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道:“南晋皇帝不甘寂寞了,看来少不得要腥风血雨了”吴去病尽管很勤奋,也很聪明。不过他的政治见识和冉智比起了差得远了。冉智从细作找来的蛛丝马迹,就发现了问题。司马聃也是一个非常好强的皇帝,只是生不逢时。加上体质弱,英年早逝。对于冉明想要改变士族门阀想要垄断权力的心思,这个司马聃也有。其实司马聃的心更大,他一心想要打败冉明。而且是准备等冉明当上皇帝以来,他再御驾亲征,收复洛阳,把冉明擒获,让冉明天天在皇宫里给他讲故事。不得不说,司马聃的这个想法很好。可是南晋和魏国并不一样,他们的这个朝廷本来就是士族门阀妥协的产物,皇帝就是一个摆设。晋朝不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哪怕是与陆氏联姻,司马聃也没有得到陆氏的绝对支持。在褚蒜子的授意下,司马聃玩了一个花招。就是让司马聃假装被大臣刁难之后,开始自暴自弃,从而失去进取之心,开始迷恋美色。也就出现了冉智得到的这种情报。在司马聃的计划中,他要迷惑桓温,趁桓温不备,给桓温致命一击,他将携胜利之威,再出手整治那些不服气的大臣。这个战略意图不得不说设想不错,只是可行性很差。冉智只看了一眼情报,就知道司马聃在演戏。而同样,桓温也不会放松对司马聃的警惕。司马聃自作聪明的举动,在冉明看来,这是打破僵局的一个契机。桓温和司马聃的矛盾虽然已经不可调和了,可是二人都非常克制,害怕两虎相争,被魏国得利。而在这个时候,冉明就推动对笈多帝国的远征。魏国虽然实力要强,但是肯定没有能力两线作战。况且笈多王朝也是一个不弱于魏国的庞然大物,具体结果如何,没有人能猜得清楚。冉明挂帅出征,率领一万余海军、海军陆战队一万五千人,七十八艘主力战舰,大小补给船一百多艘,随军民夫四万多人。被抽调的粮食、兵刃、箭矢等各种物资数以十万计,这样规模的调动,自然瞒不住人。魏国远征,同样也给了晋国解决内部矛盾的时机。经过消耗的桓温也好,司马聃也罢,将不足为患。冉明还是以一种非常缓慢的迈步速度在靠近,他眼神一直在扫视着相互送行的人群,眼眸里也没有很多人想象中,该有的兴奋或是热烈。历来随军民夫都是无偿征召,不仅是无偿而且还要自带粮食。这种战争模式让百姓的损失非常大,冉明就要采取试行的办法,试图扭转这种局面。参与辅军的民夫不必自带粮食,一日三餐,每天补助百钱。四万民夫,不过每日四百万钱,折算成金,只相当于四百金。就算一年下来,也不过十五万金。这个数量虽然大,可是冉明相信,他在笈多王朝绝对可以得到百倍千倍的收益。在魏国的物价水平,其实非常低了。粮食差不多每斤平均两钱,百钱工钱甚至比那些优秀匠人更高。这对魏国百姓是一种不小的诱惑。至于可能在战争中出现的伤亡,被金钱吸引人民夫们,直接无视了。民夫补助以半实半虚发放,既五十钱是直接发放在民夫手中,而另外五十钱则折算农税。按照服役天数,进行结算。除了民夫的日常补助之外,冉明对于可能在战争死亡的民夫也給予非常丰厚的补偿。其实冉明这也是借助这种战争方式,吸引全民尚武。对于魏国百姓来说,笈多王朝太过遥远,百姓往往短视,他们看不到笈多王朝对于魏国的危险。在生命财产安全都没有受到威胁时,百姓对于魏国远征笈多王朝的行动,并不热情。激情响应的人不是没有,只是数量太少。所以为了激励百姓支持国家的战争,冉明除了对百姓宣传国家、民族大义之外,还付出了实际行动。相信那些在战争中受益的人们,会转而支持国家战争。冉明拿出了普通农民工本倍多的高薪,冉明不相信百姓还能无动于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冉明深信这句话。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动,牵扯到的将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无数人的利益。第808章最伟 大的民族第808章最伟大的民族就像魏国这次出征笈多,光动用的战兵是两万五千余人,辅战民夫四万余人,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六万五千多个家庭的利益。如果光依靠国家大义的号召,军队或许因为会在战争中获得利益,而采取拥护,但是四万多名民夫则没有任何利益,他们则会采取抵制心理。久而久之,百姓就会失去对扩张的热情,失去对国家战争的支持。在后世,对于日本侵略中国。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普通日本百姓是无辜。事实上日本普通百姓是无辜的吗如果相信这句屁话,脑袋就真的进水了。在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前,日本政府面向社会发行了五千万这个数字折合多少美元,程志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战争公债,战后公债的收益率高达百分之一百七十九。无数普通百姓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购买了战争公债,但是依靠发行战争公债吸引全民支持战争这是日本的创举。随着日俄战争、等一系列的胜利,在侵华前夕的三十多年时间内,依靠战争日本普通百姓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所以这也是为何日本女子宁愿卖身也要支持日本的侵略战争。相反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就差得太多了,既使汉武帝时期,发动漠北战争,动员了七十万民夫,这就是七十万个家庭被无偿征用了家里主要劳动力,这是相当于总六百八十七万户的十分之一。然而,这些民夫因为战争、饥饿、疾病、瘟疫等诸多原因,而死伤十之七八。而整个汉武帝中后期,总人数反而下降了五百多万人口,无数自耕农因而破产。百姓因为支持国战,因而家破人亡,你还会怎么指望人家支持国家战争。同样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杨广身上,杨广打败突厥,缴获了大量的牛羊马匹,可是杨广宁愿把这些牛羊饿死埋掉,也不会奖赏给普通百姓。其实魏国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冉闵在永兴时间,每次发动战争,都把战争缴获物资按照功劳大小,奖赏给有功将士还有支持冉闵的百姓,这样也就得到了百姓的忠实拥护。为何冉闵在山穷水尽之时,邺城仍然可以抵抗到底的真正原因。但是随着总人口的增加,像这种无偿赏赐的办法已经没有办法执行了。冉明虽然没有想到依靠发动发行战争公债的方式补偿百姓的损失,可是冉明却加大了对随军民夫,以及战略物资生产环节的补偿。从而依靠利益吸引百姓支持战争。没有利益引导的战争,注定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不过是得到大多数既得利益的拥护。其实魏国这些时间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好,为了让隐户自动浮出水面,冉明向冉闵建议,取消了人头税等一系列杂税,这些躲在山林之中的隐户、逃户、黑户,依附在士族门阀名下的荫户都纷纷浮出水面。为了增加自耕农的数量,冉明可以煞费苦心。他增加了奴役税,只要卖身给士族门阀或士绅豪强的奴仆,提高了他们的交税的比例。原本每年六百钱的奴役税,上升至三千钱。既士族每使用一名汉人奴仆,则需要缴纳三千钱的税。如果逃税,则加倍处罚力度。这样以来,则避免了汉朝以来形成,门阀动不动就奴仆数千上万的情况。想要使用上万汉人奴仆,这就需要三千万钱,这样沉重的税率,让士族门阀依靠传统的农耕方式,根本划算。但是若采取夷籍或胡人为奴仆,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同样使用万名奴仆,使用胡人的成本,只有汉人奴仆的三分之一。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主君,就会有什么样的臣。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官僚的特征就是一切唯上。简单的来说,一个好大喜功的主君,底下官员不说全部,至少大半都是马屁精。同理,一个勤俭发奋的君主,手下的大臣虽然不可能个个都奉公守法,忠心王事,但最起码最起码,做做样,所有人都会的。在后世天朝改革开放时,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地方政府可以霸气外露,谁敢与外商为难,就是与政府为敌。在没有底线的偏袒之下,地方政府畏洋如虎,下面的百姓自然不敢与政府作对。结果倒好,崇洋媚外,就此种下了因子。只能说这是官僚的尿性。冉闵的政策是以汉为主,归化为辅,虽然不能像天朝那里万里江山一遍红,至少汉人在人格尊严上有所保障。至少无论胡人权利有多大,他们都不敢欺压汉人百姓,哪怕这个汉人百姓只一介草民。在这个政治格局下,崇汉尊汉渐渐的行成了风潮。三倍的做工薪水,让随军的民夫一个个高兴的满脸通红。不能自已。虽然在战斗中,民夫也有可能出现伤亡,特别是战争不利的情况下,可是看到官府颁布的政策,因公牺牲,抚恤金二十万钱,这个数字并不算大,关键是还有半税二十年的好处。参与远征的民夫,基本上不识字,他们找识字的人给他们算了一笔帐,看看他们可以得到多少好处。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好处有多少时,这个送行的场面,就变了味道,不再是一片悲壮,而变得喜气洋洋。中国的百姓就是这样淳朴。誓师出征,冉闵登台动员道:“朕在邺城,等候尔等得胜归来。”冉明以及麒麟卫士卒、四万余民夫高声吼道:“决不负陛下所望”作为魏国的太子,也是魏国有名的大将之一,领兵出征是不可避免的,谢道韫、刘嫝等诸女早已有了心理准备,除了些许伤感,却没有多少抵触。至于冉昐和冉昀,他们只有七岁,在后世还是玩泥巴的年纪,在这个时代,然而,他们出身在皇家,自然比寻常孩子更加早熟。在送行的路上,冉昐和冉昀为首,身穿精致的小皮甲,带着冉明的十数个子女,一口稚嫩的声音:“恭祝父王旗开得胜,凯旋归来”七岁的小人儿,说出这样的话,冉明不用猜也知道这是有人教的。不过子女的教育,还轮不到冉明做主,在冉闵看来,未来接班人的培养是无比重要的大事。冉明带着麒麟卫和四万余民夫,足足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才抵达不其城。望着这座亲手在他手上建筑起来的坚城,冉明更是感慨万千。冉明并没有进城,而是直接进入了军营。此时出征大军在的大营,绵延十数里,营盘浩大,战舰林立,格外宏伟。冉明在远处远远眺望,这军营就如一栋城堡一样。想着这城堡里的精兵猛将都归他指挥,胸中有股莫名的豪气,这一次他是实打实的三军主帅,手握近十万大军的军事统领,只是想想就觉得豪气万丈。冉明这一次打了一个迂回,四万五千民夫,在冉明看来,这就是四万五千军队,根本不存在什么随军民夫之说,麒麟卫和讲武堂的学生,将是这些民夫的骨干,冉明将后勤补给的任务交给了中南开发公司和南洋开发公司,这些专职的团队,在效率上肯定比业余的民夫更加有效。晕船是冉明面临的一个大难,在魏郡附近征召的民夫,基本上都不会水性,晕船的现象肯定会有,这不是一两千里的水路,而是万里远征,一旦有晕船的人,这么远的距离,他们肯定坚持不下去。冉明就让这些民夫,先参与适应性训练。魏国的海军是从原来一千余长水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九年以来,长水军几乎成了冉明的私军,冉闵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更不支持。要人没有,要钱也没有,想怎么玩,都随冉明折腾。不光是海军,海军陆战队也是冉明的私军性质。总训练将军是冉明大徒弟陈勇,三个营的统兵校尉都是冉明的徒弟。陈勇率领冉明的一众弟子迎接冉明的到来。要说,这众人里面还有刘牢之和胡彬。这两个少年都是从七八岁开始跟随冉明,现在刘牢之已经十五周岁了,胡彬也十六岁了。“道坚,听说你混得不错啊”冉明笑道:“现在都成海军陆战的军候了”魏国海军陆战队,也是采取汉制,既二伍一什,五什一队,二队一屯、五屯一曲。曲候军军候候,一个曲的标准编制是五百人,这相当于后世的加强营。看着冉明,这个历史上评价并不好的刘牢之,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将军过奖了。”刘牢之和胡彬跟着冉明当了四年多的书童,虽然没有师徒之名,在陈勇眼中,他就是小师弟。作为大师兄,自然给了他不少关照。可是在历史上以精通水战称著的胡彬,此时只是一个都伯。可是有都伯,还有了冉明面子的缘故,这让冉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冉明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此时的谢安,按照历史进程,应该出人辅佐司马聃,成为东晋中书省侍中。然而此时在魏国,他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旗帜。以彰显冉闵胸怀宽广。原本应在病中的司马聃,仍生龙活虎的活着,如果没有意外,再活几十年应该没有问题。原本应该权倾朝野的桓温,现在成了莫名奇妙的蜀王,一心经营他的一亩三分地。一万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