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分节阅读 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8(1 / 1)

的那十几亩地自然没法弄,就让他父母帮着种。实在种不下的话,请人来种也是可以的。还有那个茅棚里面有一些东西,带回县城的成本太大了,只能留在那里,也让他父母拿过来。那个茅棚已经结束它的使命了,留在那里也是占地方,现在可以把它拆掉了。方浩的父母现在想起方浩盖那个茅棚时不追求质量的行为,深刻的感受到了他的先见之明那房子要是往好里整,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材料。像现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茅棚,拆了也就拆了,那些东西都可以回收,只是出了一些力气,损失非常的小。最后,方浩还拿出了几锭银子给了方母,说道:“这些钱不是给你们存起来的,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不用把日子过得那么苦,以后只会越来越好的。”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第二天一大早,方浩就带着小莹,用长枪挑着收拾好的行李去了凃家庄。和大队人马汇合,在那里吃了一顿早饭之后,就一起往县城出发了。莫县尉的人已经代表官府在这里征集了几十架牛车,还有一两百名壮丁,组成一支长长的队伍,将山贼的尸体,还有凃家庄的缴获的物资都往县城里运去。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贼抢的那几个女人,以及凃家庄抓到的百多个人。那几个女人是重要的人证,必须要过去,不过并没有受到虐待。凃家庄的那一百多个人,都被绑住了手,用绳子拴成长长的一排,后面有人拿着鞭子,驱赶着他们往前走。路过镇上的时候,方浩又见了黄瘸子一面,跟他说:“现在我被莫县尉任命为捕头,咱们开饭店的事情更加有把握了,规模可以弄得更大一点,不差那个钱。”凃家庄勾结山贼的事,这两天已经在镇上沸沸扬扬的传开了,黄瘸子也知道了方浩一个人杀掉那么多的山贼的事情,这才知道,那个想要跟他合伙开饭店的人,原来身手不凡,难怪想要去当兵。本来还想着人家都当上捕头了,还会不会看得上饭店这个生意,这次合作可能就要黄了。正是有些郁闷的时候,方浩过来跟他说这些话,让他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放心了下来,说道:“有你这句话,我一定将事情给你办好。”他决定了,以后这饭店不能是双方合作,平分利益,必须得让方浩拿大头才对。一个捕头当老板,能给饭店带来多大的便利,他清楚的很,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利润平分,那就是没有分寸。和他媳妇说了一声,他也跟着这支队伍上了县城,准备着看房子,找开店的地方。一大队人步行过去,走得非常缓慢。由于在山贼那里缴获了一些马匹,倒是有几个人骑着马,可是也不能脱离队伍太远,只能慢悠悠的跟着。方浩就骑在马上,小莹也没有走路,跟着一堆货物坐在一架牛车上,被拉着走。虽然颠簸的是有一些厉害,但是屁股下面垫了一大包衣服,还是可以忍受的。这支队伍赶到县城的时候,天色都已经黑了,走了足足一天。本来已经过了关城门的时候,城门都已经关上了,但是莫县尉亲自过来,自然有权力让守城门的人将城门打开。凃家庄的那些物资都堆放到了县衙院子里面,百多口人也及时的关进了大牢。小莹则去了裘府。方浩没有跟过去,他现在是捕头,体制内的人,没有那么自由。现在县衙里一下子就堆进了满院子的东西,必须要有人守着,以免被人偷掉,他作为捕头,要留在那里值班。巩县有几十个捕快,有正式编制的只有十六个,其余都是服徭役的。这里面就有四个捕头,一个捕头带三个捕快。现在方浩被火线提拔,就有了五个捕头,在他的手下还没有捕快。莫县尉回到县城之后也比较累,没有太大的精力处理那些俗事,简单的做了一下分派,让方浩跟着刘捕头和林捕头为一班,带着六个捕快在这里守着。他们守上半夜,下半夜还有人来守。刘捕头和林捕头都在这里做了十几年的捕头,经验丰富,又存心交好方浩,跟他讲了很多做捕头的经验。都是一些私下里欺上瞒下给自己捞好处的勾当,可以说是无私传授,让方浩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都是没有俸禄的人,一年的薪水补贴不过是十来两银子,也就够吃个饭,想要生活得好一点,就不能那么老实。”值班的时候,两个老捕头一边喝着酒,一边给方浩讲着做人的道理:“伤天害理的事情咱们不做,那个损阴德,搞不好还会被抓起来砍头。但是遇上那些大户人家有人犯了事,该捞的,咱们就得狠狠的捞,劫富济贫不是吗”他们说起一些利用手中职权捞钱的窍门,让方浩瞠目结舌,震惊不已。虽然嘴里说的是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有些方法还真有一点伤天害理的样子。可能不同世界的人对伤天害理这个词的看法不一样吧。这些窍门里面,钓鱼执法的事情就比较多,比如说诱人赌博,然后去抓赌。比如说仙人跳。这些勾当主要也是针对那些大户人家的子弟,用他们的话说,穷人家没有油水,值不得他们来钓鱼。但是有一点,针对的那些大户人家,必须得是在官场没有靠山的土大户,要不然钓鱼不成,反被鱼吞。据他们说,一般情况下,一年捞上个百来两银子,轻轻松松。有时候要是遇上大的案子,涉及到那些大户人家的,那就更好了。只要对方没有大的靠山,一个不大的案子,往往就可以把它办成大案铁案,办不成也没有关系,把人往大牢里一放,办案的时间一拖,那就是他们这些衙门里的人捞钱的机会来了。给牢里的人通风报信要好处,给他们送一些好吃好喝的,也要好处,有时候甚至什么理由都没有,就直接要好处。不给好处那行,回头就把关在牢里的人痛揍一顿,再问一次,给不给好处只要犯了事,不把你家底掏空,那是想都别想。官府从上到下,都盯着那些大户人家,在他们的眼中,那就是一坨坨的肥肉,只要让他们抓住一个破绽,就狠狠的扑上去,将这块肥肉吞下去。有时候你不犯罪,他们也会想办法诱导你来犯罪。所以,那些本身没有靠山的大户人家想要平平安安的过下去,就必须要和官府搞好关系,过年过节的孝敬都不能少,说是送礼,还不如说是送保护费。给县老爷送了保护费的人,捕快们当然就不敢去动了,那是在动县老爷的肉。连保护费都不交或者交得很少的人,那就活该倒霉了。在聊天中,方浩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值了半夜的班之后,方浩也困意上涌,在县衙找个地方就睡着了。到了第二天白天,裘伯贤亲自过来找他,把他接到了裘府。“你不应该接受当那个捕头的,”进了书房之后,裘伯贤第一句话就是批评,“捕头是吏,极难得到升迁,就算是能提拔为官员,最多也就到七品,还要遭受许多轻贱,你这是自毁前程”他对方浩有比较高的期许,对他的前途有一些筹划,希望方浩可以走文官的路,好好的读上几年书,然后去参加科考,只要高中了,以后的仕途就会很稳。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县里的主簿,品阶已经是最低的那一批,可那只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书生意气太浓厚,在侍御史的任上乱开嘴炮,喷了当朝的一个大佬,这才从从六品的位置一下子降到了正九品,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当一个县主簿。实际上他在官场有着很强的人脉,只要方浩高中了,就可以给他谋一个好的出路。现在方浩竟然成为了一个低贱的捕头,等于是断绝了晋升之路,让他感觉到非常的可惜。是的,在这些文官眼里,捕头就是非常低贱的职业,远还不如农民。虽然官吏是一家,可是最看不起吏的,就是那些官。很多地方官职场上最大的困扰就来自于那些吏员,怎样防止那些小吏偷奸耍滑,是所有的地方官最头痛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吏员的痛恨非常之强,不要说做了吏员之后很难得到升迁,就算是吏员的儿子读书科考出来,在仕途上一样的受到歧视,远不如农民的儿子受欢迎。方浩现在成为了一个捕头,对他个人来讲,短时间内地位确实是得到了提升,可这就是仕途上的一个污点,有了这个污点,以后就很难升迁了。在裘伯贤的眼里,只有科考出身才是正途,其余的都是歪门邪道。特别是方浩,是那么有才华的人,好好的读书,参加科考,那将会迎来一条多么光明的前途所以他非常的失望。简直就是痛心疾首。方浩以前也想过这一点,但他还是接受了,因为他选择的是武将系统,注定不会在文官体系里混,而吏员出身,并不影响他成为武将。面对着裘伯贤的批评,他低头说道:“小婿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当时莫县尉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小婿又看到他带去的那些人都没有真正和山贼厮杀的勇气,小婿若不担下此事,让他们去剿匪,恐怕剿不了匪,还会有很大的死伤。那些山贼若让他们跑了,恐怕望月村村民就要遭受到他们的报复,无奈之下,小婿只能接受。”裘伯贤叹了一口气,道:“让那些人去剿匪,也确实有些难为了他们,只是可惜了你”“穷达自有天命,这个也是争不来的,”方浩道,“做这个捕头,要是能够保住这一方的安宁,也算是有寸功于社稷,没有负了此生。”在县里那些老捕头面前,他表现的非常的猥琐,大胆的谈金钱谈女人。可是在裘伯贤这个书生意气得有些迂腐的人面前,必须要讲自己升华。毕竟以后还要靠着这条大腿呢。要是没有这条大腿,他现在还在望月村苦逼的做着农民,会怎样娶上一个媳妇而发愁。这话说得有些悲凉,让裘伯贤很是同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也不要消沉,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会帮你想办法的。”又问:“上次你回去,我让你整理一下你的诗词旧稿,你整理了没有我正准备向京城里的朋友推荐一下你,要是整理好了,一起附上,对你以后还是有好处的。”方浩道:“只是整理了几十首诗词,因为遇上了山贼的事情,只得作罢。”裘伯贤大感兴趣,说道:“现在在你手上吗拿来让我看看。”“在小莹那里,和行李放在一起。”方浩道。小莹晚上来到裘府之后,被安排到了一间客房,带来的那些行李也放在那里,不过晚上她和小姐裘蓉睡在一起。裘伯贤想要看方浩的诗词,就派人去裘蓉那里问小莹拿诗稿。没多久下人就捧着一叠几十张的诗稿过来了。裘伯贤首先看到那端正的楷书,吃了一惊,问方浩:“这些字是你写的吗”“回岳父大人,正是小婿所写,”方浩谦虚的说道,“字体拙劣,让岳父大人见笑了。”“这字很好笔力圆厚,气势庄严,已经自成一派,非常的好”裘伯贤赞叹着。方浩还真是让他惊喜,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的惊喜。不只是作得了诗词,还杀得了山贼,现在又发现这家伙还能写上这一手的好字。真是一个人才。可惜的是,这个人才却当了捕头,实在让人痛心。他看到的第一首作品,就是方浩抄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好词佳作”裘伯贤一边读着一边赞叹。连读了几遍,又联想起方浩,在一个穷困的农村,满腹的文韬武略,却无人赏识,可不正如那断桥孤梅一般,空自盛放,又空自凋落满纸落寞,让读者黯然。“贤婿,可惜了你”他忍不住再三叹息。一张一张的翻看下去,每一首都是佳作,都让他赞叹。这样的大才,在他的朋友圈里没有发现过。裘伯贤是一个真正的爱才之人,读得越多,越为方浩可惜。翻了十几首,突然翻到一首七绝,却是一首边塞诗: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怔了一下:“贤婿,你以前只在家务农,没曾当过兵,何以写出此等诗作来”方浩连忙解释道:“是这样的,小婿前两天去镇上,在一家饭店吃饭时,那店主以前当过兵,和他聊了一些军营之事,有感而发,写了此诗。”第六十三章 从军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方浩向裘伯贤详细的说了一下遇上黄瘸子的事情,并说见他在镇上开饭店没有几个食客,生意太过惨淡,已经准备与他在县城合作开一家饭店,帮衬一下他。在言辞之中,方浩也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守边疆之人的敬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