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国的爵位,除了刘群、卢谌、刘休等少数拥立冉闵继位的开国元勋之外,其他都是武将一系所得。在魏国这个武贵贱的环境中,那些臣巴不得冉明提出降爵之议。至于那些武将,其实也暗暗松了口气,魏国只封了一个异姓王,那就是就是齐王李农,但是李农和其三个儿子都被冉闵杀了,爵位也除去了。像董润、张温、籍罴等差不多都快到了武将的巅峰,他们已经是国公,再想升为王,显然不太可能,历史但凡异姓王,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如果此时降爵,他们将来立功还有上升的空间,冉明这是给他们一个延续政治生命的机会。冉闵听到这话,心里好受一点。冉闵道:“太子有何高见”“回禀父皇”冉明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国之后,立下誓言:“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可见高祖对“王“、“侯“两爵的珍视这里的“侯“即指秦爵二十等爵位制中的第十九第二十两等最尊贵的封号若是爵位只得凭军功获得,对臣又太不公平。武两途对于社稷来说,就像是人的两条腿,光需重武轻不行,重轻武亦不可为。所以,必须武并施,各司其职,才是社稷之幸,苍生之幸所以,儿臣请议改革勋爵”冉明这番话可不是脑袋一热就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关内候虽然没有食邑,但是却有岁俸,像秦代关内候岁俸就是九百石秦制每石3075公斤而汉朝则涨到了千石,魏国的制度基本是沿袭汉制,像这个没有食邑和封地的关内候爵却多达三千八百余。即使如果算上有食邑和封地的候爵、公爵,魏国每年光发放给勋贵的岁俸就六百多万石粮食。当然,就算魏国国库最充足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粮食,所以一般都是以钱、布帛、柴、金或银和酒水肉食等物。六百多万石粮食,如果所有的勋贵都不领俸禄,足够魏国打一个规模适中的战争,这也是魏国的极大负担。况且,这些勋贵都拥有免税的特权,魏国的开支都要转嫁到那些自耕农身上,若非冉闵一直采取以战养战,再加上冉明的兴商政策,还有大量商税补充,恐怕魏国的财政危机早就出现了。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只有丢掉包袱,轻装前进,这样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不过,这却是一个头疼的难题,如果全部废除爵位制度,那么谁还会给魏国卖命其实,冉明担忧的问题,冉闵也早就想过了,只是那些曾为大魏流过血的功勋将士,冉闵狠不下心对付他们。对于出乎意料的事情,冉闵都会莫名的产生警觉。冉闵转念一想,就想到了冉明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爵位、军功制度改革了。冉明其实是害怕自己,他害怕自己。说到底,冉明此举和留候张良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还是为了自污其名,以减少猜忌。冉闵道:“诸位爱卿有何意见”即然太子要削减爵位,改革军功,其实对这个臣影响不大,而且没有什么利益牵扯。如果硬说有,那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武臣虽然显贵,但是在朝堂上的权力却不大,除了少数几个武官有资格上朝之外,大部分都是在外领兵的将领,也知道冉明这是明着打压武臣,暗里却是保护武臣。对于这个提意,又出乎了冉闵的预料。无论武,全部都支持冉明的这个提意,就连王猛也感觉不可思议。冉闵喃喃的道:“难道众位爱卿都不需要赏赐”冉明笑道:“父皇啊,诸位大臣不是不想要赏赐,而是赏赐非他们所愿啊”“此话何解”冉闵此时更加迷惑了:“朕只知道有功若是不赏,有过不罚,朝纲不振,国将不国了”冉明指了指籍罴笑道:“籍大将军,本宫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您,请您认真回答”“这次平靖叛乱,讨伐不臣,籍大将军当属首功,按制应叙功一转。”冉明正色道:“若是赏赐有两种一则为增食邑八百户,假节钺,另一种则是御赐父皇使用过的噬魂矛,请问籍大将军会选择哪一种”食邑和封国并不一样,只是把八百户百姓每年需要缴纳的税,由地方官收上来之后,转交给封赏之人,这个数字理论上其实并不大太。按照魏国正常税制,如果没有天灾一户百姓需要缴纳两千五百钱左右,即使万户候也不过年收入两千五百万钱至三千万钱之间。这属于钱财奖励。至于假节钺,假在古代是代理的意思,并不是指真假。“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假节”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极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就像安北大将军籍罴的这个“假节钺”,他不仅可以有权利处置不听军令的并、幽、营、平四州将领和士卒,同时还有权利,不经请示,直接发动对北汉国、高句丽、扶余、三韩等十数周边部落或国家开战的权力。冉闵相信籍罴不会不重视这个“假节钺”的权力,因为有这个权力,籍罴可以把北方边军最大一支军队握在手中。然而,籍罴几乎没有考虑就直接答道:“臣选择接受陛下所持用的噬魂矛”冉闵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的噬魂矛虽然是天外飞铁经名家匠师严虎费时三年打造而成的,光工费就超过五百金,虽然这柄铁矛价值可以超过千金,但是却远远不如“假节钺”的价值。冉明好像是没有看到冉闵那惊愕的目光一样,冉明转身向崔悦问道:“崔使君这次同样功不可没,父皇若是恩赏崔使君,当如何封赏”冉闵略一深思道:“晋司徒,封爵平阳候,食邑千户”冉闵这么做也算公平,不管崔悦在这次发动士倒智行动中抱着什么心思,不过却是功不可没。谁都知道崔悦身体不行了,没有多少时日了,如无意外,司徒将是崔悦当的最大的官。第761章当皇帝并不是我的心愿第761章当皇帝并不是我的心愿崔悦是曹魏时期司空崔林的曾孙,这时晋司徒,毫无意外又是一个公。公在古代有两层意思,既爵位和官职,太傅、太师、太尉是三公,通常情况下官员只要是任上去世,就会酌情升一级,那么崔悦如果病死或老死,他将是三公之一。冉明又道:“恭喜崔司徒,若是千户食邑和父皇的一支御笔,您会选择哪一个”崔悦怎么会不明白冉明的意思,看样子冉明降爵的意志是不会动摇了。别看千户食邑,一年有不少收益,可是这点收益在崔氏眼中,还真不算什么,可是冉闵使用过的御笔,那可是圣物,放在家中,要供奉起来,这是一种恩宠崔悦道:“臣选择御笔”冉明接着又问道了好几个官员,他们同样毫无例外,宁愿选择接受冉闵使用过的破烂,也不会要食邑。冉明道:“父皇,钱财对于有些高尚的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堆阿堵物,但是对于低层将士或百姓来说,却是他们生活的根本。越是高尚的人,越不会在意钱财,他们更在乎荣誉。”冉明这就是把话说死了,其实这个时代只要是勋贵,就没有一个贫穷的。在军中虽然有缴获归公这一说,但是执行下去的并不彻底,冉闵一直也没有阻止那些将领发财。特别是冉明把贪财和高尚挂钩了,这样以来,谁不愿意做一个高尚的人呢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能看到的是聪明人,即使是笨蛋,他们也不会承认自己是笨蛋,哪怕是再贪婪的小人,他们在人前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贪婪的小人,他们都想做一个高尚的人。冉明顿了一顿,大声说道:“父皇,中书令刘群兢兢业业,大功于国,儿臣请议前太傅刘群,配享太庙”配享太庙,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功于社稷的臣子和子民,经皇帝允许,也可以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刘群若以郡王之礼厚葬,那么后代仍继承他的国公爵,这样以来,也算是一种实质上的补偿。“臣,附议”“臣,附议”散朝后,王猛再也难以压制自己的愤怒,冲冉明道:“太子殿下,你为何要提出那个议题,这可是要与天下官员,满臣勋贵为敌啊”冉明愁眉苦脸的道:“这不是为敌,而是为了大魏的明天”冉明的话一下子把王猛说蒙了。“殿下为何如此说啊”王猛道:“别看他们这次选择了退让,可是他们都会把怒火发泄在殿下身上的啊”“景略啊,你真以为父皇不想降爵你以为满朝武不对这四千多个候爵多有微词”冉明道:“你也主持过民部,岂会不知道,大魏光发放给满勋贵的岁俸就多达六百多万石粮食。这就像是一块巨石,死死的压在大魏身上。你真以为那些武,真愿意与这些勋贵平白消耗大魏的国力”“告诉你吧,这些老狐狸早有知道这个弊端了,为何没有人提出来,你真以为刘群看不出来。刘群是大魏的开国元勋,父皇的第一谋士,若是他连这点能奈都没有,大魏如何会有今天的局面”冉明道:“他们都知道,他们在等,父皇也在等。都在等一个傻子,把这个层窗户纸捅破。满朝武都不愿意当这个傻子,父皇也不愿意当这个傻子,而这个傻子只能本宫来做,否则谁也没有这个力量扛这个雷”王猛似乎明白了,大家都知道这个弊端,如果是大魏只是一个得过且过的国度,这个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了。关键是满朝武都想当盛世名臣,都想统一天下,位列名臣传。他们不想看着魏国这个被这个肿瘤,活活浪费国力。臣不愿意这些武臣压在他们头上,武臣害怕升无可升时,他们会被杀掉,这个爵位,特别是仅仅中年或是而立之年的就位列国公的高爵显贵们,更加不安。魏国聪明的人太多,可是真正的傻子也不少。自然没有人会冒着得罪天下新贵的危险,去做这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先生,你相信不相信,这件事如果本宫不去捅破,事情越压越久,就会变得越来越棘手”冉明叹道:“如果那个时候,父皇肯定会暗示某人来捅这层窗户纸。谁是最合适的人你知道吗”“不会是臣吧”王猛忐忑的看着冉明,特别是看着冉明那玩味的表情,他猛然一怔,道:“难道这个傻子只有臣来挡才合适”“不是你还会有谁冉明道:“父皇知道本宫信任你,而且你是出身寒门,身后没有那些大家族的影子,如果你做了这件事,就会成为满朝武的仇人,那么你将无法结党,只能当一个孤臣。以先生这才,若是做一个孤臣,纯臣,天下何其幸,大魏何其幸”王猛仔细一想,不禁冷汗直流。寒门、孤臣、至纯有这三个特点,对于皇帝来说,就足够了。如果冉明不捅破这一层窗户纸,等着自己去捅。那些勋贵当然不敢把矛头对准冉明,可是对付王猛,他们可没有压力。“所以,这个傻子谁都可以不当,但是本宫却不能不当”冉明道:“谁叫这个天下是我们冉家的呢,现在这个江山社稷是父皇的,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是本宫的,这个恶人,本宫不做,谁来做”王猛越想越惊,越想心越冷。这个政治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殿下,臣”对于冉明的维护之情,王猛再看不明白,他真是白活了。冉明又道:“先生,不必如此。我们要共同努力,大魏还需要先生,我们要努力,还要统一天下,给天下人创造一个太平盛世呢”分封诸候拱卫皇室,像周天子那样,冉氏皇朝延续八百年,一直以来都是冉闵的梦想。冉闵建立魏国以来,就积极推行这个政策,然而魏国开国以来,光候爵以上的勋贵就多达四千三百。这么多候爵在战争期间,魏国国库空虚,也没有钱粮发放岁俸,弊端显现不出来。可是这个财政危机刚刚显现出现,冉闵也感觉压力倍增。只要是勋贵,那都需要领用岁俸的,以前国库没钱没粮,拖欠也就拖欠了。可是国库有了钱粮,你总不能不发吧。不算清算拖欠,光一年的岁俸就多达六百万石粮食,冉闵也感觉头大啊。这个沉重的负担会把魏国压跨的。如果不算商税,光依靠农税收入,魏国一年的税收甚至不够给官员发放俸禄的,更别提什么修缮城池、水利,打造甲胄、器械,救灾安民了。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冉闵也在反思自己,当初四十八元勋拥立他称帝号,建立魏国,冉闵也大赦天下,分封勋贵公候爵位,没有办法,魏国初立,爵位不值钱,特别是对于那些士族出身的官员,更加看不起魏国冉闵封赏的官爵,只有平民、寒门还重视冉闵的爵位。现在降爵是魏国摆脱财政负担,快速发展的绝佳机会,但是这个降爵,冉闵又怕寒了功勋将士的心,也怕史官记载他冉闵只能共患难,无法共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