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叶青青和景瓶儿联袂而来,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菜,再看了一眼夏宫涅,眸中闪动着光泽。叶青青淡雅,景瓶儿清丽,两人往那一站,却是夺人目光。“子瞻”杨羡抬头看向了她们俩,还从来不知道她们的关系这么好。“怎么了”“你出来,我们有事情和你说。”杨羡心中有些奇怪,什么事情这里不能说。不过也没有太过惊讶,随起身,准备跟她们走出去。本是在吃着菜的夏宫涅忽然抬起了头,吵闹着。“我也要去”杨羡踢了夏宫涅一脚,说道:“你瞎掺和什么”夏宫涅却是跳起来,一把抓住了杨羡的腰,沾着汤水的脸在杨羡身上蹭着,撒着娇。“不嘛我也要去”杨羡没有办法,既然都这样,还出去做什么“你们两个有什么事情,现在就说吧天不早了,等会还要送大王回去。”叶青青与景瓶儿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忧虑。“子瞻,我们之间认识有多久了”叶青青看向了杨羡,一个修为高深的修士,用尽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这句话挤了出来。“多久”杨羡轻轻地说了这句话,有些奇怪,叶青青怎么忽然问这个只是,杨羡还没有思考多久,夏宫涅却是在一旁插话了。“相父,这么说来我也有些奇怪,我们认识多久了”杨羡摸了摸她的头,问道:“大概六年了吧”“六年了啊真是白驹过隙,刹那间时光飞逝。想起我们那时候在王宫花园见面的时候,相父你才那么高,现在都已经那么高了。”夏宫涅忽然很是老成地看着杨羡,然后又看了看自己。“涅儿也长大了许多,已经不是当初的涅儿。我看再过几年,涅儿就能和相父差不多高了呢”夏宫涅脸上透露着纯真的笑容,说完,还挺了挺自己的胸。杨羡心中吐槽了一声,就你这食量,不往体量上长,不长高才奇怪呢夏宫涅才十二岁的年龄,长得快跟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一样了。夏宫涅这一插嘴,硬生生地将叶青青接下来半截话给憋了回去。景瓶儿站在一旁,却是没有叶青青那么婉转,不过也没有那么直接。“子瞻,我离开燕国这么久了,有些思念家乡。你说什么时候,我们回去一趟好不好”杨羡还没有说什么,夏宫涅又插话了。“相父,那个姐姐的家乡是不是在幽州”杨羡点了点头,赞道:“大王真是聪慧,学了这么久的地理,终于记住了一个州的州名了。”听着杨羡的吐槽,夏宫涅颇有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样子,骄傲地把头一扬。“那是只要涅儿肯用功,记住区区地名不在话下。我还会背幽州的各个郡和各个郡的特产呢听说几年前桓武那个老家伙把幽州大部分富裕的地区都占了,想来也是可恶。那个小姐姐的父亲好像就是燕国的国主,听说被桓武那个老家伙欺负的,很可怜啊等将来相父北伐中原,把桓武那个老家伙赶走之后,相父一定要为那个姐姐出气啊”夏宫涅的脸上闪烁着童真的光辉,可在景瓶儿听来,却是格外的刺耳。这明里一句暗里一句的,分明就是在嘲讽她是个无国无家的可怜虫嘛这个小丫头,年纪不大,心眼不小。“大王看来是长大了,居然懂得仁爱他人了,将来一定会是个有道明君的。”杨羡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他平时的教育还是有用处的嘛“当然”夏宫涅很是乖巧地点了点头,脸上得意,“涅儿可是从小都记得相父的教诲,要做一个有道明君呢”“你杨子瞻你这个笨蛋”景瓶儿看着这副场景,气呼呼地骂了一声,转身就离开了,头也不回。“干嘛突然骂我”杨羡有些莫名其妙,景瓶儿是怎么回事要说平时他们之间的活动也挺规律的,难道大姨妈提前来了留下了一个叶青青,她看了一眼杨羡,又看了一眼夏宫涅,想说什么,可终究还是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了。“这两个人是怎么回事”“也许是月事不调吧相父你不知道,女孩子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的。这一点我最有发言权了”夏宫涅重新做回了桌子前,又吃了起来。388第三百八十一章 怅然若失丰原。飞雪连天,荒丘尽没。夜晚的雪下得很大,却仍旧有着点点微亮的光火在移动着。永和九年的冬天,梁蜀之间一场足以改变整个天下的大战悄无声息地湮灭。这极北之域的雪原,却依旧感受到了杨羡与桓武,大周帝国中两个最为强大的诸侯之间争斗的余波。桓武为建上犀骑,再度与景云修好。桓武为了得到景云手上掌握的马种,答应了许多的条件。梁燕两国互通关市,梁军甚至在与燕国相邻的辽西郡边境,撤走了很大一部分兵力。永和四年,梁军伐燕,夺走幽州西部,将景云赶到了落雁关之东。燕国建立的根基只有幽州的一部分,虽是较为广袤的那一部分,可是落雁关以西,幽州大部分膏腴之地,却是在桓武的手中。景云虽然燕国之主,但其实名不副实。自从燕国立国之日,景云便一直想要拓展生存的空间,获得喘息之机。幽州环境特殊,往西面对的是桓武,东南与东海相连,北部则是丰原。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往北才是唯一的出路。而景云率领三万幽宁铁骑进入辽西时,便已经开始谋划。丰原地域十分广袤,长冬严寒,可是资源丰富。六百年前草原帝国崩灭之后,一部分的蛮族便散落在丰原,以部落的形式散居。为了凝聚大部分力量进行北拓计划,景云必须保证燕国的周围环境稳定。当初将景瓶儿嫁入梁侯府便是有着这样的考虑。只是事与愿违,因为杨羡的关系。燕国与梁国的关系非但没有好转,而且变得相当恶劣。梁燕之间对峙了两年,才终于有了好转的迹象。景云的时间不多,但是梁燕之间的关系却是暂时稳固。也因此,在蜀军北出散水关,桓武带着神都梁军主力奔赴关中的同时,景云便带着三万幽宁铁骑北上,开始了他的北拓计划。无方、见竹、分阖三个本是依附景云的蛮族部落叛乱被剿灭之后,燕国以北已经没有几个大的蛮族势力可与景云相抗。景云花了两月的时间,成功在入冬之前,将丰原的南部占领,同时收纳了五万左右的蛮族人口,将之迁往了燕国。这是一场相当大的动乱,景云对于敢于反抗的蛮族,几乎是零容忍的态度。三万幽宁铁骑北出数战,无有一败。不少的蛮族因为惧怕景云,冒着冬日刺骨的冰寒,向着丰原更寒冷的北部迁徙,只是为了躲避这场战祸。呼呼的风在洞外吹拂,仿佛没有尽头一般。山洞之中,微亮的火光顽强的挣扎着,挤满了蛮族。他们所带的食物和燃料已经不多,对于柴火用量的控制度甚至已经精确到了一根。他们必须保证这洞中有着火光,哪怕是那么微弱。因为一旦火熄,山洞的温度冷了下来,那么这里的蛮族大部分都会冻死。这场雪很大,阻拦了景云的兵锋,也阻缓了他们迁徙的步伐。这里的蛮族必须熬过这场大雪,才能在风平浪静之后外出获得足够的补给。篝火微弱,却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一位蛮族的老者坐在洞窟的最深处,始终闭着眼睛。他与这洞中一干目光呆滞的蛮族不同,显得很是平静。哪怕这时不时吹尽山洞之中的冷风也不能让他惧怕,哪怕是这洞中所有的蛮族随时都有灭族的危险也不能让他动摇。可终究,这位老者还是睁开了眼睛。苍白枯燥的头发绑着一根根小辫子,黝黑的皮肤上满是丘痕,可与一众听天由命的蛮族不同,老者的眸子雪亮。老者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灵炁,而这股灵炁的主人,在这严寒的天气之中,赤裸着脚,一步一步地走近,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你是谁”洞中的蛮族勇壮很快站了起来,手持骨矛,戒备在所有蛮族之前。“苏婴”清亮的声音在这洞中响彻,给这枯寂的洞窟带来了一丝活力。女子的话语便犹如春风一般,让一众蛮族的勇壮陶醉,甚至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妖族的九尾狐大人么”老者似乎听说过苏婴的名字,也知道她的来历。唯一不知道的是,这个传说之中智谋惊人的小狐狸,是怎么找到他们的老者挥了挥手,一众蛮族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分开了道路。苏婴越过人群,向着老者而去,便离这老者十步之遥时,苏婴将手放在胸前,身躯微微一拜。“苏婴奉妖帝之命,前来拜见陛下”“陛下么倒是很久没有听到这个称呼了。”老者一笑,有些感慨,“我族所建立的帝国已经灭亡了六百年。”“可陛下依旧是所有蛮族所承认的共主,帝国皇室最后的血脉。乌郝两族当初所设立的血盟,便在今日依旧延续着。无论是妖帝,亦或者是陛下,终究要担负这宿命。”老者看向了苏婴,十分平和,问道:“小狐狸,你究竟想要怎么样”“周人暴虐,六百年前如此,六百年后依旧。而蛮族与妖族本是同根,也只有联手,才能抵御周人的威胁。”老者的目光仿佛能够看穿一切,脸上十分祥和,却让苏婴感到一些不自然。“乌昊的心中有着野心,甚至比他的父亲更大,而你的心中则是因为仇恨。野心的尽头是虚无,可仇恨的背后则是痛苦。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你离自己的目标越近,失去的也就越多。”“陛下是什么意思”“辉煌之后则是湮灭,仇恨的起源却是情爱。乌昊被权利之毒所腐蚀,已经无可救药。而你,还可以回头。青丘是片不错的土地,带着狐族回去吧现在,还来得及。”“不可能”苏婴的回答异常坚定,老者却只是笑了笑,露出无奈。“你们想要做什么我无法阻止,也不想要去阻止。命运的启示早已经出现,蛮族与妖族的种子也已经扎根在冰冷的泥土之中,但愿够熬过寒冬,等待再度绽放的时候。”老者说完,便缓缓闭上了眼睛,再无生息。苏婴的微微向前,伸出手指,却感受不到一丝的鼻息,呆呆地立在那,忽有些怅然若失。389第三百八十二章 石破天惊神都,梁侯府。阁楼之中弥漫着一股药味,今岁天寒,桓武长途行军之后,来往于神都、关中,身上的病势却是越发的沉重。轻微的咳嗽声响彻,持续不断。桓武的状态,便是梁侯府中的一名小卒,怕也是能够看得出来。这位执掌天下,手握中原七州的梁侯,天下间最为强大的霸主,怕是大限不远。桓武这样的病势,便是想要封锁消息,也已经瞒不住了。神都之中,暗流涌动,所有的势力都比以往表现得更为躁动。桓氏、苏氏、常氏、羊氏,神都之中各大豪族都来往频繁,便是早已经沦为边缘的夏氏宗室,也忽然生出一股焦躁之感。究其原因,神都暗中酝酿着的风暴的窝眼有二。第一个原因,桓武病重,却始终没有册立世子之位。而第二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桓氏一族,以及依附桓氏的各大势力,都希望在这个关头,桓武能够完成代周的工作,登基称帝。如今整个神都都不平静,唯二的例外,一个是皇宫中天子居住的桐宫,另外一个则是梁侯府中的小阁楼。“主公,今岁冬寒,一应受灾的郡县都发下了物资,处理妥当。只是雍州的情况特殊,经过蜀军这一闹,为了安抚流民以及筹备来年的军粮,还需要从神都的粮库之中调运一百万石粮草。”赵业带着几名梁侯府的属臣,将各地因为冬寒而受灾的地方处理得具体方案报告给桓武。桓武躺在病榻之上,脸色很是不好看。他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处理得很好,这文书是谁写的”“禀主公,是李钰。”桓武一笑,说道:“写得不错。”得了桓武一句夸赞,李钰站了出来,拱手而道:“多谢主公”从蜀国出奔,至今已经有五年,现在的李钰已经不是当初弦城之中的那个纨绔子弟,岁月敛去了他的锋芒,却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当初桓武采纳了李钰的计策,让桓有济从石羊小道侧袭蜀国。结果佟鼓固守落鹰山,桓有济与两万精锐有去无回。因此,李钰在梁国有一段时间内相当不好过,桓氏族人几乎将桓有济的死算在了他的身上。不过桓武却没有因此而责难李钰。桓有济带两万精锐不假,落鹰山只有六千蜀军也不假,兵败也是不假,可却不是因为李钰的缘故。而后佟鼓带着六千鹰扬军,突入三石原战场,正面击穿了梁军防线,让二十余万梁军大败。自此,佟鼓这位当今世上军中一脉第四位大宗师正式出现在了世人面前,而李钰受得责难也少了许多。可尽管如此,李钰对于与杨羡有关的一切,却是喜欢不起来,尤其是如今陆续从西南之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