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答应不得的。今天街上人太多,正是拐子们出没的好时机,防不胜防。她才不想自己当成心肝宝贝好容易养大的几个孩子,就这么被人拐了去呃,或许是上辈子看红楼梦对于英莲的被拐印象太深总之没得商量,不让去就是不让去。洁雅的态度就更坚决了,见女儿还要再闹,板起脸来说:“再闹,下回娘亲到秦姨这儿来,就只带牛儿不带你了”双双马上乖乖闭嘴。她也很喜欢和柳儿哥哥玩,真怕娘亲不带自己过来了。看到几个孩子沮丧的模样,芳菲和洁雅忍笑忍得好辛苦,却不得不做出严厉的样子来,教训了他们一通。等他们被奶娘丫鬟带下去吃点心,芳菲才绽开笑容:“洁雅姐姐,不知怎的,看到这些小家伙啊就想到咱们小时候在闺学里的时候。”洁雅本来也在笑着的,但笑了一会儿,神色便黯然下来。芳菲同样被触动心中痛处,一时无语。这几天,刚好也是湛先生的忌日一转眼,湛先生去世多年了。“对了,”洁雅想到此处,才想起自己有个好消息没告诉芳菲:“湛先生生前,不是回京来过继了夫家一个孩子当嗣子么”“是呢。”芳菲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她知道湛先生过世的夫君姓梁,亦是大家子弟。应该就是龚四夫人的亲戚梁嫔娘娘,也就是梁尚书家的一户旁支吧。“那孩子过继到湛先生名下的时候已经很大了,今年已经满了二十岁,听我家夫君说好像也在二甲进士里头呢。”“真的”芳菲一喜。她对湛先生有种类似对母亲般的依恋,一直以来,这位师长的过早去世总让她耿耿于怀。听到湛先生的孩子即使不是亲生的也好,中了进士,总是一件好事。因为中了进士后若是得了实授的官职,日后逐步升官到了一定的地位,便有可能在某次封赏后荫恩追封父母。湛先生是这孩子名义上的母亲,肯定是能受封的。芳菲自己不甚在意这些,可湛先生生前却对这种荣誉看得很重,这也是由她世家千金的出身决定的吧。如果如果湛先生真是泉下有知,会为此感到欣慰吧芳菲把洁雅说的“梁川”两字默默记在心里,想着要和陆寒提上一提,让陆寒遇到这位新科进士时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陆寒晚上回来,也跟芳菲说起了王荃中了状元的喜事。虽然说中了状元后也不是一步登天,照样要进翰林院打磨几年,但头顶这样耀眼的光环,日后升官进爵肯定比别人容易的。何况王家本身家族影响也不小,王大儒多少徒子徒孙在朝中地方为官,这都是王荃的助力。只要他本人才干不差,有了这种种优良的先天条件,没理由不青云直上。不止是陆寒芳菲夫妇看得出王荃将来运势亨隆的。王荃本身的状元名头响亮,又在这些日子里结交了许多的同科考生,再加上他背后的王家他年纪不大,然而能中状元的人,又怎会是个普通的年轻人,接人待物都十分高杆。尽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也不会显露出过分的得意与嚣张,更不会战战兢兢,分寸拿捏得很到位。馆选结束,庶吉士选拔完毕之后,王荃已隐隐成为这一科新进士中的领袖人物。然而这位王状元对待陆寒却特别恭敬,在公众场合遇到陆寒时,都对别人说这是他的老师。诚然担任这一科主考的张阁老才是新科进士们的房师,但陆寒也是考官之一,王荃这样称呼并没有错。而且王荃还说,陆寒在自己考前对自己多有提点,是真正的饱学之士。因为王荃对于陆寒格外的敬意,使得陆寒在新科进士们的心目中印象更好,也纷纷以老师呼之。况且大家都知道,陆寒现在是太子的老师之一。称呼陆寒“老师”,无形中将自己与太子放在了“师兄弟”的位置上,自我感觉十分有面子,一点都不丢份。芳菲得知后,觉得这王荃果然是个品行端方的青年显然还有一部分是看在明媗的面子上,将自己这一家子当成了自己人。这就是传说中的善有善报么也许世事皆有因果吧就像当年王荃当年在湖中救起明媗,后来竟能结成鸳侣何尝不是如此正文第三百三十二章:讲学第三百三十二章:讲学秦皇后最近的心情真是跌宕起伏,悲喜交集。张贤妃产子固然让她心中暗恨不已,可这事,也不好表现出来的。甚至连身边的心腹人,都不能跟她们多说什么。只能做,不能说,这是后宫斗争中不成为的规则。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了,一旦落人口实,那可不是什么好事。不但如此,秦皇后还得表现出六宫之首顾全大局的气度来。对于产下龙嗣的妃嫔,必须尽力照顾,起码面子上要做出尽力照顾的样子来秦皇后身边的人都知道,皇后心里憋着气呢。尤其是刚生下的三皇子,似乎极得皇上喜欢,皇上这些日子就没少去张贤妃宫里看这个孩子。但是要说皇上厚此薄彼,却也不是。这段时间以来,皇上对于太子的培养教育,比以前更加重视了这也是秦皇后心情没有变得更坏的原因。就现在看来,皇上对长子,还是很在意的。不但亲自下旨选了五名才学卓著的臣子轮流入宫教学,皇上本人甚至还亲自指导孩子的功课。秦皇后听太子回来跟她诉苦,说父皇老是抽查他背书,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你父皇多关心你呀好孩子,乖乖背书去,你背得好了,父皇和母后都高兴着呢。”太子朱昶也不是个懒惰的孩子。恰恰相反,在这个年龄段来说,他已经可以称得上勤奋好学了。只是他自小就有些怕严肃的父皇,每次一被父皇叫到跟前背书,就有些胆怯。要是父皇像陆先生那么和气就好了,朱昶心中默默想着。当然,他也知道,这句话是不能说的。后宫里长大的孩子早熟,虽然他年纪很小,却也早早被告诫过,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秦皇后对儿子的几位先生,自然也是留意了的。别的人倒也罢了,听到鸿胪寺卿陆寒的名字,她当时就有些气不顺。原因无他,就是想起了张贤妃的生产还有陆寒的妻子,那个她曾经召见过的陆秦氏。可是太子却像是很喜欢这位陆先生的样子。“母后,今儿陆先生夸我的字写得好”“其他的几位先生都喜欢板着脸,只有陆先生最和气。”“陆先生教书比其他几位先生要慢一些,他还叫我不要着急慢慢来。”“陆先生教过的我记得特别牢”小太子和母亲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每次上了课,他就会回来和母亲说说今儿学了些什么,先生又说了啥其中陆寒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昶儿这么喜欢陆先生啊”在朱昶面前,秦皇后还是很慈爱的。母子连心,这儿子又是她在后宫的最大凭仗,怎么能不疼着爱着呢。朱昶的答案是肯定的。没过多久,另一件事情再次引起了秦皇后对陆寒的注意。那是某天陆寒到宫里来授课的时候,据说他刚讲到一半,皇上竟然突然驾到。皇上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检查了一下太子的功课,听听陆寒讲到了什么内容,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辛苦陆卿了。”这句话传到秦皇后耳里,她对这陆寒倒更加好奇起来。在这之前,秦皇后对陆寒也是有所了解的。起码陆寒的履历、政绩什么的,她也知道个大概。另外关于皇上与陆寒的那些不靠谱的“绯闻”,秦皇后甚至也略有耳闻。这种“绯闻”,秦皇后是完全不相信的。她和皇上,是真真正正的结发夫妻。即使没什么感情,彼此交流不多,但也相处了这么多年。不需要什么证据,秦皇后直觉就认为皇上不可能喜欢什么“男宠”。但是皇上看重他,却大抵是真的别的老师来讲课的时候,皇上可没出现过。这个陆寒,若真是皇上有心栽培的臣子,自己可没必要非得跟他过不去秦皇后纵然有才能平庸,心胸狭窄等缺点,却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蛋。当年朱毓昇选她为后,也不是完全没有考察过的。应该说,她的各方面水平,其实是在一般人的水准之上如果要当一位大户人家的夫人,会是相当称职的主母。只能说,皇后这种职位,对人的要求太高秦皇后权衡利害之后,觉得记恨陆家,给陆寒和那个陆秦氏穿穿小鞋什么的,不太划得来。陆寒还这么年轻,就已经官居四品。只要皇上继续想要重用他,将来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而她的太子,还这么小在未来,太子成为东宫之主后,都要靠这些老师们辅佐。加上自己娘家,在朝中真是没什么势力,比张妃那贱人差远了要想能坐稳这后位,朝中无人相助是不行的。太子的老师,无疑是她极好的盟友。何况,张贤妃生产那件事,陆家也是无意间被牵扯到里头去的谁知道那天杀的太医会带宫外药堂的什么薄荷油来用呢。自己万不可因赌一时之气,而毁掉了儿子的千秋基业啊。秦皇后思来想去,觉得对于这陆寒一家,还是拉拢为上。秦皇后的想法,深居简出的芳菲猜测不到。不过她对于陆寒到宫里教书的事情一直还是很在意的。听到陆寒说,朱毓昇去看他讲学,芳菲忍不住扁了扁嘴。嗯,这就是朱毓昇在隐晦地给陆寒撑腰吧原则上,似乎应该感谢皇帝陛下的隆恩吧只是芳菲对自家被牵扯到后宫这一堆麻烦事里觉得很头疼,连带着埋怨起朱毓昇来。看你把这家管的腹诽归腹诽,也不可能真的到朱毓昇跟前抱怨,只得算了。“皇上夸了你,其他的几位先生有没有”芳菲怕陆寒又遭人妒恨。陆寒说:“呵呵,何至于。皇上又不是特意去看我讲学,我只是适逢其会罢了。当时皇上也是随口一说吧。”其实朱毓昇还真是如芳菲所想的那样,特意算准了陆寒在讲课去的。除了芳菲猜到的“撑腰”原因之外事实上,朱毓昇对于陆寒的讲学,在心底里是有一丝隐隐的好奇。这种“想把情敌看得更清楚一点”的心理,除了朱毓昇自己,没有人能想象得到,包括芳菲在内。自从陆寒获得了上朝资格以后,朱毓昇几乎天天都要和这“情敌”见面。当然,大多数时候,陆寒只是百官中不起眼的一个,纯粹充当朝会的背景板而已。但是朝会之外的陆寒朱毓昇还想见识一下,他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值得芳菲这么倾心哼。那日他去听陆寒讲学,正好遇到陆寒在讲论语里的一章。他驻足听了一小会,便听出陆寒讲学的确有些独到之处一方面觉得欣慰,自己没给儿子找错老师。另一方面,总有点不是滋味哼哼哼。没几日,当朱毓昇第二次来听陆寒讲学的时候,任谁都知道朱毓昇不是随随便便过来的了。这一回,朱毓昇在考察了太子的功课以后,还询问了陆寒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太子的教导的。陆寒如实将自己与其他几位先生制定的教学计划简略说了一遍。朱毓昇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却问陆寒:“陆卿认为这样就够了吗”实际上,这样问是有些刁难的意思在里头的。朱毓昇心想,我倒想看看你这才子肚子里还有什么才教一个几岁孩儿读书,在识字学书以外,还能怎么教他以为陆寒会说些讲学上的事情,比如再给太子看些公羊、谷羊之类的增加点学习量。没想到陆寒却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微臣以为,太子殿下在读书之余,可以再锻炼锻炼身体。”啥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被陆寒这句话弄得有些发愣。陆寒继续说:“古时进学,要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可如今的读书人,却都只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将骑射抛之脑后了。微臣认为,太子殿下虽然年幼,亦可以在宫里由内侍教教五禽戏之类,强健筋骨。”朱毓昇不得不承认,陆寒这么一说是有些道理。大明的读书人都偏弱,贵族子弟更是娇养,少有人去学这些“野蛮”的东西。不过朱毓昇自己就是个例外,他和萧卓打小就在安王府里跟着护院们摔打学武。“陆卿的孩子,也是这般教导的么”朱毓昇突然问。问这句话的时候,朱毓昇脑中浮现出芳菲那几个小子的模样来。好像,是比其他的孩子更壮实些正文第三百三十三章:夭折第三百三十三章:夭折在这种大半个城市停电的末世里,我妈妈家居然在停电范围之外于是今天不用断更了,明天也不用补更了,赞美满天神佛朱毓昇近来再次考虑到了太子伴读的问题。那年在定远侯丁易的汤山别院见过柳儿以后,他就有心想让柳儿入宫陪伴太子读书。汤山别院第一次见到柳儿的时候,他已经感觉到柳儿这孩子的确比同龄的幼童更加聪慧。不说别的,就冲着在自己面前能够不露怯这一点,便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