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了,少不了会变得迟缓,病痛随之而来。可姬颓的情况还不至于如此,他是被吓的。他的病一部分是因为年老体衰,还有一部分完全是被赵国进攻卫国给吓出来的。因为在卫公看来,这次死定了,结局很可能最后是他要丢掉多少老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活着没脸见人,死了没脸见列祖列宗。从姬颓执政一来,他还没有遇到过这么艰难的局势。面对赵国,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用卫国差不过一半的兵力死扛。别说一半的兵力了,用以往姬颓的经验来看,就算是卫国豁出去,把所有家当都赌上这次战争,卫国也不可能赢。卫国和赵国交战的经历,表现良好的记录都可怜的很,赢了一次。而那一次,赢得战争的经验,根本不算数。那次战争的主角是魏国和齐国,卫国并不是主角,但似乎像是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一样,成为了暂时的主角。这也是卫公姬颓在人生之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他似乎以一己之力,威慑住了强大的赵国,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其中的关键,姬颓是最为清楚的。这一次,为什么赵国扬言要进攻卫国的时候,国内没有一个人大臣敢去领兵征战因为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战争。不仅仅大臣们这么看,就连卫公姬颓,太子训都这么认为。最后才选择了边子白,让他还不到弱冠之年的年纪,成为执掌卫国军队的高层。这里面有巧合,也有无奈,更多得是卫国需要一个替罪羊,为战争失败最后找一个说法。当然,不管是谁当政,边子白都不会死。卫国还没有因为战争失败,而滥杀大臣的先例,现在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当卫公姬颓听到边子白不仅仅没有按照他预定的设想,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反而带来了一个让卫国君臣们想都不敢想的消息,而这个消息,让担心、受怕、压力倍增的卫公,竟然病好了大半,他有种容光焕发的感觉,抬手道:“边爱卿带来的消息”丁祇心领神会,面对已经说过战果的王镛道:“君上刚才没有听清楚,你在说一遍。”这话听在太子的耳朵里,都感觉脸红,刚才那个谁在大殿里呵呵直笑,眼珠子越来越亮难道是鬼魂吗王镛无奈,只好从头说起,他不能理解国君竟然有把快乐听第二次还能带来莫大愉悦感的恶趣味。说完之后,并将战报给了卫公,躬身道:“君上,这是将主给你的战报。我上军战损不到两成,歼灭了赵军六千骑兵,从农兵之中补充了一部分兵源。同时,我军仲叔牙偷袭陶丘成功,此战虽是仲叔牙偷袭之功,但刀营主将应龙才是首功。他是两个月前潜伏进入赵国境内,隐藏在赵军民夫之中,直到我军抵达,他才有了立功的机会。”“哈哈边爱卿为何无功”听完了王镛说的战报,卫公愣住了,开口就质问王镛。这话一出口,连太子,公叔旦都觉得有点意外。按道理来说,战功上报,边子白这个主将怎么一点都不为自己说点好话,尽可能的给部下邀功。要是换一个场景,还一个人,恐怕就该质问边子白有邀买人心的私心。可边子白被怀疑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卫国朝堂上谁都知道,这家伙是被逼的,原先在帝丘过得好好的,突然被任命成为上军主将。甚至多次推辞都没有机会逃脱,这才不情愿的当了上军将主。尤其是,边子白表现出的形象是一个吃货,一个整日就知道享受的贵族。这家伙都要是野心暗藏之辈,那么只能说边子白隐藏的太深了。王镛俯首回答;“臣回来之前,也问过将主,为何不居功可将主说了一段话,让臣五体投地,佩服不已。”“哦,快说”卫公催促道。王镛道:“将主说过,他的机会是国君和朝堂诸公给予的,而不是他争取来的,这是不敢居功的第一个原因;将主还说,他在上军的微末功绩是国君给予的信任和爱护,是上军一万多将士勇武的功劳,这是他不敢居功的第二个原因;将主又说,上军能够获得这些战果,是和朝堂诸位大臣的鼎力协助不无关系,这是他不敢居功的第三个原因”如果说听了这段话之后,卫公宛如吃了蜜一般甜蜜,那么太子就宛如吃了粑粑一般的反胃和难受。佞臣,绝对的佞臣。边子白拍马屁的功夫,已经快到了巅峰至极的地步,自己的太子宫里就没有这样会说话的人。而公叔旦的反应却要从容很多,他发现边子白在吹捧人的本事上,已经和在卫国朝堂沉浮多年的大臣们相差无几了。不由在心中感慨:后起之秀,亦可期之听到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消息,同时还被悄无声息的吹嘘了一把,卫公感觉自己精神振奋,大病小病都好了七七八八。自鸣得意的点头道:“肱骨之臣,寡人的肱骨之臣呐,一片丹心赤诚,寡人必不负边卿之忠心。来啊赐上军将主边子白封君之望,卫国舆图之中,除帝丘之外,允许他裂土与寡人”卫公话还没有说完,太子急了,他可不敢让他的父亲在老糊涂的路上越走越远。从广义上来说,封君是大夫以上官员的专有权力。但是普通大夫的封地很小,甚至有些不过是说得好听一点,其实就是一个村庄而已。但真正的封君就不一样了,城邑,封地,仪仗,这些就罢了,甚至给予更大的恩宠,允许昭告太庙等等。如今前线仗还没有打完,如就此大动干戈,万一边子白再次立功了呢那该怎么办封君已经是一个诸侯国君能够给出的最大的赏赐,万一边子白再次立功了,岂不是无法封赏再者就是,这份封赏不该让他去定夺吗太子已经监国多日,而卫公风烛残年,边子白以后是太子训的臣子,恐怕能够姬颓当臣子的日子不多了。如果姬颓对边子白有提拔之恩,又有赏赐之明,那么让太子以后怎么办难道让边子白和他一起管理卫国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太子着急的原因,他急忙拦住了想要金口玉言的老爹姬颓,道:“君父,如今上军战果斐然,君臣都等着封赏,唯独赏赐边卿家,会引起将军们的不满。不如等上军回朝之后,再让国相,大司马等五官定夺其功绩,岂不稳妥。”卫公是高兴坏了,准备给边子白无上的恩赐,但听了太子训的话之后,觉得儿子分析的没错。边子白的赏赐如果定下来,去迟迟没有上军将军们的赏赐,难免会引起军队中不满的情绪,甚至造成边子白在执掌上军带来麻烦。太子的担忧,不外乎是老成持重的打算,姬颓点头应允道:“也好不过不能冷落了功臣,尔等都给我记下,等到上军胜利回朝之日,寡人将不吝厚赏。”当然,实质性的恩惠没有,口头的承诺可以有。太子训很意外,他的父亲能够听从他的建议,这让他继续开口多了很大的自信:“君父,如今我们商议的事应该是和赵国邦交商议如何让赵军退兵了。上军取得了胜利,但赵军主力尚在,万一有个闪失,得不偿失。”“有请国相等诸公前来宫中议事。”卫公觉得也对,打仗多让人担心啊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过起来真的很艰难。要是能不打仗,大家和和气气的坐下来谈,就容易多了。对于卫国来说,上军的支出虽然不大,也是让卫国能够接收的范畴。主要是卫国的军队一直没有像周围的诸侯那样疯狂扩编。编户齐民政策之后,各个诸侯都拥有庞大的兵员征召体系,可以无休止的扩编。三军,甚至以前晋国的六军都已经无法满足如今诸侯的作战的需要。魏国有常备二十万大军。赵国也有十五万以上的军队。齐国五都每一个都有不下于三万人的征召能力。就连鲁国都能征召七八万军队,但是卫国一直延续春秋时期的制度,征召三军,分为上中下三军,每军不超过一万五,全军四五万人。这点军队,尤其是在中原腹地,自保都困难。估计这也是太子要退兵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见好就收。太子坚信,不管是谁来商议,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恭喜君上”“贺喜君上”卫公在榻上让丁祇服侍着穿戴整齐之后,子思等人也赶到了宫中。毕竟是多年未见的喜事,君臣之间一见面,就是互相道喜。“君上召唤臣等,所为何事”子思作为相国,必然是群臣之中率先开口之人。卫公笑道:“召诸位前来,是因为上军在作战中胜了赵军,如今太子的建议是见好就收,卫国和赵国商议退兵的事宜。召唤诸位前来,就是为此事商议,列出个条陈。”从卫公开口的那一刻,就能够分别出,姬颓也是赞同退兵。毕竟继续交战,风险太大。万一上军有了闪失,对于卫国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但是子思却有点怀疑,因为就眼前的战报上来看,上军是占据了战场的主动和优势。但这份优势也足以让赵军做出退让。可是今年赵军退让了,那明年呢赵军明面上的损失并不大,一场大战损失几万人才是如今的正常情况。不同于春秋时期,三万人的损失,能够让一个超级诸侯绝望。子思抬头看向了太子,问:“太子的意思呢”“儿臣,附议”公叔旦也开口道:“臣附议”子思这时候才感到了胸口宛如有一块大石头压着的难受,难道他们都没有看出赵国军队损失不大吗而卫国的损失相比来说也不算小。可要让子思跳起来反对朝堂所有人,他一个即将离任的国相,还有必要在朝堂上树敌吗如果没有必要,那么他也想要选择不开口。可是忠义两字堵得他发慌,让他忍不住多问了一句:“上军将主的意思呢”战报上肯定没有,就连王镛也不清楚。可是被子思这么一问,卫公等人还在迷惘不已,但是王镛突然想起来了,对姬颓回道:“君上,臣离开的时候将主还将一份密令给张市,他就在殿外,或许他能够解答国相的问题。”“有请”很快,张市战战兢兢的走进了大殿之中,他一个出身街头的小人物,竟然有一天还能登上朝堂的日子,在进入大殿的那一刻,他的腿脚就是要和他作对似的,不听使唤,好在匍匐在地行了大礼之后,就能跪坐着说话了。“张市,上军将主可曾给过你密令”张市闻听,急忙点头道:“有过。”他急忙从怀中拿出密令,而太子看他的眼神,有点想要吃人。显然边子白自始至终都不信任他,甚至将密令都放在一个他根本就不会在意的人的身上,而张市这家伙从哪儿冒出来的“君上,此人是臣的下属,特意安排在上军之中”丁祇跳出来给张市背书,自然让姬颓很放心。是密探呐,自己人。姬颓对张市的信任度上升了不少。从丁祇手中接过张市的密报之后,姬颓看了几眼就愣住了,久久没有出声。良久,才将手中的密报交给了国相子思,道:“国相也看看”第498章 打出二十年太平盛世丝子思看过密信之后,倒吸了一口冷气。布帛上的一字一句都透着一个臣子的拳拳之心,但同时也透露着一个将军真战沙场的野望。真要被边子白做到了信上说的那般,他就是卫国的中流砥柱,是神灵一般的存在。子思也没想过,边子白看似懒散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竟然是一头强大无比的战兽。不得不说,他也被边子白的想法吓了一跳,可是吓过之后,确实感叹:“这小子的心可真大。”大殿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起来。有资格看密报的朝臣一个都假寐起来,倒不是真的要睡着了,而是眼睛眯起来之后,虽然看起人来不太清楚,但是眼珠子转动就不会被人发现。可以观察同僚表情的好办法。而没资格看的人一个个都撑长了脖子,似乎想要探听一下秘密,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子思看过之后,让宫人接过手中的密报:“让太子看看吧”太子训脸上阴晴不定,他在听到有密报的那一刻就开始心里头打鼓。心中多半是怨恨边子白没有将他当成储君,更没有将他作为效忠的对象。这种被人无视的感觉,让他心中充满了怨怼。他甚至想要将边子白罢黜,好解心头之恨。可看了密报之后,他愣住了:“臣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我大卫贤良齐聚,国君清明,崛起之势不可挡,亦可为民之望也。国之重典,一在祀,而在戎。今卫国安泰,海内清平,却暗藏危机。赵自三十年前,在卫土设立中牟为国都,并筑造城邑,非魏齐等霸主干涉,卫之社稷几不可保。赵之心,所谋甚大,自退居邯郸之后,赵国连年南下,攻城略地,掠夺我国人财帛,粮食,甚至人口,卫之大河北岸国土,鲜人矣。”“如今臣窃以上军将主,背负君命,乡愿,不敢有怠。臣闻寡廉耻者,不以信为诺,不以诚为本,却骇刀兵之强。赵之小人之国也。少时不利,退而求其安,来年再犯者必是赵人,徒之奈何”“为今之计,信使出而陶丘未决,若陶丘克,我军胜券在握,歼赵国来犯之敌亦为可能。若陶丘不可下,还请君上早做决断。一旦大卫围歼赵军五万精锐,可保大卫边境二十年无忧矣。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