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碧城> 分节阅读 8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5(1 / 1)

我们不被晒死,只怕也要被热死。我讨厌和男人同骑马驼,你就躺这上面享受享受沙地雪橇。”“多谢萧兄。”王墨很清楚,自己这般模样,要在骆驼上根本坐不稳。要让个男人一路搂抱着同骑,他自己也恶心得紧。沙地炙热,萧白铺了三层厚厚的毡子,将王墨拖上去后,又用绳子将他缠腰绑了一圈栓在驼鞍上,感觉固定牢实了,他才翻身上了骆驼,拖着他往昆仑方向出发。第一七零章 沙海村落走出那片移动沙海,就隐隐有一抹黛青在视野尽头若隐若现。奎叔指着那道看不分明的线条道:“石公子,那就是昆仑山脉,我们再有几日就到了。”石拓皱眉道:“都能看见了,怎么还要几日”“沙漠上可不就是这样,眼睛永远比腿快。也歇息好一阵了,我们出发吧”“好。”石拓转身去营地叫众人收拾东西,便见疏桐一人立在营地后面,怔怔望着来路。“白姑娘,再有几日,我们就走出沙海了。”石拓上前轻声道。疏桐抬袖抹了一把眼眶,尴尬道:“这风好大,沙子迷了眼。”此时的沙海一片静寂,哪来的风自王墨身陷沙坑那日起,她就变得沉默寡言了。白日骑在骆驼上赶路看着尚且还好,晚上却有好几次在梦中哭醒。她的悲伤难过,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以前,他听她说王墨利用她,甚至不惜在她身上下毒控制。他以为她对他是怀恨在心的,所以才不惜一掷千金替她赎身,助她脱离苦海。如今看来,她和他的关系,并非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日夫妻百日恩。她要多久才能忘记他石拓有些心痛,却又无能为力。他看着她仍旧有些发红的眼圈,愣了愣道:“奎叔说趁着这阵风平沙静,大家再赶一程。”疏桐抿唇道:“石公子,我们还是要去寻找西夜国么”“白姑娘想放弃了”“我们手中只有看不懂的吐火罗铭文和你的皇宫地图,究竟如何进入西夜国全无头绪。”西北之行。是王墨强行要她来的。起初,她多少还因父母曾经游历过这片土地而心怀向往,在看惯了大漠风光,拜会过父亲的结义兄弟后。余下的路程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这笔宝藏落入王墨和成都王之手。如今,王墨走了,他所知道的进入西夜国的隐秘道路也和他一道埋入了大漠深处。再西行寻宝。已是兴味索然的无聊之旅了。“白姑娘,实不相瞒,此次来大漠,我必须要寻到宝藏才能返回洛阳。”疏桐有些诧异,在敦煌城外重逢时,他说自己家道中落,能找到宝藏是一桩机遇。为何此刻听来,却是别有深意石拓顿了顿,便将实情说了出来:“我离开洛阳前。父亲就被司马伦一党控制了。却不知他们是从哪里知道了宝藏的秘密。孙秀给我的条件是:我找到宝藏。他便放了我父亲。”疏桐不由怔住。孙秀能知道宝藏的秘密,不正是因为自己算计王墨时,让云罗急鞭快马传回去的么却没料到最终竟把石拓给卷了进来。“想来惭愧。这些年在父亲的羽护下,我除了吟诗弹琴神游物外。落得个优渥公子的晃荡名号外,从不曾为父亲尽过一分孝心,为家里分担过一丝烦忧。如今,父亲蒙难,家门倾颓,我若再不担起为人子嗣的责任,则无异于禽兽,有何颜面行走人世”一向清高孤傲的石拓,何曾用过这样的口吻说话疏桐只觉得心情异常沉重。王墨寻宝,是为成都王司马颖争霸天下筹集财资;石拓寻宝,是为从赵王司马伦手中救出父亲。两相比较,疏桐自然更加理解和同情石拓的一片孝心。寻思之后,疏桐便坚定了要帮石拓寻找宝藏的决心。她转首望向天边那抹黛青的山痕道:“既是如此,我们便加快些行程。早日寻得宝藏,早日救出伯父。”“多谢白姑娘体谅。”石拓朝疏桐拱手施礼。疏桐忙摇头道:“石公子何须如此一直以来,我欠你良多,尚不知如何偿还。恰好我懂一些于阗语,往后这一路上若能用得上,我自当竭尽全力。”石拓点头道:“那就有劳白姑娘了。”驼队再次启程。经历过了尘卷风和移动沙海这样艰难的挑战后,剩下的路途相对来说就轻松得多了。越往昆仑山脉走,四周的环境就变化越大。从寸草不生一片澄黄的沙海中,慢慢便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绿意。五日后的傍晚,驼队来到了沙海边缘的一个村落。村子位于一座沙山后的沟洼之中,有一线细细的水流从村中蜿蜒流向沙海,前行几里之后便不见了影踪。河道两岸绿草茵茵,走近了便发现那是一株株伏地生长的复活草。这是一种干旱枯死遇水重生的神奇野草,村里人都将这草视为神的仆人“莫尔”,但凡外出远行的人都会在骆驼的背囊中装上几株,在途中遇到有水源的地方,便将复活草种下,象征着播散希望和祈祷奇迹。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个村子叫做“比亚玛”。 “比亚玛”是于阗语中“复活”的意思,大概是想说从沙海中长途跋涉而来的人,只有走到了这里,才算真正的活了出来。奎叔虽是个懂得沙漠脾性的好向导,却对于阗赛语不甚了解。除了会问路、求宿、进食等几个简单的词语外,一句连贯的话也抖不出来。驼队中原来也是有专门的翻译向导的,可惜在北河界被流沙卷裹了去。这一队人马里,真正懂得于阗塞语的,就只有疏桐了。驼队在村里住下后,为打探消息,疏桐便与客栈里负责炊饮的老阿米老妈妈交谈起来。起初,疏桐很难听懂老阿米的话,感觉她的发音和权叔教的发音不太一样。在经过从天气到驼马的一番拉家常后,疏桐才慢慢的适应了老阿米的发音。或许是平日里过往的旅客少,这位老阿米闷得太久,好不容易有人找她说话,她便从隔壁铁匠家媳妇被玉石贩子拐走,一路说到去年干旱家里死了九匹骆驼,絮絮叨叨个没完。疏桐也不着急,守着火堆一边看她烤囊饼,一边听她慢条斯理的讲述。眼看着十几个囊饼被火炭烤得焦黄酥脆了,疏桐才见插着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村子是三十年前从昆仑北边山麓一路逐水迁居过来的。村子里现今有九户人家,人口统共不过六十四五。因靠沙漠太近,无法种植和狩猎,村里人主要是靠给过往的玉石商人提供引路、护送等活计谋生。第一七一章 采玉向导“阿米知道西夜国么”绕了许久的话圈子,疏桐终于开口问道。老阿米正将烤好的囊饼往木盆子里搁,听了疏桐的问话,她抬首茫然问道:“什么来着”“西夜国。”疏桐放缓了语速。老阿米摇头道:“没听说过。我在这里住三十几年了,从没听说有这么个地方。”“那阿米可知道这附近发生大地震的事情”“大地震”老阿米皱起眉头,“这得是多长久的事儿了啊,我还是小时听我阿嬷说起过。说当时地动山摇,大河断流,峡谷闭户,呼犍谷里一两万人被困在里面”呼犍谷,不正是西夜国的王城么疏桐当即追问道:“阿米可知道那呼犍谷在什么位置”“你们找呼犍谷做什么”老阿米面上露出了一些警惕。疏桐寻思后道:“阿米,我们是大晋皇帝派出来的,想请一尊丈高的白玉观音回去,听说西夜国呼犍谷这边出产的羊脂玉最好,所以一路寻访至此。”“大晋是什么地方”大晋建国至今也才三十来年,偏居昆仑一隅的老阿米没听说过也很正常,疏桐只得耐心解释他们是从中原过来的。“哦,你们是打汉室那边儿来的那这路可远着了啊。”老阿米的认识中,只要是从中原过来的人,就是汉室来的。这也是张骞西行以及诸位汉室公主和亲后,西域诸国对汉朝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挺远的,走了好几月了。”疏桐应和道。“要说找羊脂玉啊。我那大儿子拉罗托就是个行家。这攻山采玉,没点眼力见是不成的,那些个二眼子,往往在山里挖上十天半月刨出来的都是石疙瘩。我家拉罗托只要接了活儿,就从没有失手过。这一带的玉石商人都知道他的能耐,也是找他判脉寻矿的人多了,我才开了这家客栈。”老阿米没有回答疏桐呼犍谷在什么位置。反倒絮絮叨叨给疏桐推荐起她擅长找玉脉的大儿子来。“阿佘哥哥这么厉害啊”第一次听人说起找玉脉,疏桐到有了几分兴致。“找玉脉这事儿,也得靠天赋。我家拉罗托喜欢夜里出活儿,一定要选那朗月之夜,子时进山,循着月光,用金锤一路扣着山石,仔细听那回响,他靠一双眼睛一双耳朵。就能将埋在山里的玉脉给捉出来”月光盛处出美玉。原来真有这说法。疏桐听得十分新奇。囊饼烤好。吊锅子里煮的马奶茶也做好了。老阿米便起身招呼众人用餐。“白姑娘可打听到西夜国的位置”用餐的间歇,石拓问道。疏桐摇头道:“老阿米听都没听过西夜国这个名字。”“也是,都亡国一百多年了。大家谁还记得呢。看来,我们也只能一路往前摸索着走了。”石拓有些无奈。“古城奇闻录里说。西夜国东临皮山,西接蒲犁,北望莎车。想必也就在这附近一带。”疏桐望着正端着木盆给大家分发囊饼的老阿米,心里突然有了计较,侧首对石拓道:“老阿米的长子拉罗托是个专门替玉石商找玉脉的能手,对这一带的山脉应该十分熟悉,若是我们聘请他做采玉的向导,说不定能找出一些线索来。”石拓眼睛一亮:“白姑娘这个主意不错。带着个采玉向导,我们也能掩人耳目。”饭后,疏桐便向老阿米提出驼队想聘请拉罗托当采玉向导的事儿。老阿米听了十分高兴,眼睛都笑眯缝了起来:“这敢情好。只是他前阵子才接了个活儿,这几日正逢着晴月天儿,顺利的话应该就要收活儿回家了。你们赶远路也走这么久了,就在我这里多休整两日,等他回来就正好养足精神劲儿了。”“阿佘现在不在家啊”疏桐不禁有些失望。“采玉这种事儿,急不来的。你们皇帝要找丈高的羊脂玉,虽说这一带产玉,但山脉浅处的矿早就被开采得差不多了,要寻上好的品相,就得往深谷里去。这玉埋深山,也不是说找就能马上找到的。再说,找出矿脉还只是头一桩,真正困难的是募集人工采挖,没个几月半载,这么大的玉能刨得出来么”看样子,老阿米留在村子里开客栈,其实是替儿子拉生意的。疏桐也别无办法,话都说到这个程度了,也不好改换主意,一行人便在客栈里暂时住下来,耐心等候拉罗托回家。夜里的比亚玛村落,静寂得令人不安。疏桐躺在土榻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一闭上眼,王墨陷在流沙坑里的情景便浮上脑海。“桐儿,你就那么恨我,非要拿着刀子一刀一刀锯断我的腿”王墨为何要说“恨”那日,她没有细想过这句话。此刻寻思,便觉得非同一般,难道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恨他作为灭门仇人王恺的儿子,王墨在她眼里是精于算计,道貌岸然,十足十的一个黑医贪商伪君子,不恨都不合情理。可为何时至今日,一回想起他那一贯唇角勾笑的脸庞,心底就隐隐生痛。“除非子夜能像当日从程据手下救你一般,不舍昼夜不顾安危的再来一次。”“桐儿,你放心,我一定能找到解药。”“桐儿是担心解药么你且放心,在敦煌的时候,你身上的毒就彻底解除了。后面我给你的只是扶正补虚的滋补药材。”他逼着她学琴、学骑术、学于阗文、带她来西域,当时看起来似乎都他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利用她控制她。可当知道他非但从未给自己下过毒,还一直在想方设法救自己,她心底那份“合情合理”的恨,便显得有些忘恩负义了。造成白家灭门惨案的罪魁祸首是一心要扶持成都王的太子少傅崔平,王恺不过是利益驱使下的帮凶。灭门惨案,至始至终与王墨没有丝毫关系,而她却一直将仇恨发泄在他的身上。回想起小时自己那些屡屡得逞的小计谋,疏桐心底便满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