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9章明攻燕国因为幽州恐怕连十万汉人都没有了,就算得到了幽州,没有人的幽州有什么意思迁内地百姓去幽州居住这个办法在目前看来,根本行不通汉人这么多年以来,被胡人杀怕了,汉胡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短短时间内没有可以调和的可能,这就像是一个压跷跷板。除非,一方把另外一方压得死死的。两个势均力敌,且互相怀着深仇大恨的民族,根本就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魏国今年秋收大丰,粮食完全能够满足支持一场大战的需要,特别是冉明在吴郡讹诈了陆氏五十万石米粮,东晋是故作大方的赏了一百万石。可以说,这些军粮,足够冉闵的二十余万大军吃用一年得到越来越多的详细情报,谢艾一直云淡风轻的脸上,渐渐的露出了浓重之色。历史上谢艾以文仕武,由于战无不胜,倍受众臣嫉妒。然后在这个时空,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因为谢艾参与氐秦与魏国的战争,谢艾在冉明面前损兵折将,没有占到便宜。张柞以失察之罪,除谢艾凉国卫将军之职,改拜武威将军,敦煌太守。如果没有冉明的存在,他谢艾现在就会也和历史上一样,被张柞当作张耀灵的心腹诛杀谢艾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很容易看到了冉闵最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人口,特别是汉人。只有足够的汉人人口,才是魏国稳定的根本因素然而,幽州根本没有那么多汉人,况且以魏国强势的兵锋,根本不需要打,只需要利用战争的威胁,向燕国讨要被俘虏的汉人,慕容恪根本不敢拒绝“先生暗十七传来消息”一个身材窈窕的婢女,体态优雅的将一卷纸筒递交给了谢艾。这个女子正是是谢艾的贴身婢女,知已、兼小妾、机要秘书、生活秘书、和死士队副统领龙灵新别看这个娇媚的小女子,小看她的人,全部都吃过她的亏和其他魏晋时期的名士一样,谢艾也喜欢娇媚的婢女。在谢艾身边几乎看不到粗壮的大汉,都是一些风情万种的美女谢艾淡淡的拿起这封密码信,上面写着:“魏国背嵬军进驻函谷关,三日后,趁夜色离开。魏国虎啸营同样明着进驻潼关,随后离开潼关,目前不知去向”看着这个情报,谢艾的眉头一皱,仔细考虑着这其中的用意。半晌之后,谢艾露出苦笑:“好一招瞒天过海啊,差一点把艾也骗过了”龙灵新娇笑道:“天下间谁能骗得了谢郎”谢艾没有答话,苦笑不已,事实上,直到刚才,他几乎一直被冉闵引导着,进入了一个误区。谢艾不愧为顶级的统帅,他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就猜测出了冉闵的真正意图。背嵬军和虎啸营,两军差不多有三万精锐骑兵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到达哪里,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结局此时,谢艾已经分析出了冉闵的真正的意图,既不是真正攻击燕国,也不是其他人想象的那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面进攻燕国,若燕国向代国救援,在途中伏军代军冉闵真正的目的,就是关中,以及关中的八百里富饶的秦川,还有关中八十万汉人百姓,如果冉闵得到关中,将可以依靠关中为根基,坐看天下风云再起相对于氐秦来说,函谷关失去,意味着关中的南大开被打开了,魏军随时可以利用函谷关进攻关中,而潼关则是关中的东大门。氐秦失去了南大门和东大门,就像是一个被人撕开衣服的小姑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对敌人的蹂躏而魏军就是悬在氐人头上的一柄利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落下来。这种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好受三万魏军精锐,即使再隐蔽,也有蛛丝马迹可寻,既然自己能发现,就算秦国的探子再无能,他们一天两天不能发现这个问题,时间一久,三万人马,人吃马喂,如此巨量的消耗,肯定也会发现。没有这两支兵马,函谷关魏军只剩四千兵马、潼关好点,也顶多五六千人马,如果不是傻子,秦国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关中危矣”谢艾暗道:“失去氐秦的战略缓冲地带,凉国将会直接面对魏国,凉国如何抵抗如果说英明神武的张重华活着,以凉国的大军,自然不惧魏军,况且冉闵本人也是谢艾的手下败将,他根本不怕冉闵。可惜,雄主不再。幼主难以服众,大权旁落。凉国堪忧啊”想到这里,谢艾冲身边的婢女道:“灵儿,传吾命令,让龙岚速来见吾”龙岚是龙灵新的兄长,官居敦煌郡户曹不一会儿,龙岚来到谢艾面前,拱手见礼。谢艾道:“从既刻起,节流税金三成,暗中募集勇士,打造甲胄、兵刃”龙岚点点头。谢艾又道:“记得做得干净点,别让那些人抓住了把柄”身在上虞东山别院的谢安,同样也关注了魏燕之间将要发生的战争,不过谢安的谢艾一样,都是把自己的位置定在局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反而不会当在局者迷。此时,谢安和王羲之在对弈。王羲之面对魏国向燕国发起的攻势,满面忧心。虽然王右军在历史上也被定义为政治家,可是比起那些真正的政治家来说,王右军还是太书生意气王羲之道:“魏主穷兵黩武,毫无仁义,轻启战端,国虽大,但好战必亡魏国前景,另人堪忧啊”谢安悠悠一笑,道:“逸少真以为那魏主真是一匹夫”“难道不是”王羲之反问道“去岁,魏国虽然胜燕国,然魏国久处战乱,百姓思安,如此倒行逆施,岂是人主所为”“此言大谬矣”谢安毫不给大书圣面子,直言道:“逸少如何看待魏主北征”王羲之道:“无非是声东击西,明讨燕,暗中算计代国以弱讨强,以一敌二,实属不智矣”“非也,非也”谢安摇头大笑,然后指着棋盘道:“你看这此棋如何”“陷入死地,毫无生机”谢安轻轻将一颗黑子,落在右下角,原本处于首尾不能相应,左右不能相连的黑龙,居然活了起来王羲之奇道:“安石汝的意思是,莫非那魏主亦是兵行险着,致死地而后生”谢安摇摇头道:“其实不然,冉闵真乃雄主矣,自古以来,得关中着得天下,关中被四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阻,魏若得关中,必立于不败之地且八百里秦川,物产富饶,足足养活二百余万人秦得关中,横扫天下,何其相似”王羲之问道:“安石,何以见得,魏主欲图关中”谢安道:“很简单,各取所需魏得青兖并冀、战马者不缺,粮草者,最多三年,各地粮仓,足以充实,雄兵者,魏更不缺。唯一所缺少者,就是人口,关中八十万汉人,不甘压迫,不愿受胡人欺凌,而魏主夺后赵传国玉玺,已经占据大义之名。若魏主引军入关中,则事半而功倍。此谓之天时矣;氐秦自失函谷关、潼关,就处于被动挨打的窘迫局面,无时无刻不面对魏军铁骑威胁,东南两面皆无险可守。此谓之地利矣。氐秦主健立生为太子,苻生生性残暴,且威不足以服众,坚欲取生而代之。内部不和,未战先失三分而魏国则不然,虽同样有储位之争,然胶东王却顾全大义,以身入质,就断了争储的可能,不争成全智,智为尽快树立威望,自然全力支持建功立业,魏国上下一心,谓之人和矣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全占,魏主岂有不入关中之理”“就算如此,也不能断定冉闵这次就是图谋关中,难道他不会先北后南,先胜燕,挟胜利之威扫代,而后再引军南下”王羲之反驳道。谢安道:“很简单。若汝处于在苻生或苻坚的位置上,如何对待魏国只有数千兵马驻守的函谷关、潼关,此时若不趁虚而入,趁魏军北上南下之际,夺得这两座雄关,岂非要坐失良机”王羲之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和谢安的差距,争论不过谢安,王羲之非常无耻的和谢安谈论起了书法,以已之知克敌之短,虽然谢安的书法也不错,可是他怎么能和王右军相比。这就是书生意气,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谢安不禁露出不悦之色。王羲之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傻子,要不然他也成不了书圣。看到谢安面色不善,他立即转换话题,说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与谢氏联姻,让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娶谢道韫为妻王羲之道:“犬子凝之、微之尚未婚配,吾观之与道韫年龄相仿,且门当户对,吾与安石亲若兄弟,不如亲上加亲如何”第300章暗谋关中四更第300章剑指关中其实,谢安也想与王氏结好关系,最好是亲上加亲。他正欲答应王羲之,突然看到屏风之后,妻刘氏正不断的向他眨眼。谢安不解,不过为了一探究竟,他冲王羲之道:“此事安石做不得主,得回头跟兄长商量一下”见谢安没有把话说死,王羲之也满意,必竟谢道韫不是谢安的女儿,他再是谢氏的实际当家人,这事必须跟人家父亲说一下谢安来到后院,刘氏紧张的打量了一下,把婢女、仆人全部哄走,直到周围都没有其他人了,她才神密兮兮的道:“出大事了”另一边身在建康的郗超,这个魏晋时期的不世鬼才,也从中看出了冉闵的意图,事实上不仅谢艾、谢安、郗超看出了冉闵的真正布局,就连王猛也因为一件小事,看出了冉闵的用意冉闵颁布密旨,命令胶东相王猛,把冉明从江南陆氏坑来的粮食,在不其海港口直接卸货,原本计划是陆氏运来的粮食,由黄河转漳水,直接运至邺城,这一个变化,让王猛看出了不寻常的意思。特别是后面由“天聋地哑”直接现场书写的密令。把胶东国新近打造的一万柄横刀、一万八千具马公弩、五千罐猛火油、三百套襄阳炮回回炮不太好听等一些战略军事物资,伪装成运粮船由长水军直接沿黄河逆流而上,运至洛阳这个命令,让王猛看出了冉闵的意图,就是冉闵真正的打算是图谋关中王猛顿时大喜,命胶东军代替民夫,直接把军用物资装船。同时,冉闵另外一招迷雾开始放出,魏军其他各军开始集结,他们向青、徐、豫洛南线进发,这一个动作,让晋朝和桓温更是如临大敌。为了保证消息的隐秘性,冉闵运用“天聋地哑”在南线集结的军队外围,实施消息为期一天半的屏蔽。所以试图探查南线魏军虚实的各国细作,均被无情剿灭同时,冉闵故意让细作看到由民夫换装成魏军精锐部队的军队,开始向南线持续压迫洛阳作为南线战役的总后勤基地,大量的民夫,其实是由魏军精锐部队装扮的军队,向洛阳前线进发南线战争阴云密布,桓温一时间也感觉到了压力,必竟,他的老巢就挡在魏军兵锋的西线。好在,郗超及时向桓温道出了魏军的意图。桓温随既去密信给郗超,要他进一步实施计划就在冉闵把一切战略准备围绕着关中开始实施时,盛乐城中代国君臣也因为是救或不救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代国盛乐城中的朝堂上,争论非常有特点。代国是拓拔什翼犍建立的,也被认定为北魏的前身这个时候,代国国语仍以鲜卑语为主,代国众臣因为是否帮助燕国而展开激烈的争论当然,代国朝堂上的争论,和汉人不同。汉人争论或是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或是故意混搅视听,或是偷换概念,引对手反驳无语,进退失踞。可是鲜卑人拓拔部却不同,他们拼的是谁的声音大,谁的气势足,不时的挥动拳头,拔刀相向,恐吓威胁。代王拓拔什翼犍听了近一个多时辰,感觉头大无比。无奈之下,只好向梁国侯他的弟弟拓拔孤问计“以四弟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拓拔孤是拓拔什翼犍四弟,公元三三八年,拓拔部首领拓跋翳槐去世,遗命立远在后赵襄国为人质的二弟拓跋什翼犍继位单于。群臣皆以新近有大事故,拓跋什翼犍未必可以回來继位,惟恐衍生变化,认为立长不如立贤。拓跋什翼犍三弟拓跋屈为人刚猛而为人多变,並不如拓跋孤为人实和柔顺。於是大人梁蓋等殺死拓跋屈,拥立拓拔孤为主拓拔孤坚决拒绝,并且以自己欲换回兄长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的拓拔孤仗义,代国也没他什么事了。所以,拓拔什翼犍非常感激拓拔孤,分封一半国土和部众给拓拔孤。况且拓拔孤大度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