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听闻长策军只是新军,不过看蜀军阵脚,杨纯老贼教得还真是不错。”岩石之下,上万梁军列阵,等待着主帅的命令。桓武拔出了腰间佩剑,随着那雪亮的光芒在阳光之下闪耀,万余梁军随着那道剑芒而望。“前方,蜀军山鸦大营,进攻”杨羡在这山中立下三座大寨,山鸦、困兽、囚草。三座营寨依阻山势,阻挡着梁军进攻的方向。而山鸦大寨一马当先,阻遏山道。从山鸦寨往后,有两条道路,都能通往丹湖水寨。蜀军又在其上分立困兽、囚草两寨。“有济”“末将在”“兵法之要,宁失数子,不失一先。你带着先登营,不惜代价,要拿下蜀军山鸦大营。”“末将遵命”桓有济双手紧握,眸光之中,锐意十足。先登营乃是将军的一支精锐,冲锋陷阵,无往不利。山道蜿蜒,蜀军依山势险要拒守,守御之法,还显得十分稚嫩。起码,与久经阵战的梁军相比,却是如此。“那支身着白衣的部队是什么名号”杨羡所处之地名曰望角崖,便处在困兽、囚草两营之前的山岭之中。从上而观,视野清晰,能够很轻易地看到梁军正朝着山鸦营进攻。而在这如水的梁军之中,一支白衣部队十分显眼。“禀丞相,是先登营”蜀军之中,没有人比靳信更为了解梁军的内情。只听闻他说道:“先登营是桓武破徐州陈士之后,收拢其麾下陶阳旧卒,打造出的一支强军。其军士修炼的是军中一脉,陷阵之法。”“兵法之要,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梁军士气正盛,传令山鸦营寨。先削其锐,再斫其锋。”一令而下,本在营寨之外布防的长策军士收拢战线。漫天雨蝗,挥洒而下,蜀军的箭矢犹如不要钱一般,从山鸦营寨之中,向着攻山的梁军倾泄。弩箭的数量太过密集,以致冲锋在前的桓有济也不小心挨了一箭。外罩甲胄,血气充盈于外,那支弩箭的箭头只是轻轻陷进了肩头的护铠,连挠痒痒都算不上。桓有济爬出了弩箭,呸了一口。看着箭矢上面的标号,他大怒道:“我军的弩箭”这山中军备都是杨羡从宛城带出,就地留下,分发给长策军守备。可是在桓有济看来,这却是天大的侮辱。身边几个的士兵淹没在这箭雨之中,桓有济身上,血杀之气更盛。“用我军的箭,杀我军的兵士。是可忍,孰不可忍”桓有济大吼一声,拨开了迎面而来的箭矢,冲在了阵列最前。先登营的梁军士兵,不着甲胄,不取厚坚,只求其速,只凭其锐。他们跟在桓有济的身后,在所有梁军之前,气势无双。山鸦大营就在山道之上,不到五十丈的距离。蜀军依高而守,长策军士列于寨前,斜枪竖盾。两军相接,先登军士犹如螳螂一般,手握两把断刃,冲入长策军阵中。砰砰砰。冲在最前的几个先登军士仿佛撞到了铁板一样,从高处滚落,像是球一样,滚下了山地。“气盾”气盾是军中一脉兵士所能够修炼的守御之法之一。兵士结阵用炁,凝结成盾。相比于气墙,气盾的使用更加灵活。桓有济没有想到,长策军不过是新军,其军士居然也能够使用这等防御之术。“血刃”刚才的一幕连插曲都算不上,先登军士的脚步没有丝毫的停滞,手中两把匕首漫上红光,与气盾相撞,破空裂盾。先登军士身体停留在半空之中,只一瞬,便在无形的气盾之中撕开了一条口子。等待先登军士是如林的长枪,有少许成了刺猬,而更多的先登军士则渗透进长策军阵之中,展开了杀戮。长策军的阵势将乱未乱,桓有济脸色却是一变。山鸦营中,符光连叠而起。那些冲入阵中的几名先登军士还没有迈开手脚,便觉得身体便绑缚住了,随之而来的则是密集的枪头。一名比桓有济还要年轻的将领站在了山鸦营寨墙之中,身旁还跟着十数位白衣的符师。“东州兵,韩不负”桓有济咬着这个名字,战意凛冽。随着先登军士的突入,长策军的阵列正处在将乱未乱之际。可正因为韩不负和他身边的十几位符师的帮助,拖慢了先登军的节奏。符光连出,对于先登军士很是致命。长策军士的阵列每每快要陷入混乱之际,那符光那随后而至。一点一点,消磨着先登军士的性命,也维持住了长策军士的防线。先登军士只凭其锐,若是耗时间,就是与那些长策军士一换一的硬拼,也是耗不起的。“破符”袁诚死后,承天道开始衰落。昔年为了应对星之一脉的符咒,其余三脉的修士也创造出了相应的破解之法。虽说符法万千,一一破解很难,可是军中一脉的手段却是最为简单粗暴。军中一脉所要面对的大多只是劈山、镇海一类的低级符咒,因此也不需要多么高多么复杂的手段。但凡低级的符咒,所需要起符的时间短,消耗灵炁少能够连续发出。也因此,被承天道用于行军作战之中。长矛在手,空中但有符光起,便有一矛至。以气破气,用最为简单的手段去干扰符咒的运行。一时间,空中的符光衰弱了许多。桓有济大喝一声,手握长刀,亲自冲入了阵中。“那员梁将是谁”望角崖上,看着长策军阵之中那名犹如战神一般横冲直撞的梁将,问道。“应该是桓武的侄子,桓有济。”“真是一员骁将啊”杨羡微微轻叹。这阵地之前的第一战关乎着全军的士气,无论梁蜀,各不想让。本是灵气充裕的山中,随着双方将士的死伤,血气飘漫,气息开始变得浊黄。154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退为进天色将晚,杀戮且歇。山鸦寨中,蜀军与梁军分开了阵列,缓缓退去。从离营门五十丈,再到山鸦营门,最后攻入营寨之中,梁军花了一日。可是等到日渐西沉,蜀军却还没有放弃抵抗。桓武鸣金收兵,下令梁军撤退。山中临时的梁军营寨,桓有济掀开了帐门,满脸都是郁闷。“叔父,我真杀得痛快着呢好久都没有遇到这样的对手了,就差一步,我军就能攻陷山鸦营寨了,你干嘛要下令收兵”桓武正在吃饭,听着桓有济的抱怨,给他端了一个碗。“怎么,这就沉不住气了”桓有济坐在桓武下首,抓了副筷子,就往桓武餐盘里夹菜。便是这天下有数的诸侯,在这军中的一餐饭也只能算是丰盛。桓有济连衣服都没有换,甲胄破折,衣料上还沾染着血迹。只是桓武却没有丝毫不悦,他对待桓有济的态度,甚至比几个儿子都要好。“叔父,你不知道。这些年来,我军阵前哪里有对手不是景云这等怯战之辈,就是蔡通这些只敢躲在水上的宵小之徒。好不容易碰到长策军这样耐打的对手,只差一步我们就要攻下山鸦营了。”桓有济拿起了一根连着肉的羊骨头,就这么愤愤地咬了几口。梁军据有七州之地,势大财粗,军力强盛。这个世上,敢和梁军正面对战的诸侯几乎不存在。可是蜀军却是不同,长策军是这近几年来,唯一一支敢和梁军正面野战的部队。而且,厮杀得有声有色,寸步不让,便是桓有济,也能够感觉到,对方战意之高。“山鸦营寨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可以说,蜀军已经没有了依托的屏障。先暂时休整,我军日后可一鼓作气,突破蜀军的第一道防线。蜀军战力未消,若是继续作战,只是徒增伤亡而已。何况,杨羡诡计多端,在这穰山又经营多时,难保没有诡计。”“原来叔父是担心杨羡啊”桓有济揶揄道,引得桓武将手中的骨头扔了过去。“我军的伤亡如何”说到这里,桓有济脸色肃然。“死伤足有一、两百人,蜀军那边应该比我们要多。”桓有济冲锋在前,对于这个数字只是估摸而已。只凭自己多年作战的感觉,虽不精确,却能够得出一个大概。桓武点了点头,说道:“通过这次战斗,这支长策军的战力我已经大概得知。士气虽高,却还是一支新兵,杨羡想要凭借这支兵马阻挡我军,痴心妄想而已”对于桓武而言,山鸦营寨是一个饵,如果杨羡不想就此失去这道重要的防线的话,那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力量。而这正是桓武所愿意看得到的,杨羡投入的越多,失去的便也会越多。因为以长策军的战力,根本不是梁军的对手。望角崖。“怎么样了”“我军伤亡近五百人。臣已经把伤员与死亡的将士运向了后方。”韩不负在后,拱手而道。杨羡摇了摇羽扇,只一战,长策军士便损失了这么多的兵士,其实已经可以算是输了。杨羡清楚,随着夜色的降临,长策军士的士气正在急剧下降。白日里,只凭着一股勇锐之气强撑着的长策军士,冷静下来,便会慢慢被那战场之上血气与恐怖所震慑,惶惶不安。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已经死去的兵士还是活着的,都是一样。因为,精锐的军队光靠训练是难以锻造的。不直面生死,强军难以凝聚。梁军便是在这十数年的乱世之中崛起,才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主公,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韩不负有些担心,山鸦营把守着山中要道。若是不投入更多的力量,便难以守住。可是现在,不安的情绪正在士兵之中扩散着。“丞相,要不我带着黑虓军前去驻守山鸦营寨吧”靳信在旁,拱手请战道。以黑虓军的战力,驻守这座山鸦营寨,抵挡梁军,自当不在话下。杨羡摇了摇头,说道:“黑虓军大多已经撤往丹口,现在在穰山的数量只有千余。更何况,梁军明明占有优势,桓武又为何要下令撤兵”“丞相的意思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我若是继续投入军力,即使能够守住山鸦营寨,那么伤亡也只会更多。随着时间推移,这里尸山堆积,我军的战意便会越来越低。梁军便可一鼓作气,攻破我军第一道防线。桓武不只是要在肉体上击破我军,更是要击破我军的心房,让兵士的心中印下对于梁军的恐惧。”“桓武老贼,真是歹毒”靳信听杨羡所说,便是骂道。浑然不觉,当初他在桓武麾下,也是这么对待敌军的。“主公,那我们该怎么办”“撤军放弃山鸦营寨”“什么”杨羡身后的两员大将一惊。概因山鸦营寨是蜀军第一道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蜀军在里投入了许多的精力。如今只守了一日便撤军,未免也太浪费了。二十里山道,梁军攻破了山鸦营寨,拦在他们面前的就只有囚草、困兽两座营寨。这两座营寨的投入完全不及山鸦营寨。按照这个速度,梁军明日日落之前怕是就能赶到丹湖水寨了。“丞相,这未免不智。山鸦营寨虽已经残破,连夜修筑,还来得及。囚草、困兽两座营寨,远远不及山鸦稳固啊”杨羡一笑,轻挥舞羽扇,指了指这漫漫群山。“谁说一定要在囚草、困兽两座营寨与梁军对战从山鸦营寨到困兽,山道只有十余里,可是群山之中,尽是伏兵之所。传令下去,令我军斥候,以什伍为一队潜入山中,进行作战。其余人等,都退往两寨之中。”“这样行么”无论是韩不负还是靳信,脸上都有着质疑。光靠袭扰,能够与梁军对抗么“我要的是一支精锐之师,不是一支被打怕了的弱旅。强填人命无益,一道区区的防线又算什么”155第一百五十三章 乌合之众营寨破损,寨门洞开。桓武踏上坚硬的泥土,走进了这座蜀军的营寨。周围的梁兵正在宿卫,空荡荡的营寨之中,见不到一个蜀军的身影。桓武低下了身子,看着地上掉落的一只铁锅。蜀军昨晚撤得很急,有许多东西都来不及带走。站起身来,看着这残破的营寨,桓武没有想到,杨羡居然会放弃了这道防线。桓武乃是天下最强的诸侯,手握七州之地,麾下百万大军。南阳一役,梁军损失惨重。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杨羡,桓武其实拿他没有什么办法。杨羡已经将大部分物资和人员都送往了益州,更是将水陆大军驻扎在了丹口。这种情况之下,便是桓武将这穰山布防的蜀军斩尽杀绝,也弥补不了他在南阳的损失。理论上,应对这场穰山之战,桓武只需派出一员如徐金这个等级的大将前来主持便够了。万人级别的攻防战,对于桓武而言,不过是家常便饭。这三十多年来,战事激烈的时候,他几乎每月都能够碰上。可是桓武还是来了。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与蜀国,与杨羡的对战将会是一场长久的战争,非是一时一地便能够解决。也因此,桓武并不在乎能够杀死多少蜀军的士兵。因为他明白,这没有意义。益州本土有四百多万民众,如果再加上杨羡平定的西南一郡的土夷和新近迁入了荆州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