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喜上眉头> 331 提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1 提议(1 / 1)

张眉寿得了宋氏的准允后,便带着阿荔下了船。等在不远处的,正是骆抚的仆人茯苓。见张眉寿走来,他愣了片刻,复才揖了一礼。这且是他头一回见到这位张姑娘换回姑娘家的装束。“张姑娘。”茯苓回过神,将手中之物奉上“此乃先生先前答应为姑娘所作之画——先生得知姑娘今日回京,特命我前来交给姑娘。”张眉寿笑了笑,一边命阿荔接过,一边道“替我多谢先生信任。”她本与骆抚有言在先,待那生发的药起了效,骆抚才会为她作画。可眼下尚不足十日之久,谈到起效,却是绝不可能的。“姑娘客气了。”茯苓顿了顿,复才道“只是姑娘既要回京,必是许久不得相见了,而先生那生发药膏,至多只能用上一月而已——”“此事倒是我疏漏了。”张眉寿脸上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恍然,转头让阿荔回船上去取药膏来。不多时,阿荔便折返,将两只瓷瓶交到了仆人手中。先前张眉寿有言,少则二十日,多则一两月便可见效,再有这两瓶药,便足够了。茯苓拿在手中,自觉完成了先生的交待,不由松了口气。只是……方才张姑娘说是她疏漏了,可他眼下瞧着这分明早已备好的药,为何怎么看都像是……在等着他找过来拿画换药呢?罢了,这些也不重要。茯苓向张眉寿道谢。“本就是与先生说好的,不必言谢。”张眉寿问道“不知这药膏先生用得如何?”提到这里,茯苓脸上不禁现出无奈的笑意。用得如何?恕他眼拙,效果目前他还当真没看到,可先生的反应,实在让人一言难尽……且不提每日都要问他“是否听到头发长出来的声音了”这等匪夷所思的问题,单说一点,就足够令人发愁了——近来雪天寒冷,先生除了画画之外,其余时间便都要窝在被窝里,还拿棉布巾将头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受了点儿寒,头发便长不出来了……精心上心程度,竟如同是在孵蛋一般。当然,这些荒唐的行径,他只自己知道便罢,为了先生的名声与形象着想,是不宜与人说起的。故而,茯苓只能答道“甚好,先生用之甚喜。”张眉寿细细品了品这句话,到底没细问,只笑着点了点头。此时,宋氏派人前来催促。“姑娘,时辰不早了,该动身了。”张眉寿点头,朝茯苓道“还请代我与先生辞别。”茯苓应下来,向她揖礼“张姑娘慢走。”张眉寿带阿荔离去,茯苓目送了片刻,复才离去。张眉寿上了船,免不得要被宋氏询问了一番。先前张眉寿向骆抚求画之事,宋氏是知晓的,可今日见骆抚竟差人特地来送女儿,不由还是有些吃惊。本只当是萍水相逢,可怎么这架势,倒像是结交上了一般?据她所知,她家中本与骆抚是有些陈年恩怨过节在的,只是长辈们对此颇为忌讳,都不愿提起罢了……所以,对方明知蓁蓁身份,还这般示好,该不会是在打什么歪主意吧?防人之心不可无。“母亲多虑了。”张眉寿一边吩咐阿荔将画小心卷好,一边笑着说道“那日骆先生出题考验于我,我作了幅画,先生大感惊艳,视我为忘年知音呢。”阿荔听得讶然,卷画的动作一滞。姑娘这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怎么就说得这般逼真娴熟呢?不过,姑娘这么说,必然是不愿让太太多想,二来,也是为了保护骆先生的隐私——毕竟四处宣扬别人秃头这种事情,是很不道德的。至于自己姑娘是出于虚荣而自夸?呵呵,谁敢这么说,她阿荔第一个不答应,便是她自己也不行!相反,她应当感到惭愧——作为姑娘的贴身大丫鬟,她竟没有主动替姑娘解围,还要姑娘亲口说出这等令人羞耻的谎话来,这是她的失职。看来,她做得还是不够好,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成为最称职的大丫鬟,可是她的人生目标呢。阿荔这厢兀自发愤图强,宋氏听了女儿的话却瞠目半晌。“蓁蓁,你当真喜欢书画?”张眉寿想了想,道“闲来无事画着玩儿罢了。”宋氏沉默了一会儿。若女儿的话是真的,骆抚是出于赏识,那她便没什么过多值得担心的了,只需日后稍加留意便可。但是……她竟不知蓁蓁在书画之上有天分。哎,细细想来,这些年她无一处不失职,当真不是一位好母亲。宋氏琢磨着,待回京之后,便要让张敬帮着物色一位书画先生,教女儿习画。学得如何不要紧,重要的是,孩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张眉寿只觉得气氛莫名有些古怪,又焉能料到自己随口一句谎话,竟让阿荔与母亲两个人齐齐反省起自己的失职来……宋氏一行人在水路上行了五六日,便改乘了马车。与来时不紧不慢地一路游玩不同,眼下要急着赶回京中,且途中寒冷,路上便不再作多余的停留。但这两日,宋氏却时常有些走神,频频地问车夫,如今到了何地。车夫每每答,她便每每看向马车外,似在暗下思索着什么。张眉寿将母亲的异样看在眼中,这一晚,于客栈中歇脚用饭时,终于开了口。“母亲,咱们可要去看一看父亲?”宋氏听得一怔,颇有一种心事被拆穿的不自在感。她表现的就这般明显?亏她还自认为掩饰的天衣无缝来着……张眉寿又接着说道“我今日问过车夫了,说是从此处往湖州,只有一日的路程,来回至多只耽误两三日而已。”宋氏叹气道“与路程远近无关,你父亲初至任上,又是得了皇上圣旨特点的,只怕暗下有不少眼睛盯着呢——咱们去看看他不打紧,若叫他因此误了些许公事,只怕便要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大靖官员外放前三年不允带家眷前往,此乃一条铁律。家眷前去任上探望一二,明面上似乎不冲突,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宋氏不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与议论。张眉寿心中欣慰。母亲如今的头脑当真警醒地很,这是好事。但她有一个折中的法子。喜上眉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