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舞爪的吼道:“我们生是玉门人,死是玉门鬼,老子可以死,就是不能离开玉门关”刘牢之不解道:“师尊,你看他们都疯了吗”“不,他们没疯”冉明淡淡的道:“他们这是执着,因为他们没有忘记身上流淌的血,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很快这些哭闹的玉门关守卒不再说话了,他们早已被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现在他们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他们哭不出来,可是他们并没有屈服,无声的愤怒,像一股恐惧气息,弥漫着玉门城外。就在这时,一股久违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就在城墙脚下,一排数十上百口大锅,正冒着香气。大块的羊肉、马肉、还有许多叫不上来的罐头,都一股脑的倒进锅里。军队的大锅饭,只能管饱肚子,至于味道,可以自行脑补。大米用筛子一筛,也不用水冲洗,直接就下米煮了,还有面粉,也不用酵母,直接弄成一指厚,如同砖头那么大的一块,放在锅里蒸。当然因为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还有十几口大锅煮面条,这种面条的百度跟三合板有得一拼。大锅里食物飘出的香味,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死死的抓住了众玉门守卒的心。他们没有再愤恨的咆哮,也没有反抗,全部都像傻子一样,流着口水愣在那里。不少人用鼻子努力的修着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先抓住他的胃。冉明想要俘虏他们的心,就必须俘虏他们的胃。冉明就是善长使用此招。李业抚着鼠须笑道:“这些人都是好兵啊,只要经他们最好的武器,最好的甲胄,稍加训练,他们就是最勇猛、最忠诚的悍卒。”冉明笑道:“如果他们没有价值,孤何必在他们身上浪费心思”食物是冉明可以轻易拿得出来的东西,就算魏国不够,在占城国他还可以源源不断抢来。唯一的困难就是从潼关至酒泉这段陆路运输。黄河可以通船的地方不多,特别是在三门峡,简直就是鬼门关。水路不安全,陆路路上消耗又非常大。不过,因为占城的稻米运向秦国,这也在魏国境内带动了一项产业,那就是运输业。冉明站出来大声吼道:“尔等谁人领头人。”很快一个虚弱的声音响起:“现在哪里还有领头的人,当官的都跑光了,我们这里最大的官就是都伯了。”“都伯”冉明微微一愣,当初他灵魂重生的时候,附身在冉明身上,那个时候,冉明就是魏国游骑兵的都伯。冉明道:“孤乃大魏秦国国王,大魏柱国大将军。”出自王权的敬畏,这些玉门关守卒都自觉的跪在地上,他们的态度是那样的虔诚。虔诚得让冉明有点隐隐心痛。“想必尔等也听说了,现在中原是我们大魏的天下。”冉明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玉门关理应收回,以前没有人来管理你们,现在朝廷来管尔等。孤并非让尔等离开玉门关,而是让尔等出城接受整编。当然,尔等也许有人会被清理出去,大魏的军队可不收留酒囊饭袋。”第693章真是好大的狗胆第693章真是好大的狗胆原来只是整编,这些玉门守卒松了口气。他们本是西汉汉军,当西汉亡国之后,他们的祖辈接受了东汉的整编,然后又被曹魏、司马晋、张氏凉国整编过,现在又是轮到冉魏了,他们也习惯了。众人没有再混乱,而是按照秩序进入就餐。两千士卒,连同他们的家眷,共约万人,这些人狼吞虎咽,发出老大的声音,简直就像是野猪抢食。就在玉门卒在就餐时,被玉门卒推举出来的都伯窦兰进入冉明的帅帐。冉明实在不忍心让一个可以当冉明爷爷都绰绰有余的老人家给他下跪,还没有等窦兰下跪,冉明就扶起窦兰道:“老人家如何称呼”窦兰脸色大变,他虽然不清楚这个柱国大将军是多大的官儿,可是秦王他却知道的,这是宗室王爷。“回秦王殿下,卑下窦兰,乃玉门城门都伯”冉明道:“你是哪里人啊,怎么没有回家”窦兰道:“回禀殿下,卑下祖籍扶风平陵人。家里人都死光了,哪里还有家啊”冉明一愣“扶风平陵。难道你祖上是”“不错卑下祖上就是西汉大将军。”窦兰道:“因祖上获罪,全族被诛,因卑下祖上属于远支,这才没有被诛杀。不过,却也被发配至这里,如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对于卑下来说,这里已经卑下的家了。”冉明道:“据本王所知,河西汉人早已不复当年,不知这些人尔等是如何熬过来的”五胡乱华,即使淮河流域都没有幸免,更何况地处西北边陲的河西玉门。窦兰道:“河西汉人主的体,基本上就是两汉时期的汉军的后裔组成。这些汉军原将校,他们慢慢发展成了河西各郡县豪强,而我们这些普通军卒则依靠血缘和姻亲关系,形成一个一个的部落。平日里农耕游牧,自给自足;若遇到羌胡挑衅,所有汉人部落连同那些豪强家兵齐出,共同抵御。”冉明暗暗惊讶。河西汉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已经非常接爱隋唐时期的府兵雏形了。府兵制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府兵制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北周、隋、唐初继续沿用。在冉明的设想中,如果想建立安西都护府,将魏国的势力伸入中亚,在河西之地,肯定要建立强大的军事后备力量,在安西有变的时候,就能及时反击。但是,在没有火车的时代,陆路运输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以河西走廊为例,这两千多里里,补给非常困难。十石粮食在路上就会吃掉八九成,就算魏国再富有,也经不起这么消耗。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文景二帝打下的基础,可是北征匈奴,西征大宛这两场大战打下来,国库也折腾光了。哪怕冉明可以修建一条水泥高速公路,但是这四五千余里的消耗,也是一个非常恐惧的数字。募兵制虽然先进,可是并不适合河西乃至整个西域施行。秦国的两三万募兵,就让冉明倍感吃力,可是要控制西域,控制中亚,别说两三万兵马,就是这个数字翻了三倍,也是杯水车薪。或许只有使用府制制度,让府兵自给自足,才定真正控制西域,抓紧中亚。作为拥有一千多年知识积累的冉明,很容易就看出这个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和优劣。府兵制虽然可以节约政府开支,但是军队战斗力却不高,整个调度繁琐,及时应变能力差。唐初时期,对外战争中,募兵数量往往都超过府兵数量。而且唐朝的军制并非专一的府兵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职业兵。可是眼下冉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招募的职业士兵,拥有良好的训练和战斗力,但是对于国防开支消耗却非常大,如果是中原或关中等地,因为粮食可以自给,还勉强应付。可是河西之地,冉明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算了。冉明和李业喝着酒,听着这个老都伯窦兰介绍,对河西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损失以冀、并、兖、洛损失最为严重。偏偏地处氐、羌传统势力的河西反而损失较小。直到现在,冉明才明白。河西汉人一直在与羌、氐胡人在战斗,虽然这些战斗都是河西汉人胜利,但是河西汉人的损失也极为惨重。河西汉人和中原汉人并不一样,他们从出生以来,除了种地就是战斗和准备战斗,战斗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窦兰并没有直接提出,可是冉明还是听出来了,这河西汉人行事风格明显有了胡风,凡事讲究以拳头服人,同样因为接受朝廷照顾较少,对朝廷也没有多少归属感。“王爷,这次您来玉门关,带了多少兵马”窦兰小心翼翼的问道。冉明笑了笑,伸出三根手指“三万”窦兰有点忐忑的道:“秦王殿下,这三万兵马要想重归西域可不容易啊”“这次孤并没有率领三万大军,五百麒麟卫、五百陌刀军,加上秦国骑兵共计三千甲骑。”冉明站起来朗声道:“孤这次来了,复置西域都护府只是其中的目的,孤的目标是在这里,这里,建立我们大魏的郡县”听到冉明才带来三千兵马,窦兰非常失望。只有三千兵马,别说重夺西域,就连想要保住玉门关都非常勉强。在窦兰看来,冉明恐怕没有决心要收回西域,所谓的重置西域都护府,恐怕只是一种政治态度,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之感涌上心头,窦兰露出抹失望之色,或许是哀莫大于心死。“王爷,这些话本来不应该卑下说。可是,卑下,还是忍不住要说”窦兰叹了口气道:“河西汉人除了两汉汉军后裔,最多的莫过于戍边的刑徒了。特别是到了永熙年间,官府黑暗,逼良为娼,天怒人怨的事儿太多了。就如卑下所部的曹静、杨九和陈翔等,他们祖上都是良善殷实之家,却因官府当时课以重税,横征暴敛,资不抵债,就怕发配到这里来戍边。这些人在玉门生活三四代,却对于朝廷非常仇视。在河西这样的汉人非常多,他们态度也非常明确,如果王爷拿不出来可以让他们信服的力量,恐怕他们是不会安份的。”听到这里,冉明的眼睛不由得眯起一条线。河西的形式,恐怕没有冉明想象中的那么乐观。继续问了下去,冉明发现这个窦兰却说不出来什么了。窦兰毕竟只是一个都伯,说穿了就像后世的正连副营级干部,这样的基层军官,他的眼界和智慧都不怎么出众。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与河西和西域汉人的关系,这一次重置西域都护府,肯定会困难重重。冉明并没有在玉门多作停留,而是休整一天,就率部麒麟卫匆匆赶去了阳关。事实上阳关的情况,比玉门关的情况还要差上不少。留守士卒虽然多玉门关多点,可惜处境连玉门关都不如。玉门关虽然破败,可是守卒至少大部分甲具齐全,甚至还一百多匹战马。可是阳关的处境则更寒酸了。阳关的守卒,其实比一些饥民还不如。不仅是因为他们在饥饿中苦苦挣扎,而是他们为了活下来,卖掉了手中的甲胄和兵刃,整个阳关守军将近两千人,马匹已经绝迹了。就连守城的床弩也被他们拆掉卖了,换成粮食吃进肚子里。全军只剩下一百多张破败不堪的弓弩,四百余柄环首刀,六十多面盾牌,这是阳关守卒可以拿得出来的所有装备了。冉明并没有怒斥这些不守规矩的阳关守军,而是像玉门关守军一样,他们食物,整理他们的个人卫生,清理营房。并且给他们补充装备,留下讲武堂一期排名五十二的李其作为阳关新的守将。冉明并没有给阳关、玉门关两关增加守备力量。在冉明的战略构想中,阳关和玉门关都是西域的第三道屏障,冉明平定西域之后,就会在葱岭险峻隘口设立新的关城,作为魏国在中亚的前沿桥头堡。此时,已经慢慢进入初夏。河西纵然严寒,此时也微微有了暖意。这天是一个晴郎的天气,碧空万里无云,冉明一袭白衣,策马慢步在队伍前端。可惜,非常可惜。就在冉明刚刚准备离开玉门时,位于张掖郡的黑水秃发鲜卑却突然叛乱。张掖郡太守邓涣没有防备,这个悲催的太守又一次险些丢城失地。虽然秃发鲜卑被邓涣击退,但是还是被秃发鲜卑一度攻进张掖城中,数百百姓、近千士卒死难。得到消息的冉明勃然大怒:”真是好大的狗胆”第694章想死门都没有第694章想死门都没有秃发鲜卑是西部鲜卑的一支,因为放牧在黑水河古称弱水附近,所以也称为黑水鲜卑。这个秃发鲜卑的在历史上就是以反抗晋朝为已任。早在泰始六年,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树机就暴发了叛乱。不过,那个时候晋朝实力尚在,尽管这场叛乱声势浩大,但是在咸宁五年,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叛乱,被西晋镇压了下去。秃发树机虽然失败了,但是这个秃发鲜卑却没有消亡。在慕容吐谷浑进入河湟时,实力远强盛于慕容吐谷浑的秃发想趁机吞并慕容吐谷浑。结果偷鸡不成舍把米,反被吐谷浑所败。因为在土延、叶延、辟溪时代,吐谷浑与秃发鲜卑数十次大打出手。秃发所部负多胜少,实力也被进一步削弱了。不过,秃发部倒也坚韧,倒也没有被吐谷浑吞并。在辟溪投降冉明之后,宇文忔率部西迁,黑水鲜卑部成为了河西鲜卑诸部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宇文忔率部西迁,其中也有不少鲜卑人并没有随宇文忔离开,这些鲜卑人除了被慕容垂趁吸纳了一部分,剩下的都渐渐投靠了秃发鲜卑。秃发鲜卑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人口暴涨了数倍,达到了四万余人。整个河西才有多少人,拥有四万余人的秃发鲜卑自然就成了其中显著的力量。秃发鲜卑现任首领是秃发乌孤,因为秃发部实力大涨,他渐渐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