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有石越的征南军,关中还有谢艾的镇西军,这十数万大军,完全可以在旬日之内抵达河洛各郡县,特别是邺城之内,冉闵直属部队,三天之内就能抵达河洛。在这种形势下,谁敢反谁敢反,那是谁自寻死路。不错,每一个豪强都有一个或数个坞堡,这种专门的军事防御性建筑,易守难攻,即使是石虎最强大的时候,中原地区仍存在着一百多个大小坞堡,因为胡人虽然野战善长,却不会攻坚,只要内部没有叛徒,想攻破这种坞堡,必须拿人命去填。整个羯族也不过二十多万人口,石虎怎么舍得去埴这个无底洞,所以也对这些豪强听之任之。虽然不敢明面的造冉闵的反,不过这些豪强却以沉默应对。除了少数胆小怕事的,除了极少数良心发现的,大部分隐瞒免税令的士绅都在硬扛着。圣旨的最后期限到了,最终认罚的只有区区十几家豪强。仍有四十多个豪强士绅在硬撑着。其实这些豪强不怕冉闵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代一条,法不责众。涉及四十家士绅豪强,六十多个县,这六十多个县的实际控制权都在这些士绅豪强手中,即使那些下来的御史听到了什么,也很难在地头蛇的干扰下拿到确实的证据拿不到证据,如果冉闵还要抄家,那就不是仁君,而是暴君了从古到今,哪个君主不得依靠士绅作为中间阶层来统治天下的就算冉闵想要彻查,他有执行的人吗哪一个官员不是士族豪强出身过江龙怎么能斗得过地头蛇士绅们对上软磨着冉闵,对下震慑着农户,他们感觉最终这种事情,会慢慢回归原来的轨道上。冉闵落得一个圣君的名号,他们士绅豪强,落到实惠。事情到了这个层面,冉闵还能如何如果把“天聋地哑”拿到报情报摆到明面上,那么“天聋地哑”收买埋下的暗桩就会浮出水面。难道“天聋地哑”的暗桩就这么不值钱冉闵不愿意服输,无奈之下,冉明这个当儿子的自然就出马了。所以冉明自告奋勇,要彻查侵税一案王猛一听这个消息顿时大急“殿下,何必做这个出头鸟啊,这案没法查,也查不出什么来,查不好没功不说,还会让人误以为殿下没有能力,可是若是要查出什么来,就要得罪了那些士绅豪强”“待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就是一个箭靶子,就是不知道这一回是谁不断地朝我射箭呢。现在裕弟还小,过不了起年,肯定会被父皇拉出来,跟我打擂。都是自家的兄弟,我出手狠了,人家会说我不知孝悌,如果不出手又会认为我软弱可欺,也不能向父皇母后倾诉,因为这样的做了的话,人家又会认为冉明没有担当,没有魄力,这点小事情都处理不了。总之很为难。”王猛也感觉为难,冉闵正值壮年,肯定还有很长时间要活,这个皇帝冉闵会当很久。王猛突然莞尔一笑,他突然明白了冉明的真正用意,降爵密议也好,处理侵税一案也罢,都是冉明选择自污其名的做法,只要不引起冉闵的忌惮,任何人弹劾冉明都是无效的。只要冉明简在帝心,冉明的地位就稳固如山。王猛道:“别人若是查这个案子,或许会头疼不已,不过太子殿下若查,肯定可能查一个水落石出”“哦”冉明反问道:“景略先生何以对本宫有如此信心”王猛道:“殿下手里有人啊”“有人”“对啊”王猛笑道:“难道殿下忘记了书院里的那些学生”冉明在这个时代先后办了三座书院,不过随着冉明北上,位于建康幕府山的启明书院,以及胶东国书院都把师次资力量都转移到了丰乐镇的书院。那座占地超过三千亩的庞大书院,如今拥有四五千名学生,其中以算学院生员最多。冉明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丰乐书院是冉明建立的第一座书院,平时冉明几乎没有怎么问过。不过,在这个时代尽管冉明没有管理过书院,但是他还挂着一个书院山长的身份,这些学生都是他的学生。第776章不死小强苻坚第776章不死小强苻坚王猛道:“殿下不知道,现在丰乐书院首届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特别是精通算学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出师了特别是书院三杰,才学都非常了得,不在猛之下。”“哦”冉明道:“丰乐书院还有三杰,到底是哪三杰啊”王猛道:“书院三杰之首姓崔名宏,乃当朝司徒崔悦的孙子,出身名门号冀州神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尤其在算学上,成就不凡。”“三杰次者姓张名衮,上谷沮阳人也是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张翼做过辽东太守,父亲张卓曾任燕国昌黎郡太守,燕国降魏,随父卓来邺定居。张衮是一个全才,字写得非常漂亮,口才不凡,书院内谈玄,无人能辩过他。而且他是辽东汉人,骑、射功夫不俗,书院每次考核,他都是六甲。”“只是在算学上弱于崔宏,若非出身没有崔宏高,恐怕书院三杰之首就是他的了。三杰之卫健,出身河东卫氏,沉敏多智,雅尚人伦”可惜,冉明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太好,王猛提到的三杰,都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张衮和崔宏都是北魏重臣,崔宏是天部尚书,掌机要,封白马公,而张衮也是北魏尚书令,追封太保,谥号康公。就连卫健也是历史北魏的广陵公,并州刺史。冉明道:“抽个时间,带那个三杰让本宫见见吧”随着冉明亲自领衔主持侵税一案的消息传出,河洛地区各郡县大为震动。首先得到这个消息的还是郑议。郑议并不是荥阳郑氏,事实上他出身于堵阳郑氏也是荥阳郑氏的分支之一。郑议急忙召集各大家豪强密议。其中像宜阳甘绰、偃师邬穆之、巩县程琨、孟津方桓等。堵阳郑府,待所有四十余家大小豪强士绅皆抵达后,郑议便道:“诸位,这次陛下派太子要进河洛的事情,诸位可曾听说了”甘绰点点头,他不像其他人那样一脸惶急,而是平静的道:“是听说了,这事都传遍了,想不知道都难”“甘兄倒是看得很开啊”郑议冷笑道。甘绰道:“看不开又能怎么样,不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还有回头路吗其实这个结局,早在郑公的意料之中吧”方恒比较胆小,听到这话就一脸不可思议的道:“郑公,你早就料到会有今日”方桓因为胆小,三儿子媳妇又是郑议的侄女,因为有姻亲之故,所以他不得不与郑议同进共退,可是现在他已经后悔死了,如果能给他一个机会,别说就二十倍的隐匿税粮,他也毫不在乎。方氏只算是一个小地方,不过拥有田地三千多亩。折算钱粮下来,其实也没有多少钱。“确实是在我的意料之中”郑议淡淡的道:“只是议当初只是猜测有这种可能,然而这个可能性极小的可能,却变成了现实,这也出乎了议的意料。咱们的陛下,比议对他的最高评价还要高啊”“最高评价”邬穆之是一个笑面狐狸,满脸堆笑道:“郑兄对陛下的最高评价是什么”“人道老而不死为贼。”郑议道:“老夫今年已经活了六十岁,光皇帝就见过不下六个。匈奴的刘渊、刘聪也罢,羯人的石勒、石弘、石虎也罢,但是他们都比不上陛下啊。陛下其猛如虎,其智若妖,其贪如狼,自起兵以来,所向无敌。如今把目光落在这河洛地区,注定要多事了”甘绰道:“自从陛下打败了慕容俊,收复了河洛,这个天下已经姓冉了,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这个陛下,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郑议直视甘绰“甘兄,你说遇到这样强势的皇帝是我们的不幸呢,还是我们的幸运呢”程琨道:“郑公以为如何”郑议道:“天下苍生遇到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是大幸,对于我们士绅豪强来说,未必是好事”甘绰道:“不,我不赞同程兄的意见,恰恰相反,绰倒以为,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好事”郑议冷笑道:“你真以为当今太子是好相与的角色难道你曾忘记了,此子自出道以来,哪一次不是杀得人头滚滚,哪一次不是血流成河这个小的,未必不如大的狠毒”“郑兄所言差矣”甘绰道:“太子殿下虽然够狠,也够毒,但是却也不是不讲道理,相反,他凡事都是用道理开路,尤其是对我华夏一脉,尚未见他作出见利忘义之事。这应该是陛下和太子,都是尽一切可能团结我汉人的力量,同时也就是他们的缺陷所在。他既然高举汉人大旗,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用这面大旗来限制他,他既然处处向我们示好,那我们就接受他的美意,只要不留下可以让他作章的口实,我们却可以借他的威势拓展势力。”“可是如今陛下的限期早已过了,我们恐怕已经把陛下和太子得罪透了”郑议道。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个太子和陛下不一样,荥阳因为跟着冉明经商,不仅第一年就回了本,第二年就大赚特赚,特别是那个钱庄,简直就是会下金鸡蛋的母鸡。“得罪了又得如何”甘绰满不在乎的道:“我们在做的诸位,哪一个不是家大业大,哪一个不是子孙满堂,家中出现几个不肖子孙,被这些不肖子孙一时蒙蔽,也不是不可能的”虽然甘绰的话没有说话,可是里面的意思已经明白了。为了家族利益,抛弃一两个重要子弟也不是不可以的。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为了保全家族。当官的可以一时失察,就算是出了天下的事,也只是连带责任,也不用负全责。只要家族可以延续,可以发展,儿子没有了,可以再生,媳妇死了可以再娶。冉明和王猛决定去丰乐书院去看看三杰到底是何许人也不过,冉明看着王猛满脸忧虑,就笑道:“先生,何必担心,侵税一案,其实很好解决,脸我们给了,是他们不要,就不要怪我们翻脸无情”王猛担忧的道:“可是士绅是国之柱石啊”“柱石”冉明冷笑道:“我看是蛀虫还差不多,这些士绅豪强只会依附在社稷上敲骨吸髓,当国家遇到危险,他们在哪里,当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在哪里呢匈奴人占领了中原,他们就转身一变,成了匈奴汉国的臣子,替匈奴人欺压我族同胞,匈奴人被羯人打败了,他们在转身一变,又成了石赵国的臣子,即使石虎那个残暴不仁的狗皇帝,可是他们还不是一样充当帮凶、走狗父皇建立大魏,他们一看风向变了,也转而成了我大魏之臣,可是当我们大魏遇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又转投了东晋。说他们是三姓家奴,那是抬举他们了,说他们是变色龙,那还差不多”王猛虽然不喜士绅,但是知道国家治理,还需要他们。王猛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听冉明继续道:“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件事,我们在侵税一案调查方面,是不是孤军奋斗。我们现在要与地主这个庞大的势力集团战斗,是谁会支持我们呢还是谁会反对我呢”冉明自然知道,古代的封建王朝改朝换代,其实就是一个经济成分划分的过程,依附在前朝的士绅阶级在建国后,要有很大一部分被打倒的,因为这个新生的国家需要从这些士绅身上吸血。用这些血液,也滋养新的士绅阶级。就像宋朝大力扶持官,那是因为被五代十国那些藩镇割据势力弄怕了,只要选择了官这个阶级,以制武。并不是宋朝皇帝认为读书人比武人忠心,而是他们知道人注定百事无成,就算造反,也没有武将危害大。可是明朝呢明朝是的政治体制,自成祖以后就是弱藩,特别是土木堡事变之后,明朝皇帝既没有藩王宗室可以依赖,又失去了他们的勋贵集团,作为孤家寡人,皇帝没有力量抗衡官集团。在这个时代的豪强和士绅土地和税就是他们身上的肉,朝廷想从他们身上割肉,其实很难。不过开国之初,当勋贵还不是真正的士绅阶级时,他们这些勋贵还会帮着皇帝,从士绅身上割肉,可是到了后期,早期的勋贵,为了这个国家建立了不朽勋劳的勋贵们,也成长为了士绅阶级,这时,让他们自己从自己身上割肉,谁会愿意这也是历史上,为何越是王朝后期,国家财税流失越大,以致破产。冉明自从穿越后,这才发现很多东西太理想化了。汉族人民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给他们刀剑,他们可以成为优秀的战士,一汉抵五胡也是现实中存在的。成祖带领汉家步骑,也照样五征蒙古,让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狼狈逃窜。给他们工具,他们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匠,让他们做学问,他们也能成为举世无比的贤者,给他们锄头,他们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民。即使做生意,也可以富可敌国。但是这样一个民族,却恰恰不能当官,一旦当官,就会迅速成为败类。在中国不缺孝子贤孙,恰恰最缺少为国为民的公仆。人无完人,冉明也无可奈何,可以拥有千年不朽的世家,却容不下千年屹立的王朝。张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