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之间反倒是有了种特殊的认同感。不过两人却也并没有怎么闲聊。莫阳来到之后郑默然便直入主题,将江南时疫等地缺少药材一事说道了出来。他的语气真挚,态度诚恳。显然为了那些此刻正面临生死的子民并没有觉得求于莫家,求于莫阳是一件没有颜面之事。同时他也表明,虽然国库无法一次性补足莫家足够的银两。但是日后在赋税方面可以减免,并不会让莫家太过吃亏。不会让莫家独自承担那些药材的巨大费用。而莫阳听到郑默然的请求之后,没有半丝其他的想法,直接回道:“皇上请放心,此事包在莫阳身上便可。我莫家即便是倾其所有,也会确保江南各个疫情之地能够即时的得到充足的药材,绝对不会让百姓因为缺少药物而再丧命。”见莫阳这般果断毫无半丝条件便应了下来,郑默然不由得感慨道:“果然是莫家儿郎。当真让朕不得不再次佩服莫家的仁善大德。此次,不论是朝廷还是黎民百姓亦或者是朕本人,都打心里感激你们莫家所做的一切,朕先代天下万民向你们莫家道谢了”见郑默然如此郑重的道谢,莫阳却微微颔首示意道:“皇上不必如此,这本也是行善积德的事,我莫家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边。而且,银钱之事皇上也不必多想,此次包括筹积所有的药材,以及运送费用都由我莫家一力承担。皇上只需全力做好时疫结束之后,江南各地灾民的安置等其他的紧要之事便可。”“如此一来,莫家岂不是得花费巨额的费用”郑默然哪里不知道这么多的药材以用运资总共得需要多大的一笔金额,虽说莫阳如今掌管着不少莫家生意。但是这么大的资金出入,莫阳又是否真的能够一人做得了主呢毕竟现在莫家的掌门人还是莫老太爷,并非莫阳。听到郑默然的话,莫阳自然明白皇上担心的是什么,因此笑着说道:“皇上请放心吧,银钱对于莫家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是花在值得的地方,就算是倾其所有咱们莫家人也是不会有谁心疼半分。而且,此事早些日子我便有所准备,不但已经得到了家中祖父的同意,而且到现在为止,已经基本筹备齐全了第一批药材,很快便可以陆续运往疫爆发之地。”这话一说完,郑默然这才完全明白了过来,怪不得莫阳这般的底气十足,原来一切早早的便在他的掌控之中,而且也早就料想到了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出现,所以郑默然此刻也不得不对莫阳的胸怀与能耐再次另眼相看。如此看来,莫老太爷那么早便选定这隔辈的孙子为继承人,当真是有着先见之明。而莫家之所以能够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最好的发展势头,却也真的与他们家族的门风以及对于每一任掌门人的筛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莫阳,谢谢你”沉默了片刻,郑默然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想了想,唯有一声感谢以表心意。到现在,他也终于明白,为何郑莫两家当初会有那样的相互承诺,看来算起来,皇室郑家总归还是最大的得益者。听到郑默然单独朝自己点明的谢意,莫阳却是坦然不已。想了想后,也没犹豫,径直看向郑默然道:“皇上不必特意言谢,自打那天玉华出宫后说起时疫方子一事时,我便有了打算,且开始着手进行各种准备。而且坦白说来,此事不但是关系到那么多的人命,同时,莫阳也是想借此事助皇上一臂之力,替您分一次忧,以此来感谢皇上的成全”说罢,莫阳却是郑重的抬起双手,朝着眼前的郑默然诚心不已的鞠了一躬。他这人向来如此,从不愿意欠下任何人分毫。哪怕自己与玉华本就是情投意合名正言顺,但是却也是打心里感激着郑默然的释然与放手,感激着这个皇帝的明智与选择,没有再让玉儿与他的生活出现更多的麻烦与烦心。见状,郑默然先是微微愣了一下,而后也不掩饰的舒了口气,释然一笑。一时间,一种无声的默契在这两人之间慢慢的流转,一切亦在一瞬间无声的清除。如同翻过了旧的一页一般,不论如何,这一页或者接下来即将翻开的总会是崭新的一页。离开皇宫之后。莫阳便马不停蹄的开始调配处理药材的事情,而因为前期事宜都准备得极其妥当,所以这速度相当之快。没几天工夫成批的药材便陆续运到江南时疫各地,在药材用光之前。及时的接了上来,顺利的确保了病患的用药。而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一次的时疫得到了最快的控制与治愈,除了一些年纪太大或者本身还有其他疾病的小部分百姓服药之后依旧没有能够挽回生命,而绝大多数的时疫患者都幸运的抢回了一条命,一切都在慢慢的恢复之中。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场严重无比的时疫很快便得到了根治。一个多月之后,全国上下已经完全战胜了这一次的时疫。虽说前期在这场时疫里头,不少人还是不可避免的失去了性命,不过总的来说,国为夏玉华即时提供出来的方子以及莫家供给的充足药材,所以这次的损失已经是降低到了最大的程度。这样的天灾本就是没有办法的,而百姓们能够得到这么大的幸免却也已经很是知足。而此刻京城里头,因为治好了时疫一事,夏玉华与整个莫家却是再次声名远扬。夏玉华的仁心仁术,莫家的慷慨疏财治救都让百姓们交口称赞。当然。因为这一次的时疫,还有一人亦得到了空前的盛赞。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才刚刚继位一年多的新帝郑默然。于百姓而言,一个能够体谅他们疾苦。一个能够在他们面临绝境之际及时出手解救他们的便是一个真正的好皇帝。正因为如此,经过这一次的灾难,各地不仅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动乱,相反民间四处愈发的团结起来,重新建造家园。而对于疫后的百姓的安置等事宜,郑默然也拿出了一套颇为行之有效的计划,并且督促各地严格按其施行,一旦查出有人胆敢不顾百姓利益,从中谋取好外的话,定当严惩不怠如此一来,郑默然更是深得了民心,政令也较为顺畅的施行了下去,百姓的日子也渐渐的恢复了正常。而经由这一事,夏玉华与莫阳虽然获得了来自于朝堂以及民间极高的赞誉,不过这两人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过于值得骄傲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本就应该是要做的是,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本能。所以,事情结束之后,他们便还是继续过着自己平静而幸福的日子。看着腹中的骨肉一天一天的长大,摸着日渐变得臃肿起来的肚子,夏玉华与莫阳都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期待与兴奋。“玉儿,你说日后孩子生下来后会长成像谁”莫阳半蹲在夏玉华的面前,一边轻抚着妻子日渐隆起的肚子,一边开心不已的说道:“等他出生后,我要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亲自带着你们一并走遍各处名山大地。”听到莫阳充满期待与喜悦的述说,夏玉华亦是满心的愉悦,她一只手同样抚摸着此时已经五个多月的孩子,一只手摸着莫阳的头笑着说道:“他是男孩,自然应该长得更像你一些。他很幸运,有你这么一个好父亲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与陪伴他,教导他,看着他一路成长”“错”莫阳肯定地摇了摇头,停了停后却是笑着说道:“玉儿说错了,他不但有一位好父亲,他还有一位这世上最好的母亲”说到这,两人不由得相视而笑,那样场景当真是无比的甜蜜与幸福。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正当小两口腻歪不已之际,无奈无比的香雪却是不得不再次进来打扰。“少爷、少夫人,陇南那边派人送来了书信。”香雪边说边上前几步,将手中拿着的书信递给了此刻已经坐好了的莫阳手中。一听说是陇南那边派人送来的书信,夏玉华与莫阳当下便猜到了肯定是李其仁写的,却是不曾想,那小子竟然在陇南一呆便这好几年,俨然一副要在那边落地生根的架式。看了一下信封上的字迹,还没拆开,莫阳便笑着朝身旁的玉华说道:“是其仁写来的,好久没收到他寄来的书信了,也不知道这一次这小子又有什么好事了。”莫阳说这话倒也没有虽的意思,只不过每一次其仁写信过来总会带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惊喜。所以,这一次莫阳看到信封,还没来得及看信上所写的内容便这般说了。而夏玉华却也是跟着点了点头,想了想道:“依我看,这一次说不定还真是有大喜事了。”莫阳也不笨,对于目前其仁的一些事也知道得比较清楚,因此笑着说道:“你的意思是,他与莞儿好事将近了”“应该是吧,这也都好几年了,以莞儿的性子再怎么样也应该已经将人给收服了,不然的话那丫头早就单独给我写信了。”想起有一次莞儿写信给她告李其仁的状的事,夏玉华当真是有些哭笑不得,那丫头的心思当真是可爱得很,听说最后自然还是李其仁给主动认了错,整个感觉就像是欢喜冤家似的。听到这个,莫阳却也丝毫没有不同的意思,而后不再说什么,先行将手中的书信拆开看了起来。片刻之后,这才兴奋不已地说道:“你还真是猜得准,其仁果然要与莞儿成亲了”“真的快给我看看。”夏玉华一听,顿时也喜笑颜开,赶紧着让莫阳把信给她亲眼看看,莫阳自然连忙将信递了过去,夏玉华接过去后快速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她却是不由得说道:“咦,这上头怎么没提具体的婚期呢还有,他们到底什么时候回京城呀成亲可不是小事,得准备许多事情才行,不抓紧一些的话到时还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去。”325子承父业原来,李其仁在信上只是写到了将要与莞儿成亲之事,而且已经征得了长公主等人的同意。虽说他也是皇室之后,不过这婚事郑默然倒也没有任何干涉的意思,所以说话权自然在其自己的手中了。不过李其仁却并没有提到具体的婚期,也没有说明到底是在陇南还是回京城举办婚礼。见自己这妻子果然又开始胡乱操心了,莫阳顺势将她手中的信给拿了过来收好道:“这些事你就放心吧,其仁又不是小孩子了,一切自然都安排好的。再说就算他不安排,那不还有长公主她们,还有莞儿的父兄吗,你就省省心吧,到时咱们一家人去喝喜酒就行了。到时还怕那小子不提前通知咱们喝喜酒的地方与时候吗他若真敢不提前通知咱们,到时不论他躲到哪个角落里,为夫定当都能够将他找出来,狠狠揍他教训一顿,是不是”莫阳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而且一气呵气流畅不已,一时间不由得让夏玉华笑着打趣道:“你最近这口才可是愈发的见涨了,一口气说这么多,也不怕被咽着了。”“我这还不是想逗娘子大人高兴吗”见夏玉华笑了,莫阳却是乐呵呵地朝着夏玉华的肚子说道:“儿子,你说爹爹说得对不对呀”眼看着莫阳这会又开始现宝了,夏玉华却也朝着自己的肚皮说道:“儿子呀儿子,你说你爹爹说得对不对呀不出声呀是不是嫌你爹爹这会话太多了呢”话还没说完,莫阳却是他称说道:“才不会呢,我儿子怎么可能嫌我话多。他一定是希望爹爹多陪陪娘亲和他,对吗”一时间,这小两口却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跟腹中的孩子说起话来跟两个小孩子一般。直看得一旁的凤儿与香都不由得跟着欢笑不已。而半个月之后,这两夫妻果然又收到了一封从陇南寄过来的信,还是李其仁写的。还是关于成亲一事,只不过这一次却是详细的写明了婚期,写明了举办婚礼的地方,同时也写明了他们回京城的日期。这封信却是成了日后夏玉华与莫阳两人取笑李其仁的一个铁证,因为后来莞儿偷偷告诉他们,当年其仁在头一次写信报喜事给他们的时候本就应该将这样一一交代清楚的,结果一时太过激动了一些。愣是没给写全,兴冲冲的便让人将信给往京城送了。后来想起之际,送信之人都已经走了半天路了,不得以只得又写了后头那封信补充说明一下,为了不让玉华与莫阳笑话。李其仁还特意迟了大半个月才重新让人送的第二封信,只不过这世上可没有不透风的墙,最后还是让莞儿给说道了出来。而李其仁与莞儿回京城大婚之时,正好赶上了夏玉华即将临盆之际,这一下却是把夏玉华给可惜得不行。挺着个大肚子除了在家里头花园里走走逛逛,莫阳是哪里也不让她去了,更别说是让她去参加那么热闹人多的婚礼了。不过就算莫阳同意她去,她自己也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已经是九个多月的身孕。肚子大得不得了,低下头早就连脚尖都看不到了。虽说平时注意着经常会多走动,这样有利于到时的生产,可是毕竟不能跟没怀孕时相比,到人太多的地方又吵又闹的一准是受不了。所以李其仁与莞儿大婚的那一天,她也只能够无奈的留在家中等着莫阳回来给她讲讲婚礼的场面。也好让她解解谗。虽说她自己大婚的时候可是从头到尾的参加了,不过一条喜帕也是从头盖到尾,除了一对耳朵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吵得不行以外,其他的热闹却是一点也没看到。成亲这种事呀,看旁人的才能看到热闹,自个的,那真心只有“任人摆布”的份。而以往不论是杜姐姐还是菲儿出嫁,她一个大姑娘却也只能跟着送一下。当时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