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女主三国> 分节阅读 1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3(1 / 1)

上这种情况,北方游牧民族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紧退兵,千万不要和汉军纠缠。可是,现在并不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军纠缠的问题,而是汉军打过来了。自己的部落就在这里,自己的牛羊、自己的妻儿老小也在这里,如果不打,还能往哪里退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这些游牧民族闯入汉族的家园;极少的时候才是汉族攻入漠北。游牧民族闯入汉族家园的时候往往是掠夺,而汉族攻入漠北的时候就纯粹是杀人了。因而在游牧民族看来,自己是温柔的,自己是手下留情的,而汉族则是残忍的。他们不愿意思考,正是因为自己对汉族的长期掠夺,才换来了汉族对自己的屠杀。田润中规中矩地让七万步兵列阵,把车辆辎重及俘虏保护在中间。然后,田润派出了骑兵。三万部落骑兵一瞧,与其冲步兵方阵,还不如先干掉这一万骑兵。在这些游牧民族的概念里,汉兵骑兵是最弱的。首先,汉军的战马就不行;其次,汉军的骑术也不行;再次,汉军不懂骑射。而自己这一方,可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既可以在奔驰之中换乘马匹,还可以在途中睡觉。至于骑射,那就更不用提了,就本来就是猎杀野物,糊口的本领。于是,三万部落骑兵拐了个弯,就朝着赵云和李建的骑兵冲了过去。这是田润的强骑兵的第一次作战。前面的侦察等等都只是配合,也可以说是不务正业。侦察敌情,怎么也不需要用到一万人的。强骑兵的装备那么多又那么好,巨大的投入应该有巨大的产出才对。田润怎么说,以前也是搞企业的。这是一场攻击战。由赵云为总指挥,李建为副指挥。远远地,相距约有一里,赵云就让骑兵散开。排成了一个月牙的形状。一万骑兵横向展开,左右延伸,接近十里。两翼略有突前。赵云在中间。李建在右翼的边上。这样的阵形,通常是以众凌寡时候的阵形。它有利于形成对敌军的包围,有利于让少数的敌军同时承受自己左中右三面的攻击。但是,眼前敌军三万,我军却只有一万。部落骑兵看到了赵云骑兵的阵形,很快就排了个锥形的冲锋阵形。锥形阵,能够快速地直取赵云中军。当赵云骑兵的两翼见中军势危,势必回救。那样一来,就必然会自乱阵脚。然后就会演变为一场追击战。第二卷 第154章 强骑出击第154章 强骑出击远远地,田润看到了这一切。这一带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虽然不是绝对的平坦。但地面的起伏并不是很大。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就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田润当然不高,但田润可以做一个高高的架子出来。实际上田润做的架子并不高,与攻城用的井栏相比,大有不如。田润无非就是将一辆马车加长加高加宽了而已。这辆马车不再是两个轮子,而是六个轮子;拉车的马也不是一匹,而是四匹。田润做这样一辆马车,其目的就是为了登高望远的。这当然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指挥战争。现在的将领就跟足球场上的队长一样,与战场、足球场处于同一个平面。将领也在指挥战争,队长也在指挥踢球,但田润总感觉不太方便。田润就想,如果能够像观看足球的观众一样,自上而下地看到战争的进程,那该有多好啊。于是,就诞生了这辆高大的马车。田润的嗓门不大,赵云的嗓门也不够大。只有张飞嗓门够大。王越一般,跟李建差不多。这嗓门,可是关系到军事指挥的。将领有了新的命令,就得让士兵知道。在阵地战的时候,通常都使用金鼓。但是在运动战的时候。金鼓就不大适用了。而且,金鼓所能传递的信息太简单了点。因而,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是嗓门。田润试过用笛子。田润觉得笛子的声音够大,也能够传出很远。笛子所能吹奏的曲目就太多了。只要事先约定好,哪个曲目表示哪个意思就行了。但是,田润遗憾地发现,在人喊马嘶的嘈杂环境里,笛声只能传出半里。超出半里的距离,就听不出吹的是什么曲目了。田润当然知道人民军队用的是小号,也曾让铁匠做过。但由于田润自己就不了解号的构造,直到如今也没有做成。不仅号没有做成,就连唢呐也没有做成。于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战争,其指挥方式依然还是传统的金鼓、旗号和嗓门。尽管指挥命令不能快速有效的传达,但田润认为,登高望远还是有价值的。看到了战场上的情况,就算不能将应变措施传达下去,起码自己知道了,起码自己能够做战后总结。田润看到部落骑兵绕开了自己的步兵,冲向骑兵。这是符合田润的意思的。任何一支军队,都得在战争当中成长。自己的步兵,虽然没有打过什么硬仗。相比之下,骑兵就更是没有打硬仗了。因而,在所遇敌人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先让骑兵成熟起来,绝对是明智的选择。赵云排出的阵式。田润不能理解。看上去,很像前面自己吸引五千游骑时候做的口袋阵。但那时,自己是全军排阵,骑兵只负责封口;八万对五千,围住即杀。此时赵云是一万对三万,肯定就不是口袋阵了。田润看到部落骑兵排列成锥形阵,大为惊讶。在田润所看过的穿越小说中,锥形阵是穿越者作者们描述最广泛的一种阵式。在以往的穿越作品中,无论是赵云的骑兵,还是高顺的陷阵营,只要是进攻,就只有一种阵形,那就是锥形阵。田润从前还以为,或许古代数学不发达,古人不知道几何里面的锥形为何物。现代人一去,随便拿个锥形,就可以见人就扎。当然,田润自己穿越之后,就不那么认为了。古代锥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随便一颗杉树,就是锥形。不过,田润实在还是有些担心。锥形阵既然被那些穿越小说描写得那么厉害。自己的骑兵会不会吃亏当部落骑兵冲到距离赵云的骑兵约五百步的时候,赵云下达了命令,全军出动。田润看见,赵云是用手势下达的命令。田润不怀好意地暗想,这样做是不是为了保护帅歌的嗓子赵云的骑兵全军行动,但是却并没有迎向敌军。而是纷纷掉转马头,向后奔跑。这让田润很是吃惊。不是说赵云浑身是胆么怎么没打就跑了由于赵云的骑兵刚刚起步,速度还不够快。两军很快就拉近了距离。前面圈马转身的时候,敌军就由五百步冲到了四百步。然后转眼又就由四百步冲到了三百步。过了一阵,又由三百步拉近到两百步。接下来,两支骑兵的速度都已达到最快。两军的距离不再缩短了。此时,如果换一个方向来看,赵云的骑兵队形实际上也是一个锥形。只不过就那个锥尖的方向有些不对。部落骑兵此时全军呐喊,气势如虹。原本他们是没有多少底气的。排成锥形阵,也是因为有勇气的人实在是不多。让最不怕死的人冲在锥尖,其他人就有胆气跟上了。哪知道敌军未触及溃。这简直比一触即溃还要不如两军相逢勇者胜哪,这样的简单道理,部落骑兵都知道,汉军哪有不知道的因此,只能证明,眼前的汉军骑兵是真正的胆怯了。追到距离两百步之后,部落骑兵发现再也不能缩短距离了。不过他们一点都没有泄气。他们听说了,这股汉军不久前曾经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快,是马匹的功劳。快,对于汉军来说,只配充当一流的逃兵。汉军的骑术是不行的。只要时间一长,汉军的速度就会慢下来。部落的弓箭射程,与汉军步兵一样,都是一百五十步。骑在马上向前冲锋的时候。借助战马的冲力,可达一百八十步。当然,这是对固定目标而言的。实际上,现在是一追一逃,射程仍为一百五十步。但部落骑兵们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在他们的心里,就认为只差二十步。只要再追上二十步,他们的弓箭就能发威;只要再追上二十步,他们就能够让汉军骑兵知道什么叫做骑射。赵云又动了。赵云摘下了神臂弓,左手将神臂弓举在了头顶。一万骑兵见了,也迅速做了相同的动作。然后,拉弓、拉弓再拉弓,转过身来,射没射之前,部落骑兵看见汉军骑兵能够双手不扶鞍鞯,还没有人摔下马去,就十分的惊讶。自己这些马背上长大的人,虽然可以短时间不扶鞍鞯,时间长了还真不行。冲在前面的部落骑兵们看得清楚,汉军骑兵用的是弓,而不是弩。他们知道汉军有弩,更知道弩的厉害。当然,弩兵是不能骑马的。骑在马上,是无法张弩的。不过。他们还是很小心地注视着汉军的一举一动。他们担心万一汉军骑兵用的是弩。是弓就不怕了。两百步距离,既然我射不到你,你也就射不到我。弓弦响了这弓弦也实在是太响了点。四万匹战马的蹄声居然掩盖不住。紧接着,一万支箭矢迎面而至,以贯穿铁甲的劲力打进了部落骑兵们的胸膛。这一万支箭矢,没有一箭落空。只不过,存在着一名部落骑兵身中数箭的情况。当然,也有一箭射死两人的情况,不过却未能实现完全的冲抵。一轮箭雨过后,部落骑兵当即被射死七千余人。这死掉的七千余人是会掉下战马的。当王越问道,怎样提防敌军马蹄践踏我地蹚枪兵的时候。蔡琰曾说,马是活物,不是车子。看见前面有人,马就会跳过,而不会践踏。只有在密集队形的情况下,后面的马看不清路面的情况,这才有可能踩到我们的士兵。现在的部落骑兵就是密集队形。部落骑兵后面的马,就看不到路面的情况。于是,后面的马匹直接就往七千具尸体踩了过去。当马蹄跃起高于障碍物的时候,马蹄落下,就将障碍物踩于蹄下,这就实现了践踏。但是,当马蹄跃起的高度低于障碍物的时候呢因此,最后的结果是,因为七千具尸体的突然出现,紧随其后的战马被绊倒了。然后,绊倒的战马又成为后面战马的新障碍。超过五千匹战马倒地。倒地的五千匹战马背上的骑兵因为冲撞和践踏而直接死亡的,又超过了两千。赵云又变阵了。射完一轮箭雨之后,不等部落骑兵大量马匹的滚翻告一段落,赵云的骑兵就一分为二。每一匹战马都向前兜了一个小圈子,而整体的队形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只不过左翼的是向右兜圈,右翼的是向左兜圈。兜完圈子之后,队形还是那个队形,但方向却变了。左右两翼,均斜斜向后。然后跑开,一分为二,最终成为两条直线,出现在部落骑兵前进方向的两侧。锥形阵列的部落骑兵,因为前端人仰马翻,后面再一挤,正在往两旁突出。就在这样的时刻,赵云的骑兵突然就从前面跑了回来,射出了第二轮箭雨。第二轮箭雨直接杀伤的部落骑兵在八千以上,数量高于第一轮。只不过间接杀伤就远远低于第一轮箭雨了。这里,没有再次出现人仰马翻的情况。赵云最后变阵,骑兵退后散开,排成了一个巨大的、松散的椭圆形。远远地,围住了剩下的万余部落骑兵。然后停了下来。部落骑兵突然遭受重创,人心涣散,斗志全无。不断有小股骑兵向外跑出,想要突围而逃。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没有能够跑到赵云骑兵的马前。远远地,他们就被神臂弓杀死。这样的零星消耗战,很是耗费了一点时间。最后,残余的万余名部落骑兵彻底投降。这个时候,赵云忽然有了一些很奇怪的想法。投降干什么投降就是为了免死。可是,这些俘虏免得了死吗很明显,免不了。所有的俘虏,田润都会杀死。并且,这些部落骑兵还都是男人。所有的成年男人,田润也会杀死。男人要想活命,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身高不超过马车的车轮。但是,这些人又是自己逼降的。自己的骑兵,以两轮神臂弓箭雨,在将他们的大部分人杀死之后,又给予围困。他们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于是就选择投降了。他们以为,投降就能够活命。而在自己的战术安排里面,也确实给了他们这样的希望。赵云忽然觉得自己很卑鄙。为什么自己要给那些部落骑兵以投降就能活命的假希望呢赵云理解,这是一种常理的习惯。通常都是那样的,但如今却不是了。赵云暗下决心,下一次,自己不会再这样了。要杀,就要明明白白地杀。哪怕对方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都要让他明白,投降也是死,反抗也是死;然后在对方的反抗当中,去杀掉对方。赵云从军的时间很短。以前田润的多次战争,赵云都没有机会参与。在高阳郊外的月夜,孟恩背后刺田润一枪。然后田润说了几句,孟恩自杀了。可以说孟恩是因为羞愧再加上绝望而自杀的。而孟恩的羞愧和绝望,又是田润说明的。因此,也可以说,田润早就预见到了孟恩承受不了那样的羞愧和绝望;也可以说,田润是有意的。如今看来,田润就真是有意的。田润的杀心太重。以前,田润诸多战争的细节,赵云并不知道。赵云就参加了蔡琰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