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儒士,他的年纪不会超过三十岁,他穿着青色的宽大儒袍,大袖飘飘,倒也气度不凡。侍卫正准备拦截他,可是冉明分明看出这名儒生虽然衣着华丽,显然身世不凡,不过他的脚步虚浮,瘦骨嶙峋,眼窝深陷,显然又是魏晋时期最大的瘾君子之一,这是常食五石散的后遗症。这样的人自保的力量都没有,冉明一只手可以放倒他们十人。所以冉明倒是用眼神示意那些侍卫不要慌张,而是放这名儒士进来。这名儒士他上前喝问道“谁在赋诗谁在赋诗”冉明寻思起来,古代想扬名,非常难,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消息传递不畅,就算冉明大胜慕容恪,这个消息也仅在权贵阶层,或者是青州、魏国之内广为流传。武功之名,只能吸引一点慕名而来的武将,但是打天下不光依靠武将就可以,现在他虽然得到了王猛,但是却给王猛的担子很重,就像石勒得张宾,刘备得诸葛亮,他们都是积劳成疾,劳累过度而死。就是因为手底下的文官太少,贤才更少。冉明知道历史王猛在五十来岁就死了,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五十岁的人,他的春天刚刚到来,王猛可以说是英年早逝。文才对于治理天下根本没有用,不过对于扬名却非常有用,特别是诗词一道,更是扬名的最佳捷径。冉明在脑袋中考虑了一圈,随即翻身下马,冲这名文士深深施了一揖道:“区区不才,初临黄河,有感而发倒让先生见笑了”那名文士上下打量了一下冉明,只见冉明身上穿着华贵的丝绸、头戴士冠。举止得体,谈吐不俗,身上流露出一种平易近人的气质,而且他们的护卫都是凶神恶煞的大汉,跨下骑的都是高大的鲜卑大马。这些护卫手持精良的钢刀,这副行头,显然不是一般家族可以拥有的。再看冉明的面目清秀,双目炯炯有神,身边有一美妾还有一小书童,这是典型的世家子弟,身上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息,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文才不俗,出口成章,这首不知的诗,不仅道出的黄河的气势,更道出了他对这个世道的不满“此人倒是一个可以结交的贤才”文士心里嘀咕的道。他收起轻视之心,正色道:“足下倒是好文才”足下,是古代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像项羽本纪中记载,大将军足下“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冉明笑道:“倒让先生见笑了明观先生仪表不凡,姿容俊美,举手投足有高士之气,在下猜想,先生定非等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士道:“果然是文才不凡,一语中的,在下历城颜约,未请教足下高姓大名”颜约冉明一听这个名字非常陌生,不过在后世冉明学习书法,倒是学过颜真卿的颜体书法,好像记得颜真卿也是山东人,难道说,这个颜约是颜真卿的先祖。其实,也怪冉明不是学历史的,他并不知道他眼前的人就是后来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家颜延之的祖父,颜延之可是与后来谢灵运齐名的人物。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冉明拱手道:原来是复圣后人,在下冉明,祖上曾与贵先祖同为孔子门徒”“什么”颜约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冉明道:“您是魏国楚王青州之主”颜回是颜氏始祖,被称为复圣。“小子运气使然,当不得真”冉明谦虚的道。颜约突然道:“殿下赎罪,约不知殿下身份,多有得罪”“明能与先生平辈论交,此乃人生幸事”冉明上前牵住颜约手,学着刘大耳朵的样子,将颜约引至岸边。在河岸上,早有侍卫早竹席铺在地上,随即又奉上冉明在青州发明的咸鱼、鱼干、肉干还有罐头肉,果酒看着拆开包装纸的咸鱼、鱼干还有罐头肉,颜约奇道:“这个是鱼,味道非常难以下咽。吾甚为不喜”冉明淡淡的笑道:“这是世人不习做法而已,如果做法得当,味道倒也不差兄台可以偿偿”颜约也吃鱼,不过都是鲜鱼,可是冉明拿出的罐头肉和肉干,他试着吃一块鱼干肉,鱼干肉味道比他寻常吃的鲜鱼还要好点。接着更奇怪的罐头肉。冉明与颜约边吃边谈,谈风花雪月。谈天下大势,然而让冉明很意外的是,颜约并不是一个读死书的腐儒,至少他的知识面相当广,而且还向冉明提出科举制虽然不错,但是冉明应该建立官学,招收寒门子弟入学。这和冉明的意见是不谋而和。接着颜约又讲冉明要想立足青州必须拉拢青州世族,至少让他们不能反对冉明。二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识恨晚之意。颜约突然道:“如此良辰美景,殿下何不再赋诗一首冉明心中暗喜,无耻就无耻吧,李太白你不要怪我啊冉明顾作沉思状,然后突然起身,双手背负,朗声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好一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颜约鞠躬道:“殿下大才,吾不及也”冉明对颜约有了招揽之意。对他道:“明见先生谈吐不凡,见识超著,何不出仕”然而,颜约却道:“殿下见谅,在下还有要事,来日再与殿下不醉不归”说着起身告辞冉明知道这个时候,文人都有矜持,刘备还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呢,颜约虽然不是诸葛亮,也没有一说就动的理由。冉明也没有生气,把自己的坐骑一区青色大马送给颜约,又让人给颜约送去黄金百斤。不管颜约如何推辞不受,冉明直接让人放下金子就走。当天马愿到了,冉明开始组织百姓装船,粮食、盐、则大量带走,民夫则从原路返回准备既将到来的秋收。冉明并没有等到颜约,冉明对于颜约自以为是有点不喜,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现在寒士很少,有才能的更少,就在冉明准备下令开船出发时,这个时候,黄河河面上出现一叶扁舟,小舟在黄河的涛浪中起伏不定。冉明回首一看,只见远方的颜约正带着两个老仆,急急赶来。冉明顿时笑了s:推荐好友一本书,辽东之虎李枭回到了大明帝国,发现这里居然成为了异族人杀戮的乐土。身为共和国军人的李枭,内除国贼外抗蛮夷。一改中华三百年颓势,书写我大汉民族热血的篇章。第082章世事难料第082章世事难料“约虽足不出户,但也知殿下智败慕容恪,吓退燕军。解救百姓的事迹,更非常仰慕。若殿下不嫌弃,约愿为效力。约也是世代书香门第,虽然不及殿下大才约自认足可胜任殿下麾下捉笔小吏”长水水师“破浪号”旗舰的甲板上,颜约躬身而立,双手作揖,语气诚恳的道冉明呼吸着略带潮湿的空气,心中格外舒服。冉明双手托起颜约,朗声道:“明何德何能得先生垂青,先生不负吾,吾必不负先生”颜约之父颜含,以孝闻名,先是仕从东海王司马越,后为右光碌勋大夫。祖父颜默曾为汝阴太守。按照三国时期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颜约的家世可以评为中上冉明虽然不以出身用人,可是颜约可是第二个投入他阵营中的世家子弟。二人一阵寒暄。各自回去休息。次日一早,天刚刚蒙蒙亮,冉明就出现的甲板上,看着浑浊的黄河水发呆。颜约看着沉思中的冉明,思忖之后,随即释然了。冉明是在担忧自己的前程。冉明临危受命,在廉台接过魏军残部指军作战,依靠出色的战术,克制燕军骑兵之利,待燕军疲惫后,就燕军发动致命攻击,从而改写魏燕战争的结果。随即趁大胜之师,拿下青州。冉明功太高了,有点震主了。如果冉明是太子还好点,可惜他是次子,冉明越是有作为,太子心中越是不舒服颜约叹了口气,虽然冉明表现出了超常的成熟,不过他始终只是一个少年,再怎么成熟,也难以逃脱少年心性。颜约悄悄走到冉明身边,“殿下,看样子似乎有心事啊”“嗯”冉明点点头,眼中露出茫然之色,其实他更多的还是担忧董皇后,有道是知子莫若母,自己占据了冉明的身体,必竟不是真正的冉明,如果董皇后看出破绽,那应该如何应对更何况,以冉智在历史上的表现,恐怕容不下这个能干的弟弟。冉智如果处处为难自己,自己应该怎么办呢针锋相对,还是处处忍让一旦针锋相对,就会引起内部不和,特别是自己组建的军队,招募的人才,按照这个时代的特点,他们根本对魏国就没有认同感,弄不好就会引起魏国内乱。此时的魏国就像是一个重症的患者,刚刚有点起色,这一阵冰火两重天,恐怕不死也只能剩半条命颜约突然道:“殿下,不知道回到邺城之后有何打算”冉明一怔,是啊,自己回到邺城应该怎么打算呢冉智做了三年的太子,绝非一点手段没有,他很可能会向冉闵进言,劝董皇后留自己在邺城尽孝道。这样以来,自己可是龙困浅滩,虎落平阳了可以肯定,冉智不会坐视自己再拥有兵权,没有兵权,在这个时代,谈何升身立命冉明非常为难,第一次为自己的前景感到困惑。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做出决断的选择题,一时间冉明也有些迷茫。想了半天,冉明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应对之策,他对颜约道:“先生有何指教”“指教不敢当”颜约摇头苦笑道:“呵呵,吾也现在也很困惑”此时,长安皇宫,夜半时分,御书房中烛影摇曳,一个身影在御书房中走来走去,他不时的长吁短叹,此人身高八尺,体格健硕,虎目铜眼,目光深邃,不时的流露出一丝励芒,给人一种不怒而威之感。他就是苻健,氐秦历史称其为前秦,以示与赢氏秦国的区别。在这里程志称其为氐秦王。此时西秦国只是晋国的藩国,可是谁都知道,所谓的藩国除了宗室藩王以外,其他都是有名无实。实际上西秦就是一个国,一个独立于晋朝之外的国。此时符健打败张琚,占据长安,随即统一了八百里秦川。在这个时候,苻健的心情并不好,冉闵并没有燕军杀死,魏国也没有灭亡。不仅仅如此,反而扭转乾坤,一举灭掉十数万燕军,一举夺下青州之地,魏郡十数城池闻风而降,洛州复归魏国。冉闵对于符健来说,就像是心中的一根刺,让符健非常不舒服。而且更让符健恼火的是,谢尚谢仁祖,居然连魏军的面都没有看到,就逃到了南阳。这时,让符建对晋朝非常失望。符健在心中产生了背晋自立的念头。符健想到此事,就暗暗恨起了中书令贾玄硕,当初若不是贾玄硕劝他效仿刘备称汉中王行皇帝时,他早已是秦国的皇帝了。可是现在,他看到晋国的软弱无能,虽然桓温灭掉了蜀汉成国,可是振威护军萧敬文于涪城的叛乱。桓温曾派邓遐与益州刺史周抚一同进攻但都不能击败对方。“外强中干,虚有其表”这是符健对晋朝的评价。此时符健也很为难,他东面是冉闵,这是一个对胡族充满敌意的家伙,石砥称帝,他灭石砥,刘显称帝他灭刘显。冉闵的存在让符健非常不安。要想当皇帝,坐稳皇位,就必须解决冉闵。可是冉闵是容易对付的吗在冉闵建立魏国的这三年来,前后诸胡各部加起来差不多集结了百万大军攻魏,结果如何,全部被冉闵杀得落花流水,当初晋国让燕军从北向南攻打冉闵,让苻健从西面攻打冉闵,苻健就是畏惧冉闵的威名,不敢率兵东进。想起冉闵,符健就从骨子里升起一股寒意。就在这个时候,西凉国又陷入了内乱,对于符健来说,这是一个入主河西、控制秦州、凉州的绝好机会。不过苻健也害怕冉明在他攻凉的时候,出兵攻打关中,让他腹背受敌。这个时候,贾玄硕却来了。“臣贾玄参见王上”提起王上这个词让符健心里感觉不舒服,他眼中的寒芒一闪而逝,随即道:“这么晚还打扰中书令,真是抱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臣份内之事,王上不必歉意”贾玄硕起身道。苻健沉吟道:“张重华病死,张曜灵与张祚为了皇位争斗不休,西凉国实力日下,孤是趁凉国内乱直取凉国,还是趁冉闵元气大伤,东进中原”贾玄硕想了想道:“王上,臣以为秦国最好是按兵不动。凉国宗室虽然内乱不休,若我秦国出兵,很可能会引起凉国宗室暂时合解,他们若同心协力,共同抵抗我秦国大军,一旦战事胶着,若凉国联合魏国夹击我大秦国,万事皆休也纵然凉国不与魏国联合,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此时大大不妥”苻健沉声问道:“若孤趁凉国内乱,无暇他顾,率领出潼关取洛州,进逼邺城呢”苻健虽然不喜贾玄硕,不过贾玄硕一向谨慎,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