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女主三国> 分节阅读 2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9(1 / 1)

人性。而那些没有人性的人,和嗜血的动物,却能感觉得到远在数里之外的血腥味。鲨鱼正是这样。鲨鱼来了。来了之后,它们发现这里并没有食物。但是却有一些奇怪的东西。哦,这里指的是船,并没有随便把人叫成东西。船体是没有血腥味的,看上去是不能食用的。这个时候,鲨鱼可以离去了。但是,如果鲨鱼能说话的话,它们会说:请给我一个离去的理由先。假如它们感觉到另外一个地方出现了血腥味。它们当然会离去。但可惜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刘备、阎柔没有见过鲨鱼。来自陆军的一些士兵们也没有见过。但来自渔民的士兵大多都见过鲨鱼。见过鲨鱼的士兵,曾经见过的场面,也无非是一两条鲨鱼,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鲨鱼聚在一起。因而一些人大惊失色,还有一些人惊呼出声。没有见过的人立即询问,从别人结结巴巴的陈述中,很快也知道了答案。对于新大船上面的士兵来说,相对安全一些。而小战船上的士兵就有些危险了。常常能够在电影电视上面看见鱼跃水面的画面,画面里的鱼,通常是海豚。实际上鲸鱼、鲨鱼同样也经常跃出水平。哦,鲸鱼不是鱼哈。这个不是我们要说的关键哈。在小河里,有鱼喷水,打落苍蝇,然后吃了。也有鱼直接跃出水面,吃掉空中的东西。鲸鱼、鲨鱼、海豚跃出水面究竟是为了什么,就不好说了。反正眼前的鲨鱼,如果要跃上新大鱼,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它们如果要跃过小战船,就容易得多了。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没有见过鲨鱼的刘备、阎柔是拿不出什么主意来的。三斗是见过鲨鱼的,四名水军将领也见过。三斗把四名水军将领叫到一起,合计了一下,然后以士兵喊话的方式,通知最末尾的士兵发箭,射杀远处后面的鲨鱼。射中后,船队再加速离开。可能有些读者已经发现了,这个时候。至少刘备的水军还没有旗语。发布命令,只能通过喊话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命令是传不了多远的。不过,也有好处。很准确,不会理解错误。再复杂的命令也能够传递。命令的主意来自三斗。四名水军将领见过鲨鱼,但是却只见过一两条鲨鱼。对于鲨鱼群的习性还不知道。三斗实际上也没有见过整群的鲨鱼,但是三斗却听人说过。说是鲨鱼嗜血,不管是不是同类,见血就咬。因而一只鲨鱼是可怕的,而一群鲨鱼就不可怕了。只要能杀伤一条鲨鱼,其它鲨鱼就会扑上去厮咬。在厮咬的过程中,又会有其它的鲨鱼流鱼。最后,鲨鱼就跟鲨鱼打了起来,就不能对外界构成多大的威胁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威胁。鲨鱼在厮咬的时候,跟陆上的动物不同。陆上的动物打架,靠的是闪身腾挪。鲨鱼则靠冲锋。鲨鱼会游开,然后高速冲到。这样的冲击,一般渔船是承受不起的。因此,三斗说的是最末尾的士兵发箭攻击。为的就是使鲨鱼厮咬的战斗圈子离船队远一点。士兵们以接力的方式把命令传达了下去。弓箭是有的。得令之后,最后两条船上的士兵又合计了一下。为什么是两条船呢这是因为十八条小船早就排成了两队。新大船并不是以一条线的方式在牵引,而是两条线。十八条小船都有舵。因而也不会挤在一起。小型战舰比较窄。并排能够坐两名士兵。也就四尺多宽左右。冲击后方远处的鲨鱼,也就是要向后方发箭。因而发箭者最多只能有四人,两人坐着,两人站着。过了一会儿,两条船上的士兵都准备好了。尾巴上的这两条船,相互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近的。因而,可以通过喊话的方式,进行一致的行动。发箭了,由于小型战船高度不够,视线不是很好,多数箭矢都落入大海。不过,八个人不间断地发箭,很快,还是射中了鲨鱼。有了新的血腥源头了,鲨鱼们得到了离开的理由,不再跟着船队游了。射中鲨鱼的消息,都不需要士兵们再次在接力的方式喊话了。三斗直接从海里鲨鱼们的行动就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当即一声令下,把帆升到了最高,加速离开了那个危险的区域。过了一刻钟,三斗命令把帆降下来了一点。这是为了防止桅杆的倒塌。刚松了一口气,三斗忽然又发觉天气出现了异常。立即找到刘备,说:“启禀州牧,大事不妙。恐怕又将会有一场风暴。而且这场风暴,大约会在天黑之后才到。”经过第三日的风暴,刘备感觉到了天地之威。但同时也具备了一点与之抗争的勇气。于是问道:“督邮以为,这场风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三斗道:“上次,风暴在白天;这次在黑夜。视线不好,水中的士兵伤亡可能会加重。上次我军损失了八十多名,这次恐怕会超过一百名。还有。我们现在有航线。继续前进,再有两日,就能到达卑职的故乡大岛。但可惜风暴的中心将会在前方掠过,因而我们需要掉头,向东面方向的大海深处进行回避。风暴之后,我们有可能再次失去方向。”刘备一听,心里就嘀咕上了。此时刘备倒没有为即将有百名士兵的损失而多想,主要是觉得大海中失去方向,太麻烦了。这也不能说刘备薄情。这个时代的将领通常都是这样的。除非是士兵里面有自己熟悉的人,否则他们就只是在意大数目士兵的生死。一百名,小菜一碟。刘备沉吟未决,不过阎柔早就明白,刘备也不可能说出什么来。海上的一切,早已经是三斗做主。接下来,依然得由三斗做主才行。于是阎柔代刘备说道:“哥哥将海上诸事,委托督邮全权负责。就连哥哥和我,也听督邮调遣。督邮就大胆安排吧。”三斗道:“那好。你们二位,还是回舱。哦,我说的是回底舱,不是现在这舱。其它事情,我就去办了。”刘备、阎柔到底舱去了。三斗下令转舵,往东南方的大海深处前进。此时,船队本来就没有处在风暴中心即将经过的路线上。再这么一回避,情况就会好得多。晚饭暂时就不能吃了。做饭的事情,本来算不了什么。船队航行的动力,仅来自新大船的风帆。跟人力关系不大。士兵们能够做饭。但是,做饭之后,就只有新大船上的士兵能够吃饭,而小型战船上面的士兵却吃不到。如果要让小型战船上面的士兵吃饭,就需要停船。而现在却是不能停船的。既然小型战船上面的兄弟不能吃饭,那么,新大船上面的士兵就只好讲义气了。要不吃,大家都不吃。天即将黑的时候。风暴果然来了。还好,由于船队逃离了风暴的中心,情况较好。感觉风也不是很大,浪也不是多高。十八艘小型战船同样是分开了的。这一次,居然一艘都没有倾覆。风暴过后,大船上亮起了灯笼。十八艘小船聚拢过来。一清点,居然没有人员伤亡。为此,刘备非常高兴。大大地褒奖了三斗几句。接下来,才是吃饭。本来,刘备还想犒赏一下士兵。但是,既没有酒也没有肉。由于淡水重要,就没有装酒。又由于肉食不容易保存,活物不方面携带,而没有肉食。因而,犒赏的话,就只好不说了。第五天,看上去天色不错。天亮了,却一时并未启航。这主要是因为,需要刘备定夺航行的方向。吃饭之后,当三斗问到刘备这个问题的时候,刘备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道:“昨日,往东北而行,假如今日,我们同样往东北而行,是不是也能到达督邮的家乡呢”三斗还没有答话,旁边阎柔就说道:“那怎么一样呢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昨晚为避风暴,我们早就离开了航线了。”刘备还不死心,又问:“昨日,我们避风的时候,往东南而行。今日,我们先往西北而行,回到原来的航线,不就行了”三斗道:“说来是行的。实际上是不行的。昨晚,我们到底走了多远,是很难说清的。所以。我们回不到原来的航线。”刘备道:“也是。不过,完全回到航线固然不行,但总之可以相差少一点吧。我们以与昨晚差不多的速度,往西北开差不多的时间。然后就假定回到了航线,再往东北方向去寻找督邮的家乡大岛。希望应该是比较大的吧”阎柔听了,道:“嗯,听上去,蛮有道理的。”三斗也道:“那,卑职就这么办了。”于是,通过初升的朝阳,校对了一下方向,转向西北方向。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差。不是说校对方向的误差。而是说,昨晚,向东南方向逃离风暴中心的时候,那个方向是没有校对的。这时候再怎么校对,都不可能是原来的反方向的。速度也只能是差不多了。因为就算是现代轮船,速度完全一样,也仅仅是轮船相对于大海的速度。大海里面的海水也是流动的。流动的海水叫做洋流。只有完全消除洋流的影响,才能够做到相对于地球的真正一样的速度。航行的时间,肯定更是只能差不多了。其实这个时代也有一些计时的手段,但昨晚在慌忙之中,根本就没有计时。因而,就只有跟着感觉走了。不过,今天也没有计时。感觉对感觉。也许心有灵犀也说不定。然后,一段时间之后,就到达了那个“假定回到了航线”的位置。船队又转向了东北方向。通过这么一分析,就可以发现,希望是相当渺茫的。这里面,阎柔是聪明人,是完全知道这样的道理的。刘备也不笨。尽管办法是刘备自己提出来的,但刘备也还是知道其荒谬性的。只是,刘备必须拿出个主意。这是领导的责任。当领导的,如果都没有了主意,那队伍就不好带了,军心就散了。所以,有没有主意,先拿个主意再说。不过,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是这样: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明明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但希望偏偏就实现了。下午,吃了第二顿饭。饭后再次航行,约半个时辰之后,雀斗上面的士兵突然大叫:“陆地陆地陆地”很快,三斗就从指挥舱窜了上去,问:“陆地在哪里”“在那儿”士兵用手指了又指。但三斗还是没有看出来。三斗记住了士兵指示的方向,然后下去命令转舵。向那个方向前进。过了一会儿,三斗再上雀斗,终于也望见了一片绿色。士兵的喊声,早就惊动了刘备和阎柔。其他很多士兵也听见了。士兵们有的笑了,有的叫了,有的还哭了。刘备和阎柔有风度,有素质,二人仅仅是相对一笑。不久,站在前甲板上面的刘备和阎柔也能望见海岛了。这是真正的了,这是具体的了。水军士兵也看到了。士兵们的情绪更加高涨了起来。而此时,掌帆的士兵又接到三斗的命令,满帆,全速前进。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第277章 沐浴宰羊短短五天,就经历了两次风暴。这让水军士兵们对于脚踏实地的感觉分外怀念。对陆地的渴望使得那十八艘战舰上的士兵们不能满于新大船牵引的速度。纷纷把桨伸了出来,运桨如飞。现在人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直径。会计算的人当然就能够计算出地球的弧度。以两米的高度,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能够看到的海平面距离是九公里。当然,新大船更高,上面第三层雀斗的高度远远不止两米。不过,前面的部分已经越过了。现在,坐在小型战船上的士兵已经能够看见了。而坐在小型战船上面的士兵,距离海面的高度就没有两米了。也就是十几里的水路,而且还不像山路那样十八弯。原本是大船拖着小船走,这会儿又变成小船拖着大船行了。十几里,如果在陆地上行走,也是要半个时辰左右的。在水上,时间就会更长。因此,过了一会儿,小船的速度就不行了。又还原成大船拖小船了。近了,已经能够看得很清楚了。这一片陆地原来是海岛,准确地描述,应该说是个岛屿群。远远望去,似乎各个岛屿的面积都不是很大。在海面上错落地分布着。这个时候的季节是刚过秋收,岛上树木茂盛。处处都是葱绿的颜色。并没有发现房屋等人类居住的痕迹。不过,有胜于无。这么一大片岛屿,多半是有淡水的。而且,这么多的植物,应该能够找到能吃的植物。也许,还有动物也说不定。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最边上的岛屿。小型战船直接就靠了上去。而新大船则造在小型战船的外面。刘备、阎柔等人迫不及待地上了岸。重温那久违了的“地气”。安全第一。在一些建筑工地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口号。除了这样的口号之外,还有质量第一。什么都是第一,就没有第二了。实际上人们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第一。检查安全的人来了就是安全第一,检查质量的人来了就是质量第一。检查的人都走了,也许就是建设速度第一。不过那个“建设速度第一”没有写出来而已。刘备一行人始终是军队。军队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在保护自己和打击敌人当中,两军相遇短兵相接的时候,打击敌人是第一位的。而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