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6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636(1 / 1)

d魏,而谢氏其他子弟,如谢石、谢万、谢郎等人都是东晋高官。哪怕就连魏国尚书令王简,也和东晋尚书令王述同出太原王氏。而东晋名将忠臣温峤,不仅两次甘当卧底挽救了东晋,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东晋高官,事实上他的姻亲几乎都是魏国重臣。姨丈是刘群的父亲刘琨,舅表弟就是崔悦、姨表弟是刘群,还有一个姨表弟是卢谌。至于汝阴太守温辉是温峤伯父温羡的孙子,和温峤的儿子是同辈堂兄弟。哪怕是身为冉明阵营中比较受重用的弘农杨氏杨晖、陇右李氏李贤,事实上他们也在东晋有家族成员出仕。张沼笑道:“不怕彦威笑话,就是沼想换这个旗子,恐怕也没有门路,如果自送上门,恐怕只是自贱身价。”“呵呵”习凿齿笑道:“这个顾虑也是存在的,不过要想解决倒也容易。某虽然辞官闲居在家,但是荆襄还算有几分薄名,各郡县也有几个朋友,若素有意,也可联络一下,我们基本上就可以代表荆襄的民意了,若不战而取荆州,这个进阶之资你看若何”“妙计,妙计”张沼笑道:“古有周郎妙计安天下,今有彦威智计定荆襄。好一招反客为主,恐怕魏国今上得知彦威之名,恐怕也要引为知己。不过,此事不亦久拖,张镇南如今可是卯足了劲,准备一举拿下荆襄要成就他不世功业呢,籍安北封王,可是大大激刺了张镇南,一旦让张镇南打造好了攻城器械,恐怕就迟了。”习凿齿笑道:“这个自然省得,你我二人今后如何,就看这一拼搏了。”张沼却一本正经的道:“我等圣贤门下,儒有门徒,非为一已富贵,但求天下太平而已。所谓功名利禄,不过是过往浮云。”张沼说得大义凌然,事实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恐怕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猜测出来。在张沼走后,习凿齿的儿子习辟疆就从书房内的屏风后走了出来。习凿齿对次子习辟疆道:“荆襄定矣,为父所谋者,功成泰半。”习凿齿三个儿子长子辟强、次子辟疆、少子辟简,而习凿齿所倚重的不是长子辟强,也不是少子辟简,而是这个次子辟疆。习辟疆如今年方十六,长得很帅,甚至有点偏向女性化,这是魏晋时代的正常审美观点。长得帅那就不用说了,习凿齿虽然不算帅哥,可是也算不上丑,他的遗传基因本来就不差。习凿齿看重习辟疆的地方,就是他的成熟,特别是与年龄极不相符合的成熟。“父亲大人昨日递交了辞呈,今日张素便登门拜访,看样子他现在非常着急啊”习辟强很有玩味的笑道。习凿齿道:“我们习家虽是襄阳大族,不过偏重治,如果在太平年月,这倒无妨。然而如今的关头,所重者还是手握军权的将校。他们张家和我们习家不同,为父的门生故吏遍布襄阳各郡县,可是在军中却没有什么根基,可是张素他一门子侄多为荆襄将校,掌握着军事力量。为父所求,其实和张素所求的都是一样的,如今他只是没有门路而已,蜀王虽是不世俊杰,但是他只算虎狼之将,却难和真龙天子抗衡。如今冉氏崛起已经不可逆转,唯有顺势应天,才是正途。这个张素早就想降了,心里想扭捏一番,却害怕怒了张镇南,随手把他灭了。但这也正常,襄阳毕竟是要害重镇,如果襄阳易帜,七荆襄其它郡县势必望风景从。相反,如果张素决意抵抗,以襄阳的雄兵坚城,魏国要强行攻下只怕也不容易。为早得太平计,我想冉子阳不会吝啬一个好价钱的。”一根稻草,放在大街上就是碍眼的垃圾。如果和白菜捆绑在一起,那就是白菜的价格,如果绑在大闸蟹上,那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价值有多大,要看跟谁绑在一起,这点习凿齿非常清楚。他没有冒然与魏国联络,也没有与谢安联络,他需要的更多,一个引起冉明注意的契机。张沼来了,作为荆州司马,相当于后世的军区参谋长,掌握着荆州的军事训练、给养和功勋考评,虽然说荆州是桓温的大本营,但是桓温却绝对不敢轻视张沼。因为张沼这个人,虽然打仗不行,也没有什么名将潜质,不过他有一个长处,那就是踹弄人心,拉拢人心。作为襄阳大户,在桓温成为荆州刺史时,他给了桓温很大的帮助,作为报酬,那就是张氏子侄多在军中效力。就像桓温西府府刚刚开府时,所属西府军建立了四万步骑,合计八个营,襄阳张氏不仅为桓温提供了大量的甲胄粮食,还提供了六千多人的青壮。其中襄阳张氏直系子弟就二百多人,而且加上姻亲就多达一千多人,两千死忠佃农萌户,就是其他三千多人也大都是荆州子弟,受张氏影响较大的。经过逐年战争,这些张氏影响力比较大的六千多人,除了战死,残疾的部分,大部分都升到了曲候,都伯这个级别。像张氏子弟,多成为了校尉、司马一级的军官。尽管官不大,他们却是直接掌握着军队权力的人。张氏联姻,习凿齿也是看重张沼在军队方面的势力。这次习凿齿也是准备拿着张沼的资本当作进晋之阶。习辟疆道:“孩儿这就连夜去见张镇南既张温。”“不。”习凿齿道:“张镇南一旦轻取荆州,甚至有望在三路魏军中获得首功,封王闲置那是必然的。我们不能打上张镇南派系的烙印,否则习氏子弟以后在仕途上,绝对会受到打压。”“那父亲的意思是,孩子去直接联系谢安石”“也不行”习凿齿道:“联系谢安石,就等于把荆州送给了谢安石,谢安石是外戚,西汉外戚当权乱政的例子在那里摆着,冉子阳肯定会对外戚有所提防。所以跟谢安石关系太深,也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情。”习辟疆这个时候恍然大悟道:“父亲的意思是要直接面见冉子阳”“不错”习凿齿怜爱的抚摸着习辟疆的脑袋笑道:“为父已经老了,还能有多少前程。况且为父在荆襄的影响力太大了,帝王用人,不是其才,而是其忠。帝王心术,你永远不懂。就算荆州易帜成功,为父在冉子阳心中,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不过你却不同,你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跟在冉子阳身边,努力取得他的信任,到时候我襄阳习氏就可以大兴了。先祖可以做到襄阳候,你要努力,争取是襄阳郡公,或者是襄阳王。魏国冉氏父子,皆非凡人,他们会不会大杀功臣,为父亲猜测不出来,但是他绝对不会亏待忠于他们的人。卢子凉卢谌的表字范阳王,位极人臣。其子卢偃虽然降爵为范阳郡公,但是范阳卢氏萌泽三代不成问题。还有刘越石刘琨,他本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可以到了刘群这一代,居然可以恢复王爵,足可以见冉氏父子的豁达大度。”习辟疆虽然才十六岁,却非常聪明。作为荆州精神领袖习凿齿的儿子,他其实有非常大的压力。毕竟他取得的任何成就,在众人眼中,那就是理所应当的,一旦有任何差池,那就是给他父亲脸上抹黑。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些头脑了。张沼虽然有心相降,其实也是被荆州舆论所误导了,在荆州内部,习凿齿早已利用他的门生故吏制造了魏国冉子阳天命所归的舆论,还有魏军满万不可敌的传言。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布局,那就是利用张沼,把荆州水师送给魏国。拥有两万熟悉荆州气候的水师,对于魏国而言,绝对比拿到一郡或者一州重要的多。一旦失去荆州,徐扬八郡就是一块可口的肥肉。张镇南有意纵容下,习辟疆仅仅带着两个随从,就轻易的渡过了魏军襄阳的封索线,来到樊城。习辟疆早已得到消息,冉明已经移驾到了樊城。由于樊城采取了炸药爆破的方式克城,所以城墙破坏非常严重,可是对于城内的设施却损害不大。第891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第891章长江后浪推前浪进入了樊城,习辟疆却非常意外。按说樊城新归附魏国,此时应该人心动荡,一片混乱才是。可是入城之后,却见市场繁荣,一片安宁。事实上习辟疆也不清楚,魏国这个南征战役虽然打得匆忙,但是准备却非常充分。已经经过六年多的准备,不仅是准备物资,还有是大量的官员。习辟疆进城时,正巧遇到一支刚刚进城的辎重队伍,可是让习辟疆更加意外的是,这一千运输着将近五千石粮食的队伍,居然不是官府的士兵护送,而是一支旗号打着张氏的商号。五千石粮食,就是五十多万斤,数量已经不算小了。什么时候把粮道安全,居然交给那些自私无耻的商贾了更让习辟疆意外的还在后面,樊城居然没有一个施粥点,施粥是千百年来统治者用来安抚人心的最好办法,可是魏国居然在战后没有进行安抚人心也没有看到樊城百姓丝毫怨言。这是怎么回事呢魏国虽然没有进行施粥,不过却进行了人心安抚。这个安抚和以往不太一样,而是冉明最善长的以工代赈。樊城的城墙破坏非常严重,这需要进行修复。同时,战场上将士们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活必须品,比如鞋子、帽子、内衣、袜子之类的,这些东西魏国并没有从后方大规模运输,而是采取就近生产的方式供给,既减少运输压力,也会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反正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含量的东西,除了这些,还有军粮就地收购。樊城属于荆州,属于繁华地带。这些荆州百姓比魏国原来的百姓要富裕得多了,荆州不仅没有饥荒,反正百姓家中多少有点积蓄。魏国各级官府采取高出市场一成半至两成的价格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这样以来,也是变向给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樊城百姓自然拥护他们的魏国皇帝了,更何况杀伤力最大的还是那道奉为神明的圣旨“冉氏不绝,永不加赋”。在樊城之外的各个村落,村民自发出资修建了一座座圣碑亭,里面供奉的就是冉明这道永不加赋的圣旨碑,同时,冉明还颁布了对臣民义务的明规定,在明中写明了百姓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除了兵役制度虽然百姓服役之外,其他杂役都是有偿劳动,官府不得肆意剥削百姓,一旦没有朝廷正式书,官府的命令可以拒绝执行。另外就是进行自身维权的法律意识宣传,监督官府,一旦出格,可以上告。在满清入关时,一个偷换概念的左手转右手,就骗得这些淳朴百姓感激泣零了,更何况冉明这个跨时代的恩惠政策这个时代,反魏是没有什么市场的。就像北宋做出了承诺,与士大夫同治天下,宋朝就成了唯一不是亡于农民起义的王朝。宋朝的官员虽然贪污,但是他们却知道,宋朝才能保证他们的即得利益,动摇宋朝赵氏统治,就是动摇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农民起义没有市场,他们宁愿割肉,也不愿意改朝换代。至于东林党那种脑残加白痴,能生存下去,显然是逆天了。冉明喜欢微服私访,这样所有地方官都非常头疼。可是没有办法,皇权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盛行的,他们只能自保不要出乱子。习辟疆正好遇到了冉明。习辟疆虽然不认识冉明,不过他却知道冉明身边的那个铁塔船的林黑山啊。尽管作了化妆,可是放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的林黑山,还是被习辟疆认出来了。他所以就向冉明表明了来意。冉明其实不喜欢东晋时代的这种阴柔之美,特别是看到习辟疆,只要化妆成杨玉环,估计比女人都更女人。就打趣道:“堂堂荆州没有人了吗居然派出你这么一个孩子”习辟疆笑道:“甘罗十二为相,霍去病二十北征,陛下威震天下之时也不过二七之龄,习辟疆今年十六了。与陛下、霍骠骑相比年纪是小些,功业也不敢相望,但比甘罗却还大几岁,甘罗可以出使外国,习辟疆代表家父来给陛下传几句话,却也不至辱命。”冉明看到意气风发的习辟疆,感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二十年。”所谓上位者的气势,说穿了也没什么,就是一个自信和不自信的问题。一个县长去跟高官汇报工作,无论这个县长平时在下属面前如何能侃侃而谈,可是到了高官面前,绝对会有点忐忑不安。这个心理素质没有什么关系,和屁股有关。冉明的气场非常足,从十二岁征战沙场开始,他当过基层军官,当过大将军,也当过藩王,就连人质也当过。冉明的这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冉明可以利用他的气势力压制住魏国的武百官,可以在百万将士面前,从容陈词。冉明看到习辟疆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在自己面前,不仅不露出怯意,反而侃侃而谈,在这个年纪,能有这个表现,足以说明其不简单了。冉明笑道:“汝父彦威先生,声名远播,朕早闻其人,只是造化弄人,只是不得其缘,不得一见。不知汝父派汝因何至此”冉明冲习辟疆招招手,示意他过去。然而习辟疆不仅没有上前与冉明表示亲近,反而后退半步,躬身施礼道:“陛下欲效仿汉高祖旧事,以呼来喝去来考验郦食其吗”话说当年刘邦路过高阳,儒生郦食其去投奔刘邦。刘邦生平最看不惯儒生,很多儒生想投奔刘邦,刘邦就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然后冲帽子里面撒尿。和儒生交谈,也是非打既骂。刘邦初见郦食其,既没有像刘备一样三顾茅庐,也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