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女主三国> 分节阅读 1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9(1 / 1)

百姓无偿交纳的比例。在粮食总量一定、税率一定的情况下,得到的税粮就是一个确定的数额。因而要使财政宽裕,通常有提高粮食总产量、精兵简政、提高税率三个办法。三个办法中,第一个办法最值得提倡,第三个办法最好不要施行。倘若提高税率,百姓就有可能流失。而百姓的流失又必将使得粮食总产量降低。最终依然得不到更多的粮食。当一个新政权建立的时候,为了获取民心,往往会采取降低税率的方式。比如田润,当初就从青州携带了大批的粮食。在有粮的情况下,田润就非常大方地减了税。但是减税就意味着直接收入的减少;而且降税容易增税难。减税的办法通常也是不施行的。现在,蔡琰实施的税率政策就是不变,按以往比例不变。当然,那个比例是偏高了一些。但蔡琰没有办法。蔡琰没有什么粮食。虽然有钱,但因为交通不便,而不方便从外地大量采购。蔡琰又要征兵,要开疆辟土。因而咬咬牙,就没有去扮什么活菩萨了。吕布是从哪座山翻过来的呢问吕布,吕布已经想不起来了。好在还有一百多名曾经跟随吕布的人,另外还有本地的山民。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之下,三个月之后,终于走通了前往蓝田县的道路。蔡琰并不想要打通这条道路。打通这条道路对于蔡琰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大山的北面,是长安郡,而长安又是京城。通路之后,汉中是不是应该向长安上贡纳税还有。长安派到汉中的官吏是不是要接纳和安排这些,都不是蔡琰所希望的。蔡琰心中想的却是要阻断这条道路。吕布已经过来了,而且吕布是在李傕、郭汜追击的情况下过来的,因而李傕、郭汜就必然知道蓝田县一带有条通往汉中的道路。现在他们也许找不到,但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找到了。在找到了道路之后,蔡琰亲自走了一趟,最后确定在一个叫做骆谷的地方建设关口。关口还是准备建成双关的模样,两面皆可防御。但是,地方倒是选好了,砖石呢汉中地区的县城普遍没有围墙,也就代表着汉中地区的砖窑极少。向百姓打听了一下,就汉中郡郡治所在的南郑城里有两个人会烧砖。然而那两个人却被吕布杀了。于是,就只有两个办法了。一是到外地寻找烧砖之人,二是以巨石代替砖块。到外地,其实上只有一个外地,那就是荆州。此时汉中向北只能通到长安郡,道路是需要阻断的,因而在关口建设完毕之前,最好不要有人走动,以免长安的李傕、郭汜发现。向南,通往益州。但益州却是蔡琰下一步准备染指的地方,近似于敌占区。剩下的就是遥远的荆州了。经过盘算之后,蔡琰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派人到荆州寻找烧砖之人,另一方面派遣石匠到络谷附近寻找采石场。总之,短时间之内,络关是建不起来的了。吕步是个闲不太住的人。蔡琰对他的安排是中军散将。也就是说,平时什么事情都没有,也不带兵,就仅仅是打仗的时候上阵杀敌就行了。至于“温侯”就只是个称呼了,自然享受不了侯爵的待遇。首先是做饭的问题,其次是洗衣裳的问题。由于蔡琰没有给吕布安排亲兵,吕布就得亲自动手,或者让正妻严氏去做。严氏,本来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哪儿做过这些。无奈之下,两口子就跑到蔡琰这边来蹭饭。蔡琰这边十八个亲兵加貂蝉,上面还有蔡琰和黄月英,每次做饭都煮得多,蹭饭比较容易。其实还不止吕布两口子,徐庶也同样在蔡琰这儿蹭饭。主要将领中,伊籍在上庸郡,无法过来蹭饭。能蹭饭而没有蹭饭的,实际上就黄忠父子。吕步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吃饭的,同时也想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便一个劲地鼓动蔡琰打益州。而军队这边呢,秋收之后征兵,只征了三千人。加上原来的四千,共七千人。还得在汉中郡和上庸郡各留一千人。实际能够出动的士兵就只有五千人。经过考虑之后,蔡琰决定以江州为界,把益州分为川东和川西。川东这边,以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为主,打下来的地方比较容易设防。而川西则属于川中方山和成都平原,若非一下子全部拿下,将很难守住。在目前兵力不够的情况下,蔡琰决定先打川东。出征的人选方面,黄忠一定得去。士兵就是黄忠招募和训练的,换别的将领就不方便了。黄忠去了,吕布去不去按道理说,吕布可以不去。但吕布求战心切,一副不安分的模样,又具有两次反判的不光彩历史,留下吕布,还真不能让人放心。因此,蔡琰决定吕布也去。然后就是自己和徐庶谁去的问题了。两个选择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另外有点状况。就是黄月英在秋收之后的五个月时间里,做了一百五十张踏张弩。正做在兴头上,不太想出征。于是,蔡琰就留下了。最后决定,南征军由黄忠挂帅,徐庶任行军教授,吕布任中军散将。克日出发。军队自剑门苦竹隘出发。先到长宁山城,一去,守城的士兵就投降了。就这样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拿下了阆州大获城、巴西、巴川、蓬州运山城、西充、广安大良城、德阳大获城、迫近了合州。由于军队的南下,蔡琰自己也转移到了西充。蔡琰等待着黄忠越过合州、拿下江州的捷报。但是,前方战报显示,军队受阻于合州。于是,蔡琰就准备将沿途的降兵加以整编,然后以援兵的方式派上去。就在这个时候,士兵来报。益州刘焉,以张鲁为督义司马,与以张脩为别部司马,率兵五万,进击汉中。先头部队已离西充不远。张飞率三千骑兵往南边驰出约有十里,感觉差不多了,拆返东面,又走了五里,便停止了前进,派出侦骑打探消息。不久,侦骑返回,说是游牧部落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了,杀声震天,动静不小。辨明了方向,张飞便率兵慢慢掩近。几个侦骑走在最前面,其余人在后面。整支骑兵以一千人为一列,排成三列,横向展开,形成三条近似的直线。距离够了。再走就有可能被发现了。于是,除侦骑外,全体下马休息,坐地,养足精神和体力。敌军营盘里的战斗,刚开始的时候是局限在营盘之内的。打了一阵,就把栅栏都冲开了。冲开之后,战斗就具有了流动的性质。就像春天刚刚化冻的河面一样,放眼皆是人,但里面这股人马杀过去,那股人马杀过来,非常混乱。若不是经常遭遇这种混乱场面的人,落在里面将很难分清敌友,就更不消说组织和调动士兵了。打着打着,有一股人马就朝着张飞所带骑兵的方向冲过来了。侦骑报告之后,张飞立即率兵退开回避。过了一会儿,那股人马又缩回去了,张飞又让士兵回到原位。就这样,挨到了日落。两大部落骑兵的混乱慢慢地消停了下来。张飞知道两大部落的混乱并没有完全结束。仅仅是因为黑夜的来临而暂时终止。但张飞记得,田润说过,行动从劫营开始。于是,丑时刚过,张飞就率队冲出了部落骑兵边上的营盘。黑夜之中,神臂弓是不能使用的。然而田润的骑兵并不仅仅装备了神臂弓。他们的基本武器是长枪。长枪够长,一寸长一寸强,远比部落游骑的弯刀好使。长枪也够便宜,就枪头一点铁,枪杆就是木头。装备也非常容易。此时,部落游骑边上的军营栅栏早已损毁。张飞的三千骑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杀了进去。里面的部落游骑经过长时间的混战,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张飞这一杀入,正如虎如羊群,无人可挡。很快,部落游骑士兵就形成了一股逃跑的人流。张飞率兵趁势掩杀,毙敌甚多。杀了一阵,张飞感觉还不够痛快。便指挥部分骑兵自队中分离,先往前追一截,再把逃跑的队伍截断。把坠后的部落游骑围住,全数绞杀。但这个办法只用了一次。张飞发现多数部落游骑已经跑得很远了,感觉还不如衔尾掩杀。于是,张飞又率队追赶。而这时,双方已经拉开了距离。就战马而言,双方都是差不多的。虽然部落骑兵战了一下午,但他们的战马却并没有跑多少距离。因而一时之间,还追之不上。就这样追了五六十里地之后,东方逐渐发白,部落骑兵有些马力不继的人开始掉队。尽管他们奋力死战,还是很快就被张飞的骑兵杀死。张飞道:“敌军就快不行了,大家加把劲”再追十几里,天已经亮了,部落骑兵更见散乱。由一路,分作了两路。追哪一路呢张飞举目一望,逃遥见一面新月大纛跑上了一座大山丘。张飞大喝了一声,领队冲去。众亲兵前后卫护,三千骑兵紧紧跟随其后。待张飞追上大山丘,向前一望,这一下只吓得魂飞魄散,全身似乎堕入了冰窖。但见南边一队队部落游骑战士整整齐齐地列成方阵,毫无声息。一眼望去,青旗似林,圆盾如云。居然这里还藏着一大股精兵。张飞手脚有些发软,再向北一望,只见一片白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又有几队游骑迅速赶来。当下张飞已无暇思索,急叫:“后队作前队,急退”亲兵传令下去,三千骑兵纷纷拨转马头,一时混乱不堪。这时,一队部落骑兵接近了张飞的马队,纵骑掠过,边跑边向这边放箭。张飞的三千骑兵立即以神臂弓予以还击。神臂弓的主要优势是远。而现在双方距离非常之近,都在射程之内,这个优势就没有了。神臂弓的第二个优势是强,射出的箭矢劲头足,能够贯穿铁甲。也就是说,游牧部落骑兵的铁甲等于虚设。但游牧部落骑兵本来就没有铁甲,有的就只是皮甲。这条优势有也约等于没有。又有一队部落骑兵从另一个方向掠过张飞的马队,发箭往张飞的骑兵射到。这下,游牧部落骑兵人多的优势彰显无遗。箭如飞蝗,躲得了东躲不了西,遮得了上遮不了下。张飞的骑兵接二连三地栽下马去,很快就死了好几百人。张飞眼见势头不妙,西、南、北三面都有敌军,只东面还有些许空隙。当即叫道:“大队向东冲。”并亲自率亲兵断后。游骑箭如骤雨,张飞骑的马已经冲了好几箭了。正焦急时刻,前面忽然跑回来一名自己的骑兵,大叫道:“张将军,不好啦,东面是泥淖。”第二卷 第173章 折戟沉沙第173章 折戟沉沙张飞猛发力,杀了近处的两名追兵。纵马往东跑了一截,一看,自己的人马至少有一千多人已经陷在泥淖之中。在草原大漠之上,有些河流不能入海,便自然汇集成湖泊。水量小的,便逐渐干枯,变成泥淖。风沙一吹,上面会浮着一些软泥。盛夏之际,竟然也是一片绿茵。若非当地土著,决难得知。眼前这一片大泥淖方圆十多里,软泥深达数十丈,多的是泥鳅爬虫之属,却是人兽所不至。部落游骑伏兵于此,本来用于内战,却因张飞贪功杀敌,乘胜猛追,竟自己入了绝地。这时,张飞只见自己的骑兵在游骑的追逼之下,陷入泥淖的越来越多。泥淖边上的人马想要往侧面奔逃,部落游骑却早已掘下深沟,马匹难以跨越。张飞的骑兵三面受迫。自相践踏,不由自主地一个个挤入泥淖之中。沙泥缓缓从脚上升到大腿,升到膝上,再升到腰间。无数骑兵在大泥淖中狂喊乱叫,惨不忍闻。等到沙泥升到口中,喊声停息。但见双手挥舞,过了一会,全身没入泥中。部落游骑一万多名战士左手持盾,右手衣袖高挽,刀光与健肌交相辉映,一声不作,聚集在深沟外监视。两队游骑精兵不住向张飞剩下的千余骑兵猛打猛射。张飞的骑兵越战越少,一炷香功夫,又有几百骑兵被逼入大泥淖中。就在张飞马上就要全军覆没的时刻,两队游骑精兵忽然撤下,一将打马越众而出,想要以其个人的勇武,完成全歼张飞骑兵的最后一击。此举正中张飞下怀。张飞对亲兵交待了几句,约定了突围的时刻。拍马迎上。两马交错,张飞假装后力不继,骑在马上摇摇晃晃,但就是没有倒下。部落骑兵见了,群情激昂,欢声震天。就这么战了八九个回合。然后张飞突然发力,将敌将一矛刺于马下。然后利用部落骑兵一愣神的功夫,杀开一条血路,往外便走。众亲兵及几百个幸存的骑兵早有约定。紧随其后。最后冲出了二十几个亲兵,两百多骑兵。在他们的身后,大泥淖里的骑兵已经陷没泥中,无影无迹。余下来的小部人马也陷没半身,动弹不得,只有挥手叫嚎的份儿。四野充塞着惨厉的呼喊。又过一会,叫声逐渐沉寂,大泥淖把张飞的两千多骑兵吞得干干净净。人马、刀枪、盔甲,竟无半点痕迹。只有十几面旗帜散在泥淖之上。前面说过,大泥淖由水量较少的河流汇集而成。因此,有大泥淖,附近就必然有河流。而现在这个地方,就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曾经也跟老哈河一样,波光粼粼。后来,水量慢慢减少了,但至少还没有完全干涸。它的河床较宽。河床上面架着一座木桥。站在木桥之上往下望,看不见水流。因为这个河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