等等,就说大夫人精神不好,常发癔症,求治疗方法。”幼时旧事一段一段出现在自己面前。她如同局外人,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她不敢靠近去,怕看到父亲躺在那边的样子。颜含玉抱着自己的身躯,蜷缩成一团。“咯咯咯”清脆悦耳的笑声。她望过去,小女孩儿被高高的抛起,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哎呀,我的小玉儿太可爱了,笑起来真是太好玩了。”圆圆的脸蛋被揉成一团,五官都挤在一起。小女孩儿不哭反笑,清澈的目光抬起,笑盈盈的看着对面的人。笑声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哭声。她缓缓走过去,看着失声痛哭的女子,赢弱的身躯像是随时都要倒下。小女孩儿走路都不稳当,跌跌撞撞爬过去,想去擦她的眼泪。“娘,不哭,有我。”一字一句,清晰又完整的话。女子哭的更厉害,似乎要把一生的眼泪流尽。她什么都做不好,她该怎么办她要保护娘亲,保护家人。但她没办法,她太弱。也不知昏睡了多久,等颜含玉再次起来时,望着旁边的水晶棺,比刚才多了一些冷静。“脸呢”“你不是已经看到了”是啊,她看到了“你想要我做什么”他纠缠于她,定是有原因。“扭转天道。”“我一个小女子”“你,和你的那块玉”“可要带好了,不能赠予他人。你失了这个东西,便会失了记忆,到最后失了心智也说不定。”她捏在手心,一股沁凉的感觉游于全身。这玉她自出生就带在身上,竟还没有一个外人了解。“你怎么会知道”“天下无我不知之事。”“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会从白玉变成红玉吗”“它把所有的灵气都给了你,你当然要养着它,吸收你一些精气不为过。”难道她的聪慧都是因为这块玉若离了它,她就会变成傻子颜含玉怔怔的出神,耳中又传来那雄雌不变的声音。“做我徒弟怎么样我授你长生之术。”第四百三十三章 追封北地燕蓟的消息越来越少,京城的上下官员都坐不住了。幽州,自郭羡收到一封密旨后便一直闭门不出,军中诸事不理,全权交给手下,安心养伤。“大木啊,你还记得以前的名字吗”“不记得了。”“不记得好啊,都是以前的事儿了,糊里糊涂的就过了,记得也没用。全都忘记,一干二净的,也就不用想了。”“大木,你说容清那小子跟秦王还活着吗”“阿容不会死的”“你小子总惦记着那个容清算了算了不提了。”“跟你说话也是,闷得很,要是容清那小子在,肯定热闹。”“二十五营的事有结果了吗”“我去叫他们。”“去吧,这事我还是要过问一下的。”来人报,“二十五营,确实有些问题,出了个好色的马东,贪财的裴申,几个耳根子软的小将,还有一些乌合之众,跟着他们一起,有好处就跟着一起做。”“奶奶个犊子都是跟了我很多年的,还眼皮子浅的跟乡下妇人似的。”“他们在京城呆过几年,乱花迷了眼,一个个性子都变了。”“凡涉事之人皆重刑处置,就把此事当个警醒我们是军营,是士兵,军规就是魂,失了魂就不是个兵”“将军将军”“活着呢,别叫”“京城的旨意,追封秦王为燕王。”“滚他奶奶个犊子,秦王殿下没死,追封个屁”“皇上下的旨,吕章事来传的旨。”“吕蒙正那厮竟然敢来战场,好啊,让他在校场等着我。”“将军,小心您的身子骨,身上的伤还没大好。”“我这把老骨头还想多活几年,让大木来,大木,好好表现。”“将军,好久不见。”“许久不见也不想见你。”“看来将军是想家了,皇上说了,若将军要回京,随时可以。老将军年纪大了,颐养天年才是正经。”“战场战事一触即发,谁能想到敌军何时进攻两军未谈判,敌军若突然攻回来,岂不是伤民,又失了地盘”“老将军心系百姓,国之幸。”“得了,说你的正事。”“将军,皇上下旨,追封秦王为燕王,听闻遍寻不到殿下尸身,只有他的信物,到时回京皇上会亲自为殿下立个衣冠冢。”“皇上那是盼着自家侄儿死呢吧。”“将军说的这是哪里话,皇上重情,视殿下为亲生子,听闻殿下崩逝,皇上也很难过,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如今乱民已经处置,那些乱民也说纵了一把火,把殿下烧死在普罗寺,普罗寺里大家也只找到殿下的信物。现在已近月余,皇上也是迫于朝堂压力,那些个朝臣个个都上书皇上,说殿下平北有功,如今身葬火海应尽早给予追封,皇上也是为难。钦天监已经选了吉日,到时殿下丧仪大办,皇上会亲自主持。”“我就是不信秦王没了”郭羡脖子一梗,瞪眼回道。“老将军平北有功,可别学那些武官挟功恃勇。”“你们这些文官就会耍一张嘴皮子,有本事用你们的嘴皮子来打仗挟功恃勇你这是说谁呢你倒是指名道姓的说出来,别拐弯抹角的,我们就是大老粗,听不懂你们那些弯弯绕绕。”“将军别气我没别的意思”吕蒙正话音落,只闻耳边“嗖”一声,一支尖锐的长箭划过耳侧,只一寸之距。“砰”一声,长箭穿透身畔的箭靶。他吓的两耳嗡嗡,再听不到别的声音,两只腿虚软,若不是多年为官的定力,早就腿软跪在地上。“好”郭羡拍手称赞,“好箭术”“你、你”吕蒙正指着他,满目愤怒,余下的话全在嗓子口,但结巴的怎么都说不出来。“哈哈哈”郭羡一甩袖,吩咐道,“好好招待吕章事。”“父皇,儿臣不信”“不信甚”“儿臣不信四哥会死。”“此事朕旨意已下,不要再说了。”“父皇,这是生死大事,不应该草率决定,只有信物,无尸身,儿臣就是不信”“好了,没别的事你就下去吧。”“父皇”“你若无事,褚寅贪污赈灾米粮一事交由你去办。”“父皇,必须派人继续搜寻。四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住口你整日里兄弟情深,又知道他做了什么你把他当兄弟,他可没把我们当亲人”“不会的四哥不是那样的人”“他跟你王叔一样,他要谋反”“四哥不是那样的人”“朝中诸臣看明白了吗哪些是旧臣哪些是朕的心腹那些旧臣各个稳坐交椅,难以连根拔除,他们各个心里都支持着你口中的四哥。如今北地军马已经难以控制,他领兵平北,你说这事与他无关他又是无辜不成”“父皇,是您亲封的镇北大将军,您亲自下旨由秦王领兵您应该信他。”“朕信他他却太让朕失望了。”“所以父皇派人杀他”“这世上所有谋朕江山之人全都该死”亲自从父皇口中听到,赵惟吉不免还是失望透顶。“所以父皇是非杀不可了就算四哥还活着,父皇还是不会给他任何机会活着所以父皇急着为四哥办丧仪,就是想让全天下人都知道秦王殿下已经死了,这世上再无秦王,只有死去的燕王。”“父皇若是坚持,儿臣也会坚持,不再做太子”“混、账”自秦王离去,北地军营已悄然有了变化,各营各队养马休兵,军中整顿。一切井然有序,与寻常无异。雍熙二年,七月二十八,辽国遣信使送信,定八月初二居庸关谈判,协议内容当场作效,需秦王殿下亲自前去,否则概不作数。一时间军中惶惶不安,秦王殿下生死不知,且信物在火海中烧尽,只留下玉佩的刻字,十有八九怕是葬身火海,且京城旨意已下,追封秦王为燕王,予八月初二皇上亲自为秦王举行丧仪大典。眼看着八月初二近在眼前,郭羡不得不前往居庸关,那吕蒙正亦跟着同去,战场事难料,免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