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粮食,足够先锋营接下来一年时间里人吃马嚼的。甚至还吃不完那么多。毕竟这里只有三千八百人,在肉食不缺的情况下,消耗不了太多的粮食。不过方浩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下达了命令,继续开垦土地,争取在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再多出一万亩的土地来。他的目标,可不只是在这里做一个指挥。军事训练不能松弛下来,城池的建设也不能松弛下来,生产建设的任务非常的紧迫。在这里,方浩也弄出了温室大棚,天气再凉一点,就要开始播种。秋草转黄的时候,沙鲁那边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充军队。秋天是训练军队最好的时候,从那些牧民里面,又扩充了几千骑兵,让他的骑兵人数达到了两万四千名。人数比一开始增加了几倍,而且都全副武装起来。虽然在兵力方面比不过他那两个同样在疯狂扩充军队的哥哥,不过在武器方面,已经不输于他们了。有了这样的兵力,就有了一定的底气,他也开始在草原上做一些小动作,悄悄的动员一些几百人上千人的小部落,让他们南迁,让他们变成自己的属民。天赐大草原上的戎突人并不多,掌握有足够的人口,才能够拥有更多的兵源,让自己的实力进一步的强大。他总共才有十多万的牧民,其中还有很多的老幼妇孺,哪怕是在每一家牧民里面都挑一个出来当兵,极限也不可能超过三四万人。而且那样会掏空那些牧民,影响到放牧,也就影响到了他的根基。他只能暗搓搓的扩充自己牧民的数量。大草原有它的极限所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也只能够承载那么多的人口生存,再多了就会对大草原造成根本性的破坏。靠着繁衍人口来扩充人数,一个是时间太慢,第二个是,只有那么多的领地,养不活那么多牧民。这也是为什么他想着要学尧国人种地。种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能够扩充他的兵源。他做的这些小动作,因为比较小心,而且动的都是离他的领地很近的小部落,本来这就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管辖那些小部落的人也不是很清楚他们是不是到别的地方放牧去了。在蛊惑那些小部落的牧民投入自己麾下这方面,沙鲁有他的优势。因为和尧国人的交易,让他拥有了大量的食盐茶叶和布匹,而这些东西,又是那些牧民很需要的东西。布匹可以让他们穿得更舒服一点,食盐能让他们的食物变得更加的美味。而茶叶,可以补充维生素,让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肠胃变得更好。以前戎突人还可以跟尧国人做交易的时候,获取这些东西并不是很难。可是战争之后,断绝了交易,他们只能用存货。食盐方面,碧落大草原那里有一个盐井,虽然那里生产的盐质量很不好,有很多杂质,价格要非常的高昂,但是至少可以买来食用。可是茶叶、布匹,戎突人没有办法来生产。前些年打仗的时候,确实是抢了很多东西回来,但是也经不住这么长时间的消耗。特别是那些东西,也只会优先供应那些权贵,这几年都没有什么流入到民间。很多牧民,都已经吃不上盐了,更多的牧民,几年都没有喝过茶,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沙鲁能够提供这样的东西,当然会吸引到一些牧民部落过去。对于这些东西的来路,沙鲁当然不会说是跟尧国人交易来的,要不然他就成了“戎奸”。“都是我们抢来的”他这样解释。真正知道是交易的,在他的手下也只有几十个最信得过的人。其余的士兵也都认为是抢来的。甚至很多士兵还参加了抢劫活动。敢抢尧国人的东西,这也让沙鲁在很多戎突人心目中成了一个英雄。沙鲁被放逐在这里一年多后,在这一片区域的牧民心目中,渐渐的有了威信。几个月的时间,利用茶叶、食盐、布匹,他已经吸引了几千戎突人投奔到他这边的领地。在他来之前,靠着尧国边关很大一片区域都没几个部落敢来放牧,怕被边关的尧国军队给杀了。这也使得沙鲁分到的草原区域很广,看上去占了天赐大草原三分之一的地盘,但是实际上可以去放牧的,连他所辖区域的一半都没有。不过他和尧国人开始交易之后,在他的保证之下,那些牧民放牧的地方开始渐渐的向南转移。有一些近的甚至离先锋营只有几十里。还有绕过先锋营辐射区域,到离边关几十里的地方放牧的。有时候戎突的牧民甚至会和尧国边关的牧民遭遇到。但是双方也只是各自退让,并没有因此发生战争。狼牙关那里下了禁令为了给先锋营一个立足于草原的时间,禁止左右前卫擅自抢劫戎突牧民,激化双方矛盾。所以看见了也不会抢劫。双方配合得比较默契。在朔州那边,对沙鲁这边的定位是给我们养马的那一群人。在沙鲁这边,对朔州的定位是给我们提供武器和生活必须品的那一群人。双方各有所需,合作就会双赢。第九十六章 朝廷来人在大草原上,一千多名步兵,正拿着兵器排成阵型往前方快速移动。他们的腿上还绑着沙袋。这是方浩在训练他们的奔袭能力。方浩也同样的装束,领头跑在最前面。不过这些对他并没有什么负担,因为他几次升级,系统给他一共提升了八百斤的体力,体魄强健的不可思议。他带的这些步兵里面有正式士兵,也有预备士兵,经过几个月的训练,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如果都是步兵作战,这一支军队对付同样人数的戎突军队,能够很轻松的取得胜利。不过他们的武器还是一个问题。正规士兵都拥有武器,预备士兵则有半数没有武器。边关那边发放过来的武器,并不止装备八百士兵,还有一些多的,一般情况下是倍数于此因为要考虑到武器的损耗情况。可是,方浩要训练的不止是那八百士兵,还包括三千边民。这样一来,武器就严重不够了。这段时间里,方浩也自己掏腰包,托商行给他购买了很多铁器,边关发放给他的物质里面也就有着打铁的工具,不过现在他还没有来打造武器,只是改进了一些开垦土地的农具。有沙鲁在北面挡着,战争的危险离他这边还比较远,打造武器没有打造农具来得有价值。这里也没有太专业的铁匠,只能挑了一二十个人拿着农具来练手,慢慢的教他们打铁的技巧。等到技术成熟了,再来打造武器不迟。不过没有铁制的武器,木头杆子也要拿一个,至少样式要做出来。他们就沿着通往边关的大道前进。阵列前行,是步兵作战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求在奔袭作战中也保持阵型,这样才能对骑兵保持一定的威胁。要是阵型被冲乱了,离溃败就不远了。他们的敌人是戎突人,训练的当然是对付骑兵的阵型。有拿长枪的,有拿大刀的,也有拿弓箭的。拿大刀的,负责砍马腿。拿长枪的,负责扎马上的人。拿弓箭的,负责远程攻击。基本上是三个人一组。方浩对他们的要求是,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队形不能拉开,团队之中,团队与团队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阵型。现在是八月中旬,晚上天气已经比较冷,但是大白天的,太阳底下还是挺热的。带着这些士兵负重奔跑了十多里路,很多士兵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体力也快到了承受的极限。他们的目标是保持着队形,奔跑二十里路,休息一阵,然后再奔跑回来。这是他们上午的训练科目。对这些士兵来讲,干农活可比训练要轻松多了。但是他们没得选择,隔一天轮换一次,这是方浩制定出来的训练目标。奔跑了十几里路,很多士兵都已经非常疲惫了,只有方浩依然精神抖擞,好像一点都不累似的。正在这个时候,看到远处一队骑兵疾驰过来。方浩命令士兵暂停奔跑,严阵以待。然后拿出千里镜,观望了一下,发现是边关的骑兵,是自己人。等那队骑兵再近一点,看到是卢伦英带着队伍过来,和卢伦英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文官打扮的人。方浩心下嘀咕:“这样子好像是朝廷派人下来了,不会是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了吧”做贼心虚,说的就是他这种状态。毕竟,负责跟戎突人交易的就是他。他让大家解除戒备,原地等待那队人马的到来。那是一支上百人的队伍,有一些是边关的人,还有一些衣甲鲜明,却是禁军的装束。看到方浩带着那么多人等在那里,卢伦英跟身边那个文官说了几句,那个文官脸上露出了微笑。双方靠近之后,卢伦英先开口说话:“方指挥,这一位是朝廷来的监察御史池旭池御史,他负责巡查边境,今天就是来巡查你这边的。”方浩连忙抱拳见礼:“朔州狼牙关先锋营指挥方浩,见过池御史。”池旭也连忙回礼:“见过方指挥。”监察御史虽然是一个官场上人人害怕的存在,但是他们的品阶并不高,只有正八品。说起来,方浩这个营指挥的品阶还高过池旭,所以他不能坦然的受方浩的礼。当然,实际上不能这么算。池旭出来巡视边关,那可是代天子来巡视,不要说方浩这个小小的指挥,便是朔州节度使上官云,也得对他客客气气。要不然打起小报告来,他可吃不了兜着走。不要说武将们惹不起这群御史,就是在朝廷的那些文官平时都不敢惹他们。人家可是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意思就是听到了什么消息,不需要严谨的求证,就可以向朝廷禀报。御史没有别的权力,就这一个打小报告的权力,已经让所有的官员都忌惮。当然,做御史的也要谨慎地使用他们的权利,抨击那些大官可以,但是不要太过放飞自我。裘伯贤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他中了进士之后,因为父辈的人脉,并没有做地方官磨砺,一开始就进入了御史台,靠着喷人从正八品的监察御史一直上升到了从六品的侍御史,不知喷过了多少权贵,在文人中赢得了一个不畏权贵的清名。但是也因为喷人的过程中太过放飞自我,结果得罪了一个得罪不起的大佬,被一巴掌狠狠的拍到了巩县那个小地方做主簿。一般情况下,收敛一点的御史仕途都会比较好,上升的空间很大。御史,就是天子养来撕咬文武百官的狗,理论上当然是咬得越狠的越有仕途。但是,也要分清楚对象要咬天子希望你咬的人,而不是咬天子不希望你咬的人。懂得揣摩上意的御史才是一个有前途的御史。在这个前提下,喷得越厉害的御史越有前途。裘伯贤那一次就是喷错了对象,结果就跪了。简单一点来说,他们就是一群奉旨喷人的存在,谁都不想惹他们。卢伦英这个三品的总兵,对池旭都要恭恭敬敬,更不用说方浩这个小小的指挥了。第九十七章 巡查朝廷派监察御史来巡查边关,查到了先锋营这边,方浩自然要好好的接待。他要让那些人停止训练,护送监察御史和总兵大人一起去先锋营,却被池旭制止了:“你们继续训练你们的,我也看一看你们是怎么训练的。”巡视边关,本来就有巡视军事训练的内容。方浩也没有推辞,对那些在原地休息的士兵说道:“大家打起精神来,按照原定计划训练”说着,举起自己的长枪,跑在了最前面。一千多名士兵以及预备士兵都拿着武器跑了起来。“他们这做的是什么样的训练”池旭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训练方式,便问一边的卢伦英。卢伦英道:“这是方指挥自己摸索出来的训练方法,听说可以提高那些士兵的长途奔袭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团队之间的配合,不过没有实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边关的训练方法并不是一致的,每个队都可以制定自己的训练方式。一致的训练就是迎接朝廷检阅时的仪仗式的训练,能够应付检阅就可以了。池旭这是第一次来到边关巡视军队,也不知道以前的那些监察御史都是怎样巡视的,前前后后也看了几场仪仗式的操练,觉得非常的没意思,现在好不容易碰上方浩带着军队正在训练,自然要看一看。他看得出来那些士兵都已经很累了,衣服都是湿透的,腿上还绑着几个布袋,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但是感觉挺真实的。看到训练的这么累,他知道方浩是在真正的训练这次军队。那些士兵奔袭了十多里路,本来已经累得很了,不过在池旭到来的时候,很难得的休息了几分钟的时间,感觉又回了不少的血,奔跑起来,速度又快了很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