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5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546(1 / 1)

d弩射军,就需要准备一万两千具弩机,损坏更换这如果都用铜钱支付就需要多达三亿多铜钱,当然,两万六千钱仅仅是魏国的马公弩魏军的采购价格,如果对外出售不在这个基础不提高个三五倍,绝对不好意思见人。弩机买了,自然还需要够买弩箭,弩箭倒是不贵,每只才十五钱。以古代正常装备一个基数,就是两壶既二十四支,如果全部需要采购,即使维持小规模战争,万人弩手,至少需要装备一百万只弩箭。按照王坦之所需要的数字,晋军要组织三万弩手,需要至少三万六千具弩机,至少三百万只弩箭。光这笔弩机加弩箭的采购费用就多达十三亿钱,既使使用黄金支付这也需要十三万金。当然,这不是军购的全部,晋朝还想购买一万匹战马,既使是驽马,每匹的价格也在二十万钱以上,至于战马最次也在七十万钱上以。四万套铠甲,明光铠甲的造价倒是不高,一万四千上下。还是横刀,尽管采取新式工艺,每柄横刀也在八千钱上下。冉明实在是想不通司马聃从哪里弄来这么一笔巨款,就算是想抢银行,可是他也没有地方去抢啊。事实上司马聃倒没有去抢银行,他只是去抢了百越、山越、桂越、闽越等诸部。这些百越诸部,都是积累数代或数十代人的财富。偏偏这些岭南部落都对黄金有着痴迷的癖好,在剿灭诸越部落过程中,缴获最多的还是黄金。黄金不仅是岭南诸部的首领蛮王喜欢,那些士族门阀同样也喜欢。在发现岭南的穷山僻壤埋藏着如此巨大的财富时,整个晋国士族都疯狂了。晋朝其实不缺少军队,几乎每一个士族门阀都有自己的家兵,这些家兵比起晋朝正规军军队一点也不弱,这些家族私军全都涌进了岭南,他们也成建制、有目的的进行抢劫。那些刚刚完成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进货的岭南诸部,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无数个岭南土著部落被晋朝的士族开发大军从山林里捉了出来,他们部落的黄金、球宝、粮食和各种香料、宝石、珍珠都成了东晋士族门阀的战利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拥有财宝,如果没有保护财富的能力,这些财富就会成为他们致命的毒药。短短几个月时间,岭南涌入了数万士族私兵。按照契约协议,司马聃的自己占到岭南开发利益的三成,可是就是这三成财富,让司马聃得到了三百船的黄金珠宝。司马聃手里有钱了,自然对晋朝朝廷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包括方方面面。司马聃考虑到晋朝百姓为这个国家做得太多了,而收获太少。他自己手中没有钱时,是有心无力,可是有钱之后,司马聃就开始当起了散财童子。一口气免除了徐扬八郡,晋朝这财税重地的百姓赋税。当然,免除的只是赋,而不是像冉闵一样免税。赋封建时代专门收上来给皇帝和皇室用来税,而且地方官根本不敢染指这部分钱财。晋朝皇室和魏国皇室不同,魏国皇室只有冉闵一个皇帝,冉裕、冉操、冉睿几个藩王,而且除了冉明之外,没有皇室成亲,这样以来,魏国皇室的开支就非常小。再加上冉闵崇尚节俭,魏国皇室的开支尚不足晋朝皇室的百分之一。可是晋朝崇尚奢华,而且皇室成员众多。晋朝的皇室多到什么程度呢,光宗室系的藩王三十六个,帝系十二个,武帝系三十三个,既使西晋灭亡,晋元帝为了笼络宗室之心,也对这些藩王子孙大加笼络,拿什么笼络呢,无非是钱财。司马氏一系和人口非常多,到了司马聃时代,光宗碟上有记录的宗室就多达一千三百多人战乱中不仅没有死绝,反而越来越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司马聃呢只是做了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他把依靠国家养活起来的这群宗室,自己用内库养活起来了,免除了徐扬八郡的赋,司马聃的名声在民间大涨起来。简直就有那种万家生佛的味道。民间的声音,不可避免传到了司马聃的耳朵中,这让司马聃干得更加起劲。司马聃记得冉明曾对他说过,钱放在库里存着,只是一堆没有用的废铜烂铁,只有花出去才会有意义。司马聃就想方设法整顿军队,不能让那股透着酸腐的味道再蔓延下去,从军规到赏罚制度,那些有被破坏公平性的,和一些与现实环境起冲突的,扭正它们才能使那支能征善战的晋军再度复活。无论是桓温的西府军,还是魏国的魏军,他们能征善战,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士卒都有正规的上升渠道,赏罚分明。也都有相对较丰厚的俸禄。司马聃开始对五城兵马进行整顿,首先是裁撤老弱,把十五岁以下,四十五岁以上的士卒遣散回家,升下的士卒则效仿魏军的训练方式,在训练中确定晋朝士卒的待遇问题。晋军普通士卒达到战兵标准的,既发放食盐每月三斗,米每月一石八斗,衣物费用每年三千四百钱,虽然没有像魏军那样发放俸禄,但是比起以前却好得多了。一个士卒一年得到二十一石六斗米粮。盐三石六斗,一个士卒完全可以让一家五口人过上衣无忧的生活。免除了士卒的后顾之忧,晋朝五城兵马十数万人马裁撤下来只剩七万多人马,但是这七万多人马却士气不错,对司马聃也非常忠心。第793章军事售多好利国利民第793章军事售多好利国利民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司马聃获得了军方的大力支持。他是晋朝自晋武帝司马炎以来唯一一个可以掌握军队的皇帝,哪怕这支直属于司马聃的军队只有七万六千多人,但是却开了一个好头。有了军队的支持,特别是五城兵马这支驻扎在建康周边的禁军部队的支持,司马聃的皇位算是真正坐稳了。司马聃这样才可以大力推行他的改革,但是这个时候司马聃发现晋朝军队的装备非常差,用冉明送给司马聃的铠甲,晋军装备的弓箭在三十距离内根本射不穿,用冉明送给他的横刀和晋军制式装备的环首刀对砍,无一例外,环首刀尽数折断。这让司马聃非常担忧,这样的装备如果和魏军对阵,岂有胜利的道理。其实司马聃这个温室里成长的娃娃哪里知道冉明送给他的横刀、明光铠甲无一不是精品,别说是晋军,就算是在魏军军中,也不是大量装备的。光那一套明光铠甲,就是用了二十六斤百炼精钢费时三个半月才打造而成的,即使要价百万钱,估计也是有价无市,至于那几柄横刀,几乎达到了千炼级别,加上新式的淬火工艺,熟铜鎏金把手,光造价就高达三十万钱,这样的装备,就连富裕的冉明也无力给军队装备。可是司马聃却不知道这些啊,他只知道魏国的装备强过晋军太多了,这次让王坦之北上魏国,就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无论如何也要购买一批。可是魏国大臣几乎一面倒,没有人同意卖。王坦之只好掏出实话:“晋朝购买军资绝对不是针对魏国,而是准备讨伐不臣。”虽然表面上异姓桓温晋朝的臣子,可是明眼人都知道桓温已经是晋朝最大的肿瘤了。司马聃的这个理由虽然让部分大臣动摇,可是冉闵却不同意了:“虽然晋国准备讨伐不臣,但是谁又能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能将这么重要的军事物资向外出售”冉明却是不以为意:“卖,为什么不卖”发战争财啊,这是仅次于天上掉金饼子最容易致富的美事,其实哪怕晋国不提起这个茬,他都会想方设法的让晋朝来买,卖给晋朝再卖给桓温,让桓温和司马聃进行军备竞赛,从而让司马聃和桓温把有限的财力都投入到军事竞赛中。冉闵道:“晋朝是我们的敌潜在对手,将来无论是桓温战胜晋国,还是晋国消灭桓温,那么多精良装备在对手手中,总会给大魏制造无数麻烦。”“国之重器,岂能轻易授人”谢安也激动了:“这不是自毁长城,自掘坟墓吗”冉明听到这话有点头疼了。怎么说呢,对于经济发展规律的问题,可是事实上没有人懂啊。作为众人皆醉我独醉的冉明恨不得挖开众人的脑袋,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没有办法,虽然贵为太子,毕竟还不是皇帝,冉明需要拿出事实根据,来说服众人。冉明仔细的想了想,酝酿了一下,组织语言道:“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社会生产必然会根据需要进行自我的调整,然后听不懂”别说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的古代,即使在后世的天朝,真正懂经济的官员并不多。可是冉明自己却懂,在前世冉明根本就不是官,他是专擅经济领域的强人。其实对于暴利行业来说,什么从事色情行业,贩毒比起军火生意来说,简直弱暴了。面对,满朝不懂经济的官员,冉明也没有办法。他不是皇帝,可是强行下令命官员执行,如果想促成这个交易,冉明必须拿出可以说服魏国众臣的东西。市场决定经济的论点可能会有点复杂,可是在后世谁不知道美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还不是依靠战争财,在一战二战期间,大卖军火,从而成为世界头号霸主。可是在这个时代,偏偏没有人懂。冉明就打了一个迂回,经过冉闵的同意,冉明让人从宫外带进来一批武器。这些武器还是目前魏军军中的制式装备,像中垒军中的札甲,射声军中的大黄弩,以及步军中的横刀、陌刀军中的明光铠甲,以及将作监中尚在验证的板甲等等。冉明随手拿起一套札甲道:“诸位臣工,此乃我大魏普遍装备的札甲,这种札甲防御轻弓能力只能勉强尚可,但是若要防御枪矛的捅、刺,以及横刀、斧的劈、砍则相对差得太多。可是这种明光铠甲无论在防御箭击还是捅刺又或者劈砍,都比札甲有着明显的提高,只要装备这种铠甲,在战场上可以大大减少士卒的伤亡率。”不待众臣提问,冉明就继续说道:“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明光铠甲优势这么明显,为何不全面装备我大魏虎贲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没钱。札甲的造价只要八千钱,而明光铠甲的造价几乎是札甲的两倍。目前大魏军队只有三分之一的军队装备了明光铠甲,若是全面换装,这就需要增加至少十八万套,这就需要将近三十万金。特别是枪、矛之类的武器,比起步槊或马槊,威力要小很多,但是槊的造价太高,大魏根本承担不起。”张乾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向晋国卖出装备,从而有钱换装更好的装备”冉明点点头道:“如果达成这次军购买,我们自然不可能以制造价格卖给晋国,至少要翻一倍或者两倍的价格,我们卖给晋国一套铠甲,就可以赚到一套。还有一点,大魏的将作监生产规模不大,如果遇到大规模战争,以现在的生产规模根本没有办法满足需要求。因为需要所以发展,现在是卖给了竞争对手一份,但是对手需要的越多,我们造兵器的作坊也会越来越多,而在兵器作坊增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多少投入,建立兵器作坊的本钱都是那些竞争对手在向我们购买的时候提供的。所以,现在他们需要得越多,未来我们的产量就会得到多强的增长。本宫这么说,诸位可听懂了”别人听没有听懂,冉闵却是已经懂了。冉闵道:“太子的意思是,我们用这些用他人的财帛来改善各郡县内政的机会,我们大魏现在钢铁的产量非常快,除了用来修路,甚至连犁、耙、锹等农具都用上了上好的钢铁,钢铁这种东西,如果不利用存放非常麻烦,现在可以卖出去。用赚来的财帛,建设郡县的沟渠或道路。”魏国的财政收入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经突破了一百万金,如果折算成铜钱,这相当于一千万贯,当然比起大宋高达一亿六千万贯的财政收入来说,还是太少。但是比起大唐贞观年间四百万贯来说,已经高出太多了。可是魏国已经废除了杂役,百姓不用自带钱粮,服徭役。官府的各类工程,统统都是有偿招募,这样以来,魏国朝廷的开支也大了太多。冉闵是看不到百姓受苦的皇帝,他想到了微服时发现的周庄现象,其实周庄这种固步自封的村落还有很多,这也不怪这些周氏族太蠢,而是他们被后赵时期的各类徭役和杂税搞怕了。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依靠强迫不行,只是依靠慢慢的引导。想到这里,冉闵顿了一顿又道:“其实,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根据各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职能,既是各郡自己的特色,哪怕能一时间壮大敌人,可是对我们的好处更大。同时,我们因为产生加大,生产的数额达到一个量,必然会使得工艺更加完善,还很可能发现新的技术,来提高产能的同时使产品优质化。”冉闵说得很轻声,一字一顿,一板一眼,那双眼眸要是能发光,射出来的绝对是激光。满朝大臣开始议论开了,别看甲胄的制造方式复杂,可以魏国已经展开了标准化作业方式,完全可以把所需要的配件拆开,像盛产皮革的北方诸郡县,就可以利用当地产出的皮革制作甲胄的内衬、头盔的里衬,盛产木料的地方,也可以打造横刀的手柄、制作刀鞘。冉闵的态度转变,让冉明非常开心。毕竟冉闵才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他只要愿意,这个交易才能达成。其实冉闵的思路非常正常,毕竟晋朝需要的数量非常庞大,三百万只弩箭,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