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女主三国> 分节阅读 2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27(1 / 1)

还是回到船上睡的觉。次日,留下了十个人守船,其余人等,踏上了归程。又过了一日,到达朝鲜县。见到了邹丹。邹丹等人自刘备出征之后。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请安之后,连忙向刘备询问出征的情况。刘备先没说。先派遣信使,调襄平、新昌、长城关五万士兵至东南,往马山一带聚集。同时调动的,还有中高级地方官吏。然后,刘备才有空,才有心情,跟邹丹谈了一下出海之后的情况。休整一日之后,刘备派阎柔赶到信高湾。信高湾船坞自水军出海之后,仍然在继续造船。又造出了小型战船三十艘。这让阎柔非常满意。阎柔调集了一些士兵,将船坞内比较关键的、难造的器具装到战船上面,并立即让他们,把船开往镇海。新昌驻军最先得到调集的命令,紧接着就是长城关,最后才是襄平。刘备的命令里面要求,接令即行,勿需耽搁。因而这些军队,以及中高级文职官吏就接照接到命令的先后顺序启程了。这个时候田润在干什么呢田润正在为是否曝尸的问题而犹豫。就在田润犹豫的时候,新昌驻军走了,新昌一带的中级文吏也走了。这一带,没有高级文吏。接下来,长城关严纲接到了命令。严纲接到命令之后,对于命令的紧迫性有些奇怪。似乎用不着这样紧张的嘛。严纲在驻守长城关期间,不时派了哨骑,进入关内去探听情况。得到的消息是,整个冀州,都没有军队。距离最近的军队,依然还是刘虞的人马。但刘虞是不可能向外扩张的。因而,长城关一点危险都没有。不过。严纲还是按照命令执行了。这事,与刘备出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这事放在平时,严纲也许就不会立即执行,而是派人向刘备求证。因为刘备出海,大家都心悬刘备的安全。其中也包括了严纲。关心刘备,因而就更会执行刘备的命令,因而就更会往有利于刘备的方向进行设想。严纲知道的是,自己的长城关这边平安无事,于是,严纲就猜想,或许是刘备那边有什么紧急军情。调集令并不是为了避祸,而是为了出征。因而,严纲执行了命令。并且,按照命令所要求的那样,一名士兵都没有留下。事实上,严纲前脚一走,田润后脚就到了。田润北伐之后,返回之时,先往南走,一直走到了燕山脉的长城那儿。接近长城之后,田润并没有长驱直入,而是派哨兵侦察刘备士兵巡逻长城的规律。准备在巡逻的间隙里,通过平冈至白檀这一段长城。哪知。严纲已经把人马全部都撤走了。田润的哨兵侦察了一日,一直没有发现刘备的巡逻队。守备长城,不巡逻的话,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在每个烽火台派驻士兵,以烽火传递信息。于是,田润安排了一个千人队,换上类似于游牧民族的衣服,到长城的附近去跑了一圈。结果,长城上面还是没有动静。既然这样都侦察不到长城上面的动静,田润就让那个千人队扛着云梯上长城了。结果。长城上面真的没人。烽火台里也没有人。最后,田润的北伐军一路急进,入了长城关。而就在田润的北伐军在长城这儿耽误的功夫,襄平方向的刘备军队通过了新昌,转向了东西,奔马山而去。实际上,刘备军队与田润军队的相遇,只相差一线。田润入关之后,在北平那儿,就耽误了几天。在信都,又耽误了几天。接下来上黑山,回平定。再出来平定幽州。等到幽州平定了。几个月都过去了。田润在平定幽州之后,基本上可以说平定了北方。北方剩下的两个因素,一是刘备,一是游牧民族。经过田润的一番扫荡,北方游牧民族元气大伤,几年之内,是很难聚集起武装力量来的了。而刘备,则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士兵的转运。接下来,田润命令田豫为帅,赵云为将,带兵两万,出关征伐辽东、高丽,并注意搜索刘备的踪迹。当田豫率领大军跨出长城关的时候,刘备的军队还没有转运完成,远远没有转运完成。一支岛那边,留了八条船进行捕鱼。这事儿不做是不行的。不做,就会引起鹿本八东的怀疑。你不是要吃饭吗怎么突然不吃了,是不是肚子疼了,是不是心怀鬼胎呀另外的十条小型战船和新造的三十艘小型战船,共四十艘小型战船再加了新大船全力进行士兵和物资的运输。每艘小型战船一次运兵三十人。就三十人,虽然还能装,但由于这是出海,就不敢再装了。四十艘,共运一千二百人;加了新大船装载的三百人,共一千五百人。也就是说,运送一千五百人到长奇。往返需要四天。四十天也不过只能运送一万五千人。刘备的人马共有七万,这样的运送速度,要半年以上才能运完。一开始的时候,也就只能是这种速度。但是,当船坞的器具运上长奇岛之后,很快,就又建了一座船坞出来。船坞建成之后,有的是劳动力,众人一齐赶工,十天造船二十艘。每趟就可以多运六百人了。再过十天,又造船二十艘,继续提高运送的能力。到后来,这种小型战船达到了两百多艘。一趟就能运兵七八千人了。但是,如果田豫率兵出关之后,往马山而来的话,刘备的士兵仍然会有两万多人没有来得及运走。千万不要说双方都是两万人这样的话。撇开田润不谈,实际上也必须撇开。田润马上就要临产了,根本就没有出来。仅仅比士兵的话,战斗力相关是比较悬殊的。田润这边本来就有高顺负责练兵,又有田润的现代思想,然后还经过了一次大裁军。所有的士兵,都是精锐。而刘备这边的士兵,就有强征而来的。兵不说,说将的话,刘备这边有阎柔,这倒是个优势。不过,田豫的计谋一点不会弱于阎柔这样的土军师。这就算打平好了。田豫的武艺,阎柔肯定是敌不过的。严纲、公孙续倒是可以跟田豫斗上一斗。但是,可别忘了,田润这边还有个超级无敌大帅哥赵某人呢。因而,如果田豫出关之后,拐往马山,刘备必败。并且长奇岛的秘密也会败露。田豫和赵去很可能一路打到一支岛,顺便把冈崎家族、歌田良家族、津泽宫家族、池带家族一锅端了。但是,田豫没有拐往马山。这是因为,田豫有田润的命令。当萌生怀才不遇情绪的时候,另外有一种说法,就叫做生不逢时。现代人这么喜欢看穿越小说,说明感觉生不逢时的人肯定很多。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肯定会占一些便宜。但是,有些便宜,是没有意思的,是胜之不武的。就比如说,唐诗宋词。三国这时候根本就没有唐诗宋词。如果现代人跑过去,冒几句唐诗宋词出来,那肯定是很惊艳的了。不过,那有什么意思呢那根本就不是自己的本事嘛。田润就记得一些唐诗宋词,但是她一直都没有拿出来说过。除了唐诗宋词之外,现代人还真的拿不出什么值得炫耀的好东西来了。通俗歌曲就别提了。通俗歌曲在现代,就有人听不惯;在古代,说不定还会因为歌词的不雅被抓起来呢。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说是一个厨艺很好的人到三国做麻婆豆腐。其实这道菜我也会做,但我没敢让田润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三国这个时候还没有辣椒。要说一点便宜都不占,那当然不会。关键得看怎样占。总之,我的感觉是,现代思想,拿到古代有些时候能占一些便宜,就比如田兰练出来的士兵。而现代的东西直接拿到古代,多半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田润对田豫下达的命令,其实就是直接拿了现代的东西。拿了什么东西呢那就是地图。对于现代人来讲,东北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东三省。东三省是哪三省呢辽宁、吉林、黑龙江。东三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同时还是重要产粮区。有首歌不是这样唱的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田润并没有到过东北,其实田润对东北根本就不熟悉。不过,田润知道,东北那疙瘩,汉人挺多,人口稠密。跟西北是完全不同的。而朝鲜和韩国就不同了。别看某国说这是他们发明的、那是他们发明的,实际上,在远古的时候,人烟是极为稀少的。而且语言还不怎么通。因而,那就属于蛮荒之地吧。于是,田润向田豫交待了,出关之后往北走,一直走到黑龙江为止。这里说的黑龙江,是一条河的名称,不是省了。因此,田豫得令,出关即向北行。第二卷 第286章 骚扰战斗第286章 骚扰战斗田润给田豫的命令里面出现了问题。因而就给了刘备以喘息之机。等到田豫自黑龙江转回,向到高骊、朝鲜等地的时候,刘备已经完全撤离了。这个时代,百姓是没有什么全局观念的。问百姓,百姓能够回答的是,先前有些士兵,后来那些兵走了。往哪儿走了,百姓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田润当然是知道朝鲜和韩国的,而且还知道有日本。不过,田润认为刘备往这个方向走的可能性不大。刘备所在的地方,应该是相对繁华一点的地方才是。而田润认为,东三省比较繁华,所以,就让田豫先走黑龙江。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东三省根本就不发达。人口就集中在辽宁一带。也就是三国的辽东。高骊、朝鲜这边是没有多少人的。而日本那边,就拿冈崎家族来说,总兵力才五千,可想而知百姓也必然不可能多了。这算是拿现代地图直接到古代而没有占到便宜的一个事例吧。接下来,田润当然猜到刘备到日本那边去了。但是,另外有个原因,让田润突然停止了征伐。那就是。田润生产了。所有的人都希望生个儿子而不是女儿,尤其是做君主的更是如此。田润如愿以偿,生了个大胖小子。也可以算是天遂人愿了。有了这个大胖小子,在众人的眼里,田润打下来的江山,就算是后继有人了。叫个什么名字好呢通常会想到这样的问题。而实际上,田润的官吏首先提出的,是姓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姓田还是姓王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通常子女都是跟随父姓的。随母姓的也有,但是极少。到现代,随母姓的事情还写进了法律里面,但是依然不多。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都还比较保守。并不是田润的官吏思想有多开放,而是因为田润自身是君主所造成的。田润姓田,看看田润这边,一个田兰,闹出那么大的事情;还有一个田豫,当了那么大的官。这些都是姓田的人家光大门楣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山的继承者应该姓田才是。官吏们就姓田姓王的事情议而不决,而田润自己却不知道。过了几天,田润提出,给孩子取名字。让那些文官提供一些名字来候选。这个时候,人们才发觉,田润自己想的,是让孩子姓王。既然田润认为孩子应该姓王,那下面的人还是不要多事的好。辛毗提了个名字,叫做“国”。田润一听就笑了。王国。那岂不是亡国嘛。由此,田润还联想到上一世认识的一个熟人,那个人的名字叫做王国忠。当时也没觉得那名字有什么不对。这时想来,亡国了还忠什么呢,是不是有点好笑了田润想了一下,历史上似乎并没有姓王的皇帝,当然,也没有姓田的皇帝。既然没有,取什么江山社稷的就没有必要了。最后,田润采纳了杜畿提供的名字,将儿子取名为王业。单名,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年代统统都是单名。然后成年之后,再取个字。田润有条件,也可以提前给孩子取字。但田润自己又不是很在乎那个字。田润自己,原来就叫田润。现在的字叫泽坤,那都是被迫取的。田润生产,消息传开,领地内的地方官吏陆续赶来祝贺。基本上来的都是文官。武官是不能擅离职守的。可以仗着关系铁,而敢于行动的,就张飞一人了。张飞倒还真的来了。田润非常高兴。一点都没有说张飞擅离岗位的事情。领地之外,就来了一处。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消息传到领地之外的时候。孩子都满月了。来了一处贺使,是袁术派来的。袁术还欠田润万石粮食没有归还呢。而且陈留的士兵又增加了。袁术不得不来。其它的人,陶谦得到消息之后,没有理会。陶谦是因为顾忌田兰。不知道向田润祝贺,田兰会不会责怪。于是就装着不知。刘表则是与田润不熟。刘表并没有参加过讨伐董卓的战役。刘表的领地,还没有直接与田润的领地接壤。实际上,是接壤了的。蔡琰就曾经从弘农南下荆州。不过,那种山区,在刘表的眼里,是走不通的。田润是通知不到田兰的。倒是通知了洛阳。意思就是通知蔡琰。结果蔡琰的家里只有蔡邕。蔡邕年纪较大,闻听此事,还是亲自动身,走了一趟。经过车马劳顿,半个多月之后,蔡邕到了平定。抱着了那个胖小子。蔡琰是联系不上的。蔡琰那一走,快一年了。中途就回来过一次。蔡邕只知道蔡琰到荆州去了,多的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