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将这夫妇二人吓了一头,只见三姐头上光光,不戴簪钗,身上素素,不见文绣,齐道:“你这是怎地了”三姐当地一跪,落泪道:“爹娘容禀,前听娘说那燕王家事,那家实非良配。”原侯道:“你又知道了你懂个甚长辈肚里自有一本账。”三姐道:“不过是连横合纵罢了。爹与慈宫可曾想过,他家与方家定亲许久,只差走礼,如今为着储位便能抛弃,是何等薄情寡义之人婚姻本为结两姓之好,他结而复叛,何等无信既是无信之人,如何得敢以身家性命相托得登大位时,他再要寻那微时剑、思那旧时衣、爱那糟糠妻,我却往何处去哭来他那时大权在握,还不是想做甚便做甚人只好说他念惜旧情,是个好人,谁个想我处境爹此议,实是为人作嫁”一番话直说得原侯羞怒不已,拍桌儿道:“胡言乱语且看当今官家如何还不是听着慈宫的先时淑妃身上吃了亏,如今长辈为你筹划,休要不识好歹,方家都答应了,你为他们操的甚心来家里养你这十几年,就是要图你个忤逆么”说得三姐一道流泪一道伤心,叩首道:“难道我是为了自个儿前有汉宣后有光武,你帮了他,他坑了你。”原侯怒道:“他敢此事你休管,安心待嫁就是,”缓了口气道,“慈宫必会要他盟誓的,他不敢违。霍氏之废乃因霍显毒害元后,郭氏之废也是真定王谋反,我家又不要谋逆,哪会遭祸”三姐说了这许多,她父亲一句也不曾听进去,不由失望已极,又叩首道:“爹既心意已决,便请放女儿出家,为祈家宅平安。”原侯气不得,转脸对夫人道:“你教的好女儿你与她说”拂袖而去,往个新宠的美婢那处解闷去了。原侯夫人年轻时也是一张利口,却说不动这闺女,气极只得将她关在房里,不许她出门儿。三姐只在房里呆坐叹气,又要绝食明志,一连着五、六日,饿得起身的力气都没了。原侯见她这般,实是瞒不下去,只得回复皇太后,如此这般一说。皇太后命三姐入宫来面陈,三姐就着小菜喝两碗米汤,慢回过神来,又含两片参片,到了慈寿殿,才能对答。皇太后道:“事到临头,我如何能退得先前为着立后的事儿,为避嫌疑,家里原在外任、或是领兵的都叫召回了。再不挣扎,只好与这京中诸侯一般,泯然众人矣,不出三代,你家中这许多人口,一分家,还剩甚家业”三姐道:“总是舍不得这权势,家里荣华富贵也够了,家里本是随太祖打江山的,当靠着男儿争气,纵一时低落,只要人口气性尚在,刻苦上进,何愁家业不兴如何反要靠女儿”她家男丁并非一个不落全召回京,她的亲哥便在外头做个偏将,她叔父比她哥哥还要强些儿,已领一军。皇后那头的陈奇原先也有些个“军功”自领一军,只是前些时候事发叫罢了。只恨勋贵人家子弟读书考试的甚少,家中没甚读书人。皇太后叫她噎着了,怒道:“你不愿,自有人愿家业不兴,你倒能嫁得好人你自幼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住的高楼广厦,用的诸般器具,赏的名人字画,哪样不是荣华富贵来百般娇养,倒学会教训长辈了惯的你男人争气男人有男人的争气法,女人有女人的争气法总不成你只消百般享用,一点事也不消做罢你便是这般回报父母的”说得三姐又糊涂了,眼神迷惘一瞬,复叩首道:“便叫我死,也不皱一下眉头儿,何况嫁人只这个人,嫁不得。”皇太后疑道:“你看上别个人了”三姐既羞且愤:“并无若有私心,管叫我天打雷霹。”皇太后缓声道:“你小孩子家,读几天书,便道能指点江山了。肯看长远是好事儿,只休看岔了。他便是个刘秀,郭圣通肯送他一包末药,也不致为人作嫁,顶多两败俱伤。没脑子、心不狠的人,有好姻缘她也能糟踏了,日子,总是人过的,是好是坏,端看你的本事。先帝昔年宠过多少美人,眼下这些人何在”三姐不语,皇太后又道:“甚叫男人争气你道恁般容易你大哥,是不是争气他能出头,是因他是原侯嫡长之子,是我侄孙,否则天下勋贵子弟这许多,怎地就轮到点选了他了你道这街上闲逛吃酒的人里,就没人比他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听着不坏你知天下多少田舍郎登天子堂者又有几个多的是连笔纸都买不起的这等还要读书遇着灾年,自卖自身做奴婢,只为求一口饭吃的都有”三姐道:“外头哪有这般险恶呢咱家纵一时,熬过这一阵儿便好。”皇太后道:“怎生熬你娘那套首饰,你知道要多少钱她能忍着秃了头不戴成体统么那田庄商铺,你没了权势,还能与现在这般拿这许多租子做梦不几日就得成了别人家的了。你道今日不争,明日还能这般消闲你奉承过人没有除开这里,你往哪处去,人都敬着你,你道是为甚真个因你人品贵重”三姐叫皇太后说傻了,竟觉这皇太后说的,也是这个理儿。皇太后赏她首饰、绸缎,叫人送她回家,安心备嫁,又与燕王家将事办起。前头与方家只是商议,因日子不对,总凑不上,尚未曾放定,燕王家一应器物却是齐全的。卜测了吉日,却因靠近的这个日子离三王丧期太近,燕王家又是宗室近枝,不好太过匆忙,恐惹物议,只得择了另一个日子,又与三姐八字不合,一来二往,再定的日子却已是年底腊月了。燕王家七哥与原侯家三姐定亲,事未定,亲中宗室暗骂燕王家奸狡却又无计可施,谁叫人家捷足选登了呢且燕王家七哥生得也好,真个温文尔雅,平易谦和,真个要拿自家孩子与他比,倒好有一大半儿比不过他。一时间京中风声,好似他真个要做太子了一般。然则彼时三王初丧,这七哥连族兄弟的孝期都还未过,并不敢张扬,恐御史参他“不哀戚”,因小失大,只多与原侯家来往。这般做派,却又叫宗室再骂无耻。虽不敢带出来、亦不敢说出来,心中难免不快。吴王常于家中大骂:“慈宫竟是要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中么好将人做猴儿耍哩不如将三省六部的官员悉赶回家,将三公九卿全罢了官儿将天下宗室全坑杀了,好叫慈宫做天子,陈家据朝廷”被王妃捂住了口:“你作死也不看时候儿”吴王实是气愤,他与官家血脉亲近,自认比燕王有能耐,儿子都比燕王生得多,孙子更多,便是闭着眼睛往下点,也该是他家中比燕王家更容易中。哪料这混蛋嫂子横生枝节,竟弄了这一出儿。吴王要不生气,便不是吴王了。越王家里恐也如此,越王已薨,老王妃尚在,也是脸不是脸,直接靠了病,正旦都不曾进宫。众宗室原是希冀着自家能出一天子,纵是出续,也好添些光彩、得些实惠,哪知孩子还未送到官家面前,便说已叫燕王家七哥比下去了,只因七哥背信弃义,抛了原定的方家姐儿,抱上了陈家大腿,要做原侯女婿。此事好有一比,便譬如这科考,是个读书人做梦都想着自家能高中,凡有试,多半要下场试上一试。有些个人是情知学得不好、书温得不熟,也不免抱着侥幸,常想“若万一中了呢”。似这等人,考完了,说不中,也止垂头丧气一回,收拾书本,来年再中。若是还未考时,有人说“今科某某必中,原是考官许了,”那他心中便会不平,纵是考完发榜了,出了这等事,也要不平。好似只要公平考试,他便能中,这作弊的抢了他的饭碗一般。如今宗室中便是有这么个想法儿的居多。却不敢与慈宫闹,实是慈宫积威数十年,近来虽不见她再多施辣手,不知怎地,众人心中还是有些儿顾忌。纵如此,背地里也没少有人嘀咕。那是整个天下啊家中子弟但有一个侥幸中了,提携着全家不用为钱财发愁了,闺女也不用嫁商人了,多好市井之中嘴巴更毒,不知怎地、也不知自何处便说出许多歌谣来,传得最广的还要数:“天子不决事,陈氏决天子。”不消数日,便传得人尽皆知。往常这等市井中言,官家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此番却不同,几乎是一听到消息,便有重臣求见。往常最好碎嘴的是御史,他们的消息简直比家中厨下常往外买菜的二大妈还要灵通,有事无事便要往四下探听消息,旁人不知的事他们先知、旁人未觉的事他们先觉。这一回,竟是宰相比御史还要碎嘴,靳敏得了消息便来报了官家。七哥事一出,靳敏心便不安,这七哥行事好没计较悔婚便是背信弃义,人品不好,与陈氏合作,与虎谋皮,是为不智。且,若存着利用陈氏而后有所图谋的心思,便是城府极深。做臣子的,愿意辅佐一个雄材大略的君主,却不能伺候一个满腹阴谋的主子。靳敏手中捏着一把汗,暗道总是赌一把,赢了,不特有了好声望,纵陈氏伏法,他也不消受牵连,输了,不过是将原本不该得的再退回去,以往阿附外戚之名也可洗刷了。思及此,心志愈坚。不料官家开口,却不是说此事,只问靳敏先时议的继嗣之人,可有结果。靳敏道:“前与宗正等翻检籍簿,正在梳理。”官家便召诸相议事,梁宿等赶来时见靳敏已到,眼中不由疑惑。靳敏微一点头,待诸人见礼毕,方轻声慢语将自己方才所报之事并官家欲问之事说了。梁宿道:“未知官家如何决断”问完,不见官家回答,却是一殿寂静,梁宿正待再问时,耳边传来一阵咯咯之声,不由背上一紧,细辨时,却是官家在磨牙。只听官家问:“吾家可有心志坚定的好儿郎”梁宿听官家这般发问,便似身上压着的大山叫人搬走了一般,道:“正在细辨。必叫官家满意才好。正旦将近,官家或可趁正旦之时,宣他们入宫饮宴,也要亲自考较查看。”他也不敢将话说得太死,恐眼下说了,消息传出去,慈宫又有要生事,若官家顶不住慈宫,先时的力气便都白费了。官家一点头,梁宿又道:“臣观官家面有忧郁之色,有事郁结于心便不好,不妨往道观里品品茶,往大相国寺里参参禅。”官家连死四个儿子,左右都与陈氏有莫大关系,尤其赵王,显是“官逼民反”,这等血性,官家尤其痛心。若与慈宫争执时,他又有些儿茫然,似空有一身力气,不知往何处使来他实不惯与慈宫相悖,不知如何与之争执。纵有心,眼下却不甚得其法。既然朝臣与慈宫有隙,则朝臣说甚,他便做甚好了。且他心中确实不安,人便如此,每逢此时便要求助神佛。管你是登基还是造反,管你是娶妻还是入葬,卜上一卦,心中也好安宁些儿。也就生孩子不好预先定了时辰,然若这孩子生得日子不对、时辰不好,日后也要叫人指指点点。官家心意既决,外头道家顶有名的道长便是这清静了。却不是官家往外去,而是宣清静入宫来,入得宫里,茶也是宫中的贡茶。沏好了,薄胎瓷盏儿奉上,两人静坐不语。许久官家方道:“我心中有一事不决。”清静笑道:“官家果不决事”听得官家耳朵一跳。清静复作高士状,他留三绺须,真个有些儿神仙模样:“有人欲为官家决哩,前几日,好有人拿两副八字与贫道,叫算来。”官家道:“卿试言之。”清静将这两个八字拆解了,道:“虽是原侯拿来,贫道也不好不说实话,这八字委实不够厚重,承不得大福气。”官家亲拿笔记这两个八字记下了,暗道,这两个必要黜了定下决心来,心中生出一种报复的快意来。待清静也和颜悦色了起来,问起清静平日爱做甚事。清静答曰:“平日做功课、讲经,得闲时也与寄居相国寺的不悟和尚辩难。”官家便对不悟生出好奇来:“其人如何”清静笑道:“官家面前,不好妄言,官家何如亲试他一试”不悟相貌清癯,静雅入骨,来与官家打一问讯。官家问其修行,不悟便与官家讲那佛经变文,说的是“割肉喂鹰”与“舍身饲虎”。官家便叹:“怪道修行难,如何下得去手来”不悟笑道:“吾以陛下行此道极易。”官家讶然:“怎生说”我自家做不做得到,自家难道还不晓得不悟道:“陛下丧父丧母、丧妻丧子,若要舍身饲虎,也不过是再进一步。九十九步都走了,这最后一步却是真个容易。只是历年葬身虎口的人也不少,却是未曾听说还有哪一个也成了佛的。”说得官家面色铁青,不悟犹一脸安适。展眼年关便至,燕王家往原侯家放定,京城人围观了好一番热闹,然吴王夫妇并不曾去,有些个宗室也不曾去,却也有些想趁热灶的跑来奉承。一时看去,也是热闹非凡。宫中年宴,也行将开始。凡要往宫里去的宗室,大半是没精打采,预备给官家、给慈宫一张木头脸儿。也就颇开心的,譬如九哥,然则他天生一张冷脸,也不大看得出来。拜见之时,是特意安排了这些个宗室家待过继的孩子出来,一字儿排开,依着齿序,却是自左而右,燕王家七哥不偏不倚,恰在正中。官家问了他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