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综武侠]花香满楼> 52. 第五十二章 来龙去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2. 第五十二章 来龙去脉。(1 / 2)

清晨,沐清瑶从二楼下来时,看见花满楼和楚留香已坐在客堂桌子旁等候。

“香帅,来的好早啊!”她跟楚留香打了声招呼。

楚留香笑道:“我昨晚就来了。”

沐清瑶在花满楼身边坐下,奇道:“这里不是没空房了吗?”

“是没有,所以我与花兄秉烛夜谈了一整宿。”

“你俩一晚上都没睡啊!”沐清瑶看了看两人的面孔,羡慕道:“武功高就是好,唠了整晚连个黑眼圈都没有。”

不像她,和云舒就多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刚才差点起不来床不说,精神头都萎靡了几分。

说话间门,云舒也走了下来。

看着她面色如常的从三人身边走过,沐清瑶忍不住扶额叹息:她就知道。

就这还好意思威胁她跟花满楼告状。

“云舒,你准备去哪儿呢?”沐清瑶开口问道。

作为一名合格的朋友,就要学会主动给朋友找台阶下。

显然,云舒t到了朋友的好意,转身面不改色的说道:“空气不错,我打算在附近溜达两圈。”

不过,既然大家都到齐了,还是改日再溜达吧!

云舒顺势坐到唯一的空位上。然后,她看着在座的两个男人,头顶缓缓的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多出来的那个男人是谁?

几息后,她对着其中一人开口道:“花七……”

眼角余光扫到沐清瑶似笑非笑的面孔,她舌尖一转,将最后“哥哥”二字强行改成了:“……公子,早啊!”

好吧,看在刚才她为她解围的份上,她就不逗她了。云舒为自己的善良点了个大大的赞。

见云舒认对了人,沐清瑶别提多意外了。一夜过后,几人皆换了衣服,不然,之前云舒也不会视三人如无物。

她好奇道:“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花满楼?”是瞎蒙的,还是真的分辨出来了!

花满楼和楚留香同时竖起耳朵,后者更是热切的看向云舒。

是啊,同样是刚刚相识,花满楼到底哪里比他有辨识度了!

呃,这目光让她觉得自己好像一块肥肉啊!云舒如坐针毡的在凳子上拧了几下,然后指着楚留香道:“很简单啊,花七公子没这么壮呗!”

身材壮硕的楚留香:……

沐清瑶嘴角抽了抽,赶在云舒询问“陌生人姓名”之前,问道:“对于这次的事情,香帅有何打算?”

香帅?楚香帅!楚留香!

云舒恍然大悟,就说看他身型有几分眼熟呢!原来是还欠她一顿饭的楚大哥啊!

楚留香:呵呵。

。。

在沐清瑶的印象中,当今的父亲衍英宗是个大聪明式的人物。他迷信、耳根子软、胆小怕事又自以为是。屡屡做出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却自以为英明神武。

因此,在他驾崩后,当今和朝臣给他定了一个颇符合他性格气质的谥号“英宗”。

“英”本为褒义,《谥法》有云: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着曰英;明识大略曰英1。

由此可见,“英”属于美谥。

可放在衍英宗身上,给人的感觉就是,虽然当老子的不靠谱,做出很多不着调的事情,但作为儿子,不能给老子定个恶谥吧,否则就是大大的不孝。

当今因着幼年的经历,对先帝着实没什么感情。可碍于先帝虽然是个“大聪明”,倒也算不上罪大恶极,于是,在朝臣的建议下,捏着鼻子给了他一个“英”字。

但只要历经二朝的人,都能看出这个谥号纯属明褒暗贬来着。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有什么用呢?

就是为了引出先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有了“大聪明”的“美誉”。

自衍朝建国起,倭寇海盗侵掠骚扰东南沿海一带就成了一众皇帝颇为头疼的事情。这些倭寇海盗行动迅捷,行踪飘忽不定,根本无法预测他们的行动时间门。而海上又宽广无垠、岛屿繁多,也不好确定他们的大本营在何处。

他们每每登陆抢掠,待军队收到消息赶来时,那地方早已被洗劫一空。可专门调集军队驻扎附近吧!先不说军饷粮草的问题,海岸线那么长,光一个在哪里驻军哪里不驻军都能在朝堂上吵上四五天。最后,因无法达成一致,还是不了了之。

这个问题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算先帝什么都不做,也不至于被人嘲笑,可他做了什么?他竟然对沿海诸港口实施了海禁和封锁。

当时,这个禁令一出,包大人、张阁老、诸葛神侯等重臣恨不得拎着先帝的领口咆哮。为什么,为什么为何要下达这么愚蠢的禁令,为什么没有经过朝议就轻率的下达这个愚蠢的禁令。

他真以为自己关上门,跟个缩头乌龟似的躲在家里,小偷强盗就不上门了吗?

不会吧,不会吧,他不会真的如此愚不可及吧!有那么一瞬间门,众人竟生出皇上其实是倭寇海盗派来的内奸的奇葩想法。

果然,海禁只影响到了衍朝本国人,对倭寇海盗来说还不如放屁。最起码放屁还能听个响闻个味。可海禁对他们来说跟开放时期没有任何区别。

哦,也不尽然。

海禁后,港口和靠海吃饭的渔民们都穷了不少,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先帝:嘿嘿,你们没想到吧。釜底抽薪才是抗倭防盗的最好办法。当沿海民众穷到什么都抢不到的时候,那些倭寇海盗自然不会再做这无用之功。艾玛,我真是太有才了。

一众大臣、沿海民众:真是无fack可说了。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年,先帝眼见自鸣得意的“釜底抽薪”法不但没有如他所愿的赶走倭寇海盗,还使得沿海一带的形势愈发混乱后。

他终于意识到“釜底抽薪”可能大概也许没什么用处。

然后,他经过仔细的研究,又有了一个新的“突发奇想”。

一众大臣:拜托你脑死亡吧,好吗!

他分析,军队规模大,上传下达较为繁琐,机动灵活性太差。所以,想用军队彻底解决倭寇海盗问题,先祖们都做不到,他就更不用想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