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梦幻如真物语> 分节阅读 2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5(1 / 1)

信画像虽然是男性像,但那是江户时代以后的绘画。而且原本没有胡子,胡子是以后加上去的。上杉谦信生前另有木盃画,要知道,杯和盃都是隐指女性的物品。在那个大男子主义的社会里,如果你敢在那些东西上给男人作画,保证你完成以后立即身首异处。那么,看完上述文章,有人可能会问了,上杉谦信如果是一个女人,为何要隐藏自己的姓别,加入到男性大名们争权夺利的漩涡中来呢这一切,都是由于时代和身处的国度而被迫的。那不是一个尊重女性的时代和国家。特别是在上杉家的情况,在上杉武家诸法度中有明确训示:家督必须为男。然而悲哀的是,到了上杉谦信这一代,因为男丁单薄而上杉家血脉将要断绝。为了上杉家的延续,身为女性的上杉谦信只好咬紧牙关,女扮男装成为战国中唯一一位仁君。也许你会发现,上杉谦信的仁,经常只是妇人之仁,是当世男人所不能理解的仁。不过也因为这样,她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比男人更加抢眼的圣战士吧上杉谦信的故事,有待男人们慢慢去思考第三篇:长篠之谜第三篇:长篠之谜本书中的长篠之战,与正史所述并不相同。正史中的长篠之战,是织田军三万五千与武田军一万五千之间的较量。被吹成神一样的织田信长再一次亲领大军,战争的结果,也是织田单方面压倒性的胜利。此后,以卵击石的武田胜赖成为了史上的一大笑料然而对于以上的叙述,难道没有人心存疑惑吗武田信玄的后继者,真的就如此猪头事实上,日本本国的学者们,对于以上史料提出了如下列数点的质疑:疑点之一:兵力问题。两军方面,织田出兵数量三万五千,武田却只有一万五千。织田方面毫无疑问是总动员了,一万五千的武田军却不是其真正实力。如果是决定家族命运的决战,武田胜赖为何不倾尽全力正史对此的解释是:対上杉に戦力を割かれたため、国人の経済状況の悪化による軍役拒否、長篠城攻城及び徳川単独との決戦まり織田との合戦は考慮していないのため等の理由。也就是说,武田家不仅是内忧外患,他们这次出征更是只为攻击德川,根本没有与织田决战的打算。这样的解释非但不清楚,疑问可就更多了。既然是来与德川单独作战的,那么织田军三万五千到达之后,武田军大可不必前来设乐原决战,或引兵退却、或继续强攻长篠城都可以嘛徳川との単独の決戦を理由とした場合、信長が出陣した時点で既に退却か長篠城強襲かを決定する必要がある。如果他们继续强攻长篠城,在设乐原上竖呀竖呀竖桩桩的织田信长不就进退两难了吗疑点之二:铁炮问题甲。我们所知的长篠之战,织田军三千铁炮连射之下,一万余武田骑兵几乎全灭、将领们大多阵亡大金をかって3,000挺の鉄砲を用意して,この鉄砲隊を3隊に分け,3隊を順番に切れ目なく撃たせた。到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三千支铁炮有这么大威力号称战国第一的武田骑兵这么废材那些个所谓名将,非得一个跟着一个阵亡了才舒坦武田军要是不这么傻,受到挫折后立即改变战略,布阵毫无机动性可言的织田军如何应付疑点之三:地形问题。设乐原的战场,以正史的说法是峡谷地形,因此织田军集结铁炮才能固守成功。但实际去当地考察一下,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不怀疑,象信长公记作者太田牛一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上战场。再者说了,说算是峡谷间的正面决战,武田军也如期败北好了。武田骑兵大可利用自己的机动性撤退呀,一万二千这样巨大的阵亡数字,怎么可能会出现的呢疑点之四:铁炮问题乙。织田军号称集合铁炮三千,可是这其中却有一个根本无解的问题:当时的织田军中,并没有这么多会用铁炮的士兵。铁炮是可以买到,然而铁炮兵的训练却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优秀的铁炮将领。所以有人就质问了,武田骑兵是常年训练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织田的铁炮队却是临时集结的乌合之众。这样的铁炮队能完成三段式无间断的急速连射更不要说,顷刻间将精悍的武田骑兵打得落花流水了疑点之五:铁炮将领。上面说了,训练铁炮需要优秀的将领。然而织田军中铁炮将领并不多,那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长篠之战的铁炮指挥官,正史记载的只有以下五人:佐佐成政、前田利家、野野村正成、福富秀胜、塙直政。这件事情就非常奇怪了,当时最有名的铁炮将领明智光秀不在其中。还有,织田信长这支史上最强的铁炮部队在欧洲也没有组建成功三千人以上洋枪队的先例,竟然只在长篠之战中有过记载。之前在哪里之后哪去了这样一支部队,它真的存在过吗综合各种疑点,这几年中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观点:长篠之战,织田信长其实并未参加。武田军之所以会在设乐原决战,因为他们的敌人不是三万织田军,而是更加弱小的德川和明智的联军。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如果敌人是三万织田军的话,武田胜赖应该召唤高坂昌信的援军参战高坂昌信有一万多援军,大战结束后才与武田胜赖会合,全力和织田军决战才是。另一个可靠的事实,留于后世的明智光秀军法,说明了当时明智军的实战配置:一千石取りで軍役32人、そのうち鉄砲5挺を用意するべき旨定めている。每一千石出动军人32人,32人中铁炮兵定员5人。这样计算下来,当时明智军中能够使用铁炮的士兵要比织田其它军团多得多。只要织田信长收集到足够多的铁炮,交由光秀使用后三千人的铁炮队,的确是有可能组建完成的。而我们再观战况:长篠之战的实际情况,武田军的布阵是翼包围阵势。如果对手是三万五千织田军,人数处于劣势的武田军绝对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完成这种翼包围。因此,以劣势兵力去包围强势的武田胜赖,当然要成为后世笑料了可是请想一想,武田胜赖是第一天打仗的新手吗不是的。武田胜赖的作战成绩,似乎在此之前还超过织田信长而且没有金崎逃跑的历史污点。他使用翼包围阵势,这几乎就能够断定对手不是织田,而是一个比自己弱小许多的对手。那么他的对手到底是谁是光秀吗似乎只有这个解释。我们都知道,明智光秀这个名字过不了多少年,就有人想让他尽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后言:忘记明智光秀这个名字,把光秀当作是一个简单的主人公,也许大家会更加公平的去看待历史在这段时间,有人不断给本书作者提意见,认为作者将光秀这个人的信息扩大化了。作者在此特别声明,并不是有意将其扩大本意还想压缩一些以免追星族们反感,只是想还历史以本来颜色。至于光秀这个人是怎样的人,在此我也不多谈论。我只想告诉大家,本书的目的不是想让看似伟大的人物变成木桩,而是想让人们的视线从看似伟大的人物身上跳出来。当我们知道胜利者原本并不伟大,而一些失败者却实际是非常杰出的人物光秀不包括在内,我们也许会因为惊叹而深刻体会到,历史学这门学问的虚伪性。最后,我还想附带告诉大家一件事情。人们通常认为长篠之战,武田胜赖是一个大输家。可是本书作者却认为,武田胜赖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胜利。这个看法的理由,是武田胜赖在退兵以后,并没有对临阵脱逃的穴山信君等将领进行处罚。相反,他在与高坂昌信会合时说道:“为了新的家臣团编制,昨天的露水应该在天明之时消失”武田胜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想必看完本书的终结之序曲,长篠篇,大家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武田胜赖是一位可悲的人物。但他的可悲绝不是因为才能有限,而是因为出生位置错误呀第四篇:德川家康二人说第四篇:德川家康二人说1902年4月,民友社出版了一本神秘的书,叫做史疑德川家康事迹。虽然书本身引起了巨大反响,但只发行了500本,以后也没有再版。什么原因呢不妨试想一下,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出版一本史疑毛泽东但日本人在怀疑历史上比我们强,必须承认。没有怀疑就没有事实,中国人不喜欢怀疑历史,也是不敢怀疑历史。尽管我们口称是唯物主义者,但我们心里知道,象本书作者这样喜欢指戳历史的人,他写的书一定不会好卖这家伙扯到哪去了。好了,不抱怨了。本书目的不是赚稿费不是赚点击,所以让我们爽快地,将历史上一切虚伪砸得稀杷烂。回来继续说这本史疑德川家康事迹,这样的书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毕竟是有人有勇气写了。写这本书的人甚至不是考古学家、历史学者,他是东海地方的一名官吏,叫做村冈素一郎。东海是德川氏的发家地,当村冈前往那里赴任的时候,一些奇怪的事情引起了他的兴趣。首先那是德川家康的性格。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很多事情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突然一下子改变很难,没有巨大变故,性格突变的几率和基因突变一样渺茫。然而事情的疑点,就在这里。德川家康的性格,前后矛盾之处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织田信长时期的德川家康性格懦弱,是那种杀了自己妻子也不吭声,还要在旁边陪笑脸的无能之辈。织田信长对他的评价很低,后来丰臣秀吉更是抱定了有能力的少封地,没能力的多封地的原则。且看石田三成的封地是多少,十几万石。前田利家封了多少加贺百万石。德川家康多少土地二百万石难道丰臣秀吉是大傻瓜他不知道德川家康会对丰臣氏构成威胁村冈的书籍所引发的争论,还不止是德川家康性格的矛盾。他大胆地提出一种假设,德川家康其实在中间某个时候逝世,后来被奉为神君的德川家康并非本人。我们先不谈德川家康到底有几个化身。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对于这样的德川家康是否名君也一直有所争论江户时代的德川家康,和毛泽东一样是神一样没有缺点、超唯物主义的存在。归纳之,大概有三种说法:1:标准的神君、名君说。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其它幕府体系,但它们和江户幕府根本无法较量。德川家康所创立的江户幕府,其法度之健全、支配体系之完整令人惊叹。难以想像,这个五百年前的人头脑中装满了近代出现的依法治国的观念体系。德川家康更将佐渡金山、石见银山等大矿山划为独占管理,什么叫做独占管理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国营模式。搞笑的问一句,德川家康是不是读过资本论评论:将其前半生的平庸形象丢开,后半生的德川家康不算名君的话,世上还有谁能冠上名君的头衔2:臭名昭著的奸君说。本来中国只有奸臣一说,无奈人家德川家康奸得超出了臣的水准。从不懂事的时候开始忍气吞声,经历织田、丰臣两个时代,最后才露出其枭雄本色。连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没能看穿德川家康本性,那可真是奸得有水准,奸到无人能敌了。评论:德川家康的奸君说,其实是一种丑化其形象的学说。提出这种说法的时候,日本正处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夜。为了将其侵略野心正义化,有必要丑化反对朝鲜战争的德川家康,进而美化发动朝鲜战争的丰臣秀吉。试图将东亚整合一体的丰臣秀吉是清君。而拒绝出战,进而导致朝鲜战争失败的德川家康,毫无疑问是奸君。那个时候除了德川家康,平将门和足利尊氏也同样被抹黑了。没办法,本书作者承认,搞臭一些名人确实是很爽的体验这奸君之说,可博一笑吧。3:不能自圆的凡君说。说人家奸君是搞笑了,名君又有点太捧。综合德川家康一生状况来打分,前半生零分,后半生满分,最后分数堪堪及格不是六十分,在日本三十分及格。还有我们都知道,德川家康是一个非常神经质的人。尤其著名的是他咬手指的举动,一旦紧张起来,经常会将自己的手指咬得鲜血直流。这样的德川家康,不要说沉着冷静办大事了,关键时刻要做出一个正常的判断也不可能。武光诚在其庸人家康取得天下之谜中,池宫彰三郎在小说遁者家康中,都这样描述德川家康其人:所谓神君德川家康,不过是个运气极佳的庸材罢了。名君、奸君、凡君。一个人能冠上三顶完全抵触的大帽子吗当然不能。可是历史并非法庭宣判,没有论据不足则必不能成立的说法。这里的规则正相反,一个不可能,要推翻全盘的史实。村冈素一郎的著作一出,历史学者们恍然醒悟。原来一切问题的症结在于:前后不一的德川家康,并不是一个人呀昭和三十年代,南条范夫写了一本愿人坊主家康,随后八切止夫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