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寨在边地壕外,去探那里就好。”刘进应诺,下去安排亲兵前往壕外两寨,确认元昊出山没有。镇戎军之所以成为前线,是因为这里处于葫芦川的最上游,南边是崎岖的山路,向北则突然开阔,是平坦的谷地。镇戎军以南的山路,可以设立寨堡堵住要路,沟壑纵横的破碎地形不利于大军行动,更不利于骑兵驰突,便于宋军防守。镇戎军就是伸到向北去的平坦谷地的一个钉子,不打下这里,党项进攻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被截断退路。这是非常有利的地形,如果让徐平来守这里,必然会围绕着镇戎军构筑防线,一切都以这座城为根基。周边百里之内的蕃落,徐平会动用一切办法迁走,以免影响战事。但是现在宋军的防线不是这样的,根子就在周边蕃落上。一直以来,大宋都以沿边蕃落熟户为藩篱,视他们为边境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这是原则问题。要利用蕃落,则就必然会为他们提供保护,从镇戎军沿伸去的寨堡,自然是以占据有利地形为主,但也有一些是纯粹保护边民的。政策影响下,就是位于要地的寨堡,慢慢也演变成了边民的庇护所。边境防御与蕃落熟户纠缠在一起,再加上地方上错综复杂的兵制,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格局。各寨寨主与监押等既是军中主将,也是地方长官,互相之间又各不统属。一旦遇到敌人大举进犯,各寨堡都面临一个问题,是以相互配合灭敌为主,还是保卫自己的寨堡为主寨堡有失,人户财物被劫掠,是地方官的责任,与敌战斗同样是他们的责任。这种时候,惟有任福这种一路主帅到来,才能把分散各寨堡的兵力捏合起来,强行组织作战,不然整个防御体系就是一盘散沙。而要在短时间把分驻各寨堡的兵力集结,让他们密切无间地配合,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军情紧急,任福的办法简单粗暴。他打定了主意以自己带来的援兵为主,各寨堡的军队都要参与这个体系中来。到一个地方,带一个地方的兵,一直把全部兵力带到最前线。依照任福的计划,是先探明元昊有没有出天都山。如果已经出山,则据要地而守,如果还没有出山,则自怀远城往得胜寨,从山间道路直攻天都山南院。参军耿傅留在镇戎军一带,组织各城寨兵马防守,只要措置得当,短时间守住没有问题。元昊敢全力来攻,绕到后面的任福带大军蹑其后,自然可以破敌。如果元昊龟缩在天都山,则攻入山中的任福大军配合高大全,两面夹攻,也让他无处可逃。有这样的计划,还是与镇戎军周边的寨堡体系有关。为了把守道路,屏护熟户,宋朝在镇戎军山中有许多寨堡。这些寨堡大多沿河谷而建,天然地形成了道路。只要沿着这些建寨堡的川谷,大军便就可以行进,由寨堡提供补给。这种格局听起来不借,但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兵力过于分散。从总兵力看,宋军并不弱于党项军,但这庞大的兵力都分散到各个寨堡上了。在任何一点,宋军在人数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很容易被党项各个击破。而一旦没有大将主持前线战事,各寨各堡又互不统属,各自作战,给了敌人一个一个从容击破各寨堡的机会。处处设防,便就相当于处处不设防,在任何一个方向宋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沿着川谷一字排下来的寨堡,每次对敌都是最前边的一个,其他寨堡只能看着。党项只要突破了一点,便就势如破竹,沿着这条道路长驱直入。而寨堡里储备的粮草,又为进攻的党项人提供了补给,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深入宋境,直到碰上他们攻不破的大城。徐平初到秦州,便就大规模地裁撤寨堡,便就是这个原因。本来是防守的战略,却在各条道路上建连绵不绝的补给点,生怕来犯的敌人饿着了。依托要地,手握强大的预备队才是防御的正常做法,撒胡椒面一样处处是基地,相当于帮着敌人打仗。不过任福此来是进攻的态势,山中连绵不绝的寨堡就是优势了。他可以选择在镇戎军一带据守,也可以选择一条山中道路,一路攻到天都山去。有寨堡在那里,他甚至都不需要担心补给的问题,只要沿着既定的路线一直前行就好。此次北来,他跟参军耿傅兵分两路。耿傅带一小半人马,从瓦亭寨沿着葫芦川河谷的正常道路一直北行,直入镇戎军。任福则带大部分兵马,沿着山间道路,过张家堡、怀远城到得胜寨去。视元昊的行踪,或去石门堡,或直入天都山腹地。刘进吩咐了探视军情的亲兵,重新回到任福身边,叉手道:“大帅,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同巡检刘肃,闻兵马到此,特来参见”任福转过身来,道:“好,我便回堡,见一见他们。”说完,与刘进一起,下了小山,回到堡里。常鼎和刘肃正由任福的儿子任怀亮在官厅用茶,任福进来,忙起身唱诺。参见罢了,任福问常鼎:“北边陇右都护府诸军打得好生顺利,天都山中的昊贼已是旦夕可灭,要跑必走镇戎军以北。这一带正是你们所管,番贼可有什么动向”常鼎叉手:“回大帅,这几日壕沟以北番贼的探子多了不少,我们商议,想来是番贼要出山了。镇戎军北边有壕沟和定川寨,番贼往年出山进犯,多不走那里,而是多从刘璠堡往三川寨和怀远城来,沿着瓦亭川南犯。是以这几日,我们来到这一带巡视。”任福道:“今年陇右诸军攻得猛,番贼眼看天都山不保。没了天都山,他哪里敢再入瓦亭川走这一路,那是有来无回你们只管与治下各堡寨,听从耿参军指挥,保住镇戎军即可。此次来的兵马不少,全去镇戎军只怕粮草不济,我带大军沿这一路行。”常鼎看了刘肃一眼,叉手应诺。他们都是任福所管,自然听候吩咐。第221章 细腰城自庆州往镇戎军,最近便的道路是沿马岭水北行,到环州境内再沿其支流向西,一直到镇戎军北的天圣寨和乾兴寨。这两寨分别建于天圣和乾兴年间,以年号为名。这条路惟一的问题,是在环州和镇戎军之间盘距着明珠、灭臧、康奴三族生羌。这三族的居住地通过蒲川河谷与党项地盘相接,一直暗通款曲。这个连接三族的地方,一处有一座古城,名为细腰城,另一个地方名为葫芦泉,党项一直驻有兵马。要从环州到镇戎军,必过细腰城和葫芦泉,今年泾原路的第一仗,便在这里打响。葛怀敏回庆州之前,已经用快马知会了王沿。为争取时间,王沿命都钤辖李知和带本州兵马为先锋,在葛怀敏之前出发。两人会合的地方,便是刚被李知和打下来的细腰城。看着一片残垣断壁,葛怀敏皱着眉头对李知和道:“向来都说细腰城这里是要地,怎么看起来如此残破番贼在这里驻有重兵,难道没有整修过城池”李知和叉手:“回副部署,传言未必可信,这里其实并没有大股番贼。末将赶到这里的时候,只有千把人马,多是老弱,一战便就哄然散去。城池就是这般,据说是一座不知筑于何年月的古城,早已倾颓。番人本是逐水草而居,惯于住帐篷,并没有重筑。”葛怀敏上前看了看长满枯草的残垣,连连摇头:“番贼多诈,钤辖切莫大意这若是番贼的骄兵之计,候我们从这里过去,断了归路,着实可虑”李知和无奈地道:“我们此番是去天圣、乾兴二寨,只要到了那里,自有粮草供应,又何惧番贼断我归路只要此番灭了昊贼,则大局已定,就是有番兵来断归路,到时兴兵来杀散就是。临行前招讨一再叮嘱,此次天都山一战非同小可,我军要昼夜兼程。”“不,不,不”葛怀敏连连摇头。“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先要立于不败之地才可求胜。这处地方正扼浦川道路,下面明珠、灭臧、康奴三族有精兵数万,若是从后面追杀过来,岂不骇人我们先在这里留上一二日,查探清楚,留下精兵镇守,才可前行”大将带兵作战要专权,出了庆州,王沿就鞭长莫及,管不到这支队伍了。作为副都部署的葛怀敏大权独揽,李知和心里再不愿意,只好服从葛怀敏的命令。环庆路面临的局面与泾原路不同,天都山并没有到这里的道路,威胁不到他们。至于韦州监军司,现在那里还剩下多少兵马都不好说,就是能抽出大兵南下,由于沿路没有补给,也不能深入宋境。由于细腰城和葫芦泉切断了环州和镇戎军的联系,这关键的地方没有大宋的寨堡,而党项更加没有在这些地方储存粮草的习惯,大军到不了这里。而葛怀敏说的那三族生羌,就纯属多余,能发动这种一二百里外的大战,那就不是蕃落,而是另一个党项了。他们的所谓数万精兵,只在他们地盘有用,一如被徐平看了笑话的禹藏花麻。是以李知和出兵的时候,王沿就一再叮嘱,他们要不顾一切,兼程赶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镇戎军。后路不需要考虑,还有夏守赟的数万禁军精锐,慢慢向庆州回撤,足以保证这一带的安全。葛怀敏出身将门,一生顺风顺水,并不是凭借战功升到这个位置的,真讲到带兵作战他远不如任福。他早就打定了主意,此次去天都山是捡功劳的,一点风险都不能冒,只要瞅准机会捡到最大的战果就好。执意在细腰城逗留,并不是他有意拖延时间,而是确实害怕下游的三族从后面打过来。历史上在范仲淹的主持下,种世衡在这里筑细腰城,是一件大事。这座城的意义,其实不是对党项的作用,而是掐断了下游一直摇摆不定、叛服不常的那三族生羌与党项的联系。细腰和葫芦泉两城筑成,从此明珠、灭臧、康奴三族没了外援,再闹不起浪花来。按照王沿的部署,葛怀敏的大军应该尽快赶到天圣和乾兴寨去,掐断元昊出天都山后东向沿山路北进韦州的道路。那里离这里还有近百里路,不应在这里逗留。吃罢午饭,李知和一再向葛怀敏强调尽快行军的重要性。哪怕就是暂驻细腰城,也应当派先锋部队先行,与天圣寨取得联系。葛怀敏本就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以前在夏守赟手下不用自己作主,一切好说,现在独自出来领兵一时适应不过来。见李知和坚持,葛怀敏唤过本路钤辖张建侯,对他道:“此去乾兴寨还有两日路程,路上多是生羌,路道不靖。一会你带本部先行,打通道路,知会乾兴寨主王文和天圣寨主张贡。我们数万人马,让他们早早措置粮草。”张建侯应诺,略作休整,便点齐本部三千余人,沿路先行。李知和对葛怀敏道:“大帅,我军驻扎这里,无非是怕南边的明珠三族邀我后路。既是如此,不如派兵马沿蒲川向南巡视,若是无虞,便可拔寨东进,不必虚耗粮草。”葛怀敏摇头:“不只如此这一带先前非本朝土地,不识地理人情,大意不得。不但是南边的明珠三族要防,北边的韦州监军司更加要防”李和和无奈地道:“自韦州到这里并无道路,这一带山河破碎,大军哪里来得了”“钤辖,你看周边沟壑纵横,谁又知道通到哪里倘有我们不知道的小道,番贼沿路而来,出其背意攻我侧后,如何是好”李知和只觉得头大斗:“正是因为沟壑纵横,这里山中道路,必是沿着大河。哪怕是没有水的沟谷,也是早年的大河干涸,水流冲刷出来的。数百里间,如果有道路到这里,则必然要有流经的大河。韦州到这里,着实没有,他们的道路只能到乾兴寨”葛怀敏连连摇头,无论李知和说什么,他都是不肯向前去了。李知和无奈,只好道:“既是怕北边有番贼来,那便这样,南北各派一军,查探有无贼情。南边自然是看明珠三族的动向,至于北边,只要看有无道路即可,如何大帅,我们最多只能在这里待一天,若是迁延日久,天都山被元昊跑掉,罪责不小”葛怀敏想想也是,这才唤过禆将刘贺和钤辖李丞亮,各带两千兵马,分别向南北方向查探。以五十里为限,今天去明天回。如果安全,后天大军起程。第222章 两路出山天都山元昊大殿,党项高官济济一堂。元昊高踞宝座,沉声道:“探马报,宋泾原路任福带数万兵马北来。一路去保镇戎军,一路走得胜寨,妄想攻我天都山。如果让他们把谷口围住,则就走不得了。已经不能再等,必须立即出山”众臣一起高呼万岁,赞同元昊立即带兵出山。这是真心实意,随着高大全一军的步步紧逼,大家在天都山待得心惊肉跳,实在等不下去了。元昊又道:“这一次离了天都山,只怕再也回不来了。陇右宋