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3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374(1 / 1)

d代国差不多十多万骑兵永嘉年间,拓跋部拥有雄兵四十万,北方霸主之一,那时慕容部弱得太多了陈勇一看,几乎不用调兵什么兵力、资源,就能解决代国的问题。这样以来,在关中、汉中、南阳、相山沿线,魏国可以使用的资源就更多了。陈勇组织了一下语言,拿出了备用方案。“东、西两线防,反攻中路”陈勇道:“晋军东路军主帅乃晋朝宗室武陵王司马晞,司马晞是晋元帝司马睿的第四子,累官散骑常侍、左将军、镇军将军、侍中、秘书监、镇军大将军太宰。为人无学术而有武干,也就是说此人是一个劲敌。虽然我军战斗力比晋军稍强,可是一旦与其发生野战,肯定会损失不小。参谋司的意见是,在东线,全面防守,利用城池、山川、河流等险要地点,全线防守,层层防御,与晋军打阵地战,逼其将有限的精锐力量,消耗在攻坚战斗中。”冉闵点点头,武陵王司马晞他也听说过。这是司马氏宗室中的一个奇葩。司马氏普遍弱,而司马晞则是其中的另类。他不仅精通兵法战阵,而且非常武勇,擅长使用一柄重达六十多斤的方天画戟,苏峻之乱时,苏峻叛军攻进建康,时年九岁的司马晞却不害怕,暗中以精铁匕首,杀了一个叛军士卒。陈勇又道:“关中则我们有雄关可以坚守,自然可以以轻微的代价,保证关中不失。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在南阳与桓温的西府军对峙,只要利用城池坚城,把桓温的锐气耗掉之后”“臣以为不妥”王猛道:“众所周知,桓温与褚蒜子面合心不和,我们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既防守桓温,重点决战司马晞理由也很简单,青州、相山沿线,乃四战之地,几乎无险可守,而且我们魏国的商业重地,商税重要集中地,我们根本不能放弃。至于司马晞是劲敌之说,臣更不认同。司马晞虽然有谋略,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缺点,从来没有独立领军作战过。所以,他只是一个纸上可谈兵的赵括。至于关中,臣以为,完全可以给谢安石自主决断之权,让他们来一个二谢对决,即使战败,我们有大散关,可保关中不失。”王猛一下子等于完全推翻了参谋司的决断。陈勇感觉有点气馁。冉闵却听出了王猛的隐晦意思。就是故意把桓温凉在一旁,从而加深褚蒜子对桓温的猜忌。对于司马晞这个东晋朝廷的宗室王爷,王猛打算一下子铲除司马氏拥有武力的念头。冉闵更倾向王猛的这个提意,再说对于谢艾,冉闵还想试试他会不会像从前那样厉害。冉闵开始按照王猛的计策,给桓温挖坑。这边桓温也展开了最后的动员。现在桓温那是意气风发,要知道魏军就是压在桓温心头的一座大山,桓温除了面对魏军,其他都是所向无敌,可是偏偏遇到魏军,他就一败再败。别说普通的西府军士卒恐惧魏军了,就连桓温心里也有点发怵。可是,现在好了。他趁平定司马勋之乱,让西府军士卒如同狂风扫落叶一样,横扫司马勋的叛军。这种久违的胜利,让西府军士卒士气大振奋。特别是火药武器顺利投入现役,虽然火药武器只有两种,就是那种依靠投石器发射的火药包,另外一种则是依靠床弩发射的火箭。桓温已经带着西府军诸将,观看了火药武器的试验。桓温相信,在压箱底火药武器面前,哪怕再坚固的营寨,在他的武器面前,也如同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王猛提意让魏军避免与桓温作战,也无意中让魏军躲过一劫。姑熟城外,西府军大营外,桓温开始誓师北伐。七万西府府战兵,一万三千余骑兵,外加四万余民夫,十余万人马浩浩荡荡离开姑熟,踏上了北伐之路。这次北伐,和桓温的历史上三次北伐都不同,虽然名义上桓温是北伐主帅,事实上他仅能调动麾下的西府军诸将。而司马晞、张祚、谢艾、王擢、苻坚绝对会是听调不听宣。也和历史上的桓温北伐不同,这次他可是出师不利,十几万大军刚刚离开老巢穴,来到当涂之北的历阳。桓温也没有太在意,必竟历阳还是晋朝的腹地,他就草草扎了大营,入夜休息。然而,刚刚入夜后,大营边上就出现几十名身玄色劲装武士服的汉子。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冉闵的“天聋地哑”成员。虽然王猛的意思是主守桓温,不过像这种迟滞敌人前进速度的袭扰,还是不可以少的。就这样,天聋地哑成员摸进营地内,悄悄杀掉二百余人。虽然说二百余人在十几万大军面前,连毛都算不上。可是,桓温却大为恼火,这也太伤士气了。桓温气得斩杀了负责巡逻的校尉。并且下令要严防死守。可是,次夜大营外却擂起战鼓,听到这巨大的战鼓声,不用桓温命令,训练有素的西府军士卒就穿着甲胄,拿着武器准备迎敌。西府军士卒似乎是下意识的,没有太多的犹豫,快速的行动了起来,穿快速的集合,不断的集合,列成阵型,快速的汇合在大队中,等待着敌人的出现。弓弩手在前,盾牌手护卫在旁,长矛手在后,骑兵紧随其后,一切好似一个灵活的战争机器,可以轻易的发起攻击,或是从容的防御。只是刚刚集合完毕没有多久,战鼓再度停了下来,喊杀声也彻底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等了一个时辰,也没有发现什么敌人。就在西府军士卒无奈的睡下后不久,战鼓声又响起,杀喊声又震天。这不,这些士卒又再次起来。发现同样没有什么敌人。如此再三,西府士卒被折腾得精疲力竭。人人都有红眼病。桓温大为恼火,他悄悄在营中暗藏了一支骑兵,让虎将毛虎生率领,只要敌人再袭扰,就冲出来将敌人杀光。然而,敌人似乎洞察了桓温的计策。夜半鼓声那是没有了,可是西府军的麻烦却没有减少,大白天,正好好的官道上,就会不明不白的出现一个大陷井,要不然就是一阵乱箭,射杀几十名士卒扭头就跑。就是这种不显眼的麻雀战,让桓温的西府军七天之内,仅走了不足二百里,简直可以说是蜗牛爬。麻烦不止如此,而且西府军士卒的体力和士气都下降得厉害。桓温急得满嘴水泡,却毫无对策,这就好比一个狮子面对一只老鼠,虽然老鼠杀不死狮子,却可以成功激出狮子的怒火。和桓温的挫不一样,司马晞和张祚则是一路势如破竹,司马晞的大军抵达金乡,而张祚也成功抵达汉中城下。几乎与此同时,谢艾与谢安展开了对决。让谢艾无比郁闷的是,此时的大散关空无一人,城门不仅大开,而且里面粮草堆积如山。谢安还让人在城墙上挂出了一个巨大的条幅“空城在此,小谢安敢取否”遇到这种情况,谢艾反而为难了。他相信这个谢安绝对不会白白给他一个空城。大散关作为关中的西大门,谢安除非是疯了,否则谢安绝对不会将大散关空手相让。为了避免中了谢安的诡计,谢艾只好退兵十里,安营扎寨,以图后计。看着谢艾满脸苦恼之色,凉国折冲将军张瑁却进言道:“大将军不必为此烦恼,末将愿为大军先驱,为大将军探路”“万一谢安石在大散关有埋伏怎么办”谢艾深知谢安才名显著,自然不会相信,谢安会出此昏招。他越来越肯定谢安一定有后手。张瑁却不以为然的道:“纵使有埋伏又能如何无非是趁我军突进瓮城,然后突然放下千斤闸,让我军首尾难以相顾,进而伏兵尽出。”“张将军可有解决之法”“这又有何难”张瑁道:“末将先通令全军,抽调敢死先登之士,就是为一探魏军虚实。有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然不惧魏军的伏兵。再让人打造两根精钢铁架,在大军通过城门时,竖立在千斤闸处,这样我军就可以连绵不绝的进入瓮城,内瓮城内纵然有城墙之利,却远不如外城墙高大坚固。”一般军队在突袭遭受袭击时,都会因为不清楚埋伏的敌人有多少,而出现骚乱。只要出现骚乱,这个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可是当士卒若是知道敌人有埋伏,提前有心理准备时,这种骚乱就不会出现。第539章天下间朕何人不敢用之一更第539章天下间朕何人不敢用之谢艾点点头。张瑁说得不错。用精铁支架,阻止魏军关闭城门,援军就会缓缓进入关城之内,这样就不怕前锋受挫,相对而言,攻打内瓮城,远比外城墙轻松多了。谢艾此时的心情大好,望着大散关良久无语。这个空城计,看上去是一个妙招。事实上却是得失参半,谢艾仍想不通,谢安为何会如此行事。谢艾还是不相信谢安到底是如何打算,他只好大散斥候,侦察周边有无魏军的踪迹。可是将近百支斥候分队活着了一夜。天亮时分,送给谢艾一个让他绝对没有想到的结果。周围并无魏军的踪影。“魏军哪里去了”谢艾苦苦思索着。根据他的天眼细作传来的消息,魏军增兵后的关中差不多有四万余步骑,其中骑兵万余人马。虽然关中魏军的力量,进攻明显不足,可是防守却绰绰有余。唯一可以让谢安忌惮的是汉中,如今汉中郡大半郡县已经失守,唯有汉中一城孤悬在外。董润驻守的汉中,魏军力量明显偏弱,原本只有三千魏军残部,增兵后,汉中也不过一万二三千人马,可是汉中却要抵挡来自张祚、王擢、苻坚、晋朝四方联军共计十万人,一旦汉中失守,虽然关中尚有函谷关可以防御,不过就怕四方联军过关中而不入,一旦让联军从汉中抵达洛阳西南部地区,中原腹地将出现重大的威胁。洛阳方面的魏军主力都集中在南阳等地,必竟他们的压力也不算小,桓温的十余万大军也不是闹着玩的。洛阳虽然是张温部的后勤基地,可是那里的军队并不太多。这是几乎是魏军的一个防御空白。事实就在谢艾看到洛阳的问题时,冉闵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可是冉闵却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如何调兵遣将。兵,冉闵手中不是没有。在邺城,他的精锐步兵六营主力根本没有动,另外越骑、屯骑也没有作战任务。可是冉闵手中少将,虽然有曹伏朐可是他只是一军之主将,却不是帅才。石越虽然是一个帅才,却因为在拒马河之战伤势太重,留下了病根,平时还好,战时体力肯定跟不上。这次出击,主要作战任务虽然没有,可是自主权却非常重要。要根据战场的及时讯息,既要支援来自汉中的压力,同时也要侧应南阳的张温,有可能时,可以派出轻骑兵沿荥阳、开封、梁郡、相山追击司马晞部。“陛下,似乎心神不定啊”刘群看着冉闵时常走神,这种情况以前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有道是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啊”冉闵感叹道:“我们魏国领军大将还是太缺乏了,若是明儿在此,朕也不用如此麻烦了”刘群沉默不语,冉明确实很会打仗,而且是一个崇尚进攻的人物。刘群道:“我们魏国北方初定,没有稳定北方,若冒然抽调许将军和冉将军回来,有可能引起北方突变。不过陛下要寻良将,在群看来,这倒不难”“哦”冉闵听到这话,简直是哭笑不得:“朕愁得胡子都白了,还没有想到良将,先生倒好,居然如此说,这还不是难事,难道还能凭空变出将军不成。”刘群道:“陛下难道忘记了慕容道明慕容垂,还是慕容玄恭慕容恪”冉闵沉吟道:“此二人道是不世良才,朕生平劲敌矣。可是朕如何能保证二人不会临阵倒戈,摆朕一道”“陛下难道是怕了慕容道明”刘群突然出声道。冉闵一听这话,不以为然的笑道:“即使朕可以攻破龙城,灭燕一次,又何尝不能灭其第二次”“这就是了”刘群道:“如今二人家眷以及燕国慕容部宗祖皆在邺城圈养着,他们不过一人而已,又能如何况且如今鲜卑族慕容部青壮都在修路,又有兵马看管着,他们手中无兵刃,也无首领,还能翻天不成若陛下启有二人,其实也不用怕二人反复,无论步军六营,还是越骑、屯骑二军,皆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若慕容道明和慕容玄恭安安分分还好,若二人三心两意,也给陛下除去他们的口实”冉闵听到这话,默默的点点头。邺城慕容恪的府邸中,慕容恪与慕容垂兄弟二人的脸色都不太好。虽然慕容垂和慕容恪都是高大英武。可是二人站在一起,绝对不一样。慕容恪略嫌瘦弱,身上多了一丝书卷之气。而慕容垂则不同,他高大强壮,身上散发着浓烈的暴虐之气。原本慕容垂以为魏国大战,他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可是从召开防御会议以及战略布局,根本没有他的份,让他感觉到了有一种久违的沮丧。慕容恪脸色很快就平静了下来“陛下还是不相信我们兄弟啊”慕容垂的脸色有点阴沉,“恐怕这一关魏国没有那么容易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