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契约的日子沈华也没闲着, 不仅自己没闲着, 还指派别人, 春山和高林被她派去砍竹子,把竹子沿着竹节砍成一节一节的竹筒, 准备给人打包用。然后她去木匠铺订了两个粥桶,又去买了油纸布回来,在上面挖了几个洞,然后把竹子跟切萝卜似得切成一圈一圈的,又在侧面开了个口, 把洞口套进去, 帘子就成了。小陈氏瞧的直咋舌,“花儿, 你这脑袋瓜子咋长的,这聪明呢?”说着扬声朝东头喊,“大嫂,你都给花儿吃啥了?”王氏从屋里出来,看着沈华笑, “她啊, 酒喝多了!”小陈氏嫁来的迟,不知道这个事, 故而惊讶的说:“这么小, 给喝酒?”沈华抬头,无奈的说:“四婶,我娘埋汰我呢, 我小时候偷喝了一回酒,醉了好些天。”春溪在一旁补充道:“哪是醉了?差点就醒不过来了,看你以后还馋嘴不!”何氏也凑趣,“说不定还真是因为那回酒喝的,我瞧着打那以后,花儿就不一样了。”无论什么话到了何氏嘴里就变了味,王氏淡淡的说:“到鬼门关走了一遭,能不学乖吗?”何氏倚在门边上,玩笑似地说:“可不是,小丫头可不就鬼精鬼精的。”王氏立马拉了脸,转身回屋去了。小陈氏瞧瞧何氏,猜不透她是真不会说话,还是故意的,牵了春晖的小手也回屋去了。何氏瞧瞧东头,又瞧瞧西屋,笑了笑,瞥了一眼沈华手里的帘子,又夸了一句,“怪道咱花儿脑袋瓜里的点子能卖钱,要说旁人有这能耐我还真不信。”沈华暗暗叹了口气,对方绕这么老半天,原来就是想打探王氏手里到底有多少钱,她都替何氏心累,“二婶,我爹的脑袋瓜子以后也能赚钱,当官的那赚的都是大钱。”这么说也是,大哥那人也是闷坏闷坏的,何氏越想越觉得沈华是传了沈成才的代。这父女俩,一个从文,一个从商,倒是不浪费。自以为找到沈华聪慧来源的她,笑眯眯的讨好说,“花儿,以后再有赚钱的好点子,记得携带携带你二婶,晓得不?”“……”沈华愣了好半响,才从嘴里挤出一个“嗯”字。得了承诺的何氏心满意足的走了。……开城门前一天,朱金荣终于带着新的契约上门来了,沈婆子看着七百多文钱给了房租,心疼的直抽抽,谁说左右不亏的,赁屋子的钱不是钱啊!拿到了契约,沈家就开始搭棚子了,高林人小又灵活,而且能和沈华说到一块去,很多爬高走低的活都交给了他。沈婆子每次瞧见了都要喊一回,让沈华别指派林子,秦氏听见了都笑着摆手,让沈婆子别管孩子,孩子之见没啥指派不指派的。人家亲娘都这么说了,沈婆子喊了几回便不再管。沈老头和沈成才负责起灶,石头和泥是早几天就准备好了的,王氏和陈氏去街上买碗筷回来,价钱也是早早就打听了,走了去就买,而何氏则和小陈氏干些零零散散的活,沈婆子在家看孩子。一天的时间,沈家人忙得团团转,到了下晌,沈家粥棚才彻底完工。厚厚的油纸布封了顶,周边也围了起来,只留一面透光,而且帘子是可以拉开的,只要天好就不用拉起来。挨着城墙角的地方起了一个简易的灶,用来温粥,灶旁边摆了一方小桌,上面摆了几个酒罐子,几个小碟子,还有一大摞碗。沈华站到城门口去看,总觉得旗招不显眼,她想了想跑回去把上次王氏剪了用来绑春山下井的布条翻出来。在城门旁边竖了两根竹竿,牵了两根绳子,在绳子上每隔一段绑一个绳结,形成一条引道,只要路过的人都会被余光吸引了看上一眼。一个个见了啧啧称奇,说这户人家买卖点子想的精巧,沈婆子听见了就说:“我小孙女想的,她打小就机灵,像她爹,可惜是个女娃,要是男娃,肯定跟她爹一样考个秀才回来。”众人听了自然又是一番夸赞,沈婆子心里说不出的得意。她这边正和人闲话着,那边沈华又把布结拆了回去,沈婆子瞧着忙打了声招呼跟了上去,“咋了,咋拆了,绑着挺好看的,风一吹,飘飘的。”“没事,我写几个字,再绑上去。”沈华回屋,翻出自己的笔墨,把每个布条铺平了,开始写东西。沈婆子跟进来,可她不识字,忍了半响,问道:“花儿,你写的啥?”沈华回道:“我写的,希望二叔三叔四叔能找到我们。”沈婆子愣住了,小心翼翼的拿起沈华写好的布条,眼角有些涩,她瞧见沈华还在写,又问:“这个又是写的啥?”“希望姥爷姥娘舅舅舅母都活的好好的。”接下来也不用沈婆子问,沈华一边写一边说给她听,写到最后的时候她说:“回头多准备些布条,如果有客人想写个,我也帮着写,就绑在道上,让风带去,希望布条上的人能收到祝福。”一开始沈华确实只是想多个噱头,写着写着她便真心的想要祈福,明知道这是现代人经商的一种手段,但这份祝愿就算只有一丝实现可能,大家都愿意去相信。沈华把布条重新绑回去,她以为沈婆子会说她浪费笔墨,却没想到,沈婆子帮着她一个个系回去,神情比她还专注虔诚。人心总有柔软的地方。……第二天天还没亮,城门外就聚满了人,吵吵嚷嚷的连城内的人都能听见。东门和北门好一些,毕竟每天都会开一个时辰,但战乱时期,不到万不得已,大部分农户都选择闭门不出,现在得知城门解禁,那就是没有危险了,所以很多农户也都进城来,瞧瞧情况。西门和南门门前的人则更多,原本他们还在庆幸没遇上旱灾,但架不住那些灾民入不了城,全都分散到各个村镇去了。秋收的粮食被抢了,门口的菜地被拔光,城门又封着,缺油少盐的日子简直没法过。这会听说疫病过去了,自然是第一时间带着钱上城里采办米粮和盐糖。“卯时到,开城门!”随着城门官的一声喊,城门上响起击鼓的声音,四方城门同时打开。大部分人都冲着米粮店和杂货铺来的,还有一些赶着去走亲戚,一时间整座城都喧闹起来,人声鼎沸。粥铺的生意如沈华所料般,非常好,原本沈老头还在一旁观望,到后面瞧她们几个妇人忙的脚不沾地,赶紧帮忙替换粥桶。沈婆子把两个小的交给了春溪春文,她在厨房里煮粥,何氏烧锅,陈氏刷碗,王氏舀粥,沈华收钱,春山收碗。所有人都在忙着,只有沈成才时不时的出来望一眼,又气定神闲的回去读书。酉时,关城门后,沈家粥棚才清静下来,所有人都累瘫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各个脸上却是扬着喜气的。一锅一锅的粥,一坛子一坛子的酱菜,就跟不要钱似得,明明价格一点都不便宜。何氏虽然在忙,却一直留心着沈华,就见她一趟趟的往家里跑,肯定是送钱回去的。一碗粥三文钱,送两粒榨菜,再要就得花钱,一文钱一小碟,上面数的过了的几块,却依旧有人买。钱啥时候变得这么好赚?!咋啥买卖到了大嫂这块就这么容易?!何氏有些后悔当初没参一份子,不然这时候赚的钱岂不有她一份?家里开粥铺,粥是不愁的,剩下的粥让忙碌了一天的人喝了个饱,王氏还捞了厚满厚满的一碗送去给秦氏母子。忙碌了一天,虽然累,但一个个精神亢奋,没有半点睡意,庄户人家谁见过这个阵势,钱就跟流水似得,哗啦啦的往钱罐子里扔。别说何氏,就是陈氏和小陈氏瞧着也羡慕,沈婆子坐在一旁算账,粮仓钥匙是她管着的,今天一共煮了九锅粥,用了三斤多米,本钱就是一百文钱左右。米价翻了五六倍,粥价自然也是翻了再翻。原本一文钱一碗的厚粥,现在街边摆摊卖三文钱一碗稀粥。说起来也奇怪,这时的人崇吃米粮,觉得谷米养人,所以即使家里穷,每天也要喝些稀米汤。面食在他们瞧来只可做充饥之用,不然他们天天窝头面饼子,咋不胖呢?“花儿,把钱罐子抱来。”沈婆子对沈华说。在开铺子之前沈华就知道这钱是到不了她手上的,所以在沈婆子要她去拿钱时,并没有做出为难之色,转身就回屋捧了两个钱罐子出来,这点让沈婆子很满意,对大儿媳妇的怨气散了些。“阿奶,这个是粥钱,这个是咸菜钱。”沈华把系了红线的罐子先推过去,另外一个放在边上。听着铜钱碰撞的声音,真真是悦耳的很,何氏伸长了脖子去看,只见沈婆子十个铜板一摞摆起来,几个孩子也帮着摆,数数有三百文。抛去本钱,竟赚了二百文!一个月就是六两银子!她们这卖的是粥,还是金子啊!作者有话要说:一段时间没看霸王票后台了~~~居然积攒了这么多土豪宝宝~~~么么哒顾了之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7-03-13 19:05:57酒大王来巡山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7-03-20 07:52:55二娘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7-03-21 16:55:34莫墨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7-03-23 01:42:34forget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7-03-24 00:01:50海笛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7-03-24 20:10:50酒大王来巡山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7-03-31 15:04:55木木扔了1个火箭炮 投掷时间:2017-04-03 23:58:46酒大王来巡山扔了1个火箭炮 投掷时间:2017-04-04 08: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