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1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149(1 / 1)

d冉明听到王猛的话,思付着其中的可行性。冉明也在考虑这两种做法的得失。冉明在军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现在他手中掌握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冉闵的军队。苍狼营、虎啸营、速捷军、背嵬军、疾风营、虎贲营再加上他的陌刀军、讨贼军、还洛州新军五个营,手中足足有十数万大军。就算扯旗造反,也可以打得冉闵没有脾气不过,治政方面,却是冉明的短板,因为冉明是次子。他身边除了一个王猛,任何一个士族都要和保持着距离。就连弘农杨氏关注焦点也从洛阳转到了邺城这是冉明既无奈,而又为难的事情。况且,因为冉明的出现。历史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燕国慕容恪和慕容评的内战提前爆发,秦国苻生和苻坚的冲突也水火难容晋国因为桓温与司马朝廷也从幕后渐渐走向前台。如果魏国陷入动乱,将会错过魏国最后一次发展机遇等秦国、燕国结束内乱,一致对外时,魏国仍会面临历史上一样的宿命,强敌四面包围。冉明悠悠的道:“孤不愿意成为华夏民族的罪人,不愿意成为魏国的罪人”冉明的冷静,王猛甚为惊喜。如果冉明同意的他的意见,说不定王猛会失望万分。他也知道冉明的根基太薄弱,如果能给冉明十年的经营,王猛可以想象,冉明一定可以轻易取得太子之位,成为名正言顺的魏国君主。但是现在,冉明恰恰缺少这种根基。王猛道:“若是如此,则必须以退为进了殿下将手中的兵权全部交出去,苍狼营、虎啸营、速捷军、背崽军、陌刀军、疾风营、虎贲营、洛州新军、讨逆军全部交给陛下以示殿下的忠心。”冉明道:“这还不够,孤打算以德行不足为由,请求父皇削孤的藩国。孤名为楚国,封国却不在楚地,楚王有名而无实所以孤准备请求改封为胶东王,封地为胶东”王猛黯然。在苍茫的大海上,魏国青州海军的五牙战舰“飞云”号二层的靠窗的地方,静静的矗立个一个美丽的美女。此女穿一件小簇团花宫裙,红罗抹胸系得很低,白衣的披肩,五尺长发却未梳成高髻,就那样用一条粉红缎随便束着垂在身后,熨贴柔顺,少了两分高贵,多了三分清秀。此女不是别人,正是桓温的小妾。成语我见犹怜的女主角,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妹妹,,世说新语未载其名,只以李势妹相称贼道三痴在上品寒士中称其为李静妹薄暮的海上,阴沉沉的。海水不再是蓝色,而成了墨绿色。李静妹眸光如星,贝齿轻启,口中唱道:“山水几重,淡月胧明,年华渐老,不信风情。故国何在,昨夜西风。长恨绵绵,噩梦频惊。泪滴罗衫,吾心谁懂歌声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婉转和凄凉。一声轻轻的叹息,慢慢的脚步声渐渐消失。李静妹脸上早已没有当初的悲切,取而代之的是狠辣之色。李静妹不用回头,也知道刚刚在她身后的就是南康公主司马兴男。有道是红颜祸水,像李静妹这种美丽的女子,就是穿肠毒药李静妹虽然是桓温的小妾,但是和桓温并没有什么感情。相反,她与桓温还有血海深仇。李静妹本是成汉国的公主,金枝玉叶。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成汉大臣李奕自晋寿今葭萌起兵反叛。桓温趁势发兵攻蜀,并一举消灭成汉国。将成汉皇帝李势擒至东晋国都建康。李势到建康后,被圈足在建康,封为归义候。而时年十四岁的李静妹被桓温强纳为妾。此时李静妹二十一岁,她愤怒还有一个原因。桓温太老了,男人过了四十年之后,精力上就会走下坡路。但是李静妹却欲求不满,再加上亡国毁家之恨,更让李静妹对桓温痛恨万分。女人要想复仇,身体是唯一的本钱。但是李静妹虽然有机会暗中杀掉桓温。她虽然没有机会在桓温的饭令中投毒,不过可以在侍寝时,用匕首或者发簪刺死桓温。但是李静妹感觉,这样一刀杀掉桓温,未免太便宜他了所以,李静妹一直在暗中等待机会当然,冉明的出现,让她有了复仇的希望特别是她和司马兴男被冉明派人擒获之后,李静妹感觉自己距离复仇大业,更近了一步李静姝并非汉人,乃是蜀中巴氐族人,巴氐族人与汉人容貌并无差异,据说男子相貌粗野,而女子则雪肤花貌,颇类佛典所谓天龙八部众的阿修罗族,这李静姝更是巴氐人的绝色美女。李静妹对自己的身体和样貌有着近呼自恋的自信。哪怕是任何一个正常男人,都无法拒绝自己的挑逗和诱惑。更何况冉明还有一个嗜好,冉明不爱幼女,独爱熟女李静妹开始在心中筹谋起来,自己应该如何接近冉明,如何让冉明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魏国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邺城的地面上,冉明又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不过,这一次关于冉明的绝对不是什么好话,什么萎缩恋童,强夺人妻,骗财骗色。这些流言都说得有板有眼,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外头还雷雨交加,冉明如何在遇到了某人的妻子,见其美色,然后闯入家中,如何制住他,如何威逼利诱第213章举世皆敌五更求订阅第213章举世皆敌在古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不过自古以来,人的八卦之心是从来不缺少的。冉明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就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这只是民间的流言。但是传到朝堂上,流言又变了模样。说什么冉明如何在军中树立威望,如何拉拢人心,如何体恤士卒,如何插手地方政治,如何“强夺民田”、“抢劫民财”、“拥兵自重”。而且还特别指出魏国冉明指挥的苍狼、虎啸营、速捷军、背崽军、陌刀军等诸军将士只知道冉明,不知道皇帝、大魏是何物。司隶校尉籍罴是冉闵早年的家将,对待冉闵极为忠心。在平行的历史上,长水校尉马愿开城向燕国献降,太子冉智、皇后被擒至龙城时,他曾与钟申、条攸等一些忠心冉闵的大臣在燕国准备伺机逃出龙城。结果被叛徒出卖,陷入重围,不幸被俘。在得知冉智被慕容俊下毒死之后,他又在牢中鼓动狱卒叛乱,事败被乱棍打成肉泥籍罴是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兼北京市高官,是属于冉闵核心权力圈的核心成员。籍罴先听到了冉明骗财骗色、强抢民女的事情。他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必竟这个时代,但凡士族子弟,都够德才兼备的区指可数。可是他听到了冉明又拥重自立,冉明部下只知冉明,不知冉闵,他就拍案而起,大呼道:“这是造反”籍罴倒也没有与军中将领串连,而是直接只身去了皇宫,向冉闵直谏。当然,冉闵可不是普通人。对于冉明弄了五十七个大肚婆,冉闵开始是愤怒,而后又是震惊。后来,他让“天聋地哑”介入,也查明了真象。虽然没有查出谁是幕后黑手,可是却知道了这是有人向冉明泼脏水。但是要说冉明谋反,冉闵也查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冉闵暗暗心惊,决定敲打一下冉明。但是冉闵还没有来得及敲打冉明,流言就出现了。更让冉闵措手不及的是,事情马上要脱离冉闵的掌控邺城传出冉明以坑蒙拐骗的方式,弄大了五十七个寡妇的肚子。这种传闻充其量,只是愚昧百姓的谈资。魏国朝廷的诸公,则没有人去认真关注此事很显然,朝廷上的诸公都清楚,这只是摸黑冉明。只要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都明白。冉明断不会做出这些离经叛道的事情。冉明虽然喜欢熟女,也喜欢寡妇。但是以冉明的身份,他想要什么样的妇女,恐怕只要露出一丝心迹,就会有无数女人,扑上冉明虽然这个谣言对冉明的杀伤力很有限,不过,条攸是一个非常护短的人。皇后亲口许诺下来,将来等冉明及冠时,娶条攸的孙女为正妃在条攸眼中,冉明就是他的孙女婿。现在有人居然胆敢向冉明身上泼脏水,那还了得。“查,运用一切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查出谣言的源头,查出这个幕后黑手”条攸是魏国的司空,魏晋时期的司空和明清时代职权不同,明清时代,司空只是工部的别称。而周代的司空礼仪、德化、祭祀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司空权力远没有两汉三国时期大,不过,却同样掌管着弹劾百官,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原本魏国政权风雨飘摇,各地方官要么投降晋朝,要么弃官归田。可是等冉明改写廉台之战,依靠先发制人的战略,趁晋朝无暇北上,接连强占青、兖、洛、冀、并、豫六州。从不足两万将士,现在拥有带甲将士二十余万人马。打得燕国、代国、秦国没有脾气。那些士族一看这个架势,冉闵的位置现在谁也动摇不了了得,赶紧抱紧冉闵的大腿吧,不然连口汤也喝不上了这个时候,魏国朝堂上的官员不再是人才凋零了条攸原来只是一个人掌管御史台。他既是司空,也是御史中丞,侍御史。现在好了,官太多了,安排不下。御史中丞是博陵郡崔通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崔达字孟彦。冉闵灭了崔通一门。但是对其弟弟崔达一枝则是采取了拉拢的方式。因为冉明也明白,整个崔氏在河北地区势力太大。就连当代家主崔悦,在魏国朝堂上也盘根错接,崔悦和卢谌、刘群是舅表兄弟,刘群的母亲就是崔悦的姑姑。虽然卢谌已死,不过卢谌对冉闵有拥立之功,冉明还给卢谌赠爵渔阳郡王现在刘群可是冉闵的左膀右臂,冉闵要顾忌刘群的感受。所以,对崔氏是一个大棒加一个甜枣。灭了崔通满门却提携了崔达。不仅让崔达成为条攸的副手,同时还赠崔氏家主崔悦度支尚书还赐太子少保这个可是相当于财政部长的实权肥缺都说政客是最无耻的,崔氏非但没有记恨冉闵屠杀崔通满门数十口,反而对冉闵歌功颂德。崔达来到衙门内,先面见了条攸。然后恭敬的替上一个卷宗。条攸没有急着看,淡淡的扫了一眼崔达,然后道:“关于楚王殿下谣言你听说了吗”崔达想巴结条攸于是义正严词的道:“下官是听说了,不仅听说了,还看了那些被楚王殿下欺骗的无辜妇女,这楚王殿下忒不是东西了,这么丧尽天良的事”下面的话,崔达说不下去了。他抬眼一看,条攸脸色铁青,目光如电。“糟糕”崔达在心中暗道不妙。这一下马屁没有拍好,拍到马蹄子上了不过,为官之道崔达可是精通其中八味一看势头不对,崔达立即改口道:“下官口误,口误是这造谣的人忒不是东西了”接着当着条攸的面,又把那个造谣的人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就在这时,条攸看到了崔达的小册子。上面居然是一份数十名御史谏官的联名奏疏。弹劾冉明居心叵测,意图不诡条攸先是震惊,拍案而起,大呼道:“这是放屁”条攸义愤填膺的道:“身为御史谏官,凡事讲究根究,无凭无据之事,居然胆敢大放厥词”崔达就算是再笨,此时也回过味了。这司空条攸和冉明关系绝对不一般为官之道,重点在于理解上司的喜好想通此理,崔达道:“下官这就派人,不下官亲自去查谁在恶意中伤楚王殿下”崔达摸清了条攸的意思,心中更是轻松了许多。回到府中以后,立即吩咐管家出去打探消息。崔达必竟是崔氏多年培养的人才。他其实也非常清楚。谣言这事看似毫无头绪,不过崔达最好想到的却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从最开始的中伤,然后造谣冉明有谋反之心。这个目的很是明确,就是步步为营,除冉明而后快。如果除去了冉明,是谁受益最大当然,按照冉明如此风头,感觉最受危险的肯定是太子冉明文治武功,样样不俗,更何况朝廷还有传言,皇帝经常称赞冉明了不得。这样以来,太子的位置不免有点尴尬太子要想顺利登基,冉明是最大的变数现在答案几乎已经水落石出了崔达也明白,那些士族门阀为何不支持冉明。因为冉明举办了学而书院,无论寒士,只要年龄适合,有上进心,都可以进入学而书院学习而且冉明不仅秉承孔子的有教无类,反而开设经史典籍,农学算术以及天文地理军事等学科,培育天下士子。这可是触及了士族的底线。士族的命脉有两条,一是土地,二则是文化只要是文人,十有八九都出自士族。在科举制度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