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让儿子打听着,昨天他跟着老太太她们后头出的城,看到五奶奶接了人安置在这客栈,我就赶过来了。”俞嬷嬷忙解释道,李丹若又和俞嬷嬷说了两句话,就引着朱嬷嬷进了屋。朱婆子忙上前磕了头,程老太太让着在小凳子上坐了,朱嬷嬷眼泪在眼眶里转着,低声禀报道:“出事那天一早,奶奶就得了信儿,就打点着要过去探望您和大太太她们,可爷爷死拦着不让奶奶出门,说姜家犯了大罪,奶奶要是敢出了家门半步,就算是弃家而归,他就休了奶奶,奶奶丢不下两个孩子,差点哭死过去。”程老太太又惊又怒又痛的看着朱嬷嬷,李丹若叹了口气劝道:“嬷嬷回去劝劝二姑奶奶,也是世之常情,且保重自己,还有孩子呢。”“若姐儿说的是,回去劝劝二妮儿,太婆和她母亲,都不怪她,让她先护好自己,往后日子长着呢。”程老太太也跟着劝了一句,朱婆子抹着眼泪,连连点头道:“我回去劝劝奶奶,劝劝奶奶,奶奶被爷看在屋里,拘着奶奶的陪嫁丫寰媳妇不准出院门,奶奶急的满嘴泡,爷昨儿喝酒没回来,我才得空出来,老太太平安,太太平安,总算平安。”“既是这样,这会儿也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免得你们爷发觉,又生事,回去好好劝劝二姑奶奶,保重好自己就是孝敬。”程老太太叹了口气吩咐道,朱婆子不敢耽误,站起来又磕了个头,赶紧寻了辆车赶回京城了。程老太太长长叹了口气,转头看着李丹若低声问道:“见着五哥儿了”“嗯,都收殓好了,现在北婆台寺寄放着,大哥和四哥也全到了一处。”李丹若艰难的说道:“太婆节哀,我和五郎商量了,咱们这一群人,老的老,小的小,又都是女眷,走陆路不顺当,不如寻只大船顺河回江宁,那棺木就先寄在北婆台寺。”程老太太强忍着眼泪,连连点着头,李丹若接着道:“大伯父他们流配到永州军中效力,五郎说,多亏了卢郎中从中周旋,八郎流放到雄南,五郎和安南侯家三公子交好,太婆也知道,安南侯家祖籍安南,和雄南都是一处,五郎说三公子是个仗义的,已经答应寻几个常走安南的稳妥家人,一路护送八郎过去,这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这就好这就好,你大伯父他们能去永州,这就是菩萨保佑了,八郎福大命大,必定平平安安回来,好好,天不绝姜家。”程老太太用帕子掩着脸,一时泪如雨下。隔天半夜,李丹若将梁氏送到卫州门外,远远看着梁氏缀在姜奉德等人后走远了,才和姜彦明一起赶往客栈。连忙了十来天,收拾停当,一家人从东水门外上了船,带着五口棺木,顺流而下,往江宁回去。一行人不赶行程,晚发早歇,倒也不怎么辛苦,三月初,船行进了濠州境内,停在一处大码头处,姜彦明下了船,寻地方买了邸抄、小报和新科进士名录回来。大船舱里,众人做着针线,说着闲话,程老太太抱着枝姐儿教她认字,姜彦明将邸抄等物交给魏紫带进来,站在船舱外兴奋道:“太婆,李家舅爷中了二甲三十四名真是大喜的事”“是吗快拿过来我看看”程老太太忙搂着枝姐儿吩咐道,豆绿将新科进士名册递到程老太太面前,程老太太远远举着,顺着豆绿的指点,眯着眼睛总算认出了李云直的名字,忙放下名录笑道:“真是大喜的事五郎,快去买些酒肉回来,咱们好好庆贺庆贺”“人家李家中举,关咱们什么事”苏二奶奶用力抖着手里才哥儿的春装褂子嘀咕道,程老太太脸色沉了沉,正要说话,李丹若看着苏二奶奶微笑道:“三哥这趟能中举,那就是说姜家诸亲并没有糟嫌弃,下一科,五郎或许也行,这不是值得庆贺的好事么二嫂总不会说,五郎的事是姚家的事,不关咱们事吧”苏二奶奶轻轻哼了一声,心里有话也没敢顶回去,这李丹若面上温柔,其实最脸酸心狠不过,她真不怎么敢惹她,程老太太生气的哼了一声,目光又扫过拿着针装模作样戳来戳去的姜艳纷和姜艳丰,冷冷的看了几眼才移开去吩咐道:“扶我到后舱上柱香去。”豆绿忙接过枝姐儿,俞嬷嬷陪着程老太太去后舱上香去。朱衣端了周氏的汤药进来,姜艳莹忙放下针线站起来接过谢道:“多谢朱衣姐姐。”朱衣笑着将汤药递给姜艳莹,又取了茶水、漱盂过来,姜艳丰重重放下针线,看着朱衣吩咐道:“朱衣,给我倒杯茶。”朱衣回头扫了她一眼,没动也没说话,姜艳丰狠瞪着朱衣咬牙道:“连你也瞧不起我欺负我是个孤儿”李丹若烦恼的看着她道:“七妹妹若不欺负自己,没人欺负你,你看看,你们姐妹,哪个使唤丫寰了大家都没有,怎么欺负你了”“我就让她倒杯茶,顺手的事”姜艳丰硬嘴道,李丹若盯着姜艳丰冷冷道:“姜家败落了,没人顺手侍候你,这事你学到现在还没学明白”姜艳丰脸色瞬间青白一片,死盯着李丹若,大奶奶赵氏叹了口气,站起来倒了杯茶递给姜艳丰道:“你五嫂说的对,你得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看看你这衣服,做了四五天了,连半个袖子还没做好。”“不用你管”姜艳丰的怒气找到了出口,冲赵氏吼了一声,将手里的衣服高举起扔到地上,怒气冲冲的冲了出去,姜艳纷正兴奋的看着热闹,见姜艳丰直冲出去,挑着眉梢,斜了赵氏一眼,笑眯眯的低下头,继续慢腾腾做起自己的春装来。李丹若也不理会两人,见周氏吃了药,侧身坐到周氏旁边笑道:“二伯娘看什么呢”“看水,这不是咱们家,怎么出来了见着二老爷没有我好几天没看到二哥儿和七哥儿了,也不来请安”周氏突然顿住话,眉头拧的紧紧的,呆了半晌,眼里浮出恐慌,看着李丹若急道:“抄家了”“没有没有二伯娘又做噩梦了,没有的事。”李丹若忙安慰道,姜艳莹搂着周氏柔声安慰道:“母亲别怕,没事,父亲去衙门了,二哥和七哥,母亲又不是不知道,整天会文什么的,五哥刚不是还来说,他们都去会文了。”“噢”周氏长舒了口气,紧拉着女儿的手轻松道:“看到你,我就知道做了噩梦,莹姐儿,我这会儿也象做梦”李丹若悄悄站起来,看着颠三倒四的和姜艳莹说着话的周氏,一时悲从心来,忙低下头,悄悄出了船舱。姜彦明背着手站在船头,见李丹若出来,忙解下斗篷递过去道:“外头冷,别冻着。”李丹若摇头推回去,脂红已经取了斗篷送出来,李丹若接过披上,戴了帷帽,转头看着姜彦明低声道:“大伯娘的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唉”姜彦明重重叹了口气,半晌才低落的说道:“大伯娘最疼六郎,六郎没了,她哪里扛得住,六郎走前我去看他们,就是八郎,也能淡然应变,可六郎那时我就担心他。”两人沉默了半晌,李丹若下意识的紧了紧斗篷,转头看着姜彦明道:“六郎也是太婆的心头肉,这事,瞒到江宁,六郎的棺木也就该运到了,到时候”“一步步走吧,到时候先请好大夫再跟太婆说。”半晌,姜彦明才低声答道,李丹若苦笑着点了下头,也只好如此。船离江宁还有十来天的行程,这天刚停靠落下了锚,岸上一个穿着古铜色绸斗篷的中年管事,牵着马挨船大声询问着哪是京城姜家的船只,姜彦明忙应让张旺上岸问了,引上船来,中年管事一眼看到姜彦明,惊喜非常,急跳上船,长揖到底道:“五爷安好。”姜彦明认出是大姐姜艳湖府上的大管事,忙拱手还礼,让进了船舱。管事给程老太太磕了头,双手撑在膝盖上,斜签着身子坐在圆凳上答着话:“大奶奶知道的晚,还是大爷看到的信儿,大奶奶连夜打发小的回京打听老太太的信儿,柳管事去了永州,孙管事往雄南去了,小的先赶到姜府,又从姜府寻到威远侯府上,再寻到平顺街,这才知道老太太是水路南下往江宁回来,小的就沿着运河一路追过来,原以为要一路追到江宁,倒是巧了大奶奶让小的转告老太太,且想开些,来日方长,大奶奶说大老爷在永州必是好的,就是八爷,我们大爷已经在寻相识的同年同乡,看能不能寻到人照应一二,老太太且放心”直说了半个多时辰,管事从怀里掏出个极小的包袱,递到程老太太面前道:“这里头有两千三百两银票子,大奶奶让带给老太太,大爷做官清廉,柳管事和孙管事那两路也要银子,大奶奶说让老太太先用着,回头她再筹些银子送过来。”“回去跟你们大奶奶说,让她多操心些八郎那一处,三房就余了他一个,我想看着他活生生的回来,至于银子,五郎媳妇的嫁妆保全了大半,我这里不少银子用,这些你也带回去,你们大爷要托人,也要用银子打点,让你们大爷和大奶奶放心,我和她母亲都好,五郎把我这意思写封信,让他带回去。”程老太太温和的说道,管事连连应了,跟着姜彦明下去歇息了。第七十一章 江宁三月底,总算进了江宁地界,还有一天,就能到江宁城了,李丹若悄悄起来,裹了灰白麻布斗篷,出了船舱,左右看了看,坐到主桅下,仰头看着满天星辉。姜彦明见是李丹若,忙熄了灯,穿了斗篷出来,李丹若听到动静,忙转回头看,姜彦明离李丹若不远坐下,低声问道:“睡不着”“嗯,你还没睡”“看会儿书。”李丹若没接话,双手抱着膝,着迷的看着岸上青瓦粉墙在星光下静谧的剪影,轻轻叹了口气,这里,是她从前的家乡,她爱过无数年,恨过无数年。姜彦明顺着她的目光,看着岸上低声笑道:“江南与京城气象不同,看这景象,倒象一幅水墨画儿,京城宏大壮阔,这里清秀柔美,物产富饶,极宜于居家,咱们要是能在江宁长居下去就好了也不知道你住不住的习惯。”“嗯,”李丹若似是而非的应了一声,低低的赞叹道:“比画儿好看。”姜彦明转头看着她,也不再说话,只陪她看着星辉下岸边的风景屋舍。过了好半天,李丹若长长舒了口气,轻轻摇了摇头,仿佛要把什么过往甩开,转头看着姜彦明问道:“你来过江宁”“没有,姑母回来过一回,我常听她说,她极喜欢江宁。”姜彦明解释道,李丹若慢慢噢了一声,姜彦明接着解释道:“你也知道,姜家如今分了三支,其实这三支也就是从曾祖时候才分的,”姜彦明顿了下,接着说道:“这些都是姑母给我讲的古话儿,曾祖那时候,天下还乱着,长房曾祖带着幼弟跟了当时的晋王,后来晋王战败,曾祖也被俘斩首,临死前留了遗言,他的子孙,三代之内不得入仕为官。”“这也是为了他们好。”李丹若接了一句,姜彦明看着李丹若笑道:“你一听就能明白这深意,可有人不明白,咱们祖上从长房附了晋王起,就迁居到京城,一心读书,不问谁王谁寇,新朝立后,祖父进士及第,直做到太子侍读,参知政事,这中间,三房倒还好,长房进京寻过好些回,想求个进身,都被祖父拒了,怕生出是非来。”李丹若皱了皱眉头,看着姜彦明,姜彦明低头看着她苦笑道:“咱们这么回来,就怕万一。”李丹若看着河里的粼粼波光,想了想笑道:“也不怕了,不过刁难几句,又能怎么”“嗯,我也是这么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咱们”姜彦明看着岸边,停了片刻才接着说道:“在江宁只怕也耽误不了几年,大伯父他们是遇赦不赦,可太婆她们不是,我离京前特意寻卢郎中问过这事,太婆她们这么轻的发落,只要遇赦,必是能赦免的,朝廷的赦免又勤,运气好,不过一两年就有大赦,若是那样,咱们只怕就得赶紧启程返回京城,只有回到京城,才好谋划大伯父他们的事,总不能让他们老死在流放地。”“嗯,”李丹若不舍的看着岸边,有些低落的答应了一声,姜彦明仔细看着她,低声问道:“你喜欢这里”“嗯,”“那等这事了了,咱们两个到江宁来住着”李丹若转头看着姜彦明,姜彦明接着道:“我知道你性子恬淡,我也从来没想过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你要是喜欢这里,等家里的事了了,咱们就搬到江宁来住着,买几亩田我去打点,若还有余暇,再教几个学生,夏天咱们泛舟湖上,秋天登高远眺,到冬天拥炉夜话,春天咱们到处看花看柳去,还可以走的远些,苏杭都离江宁不远,你说,好不好”姜彦明期待的看着李丹若,李丹若眼睫抖动了几下,垂下去没有说话,这是她要的生活,可是“丹若,从前是我为人不谨,你的话,这些天我时时想起,”姜彦明有些艰难的接着说道:“往后,我不会再伤你的心,你放心。”李丹若抬头看着他,沉默了片刻才低低说道:“让我想想。”隔天午后,船在江宁码头停下,头一天就赶到姜家大宅报信的张旺引着两人往船上上来,两人中,头前一个三十四五岁,中等身材,微微有些发福,留着两络胡子,一件紫酱色织锦缎长衫,腰间系着根黑玉带,阴沉着脸,看着倒很有几分威严,看年纪,这个应该是长房嫡长孙,如今的管家人姜彦武了,后面一个二十五六岁年纪,背着手摇着折扇,一件翠绿的织锦缎长衫,没系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